卡托锁紧装置及包含其的移动终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937265阅读:211来源:国知局
卡托锁紧装置及包含其的移动终端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移动终端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卡托锁紧装置及包含其的移动终端。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在移动终端如手机中,卡托(包括sim卡托、t卡托或sim卡托与t卡托合一)一般设置在卡座内,卡座固定在pcb板上然后再设于壳体(面壳或者背壳)。

但是,移动终端在跌落或滚筒测试过程中,会有较大的振动,卡托很容易产生位移并从卡座中弹出。目前解决此问题采取的技术手段多是:加大卡托的夹持力。但是由于在正常解锁过程中,卡托从卡座中移出也必须要克服卡托的夹持力,因此夹持力的增大不能影响到卡托的正常解锁,故而这种技术手段只能较小程度地降低卡托位移的概率,卡托位移的风险仍然较大。

综上,现有技术移动终端在跌落或滚筒测试过程中,卡托产生位移的风险较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移动终端在跌落或滚筒测试过程中,卡托产生位移的风险较大的缺陷,提供一种卡托锁紧装置及包含其的移动终端。

本发明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一种卡托锁紧装置,其包括有:壳体、卡座以及卡托,所述卡座设于所述壳体,且所述卡托设于所述卡座内,其特点在于,所述卡托的一侧设有第一限位部;并且所述卡托锁紧装置还包括:

限位部件,所述限位部件具有第二限位部,所述限位部件能够沿着与所述卡托的移动方向不同的方向移动,以在一锁紧状态以及一解锁状态之间变化;在所述锁紧状态下,所述第二限位部与所述第一限位部接触以限制所述卡托弹出;以及

弹性部件,所述弹性部件作用于所述第二限位部且在所述第二限位部和所述壳体之间传递变化的力,所述弹性部件用于使得所述第二限位部从所述解锁状态移动至所述锁紧状态。

可选地,所述第一限位部与所述第二限位部的接触处设有至少一个限位面,所述限位面平行于所述限位部件的移动方向延伸。

上述技术方案中,设置这样的限位面,意味着:第二限位部只要与第一限位部接触,在第二限位部的移动的过程中,第一限位部不会有弹出运动;那么反过来也能够实现:卡托自身往外弹出的趋势基本上不会导致限位部件远离第一限位部的移动趋势;大大降低卡托位移的风险。

可选地,所述限位面包括第一限位面和第二限位面,所述第一限位面位于所述第一限位部,所述第二限位面位于所述第二限位部;在所述锁紧状态下,所述第二限位面与所述第一限位面贴合以限制所述卡托弹出。

上述技术方案中,第一限位部与第二限位部为面接触,相较于线接触或点接触的技术方案,要更为可靠。

可选地,所述限位部件的移动方向垂直于所述卡托的弹出方向。

采用上述设置,限位部件在移动终端中能够更好地布局。

可选地,所述限位部件具有一解锁导向面,沿着所述限位部件远离所述第一限位部的移动方向,所述解锁导向面与所述卡托的外侧之间的距离逐渐减小。

上述技术方案中,设置这样的解锁导向面,便于限位部件在顶针的作用下移动实现解锁;也便于卡托安装过程中,限位部件能够顺利地在卡托的作用下移动避让。

可选地,所述卡托具有一安装导向面,沿着所述限位部件远离所述第一限位部的移动方向,所述安装导向面与所述卡托的外侧之间的距离逐渐减小。

上述技术方案中,设置这样的安装导向面,便于卡托安装过程中作用于限位部件而使得限位部件移动避让,有助于卡托的顺利安装。

可选地,所述卡托具有卡本体,所述第一限位部凸出于所述卡本体。

采用上述设置,第一限位部的凸出高度可以根据第二限位部的行程具体确定,而不影响卡本体的结构。

可选地,所述第一限位部上设有用于供顶针通过的凹槽或通孔。

采用上述设置,在第一限位部凸出高度较大时,避免第一限位部影响顶针的工作。

可选地,所述限位部件还具有一限位杆,所述限位杆连接于所述第二限位部;所述卡托锁紧装置还包括一定位部件,所述定位部件设于所述壳体;所述弹性部件为弹簧,所述弹性部件套设于所述限位杆,且所述弹性部件的两端分别抵接于所述第二限位部以及所述定位部件,以在所述第二限位部和所述壳体之间传递变化的力。

采用上述设置,较好地实现弹性部件对第二限位部的作用。

可选地,所述限位杆穿设于所述定位部件。

采用上述设置,定位部件对限位杆起到一定程度的导向作用。

可选地,所述卡托锁紧装置还包括第一导向部,所述第一导向部设于所述壳体;所述限位部件还包括第二导向部,所述第二导向部设于所述第二限位部;其中,所述第一导向部为凹槽且所述第二导向部为滑设于所述第一导向部的凸起,或者所述第一导向部为凸起且所述第二导向部为滑设于所述第一导向部的凹槽。

