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连接器及电连接器组合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111961阅读:117来源:国知局
电连接器及电连接器组合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一种电连接器及电连接器组合,该电连接器包括:一绝缘本体、固定在该绝缘本体上的一组第一导电端子及一组第二导电端子、一接地金属片以及一外屏蔽壳体。该外屏蔽壳体的前部形成一第一对接腔,并在后部形成一第二对接腔,其中在该组第一导电端子的弹性延伸臂与该组第二导电端子的弹性延伸臂之间形成一插置空间。该电连接器组合包括前述的一电连接器和一电路板,该电路板的一插接部能够对应插设在该插置空间内,被第一导电端子及第二导电端子的弹性延伸臂从上下两侧弹性夹持并电性连接。本实用新型可以防止导电端子发生空焊,并且使电连接器的位置可以适当调节从而提供安装的灵活性。
【专利说明】电连接器及电连接器组合

【技术领域】
[0001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连接器,尤其涉及一种电连接器与电路板相配合的连接结构。

【背景技术】
[0002]中国专利CN201320378153.0揭露了一种电连接器,其包括绝缘本体、固持于绝缘本体的第一端子组及屏蔽件,所述绝缘本体包括基部及向前延伸的舌板,所述舌板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表面与第二表面,第一端子组暴露于所述第一表面,屏蔽件设置于舌板且位于第一表面与第二表面之间,所述第一端子组包括接地端子,所述接地端子设有朝向所述屏蔽件凸设并接触该屏蔽件的接触部。
[0003]这种电连接器的上排端子的尾部是采用表面焊接到电路板。一方面,由于这种上排端子的尾部是从第一绝缘体水平地向后伸出,因此这种尾部设计不具有弹性,从而在将电连接器焊接到电路板时容易因为端子尾部的共面度公差的影响,导致部分上排端子无法焊接到电路板从而造成空焊。另一方面,焊接时的高温容易对电连接器的电性能造成不利影响,焊锡开裂更会造成电连接不良。此外,这种电连接器的下排端子是通过直插焊接的方式与电路板刚性连接在一起,导致电连接器容易因为制造上的公差无法与电子设备(如手机)外壳上的开口精确对位。
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不足,而提出一种电连接器及电连接器组合,其可以防止空焊的发生,并且使电连接器的位置可以适当调节从而提供安装的灵活性。
[0005]本实用新型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提出一种电连接器,其包括:
[0006]—绝缘本体,其包括一基座、由该基座向前延伸出的一舌板以及分别由该基座的两侧向后延伸出的两个侧墙,该舌板具有上下相对的一第一对接面和一第二对接面;
[0007]—组第一导电端子,该第一导电端子包括固定在该基座上的一固定部、由该固定部向前延伸到该舌板的一板形延伸臂和由该固定部向后伸出该基座的一弹性延伸臂,该板形延伸臂外露于该舌板的第一对接面,该弹性延伸臂收容在这两个侧墙之间;
[0008]一组第二导电端子,该第二导电端子包括固定在该基座上的一固定部、由该固定部向前延伸到该舌板的一板形延伸臂和由该固定部向后伸出该基座的一弹性延伸臂,该板形延伸臂外露于该舌板的第二对接面,该弹性延伸臂收容在这两个侧墙之间,其中在该组第一导电端子的弹性延伸臂与该组第二导电端子的弹性延伸臂之间形成一插置空间;
[0009]一接地金属片,其设置在该舌板内并间隔开该组第一导电端子与该组第二导电端子;以及
[0010]—外屏蔽壳体,其固定在该绝缘本体上,包围该舌板的外围空间形成一第一对接腔,并包覆这两个侧墙形成一第二对接腔。
[0011]本实用新型针对上述技术问题还提出一种电连接器组合,包括相互配合的如上所述的电连接器和一电路板;该电路板上设有一插接部,该插接部具有上下相对的两个对接面,这两个对接面上各设置有一组电性接触片;其中,该电路板的插接部对应插设在该电连接器的第二对接腔的插置空间中,该插接部的两个对接面上的电性接触片分别被该组第一导电端子的弹性延伸臂和该组第二导电端子的弹性延伸臂弹性夹持在其中并对应电性连接。
