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盖型电子装置外壳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043447阅读:9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翻盖型电子装置外壳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翻盖型电子装置外壳。
背景技术
笔记本电脑由于体积小、重量轻而被广泛使用。通常,笔记本电脑包括上盖及底座,上 盖一般设置有显示装置,底座一般设置有电子元件。笔记本电脑在处于非工作状态时候,上 盖与底座通常是锁合于一块。而笔记本电脑在处于工作状态时候,上盖与底座通常保持相对 开启状态。因此,笔记本电脑的上盖与底座通常需要具有较易开启与锁合的功能。
请参见图1与图2,笔记本电脑外壳10通常包括底座11、上盖12、滑扭13、卡钩14以及顶 持弹簧15。底座ll边缘设置有一个卡槽lll。上盖12边缘开设有一矩形槽孔121及邻近该矩形 槽孔121的抵持面123。滑扭13为一个设置于矩形槽孔121的矩形块体,其可沿矩形槽孔121平 行底座ll的侧边左右滑动,以供使用者扳动操作。卡钩14可与卡槽111相配合,其固设于滑 扭13,且可随滑扭13左右滑动。顶持弹簧15—端抵持抵持面123,另外一端抵持卡钩14侧边 ,以将卡钩14及滑扭13保持在矩形槽孔121左侧。
上述笔记本电脑外壳中,开启上盖12时,需要向右扳动滑扭13方可开启上盖12。而现有 笔记本电脑通常体积较小,因此,包括滑扭13在内的零部件也需满足体积小的要求。而体积 较小的滑扭13设置于上盖12时,使用者手指接触滑扭13的面积相对较小。再加上向右扳动滑 扭13是对滑扭13施加侧向作用力,经常存在手指在滑扭13表面打滑的情况,使用中较为不便 ,从而导致上盖12较难开启。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内容,有必要提供一种较易开启的翻盖型电子装置外壳。 一种翻盖型电子装置外壳,其包括第一壳体及第二壳体,该第一壳体具有第一卡合部, 第二壳体设置有按压本体、连接该按压本体且可与第一卡合部相配合的第二卡合部及弹性部 ,该按压本体包括至少部分暴露于第二壳体外的按压部,该按压本体具有形成于按压本体其 中一端的枢转部,该按压部与枢转部相隔一定距离设置,该按压本体通过枢转部可转动地固 设于第二壳体,该弹性部连接与枢转部相对的按压本体的另一端,且施力使按压本体转动时 该弹性部使该按压本体具有回转的趋势。
上述翻盖型电子装置外壳包括按压本体、连接该按压本体的第二卡合部及弹性部。按压本体具有按压部及枢转部,按压本体通过枢转部可转动地固设于第二壳体。通过按压按压部 即可使第二卡合部从第一卡合部退出,从而可开启第二壳体。而按压按压本体是向按压本体 施加垂直的作用力,较少存在手指于按压本体上打滑的情况,因而该翻盖型电子装置外壳具 有较易开启的优点。


图1是翻盖型电子装置外壳的立体分解图。 图2是图1的II部所示的局部放大图。
图3是本发明较佳实施例一的翻盖型电子装置外壳的立体分解图。 图4是图3所示翻盖型电子装置外壳的底座的立体图。 图5是图3所示翻盖型电子装置外壳的按压单元的立体图。 图6是图5所示按压单元的另一视角的立体图。
图7是图3所示翻盖型电子装置外壳组装后处于关闭状态的示意图。
图8是图7所示翻盖型电子装置外壳沿VIII-VIII的截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翻盖型电子装置外壳做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发明的翻盖型电 子装置外壳适用于笔记本电脑、手机、播放等电子装置,以下以笔记本电脑的外壳为例进行 说明。
请参见图3,所示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一的笔记本电脑外壳20。笔记本电脑外壳20包括 上盖21、底座22、设置于上盖21的第一卡合部23及设置于底座22的按压单元24。本实施例中 ,第一卡合部23与上盖21为一体成型结构,且第一卡合部23为卡孔。
请参见图4,底座22包括底板221及由底板221向同一侧延伸的多个侧壁223。其中一个侧 壁223上开设一开口2231。底板221边缘邻近开口2231处形成有固定部227,该固定部227为圆 柱形凸起。底板221距离开口2231—定距离的区域形成有与固定部227斜相对的弹力作用部 225。该弹力作用部225为自底板221延伸形成的薄片状凸起。