采用上述设置,第一导向部与第二导向部配合以使得限位部件的移动方向符合预期。

可选地,所述卡托锁紧装置还包括固定盖,所述固定盖盖设于所述壳体的一部分,所述第二限位部被夹持在所述固定盖与所述壳体之间。

上述技术方案中,固定盖防止限位部件晃动。

可选地,所述固定盖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固定部和第二固定部;所述第一固定部通过紧固件与所述壳体固定连接;所述壳体的侧壁设有卡槽,所述第二固定部卡设于所述卡槽。

采用上述设置,使得固定盖与壳体的连接方便、可靠。

可选地,所述壳体设有第一容纳槽和/或所述固定盖设有第二容纳槽,所述第一容纳槽和/或所述第二容纳槽用于容纳并定位所述弹性部件。

采用上述设置,方便弹性部件安装时的定位。

可选地,所述卡托锁紧装置还包括推杆,所述推杆滑设于所述卡座,且所述推杆与所述第一限位部设于所述卡托的同一侧,且所述推杆相较于所述第一限位部更远离所述卡托的外侧。

上述技术方案中,推杆对第一限位部进行了避让,这样顶针先解锁第二限位部与第一限位部,再对现有技术中即存在的卡托夹持部件进行解锁。

一种移动终端,其特点在于,其包括如上所述的卡托锁紧装置。

在符合本领域常识的基础上,上述各优选条件,可任意组合,即得本发明各较佳实例。

本发明的积极进步效果在于:

本发明公开的卡托锁紧装置及包含其的移动终端,借助于第一限位部和第二限位部的相互作用,锁紧卡托,降低卡托产生位移的机率;弹性部件则有助于让第二限位部在解锁状态和锁紧状态之间切换,操作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1的移动终端的部分结构主视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2的移动终端的卡托锁紧装置的部分结构主视示意图,其中壳体未示出。

图3为图2中a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2的移动终端的卡托锁紧装置的部分结构后视示意图,其中pcb板以及固定盖未示出。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2的移动终端的卡托锁紧装置的部分结构立体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2的壳体的部分结构立体示意图,其角度与图4相同。

图7为图6中b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2的限位部件的一个角度下的立体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2的限位部件的另一个角度下的立体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2的固定盖的一个角度下的立体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2的固定盖的另一个角度下的立体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移动终端

10:卡托锁紧装置

100:壳体

110:顶壁

111:第一导向部

120:侧壁

121:卡槽

130:定位部件

140:槽壁

150:第一容纳槽

200:卡座

300:卡托

310:第一限位部

311:第一限位面

312:安装导向面

313:顶针凹槽

320:卡本体

400:限位部件

410:第二限位部

411:第二限位面

412:解锁导向面

420:限位杆

430:第二导向部

500:弹性部件

600:pcb板

700:固定盖

710:第一固定部

720:第二固定部

730:第二容纳槽

800:推杆

2:顶针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的方式进一步说明本发明,但并不因此将本发明限制在所述的实施例范围之中。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卡托锁紧装置10,以及包括该卡托锁紧装置10的移动终端1。

卡托锁紧装置10包括有:壳体100、卡座200、卡托300、限位部件400以及弹性部件500。

卡座200设于壳体100,且卡托300设于卡座200内,卡托300的一侧设有第一限位部310。限位部件400具有第二限位部410,限位部件400能够沿着与卡托300的移动方向不同的方向移动,以在一锁紧状态以及一解锁状态之间变化;在锁紧状态下,第二限位部410与第一限位部310接触以限制卡托300弹出(以图1的方位为例,卡托300向左运动为弹出)。弹性部件500作用于第二限位部410且在第二限位部410和壳体100之间传递变化的力,弹性部件500用于使得第二限位部410从解锁状态移动至锁紧状态。

图1中示出的即为锁紧状态;以图1的方位为例,第二限位部410在外力作用下克服弹性部件500的弹力向下运动,至不再与第一限位部310接触,即达到解锁状态,此时,第二限位部410不再阻挡卡托300的运动;若无外力,弹性部件500的弹力会使得第二限位部410向上运动,移动至锁紧状态。

借助于第一限位部310和第二限位部410的相互作用,锁紧卡托300,降低卡托300产生位移的机率;弹性部件500则有助于让第二限位部410在解锁状态和锁紧状态之间切换,操作方便。

实施例2

如图2-11所示,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卡托锁紧装置10,以及包括该卡托锁紧装置10的移动终端1。