[00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电连接器及电连接器组合,通过弹性延伸臂的弹性接合来与电路板上的电性接触片达成电性连接,这种弹性接合的方式可以减少共面度公差的影响并增强两者的贴合程度,防止空焊现象的发生;并且,这种弹性接合的方式还可以省去导电端子与电路板之间的焊接,因而可以减少焊接时的高温对电连接器的电性能造成不利影响,同时也可以消除焊锡开裂的风险;另外,这种弹性接合的方式使电连接器浮动地设置在电路板上,在锁固到电路板时可以适当地调整电连接器与电路板之间的相对位置,有利于电连接器与电子设备外壳上的开口的精确对位,从而提供安装的灵活性。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3]图1是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组合的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图;
[0014]图2是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组合的较佳实施例的前视图;
[0015]图3是沿图2中A-A剖线所取的一剖视图,说明该电连接器与电路板的配合;
[0016]图4是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组合的较佳实施例的一立体分解图,说明该电连接器组合的电连接器、电路板及紧固件;
[0017]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电连接器的立体图;
[0018]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电连接器的后视图;
[0019]图7是沿图6中B-B剖线所取的剖视图,说明该电连接器的内部;
[0020]图8是沿图6中C-C剖线所取的剖视图,说明该电连接器的内部;
[0021]图9至图13是本实用新型的电连接器的立体分解图,说明该电连接器的组成元件;
[0022]图14是一立体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组合的又一较佳实施例;
[0023]图15是一立体分解图,说明图14所示的电连接器组合的组成元件。
[0024]其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0025]10电连接器
[0026]100接合本体
[0027]101绝缘本体102基座103舌板104侧墙105扣持槽
[0028]106收容槽107’定位柱108定位槽109前表面
[0029]I第一端子模块
[0030]11第一绝缘件
[0031]111第一基部112第一舌板部113第一延伸臂114第一收容槽
[0032]115第一扣持槽116第一固定孔117第二固定孔
[0033]1121第一结合面1122第一对接面
[0034]1131第一阶台部
[0035]12第一端子
[0036]121固定部122板形延伸臂123弹性延伸臂
[0037]1231弹性段1232接合段1233导入段
[0038]2第二端子模块
[0039]21第二绝缘件
[0040]211第二基部212第二舌板部213第二延伸臂214第二收容槽
[0041]215第二扣持槽216第一凸柱217第二凸柱
[0042]2121第二结合面2122第二对接面
[0043]2131第二阶台部2132下沉槽
[0044]22第二端子
[0045]221固定部222板形延伸臂223弹性延伸臂
[0046]2231弹性段2232接合段2233导入段
[0047]3接地金属片
[0048]31主体32第一连接部33第二连接部
[0049]34弹性接触部311通孔
[0050]4外屏蔽壳体
[0051]41第一对接腔42第二对接腔421插置空间
[0052]43锁固臂431锁固孔
[0053]5内屏蔽壳体
[0054]53金属板
[0055]536固定突片537连接弹片
[0056]8电路板
[0057]81基部82插接部83安装部84安装槽85避让槽道86安装孔
[0058]821电性接触片
[0059]9紧固件
[0060]10’电连接器
[0061]4’外屏蔽壳体
[0062]45’底壁46’侧壁47’顶壁471’接合缝4711’燕尾段
[0063]49’锁固片491’主干部492’侧部493’锁固部
[0064]4911’、4921’ 焊接处 4931’ 锁固孔
[0065]8,电路板
[0066]86’安装孔87’导接片
[0067]9’紧固件

【具体实施方式】
[0068]尽管本实用新型可以容易地表现为不同形式的实施例,但在附图中示出并且在本说明书中将详细说明的仅仅是其中一些具体实施例,同时可以理解的是本说明书应视为是本实用新型原理的示范性说明,而并非旨在将本实用新型限制到在此所说明的那样。
[0069]由此,本说明书中所指出的一个特征将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其中一个特征,而不是暗示本实用新型的每个实施例必须具有所说明的特征。此外,应当注意的是本说明书描述了许多特征。尽管某些特征可以组合在一起以示出可能的系统设计,但是这些特征也可用于其他的未明确说明的组合。由此,除非另有说明,所说明的组合并非旨在限制。