请参见图5与图6,按压单元24包括按压本体241、连接该按压本体241的第二卡合部243 及弹性部245。按压本体241的其中一端形成有枢转部2411,该枢转部2411为与固定部227相 对应的圆形孔。弹性部245设置于与枢转部2411相对的按压本体241的另一端。弹性部245与 按压本体241为一体成型结构,且弹性部245为"S"形弯曲延伸的弹片。另外,该按压本体 241其中一侧面还形成有按压部2413。该按压部2413为与底座22的开口2231的形状及大小相 对应的凸台,且该按压部2413与枢转部2411相隔一定距离设置,以便按压按压部2413时,按
5压本体241能以枢转部2411为转点形成力矩,便于轻松按压操作。
本实施例中,第二卡合部243与按压本体241为一体成型结构,且第二卡合部243为可与 第一卡合部23相卡合的卡钩。第二卡合部243具有一定的弹性,且第二卡合部243的外侧面 2431为弧形面,该弧形面可使第二卡合部243受挤时产生较多的侧向力,从而更有利于第二 卡合部243产生形变并后退。
组装时,枢转部2411套设于固定部227,按压部2413设置于开口2231,弹性部245远离按 压本体241—端抵持底座22的弹力作用部225。这样,按压本体241可转动地固设于底座22。
需要强调,本实施例中,固定部227为圆柱形凸起,枢转部2411为与固定部227相对应的 圆形孔,组装时,圆柱形凸起直接插入圆形孔内即可,无需另外的组装工序,具有组装简单 的优点。
请参阅图7与图8,上盖21与底座22相互闭合时,上盖21的第一卡合部23与固定于底座 22的第二卡合部243相互卡合,上盖21锁固于底座22。这样,上盖21不会被随意开启,具有 较好的稳定性能。
当需要开启上盖21时,按压按压部2413,这样,按压本体241受力并将力施加于弹性部 245与固定部227。由于固定部227与枢转部2411相配合将按压本体241可转动地固定于底座 22,弹性部245受力会被压縮,因此,按压本体241绕固定部227发生转动。这样,连接按压 本体241的第二卡合部243随着按压本体241的转动而从上盖21的第一卡合部23退出,此时, 即可开启上盖21。在施力使按压本体241转动的过程中,弹性部245由于处于压縮状态,其对 按压本体241施加一个反作用力,以使按压本体241具有回转的趋势。
当上盖21开启后,施加于按压部2413的力撤销,因受力而处于压縮状态的弹性部245因 为外力的撤销而恢复常态,则按压本体241在弹性部245的推顶作用下回转回初始状态。
当需要关闭上盖21时,直接扳动上盖21,上盖21的第一卡合部23侧面挤压第二卡合部 243的外侧面2431,由于第二卡合部243具有一定的弹性且其外侧面2431为弧形面,第二卡合 部243受挤压力的作用产生形变而后退。当第一卡合部23侧面绕过第二卡合部243的外侧面 2431时,第二卡合部243在弹性部245的作用下向第一卡合部23运动,然后,第二卡合部243 即卡合于上盖21的第一卡合部23。
上述笔记本电脑外壳20中,第二卡合部243与按压本体241相连,通过按压按压本体241 即可使按压本体241转动,从而使第二卡合部243从第一卡合部23退出,从而可开启上盖21。 而按压按压本体241是向按压本体241施加垂直的作用力,较少存在手指于按压本体241上打 滑的情况,因而较易开启上盖21。另外,需要强调的是,在上述实施例中,按压本体241、第二卡合部243与弹性部245为 一体成型结构。这样,该一体成型结构在组装笔记本电脑外壳20时具有容易组装的优点。
可以理解,第一卡合部23也可设置为卡钩,与之相应的是,第二卡合部243可设置为与 卡钩相卡合的卡孔,还有两者可以换位置,卡孔在下,卡钩在上。并且,上述第一卡合部 23与上盖21可设计为分体结构,上述第二卡合部243与按压本体241也可设计为分体结构,例 如将具有第二卡合部243的独立元件直接通过螺钉锁合等方式固定于按压本体241。
可以理解,弹性部245与按压本体241也可为分体结构。并且,弹性部245还可设置为弹簧。
上述弹性部245是设置于与按压部2413相对的按压本体241的另一侧,弹性部245是通过 推力作用于按压本体241。可以理解,弹性部245也可设置于与按压部2413相同的按压本体 241—侧或设置于与枢转部2411相对的按压本体241另外一侧边。相应的是,弹力作用部225 可设置于底座22的侧壁等位置,此时,弹性部245远离按压本体241的一端可固设于弹力作用 部225,且弹性部245可通过拉力作用于按压本体241。并且,弹力作用部225还可设置为与底 座22分开的独立元件。