结合图2-5,卡托锁紧装置10包括有:壳体100、卡座200、卡托300、限位部件400、弹性部件500以及pcb板(printedcircuitboard,印制电路板)600。图2为主视图,图4为后视图,本实施例中,壳体100在前,故而图2中未示出壳体100以避免其遮挡其他结构;pcb板600在后,故而图4中未示出pcb板600以避免其遮挡其他结构。卡座200固设于pcb板600再设于壳体100内,且卡托300设于卡座200内。如图2-4所示,卡托300的一侧设有第一限位部310。限位部件400具有第二限位部410,限位部件400能够沿着与卡托300的移动方向不同的方向移动,以在一锁紧状态以及一解锁状态之间变化。在锁紧状态下,即在图2-5所示的状态下,第二限位部410与第一限位部310接触以限制卡托300弹出(以图2的方位为例,卡托300向左运动为弹出)。弹性部件500作用于第二限位部410且在第二限位部410和壳体100之间传递变化的力,弹性部件500用于使得第二限位部410从解锁状态移动至锁紧状态。

结合图2-3所示,卡托300具有卡本体320,第一限位部310凸出于卡本体320。第一限位部310的凸出高度可以根据第二限位部410的行程具体确定,而不影响卡本体320的结构。且由于本实施例中,第一限位部310的凸出高度较大,为了避免第一限位部310影响顶针2的工作,第一限位部310上设有用于供顶针2通过的凹槽,即顶针凹槽313(图3中以虚线示出),顶针凹槽313朝下开口,且左右贯通。可替代的实施例中,在第一限位部的凸出高度更大时,第一限位部上可以设有通孔,通孔左右贯通。具体利用顶针2实现解锁的原理,将在下文中进一步描述。

结合图2-4所示,第一限位部310与第二限位部410的接触处设有至少一个限位面,限位面平行于限位部件400的移动方向延伸。设置这样的限位面,意味着:第二限位部410只要与第一限位部310接触,在第二限位部410的移动的过程中,第一限位部310不会有弹出运动;那么反过来也能够实现:卡托300自身往外弹出的趋势基本上不会导致限位部件400远离第一限位部310的移动趋势;大大降低卡托300位移的风险。

具体如图3所示并结合图8,本实施例中,限位面包括第一限位面311和第二限位面411,即第一限位部310与第二限位部410的接触处设有两个限位面,两个限位面分别为第一限位面311和第二限位面411。第一限位面311位于第一限位部310,第二限位面411位于第二限位部410。在锁紧状态下,第二限位面411与第一限位面311贴合以限制卡托300弹出。面接触较为可靠。

在可替代的实施例中,可以为:第一限位部设有第一限位面,第一限位面平行于限位部件的移动方向延伸,但第二限位部设有一个凸起,凸起设有较为尖锐的顶点以与第一限位面点接触,或者凸起设有较为尖锐的边缘以与第一限位面线接触,这样解锁时第一限位部与第二限位部的运动过程是类似的;或者第二限位部设有第二限位面,第二限位面平行于限位部件的移动方向延伸,但第一限位部设有一个凸起,凸起设有较为尖锐的顶点以与第二限位面点接触,或者凸起设有较为尖锐的边缘以与第二限位面线接触,这样解锁时第一限位部与第二限位部的运动过程也是类似的。

本实施例中,限位部件400的移动方向垂直于卡托300的弹出方向。具体地,以图2-4为例卡托300的弹出方向为向左,限位部件400的移动方向为上下移动,且限位部件400向下移动实现解锁。限位部件400在移动终端1中能够更好地布局,占用的空间更加合理。

可替代的实施例中,限位部件的移动方向仍然垂直于卡托的弹出方向,但是可以设置为:限位部件向上移动实现解锁。可替代的实施例中,限位部件的移动方向可以不垂直于卡托的弹出方向,如:卡托向左运动弹出,限位部件可以向左下方向、左上方向、右下方向、右上方向移动解锁,只是这样的布局可能会带来一些缺点,如对移动终端内的较多部件产生干涉,但是不影响其实现解锁的功能。此外,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虽然,图2-4中,卡托300的运动方向为左右运动;在其他实施例中,卡托300的运动方向也可为上下运动,即卡座200的开口可以朝上或朝下。

此外,如图2-4所示并结合图9,本实施例中,限位部件400具有一解锁导向面412;卡托300具有一安装导向面312。沿着限位部件400远离第一限位部310的移动方向(图3中为向下),解锁导向面412与卡托300的外侧(图2中为左侧)之间的距离逐渐减小,安装导向面312与卡托300的外侧之间的距离也逐渐减小。设置这样的解锁导向面412,便于限位部件400在顶针2的作用下移动实现解锁;也便于卡托300安装过程中,限位部件400能够顺利地在卡托300的作用下移动避让。设置这样的安装导向面312,便于卡托300安装过程中作用于限位部件400而使得限位部件400移动避让,有助于卡托300的顺利安装。

具体地,本实施例中,如图2-4以及图9示出,解锁导向面412和安装导向面312均为斜平面。可替代的实施例中,解锁导向面和安装导向面也可以为曲面,如圆柱面,同样从上往下,与左侧之间的距离逐渐减小,同样具有导向功能。

接下来,结合附图,对壳体100、限位部件400以及限位部件400在壳体100上的安装方式进行具体说明:

如图5-7所示,壳体100包括有相互连接的顶壁110和侧壁120。卡托锁紧装置10还包括一定位部件130,定位部件130设于壳体100,且本实施例中定位部件130为壳体100的一部分,固定设于壳体100的顶壁110。图4中同样示出了定位部件130。同时,如图2-4以及图8-9所示,限位部件400还具有一限位杆420,限位杆420连接于第二限位部410。

再次参考图2-4,弹性部件500为弹簧,弹性部件500套设于限位杆420,且弹性部件500的两端分别抵接于第二限位部410以及定位部件130,以在第二限位部410和壳体100之间传递变化的力。较好地实现弹性部件500对第二限位部410的作用。且限位杆420穿设于定位部件130,以对限位杆420起到一定程度的导向作用。可替代的实施例中,定位部件可以为另外设置在壳体上的部件,而非壳体的一部分。

如图7所示,卡托锁紧装置10还包括第一导向部111,第一导向部111设于壳体100,且本实施例中第一导向部111为凹槽,具体为设置在壳体100顶壁110的凹槽。如图2-3以及图5-9所示,限位部件400还包括第二导向部430,第二导向部430设于第二限位部410,本实施例中,第二导向部430为设于第二限位部410上的凸起,第二导向部430滑设于第一导向部111,两者配合以使得限位部件400的移动方向符合预期,图4以及图5中即存在这样的配合,只是被遮挡住了,无法直接看到。可替代的实施例中,第一导向部可以为凸起且第二导向部可以为滑设于第一导向部的凹槽。

此外,如图2-3和图5中示出,卡托锁紧装置10还包括固定盖700。如图5所示,固定盖700盖设于壳体100的一部分,第二限位部410被夹持在固定盖700与壳体100之间。固定盖700防止限位部件400晃动。

结合图2-3、图5和图10-11所示,固定盖700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固定部710和第二固定部720。第一固定部710通过紧固件与壳体100固定连接,具体为与顶壁110固定连接。壳体100的侧壁120设有卡槽121,第二固定部720卡设于卡槽121。使得固定盖700与壳体100的连接方便、可靠。

此外,本实施例中,如图4以及图6-7所示,壳体100设有第一容纳槽150。如图2-3以及图10-11所示,固定盖700设有第二容纳槽730。第一容纳槽150和第二容纳槽730用于容纳并定位弹性部件500,方便弹性部件500安装时的定位,图5中即存在这样的配合关系,只是被固定盖700遮挡住了,内部结构无法直接看到。如图4以及图6-7所示,壳体100还包括槽壁140,具体为槽壁140、顶壁110、侧壁120一并限定第一容纳槽150。可替代的实施例中,可以不设有槽壁,第一容纳槽直接从顶壁凹陷。可替代的实施例中,可以壳体、固定盖中仅有一个设有容纳槽,如壳体设有第一容纳槽但是固定盖上不设有容纳槽,或者壳体不设有容纳槽但是固定盖上设有第二容纳槽。

如图2-4所示,卡托锁紧装置10还包括推杆800,推杆800滑设于卡座200,且推杆800与第一限位部310设于卡托300的同一侧,且推杆800相较于第一限位部310更远离卡托300的外侧。推杆800对第一限位部310进行了避让,这样顶针2先解锁第二限位部410与第一限位部310,再对现有技术中即存在的卡托夹持部件进行解锁。

下文将对卡托锁紧装置10的解锁过程进行具体描述:

从图2-3所示状态开始,顶针2从左往右插入移动终端1,先与第二限位部410的解锁导向面412接触,解锁部件受力向下运动,从而第二限位面411不再与第一限位面311接触;顶针2继续向右运动,穿过第一限位部310的顶针凹槽313,作用于推杆800;此后,推杆800运动带动联杆(未示出,与现有技术的结构相同)运动,联杆向左推动卡托300使得卡托300克服卡托夹持部件的夹持力而弹出(即对现有技术中即存在的卡托夹持部件进行解锁)。跌落测试或滚筒测试过程中,基本可以完全避免卡托300弹出。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一个实施例可能配有多张附图,同一实施例中的同一部件的附图标记不一定在每一张附图中均标出;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在对实施例中的某一张或多张附图进行描述的时候,可以结合该实施例中的其他附图加以理解;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在未指明文字具体对应的是哪一张附图时,可以结合该实施例中的所有附图加以理解。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虽然以上描述了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这仅是举例说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是由所附权利要求书限定的。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背离本发明的原理和实质的前提下,可以对这些实施方式做出多种变更或修改,但这些变更和修改均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