可以理解,固定部227也可为圆形孔,与之相应的是,枢转部2411应为圆柱形凸起。
为使按压本体241具有较好的触感,该按压部2413的表面上还可形成多个长条状凹槽。 可以理解,该按压部2413的表面还可设置为粗糙面。
可以理解,上述笔记本电脑外壳20中,还可将第一卡合部23设置于底座22,而将按压单 元24设置于上盖21。可以理解,上述开口2231、固定部227及弹力作用部225也可全部或部分 省略,而只要满足按压单元24的按压部2413的至少部分暴露于所在的上盖21或底座22外,且 按压按压部2413能使第二卡合部243后退即可。另外,假设底座22(或上盖21)为第一壳体而 上盖21(或底座22)为第二壳体,则按压单元24既可设置于第一壳体,也可设置于第二壳体。
另外,本领域技术人员还可在本发明精神内做其它变化,当然,这些依据本发明精神所 做的变化,都应包含在本发明所要求保护的范围内。
权利要求
权利要求1一种翻盖型电子装置外壳,其包括第一壳体及第二壳体,该第一壳体具有第一卡合部,第二壳体设置有按压本体、连接该按压本体且可与第一卡合部相配合的第二卡合部及弹性部,该按压本体包括至少部分暴露于第二壳体外的按压部,其特征在于该按压本体具有形成于按压本体其中一端的枢转部,该按压部与枢转部相隔一定距离设置,该按压本体通过枢转部可转动地固设于第二壳体,该弹性部连接与枢转部相对的按压本体的另一端,且施力使按压本体转动时该弹性部使该按压本体具有回转的趋势。
2.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翻盖型电子装置外壳,其特征在于该第二壳 体具有开口及固定部,该按压部设置于该开口,该枢转部固定于该固定部。
3.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翻盖型电子装置外壳,其特征在于该固定部 为圆柱形凸起,该枢转部为与该圆柱形凸起相配合的圆形孔。
4.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翻盖型电子装置外壳,其特征在于该第二壳 体具有弹力作用部,该弹性部远离按压本体的一端作用于弹力作用部。
5.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翻盖型电子装置外壳,其特征在于该弹力作 用部为形成于第二壳体的凸起,该弹性部与该按压本体为一体成型结构,该弹性部为"s" 形弹片且该弹性部远离按压本体的一端抵持弹力作用部。
6.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翻盖型电子装置外壳,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卡 合部与第二卡合部至少其中之一为卡钩。
7. 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翻盖型电子装置外壳,其特征在于该卡钩的 外侧面为弧形面。
8.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翻盖型电子装置外壳,其特征在于该按压本 体与该第二卡合部为一体成型结构。
9.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翻盖型电子装置外壳,其特征在于该弹性部 与该按压本体为分体结构,该弹性部为弹簧。
10.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翻盖型电子装置外壳,其特征在于该按压部表面形成多个凹槽。
全文摘要
一种翻盖型电子装置外壳,其包括第一壳体及第二壳体,该第一壳体具有第一卡合部,第二壳体设置有按压本体、连接该按压本体且可与第一卡合部相配合的第二卡合部及弹性部,该按压本体包括至少部分暴露于第二壳体外的按压部,该按压本体具有形成于按压本体其中一端的枢转部,该按压部与枢转部相隔一定距离设置,该按压本体通过枢转部可转动地固设于第二壳体,该弹性部连接与枢转部相对的按压本体的另一端,且施力使按压本体转动时该弹性部使该按压本体具有回转的趋势。上述翻盖型电子装置外壳具有较易开启的优点。
文档编号H05K5/00GK101472413SQ20071020349
公开日2009年7月1日 申请日期2007年12月27日 优先权日2007年12月27日
发明者唐梓茗 申请人: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