[0070]在附图所示的实施例中,方向的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和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各种元件的结构和运动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当这些元件处于附图所示的位置时,这些说明是合适的。如果这些元件的位置的说明发生改变时,则这些方向的指示也相应地改变。
[0071]以下结合本说明书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予以进一步地详尽阐述。
[0072]参阅图1至图4,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组合的一较佳实施例。该连接器组合包括一电连接器10和与该电连接器10配合应用的一电路板8。在本实施例中,该电连接器10采用沉板式安装到电路板8上。该电连接器10包含一接合本体100、一固设于接合本体100内的接地金属片3、一围绕接合本体100的外屏蔽壳体4及一位于外屏蔽壳体4内部并贴设地装设在接合本体100表面的内屏蔽壳体5。
[0073]其中,该外屏蔽壳体4的两侧各横向地向外延伸出一锁固臂43。每一锁固臂43上设有一锁固孔431。该电路板8包括一基部81和设置在该基部81的前侧的一插接部82。该插接部82具有上下相对的两个对接面,每个对接面上均设有一组电性接触片821。这些电性接触片821能够对应与电连接器10上的导电端子12、22及接地金属片3相配合从而实现二者之间的电性连接。
[0074]该电路板8还设有位于该插接部82的两侧并分别向前延伸出的两个安装部83。各安装部83与插接部82之间形成有一避让槽道85。这两个避让槽道85在电路板8与电连接器10对接时,可以用于收容该电连接器10的后部两侧的结构。或是说,该电路板8的前缘向后凹设地形成有一安装槽84,该插接部82向前突伸地设置在该安装槽84的中部。每一安装部83上设有与该锁固孔431相对应的一安装孔86。该电连接器10通过穿设在对应安装孔86及锁固孔431中的诸如螺栓之类的紧固件9锁固到该电路板8上。
[0075]该电连接器10的前部包围形成有可供另一对接连接器(图未示)插入的一第一对接腔41。该电连接器10的后部形成有可供该插接部82插入的一第二对接腔42以及位于该第二对接腔42两旁的两个定位槽108。当电路板8的插接部82插入到该第二对接腔42中时,该插接部82的两侧缘会对应插入这两个定位槽108内,从而起到定位及防止晃动的效果。
[0076]参阅图5至图13,接合本体100包括相互组合在一起的一第一端子模块I与一第二端子模块2。第一端子模块I具有一第一绝缘件11及一组埋设固定于第一绝缘件11的第一导电端子12。第一绝缘件11具有一第一基部111、由第一基部111前侧向前延伸出的一第一舌板部112以及由该第一基部111的两侧分别向后延伸出的两个第一延伸臂113。
[0077]第一舌板部112具有朝向第二端子模块2的一第一结合面1121及相反于第一结合面1121的一第一对接面1122。第一舌板部112在两侧面的靠后位置处形成有两个第一收容槽114和位于这两个第一收容槽114前方的两个第一扣持槽115。第一舌板部112在第一结合面1121上设有两个第一固定孔116以及两个第二固定孔117。
[0078]每个第一延伸臂113的内侧下方形成有沿前后方向延伸的一第一阶台部1131。该第一阶台部1131具有大致水平的底面。
[0079]第一导电端子12的固定部121固定于第一基部111内,且前端由第一基部111向前伸出至第一舌板部112以形成一外露于第一对接面1122的板形延伸臂122,而后端由第一基部111向后伸出以形成一用以弹性接合于电路板8的电性接触片821的弹性延伸臂123。
[0080]在本实施例中,具体地,该弹性延伸臂123包括由前往后倾斜延伸的一弹性段1231,在该弹性段1231的末端处形成的一接合段1232,并且由该接合段1232进一步向后倾斜延伸出的一导入段1233。结合参见图3和图8,其中该接合段1232可以弹性抵接在该电路板8的上侧表面的电性接触片821上。其中该接合段1232较佳地可以相对于该电性接触片821微量地前后滑动。
[0081]第二端子模块2与第一端子模块I是相向地结合为一体。第二端子模块2具有一向上组合于第一绝缘件11的第二绝缘件21及一组埋设固定于第二绝缘件21的第二导电端子22。第二绝缘件21具有对应于第一基部111的一第二基部211、一由第二基部211的前侧向前延伸且位置对应于第一舌板部112的第二舌板部212、由该第一基部111的两侧分别向后延伸且位置对应于第一延伸臂113的两个第二延伸臂213。
[0082]第二舌板部212具有一向上面对第一结合面1121的第二结合面2121及一相反于第二结合面2121的第二对接面2122。第二舌板部212的两侧面形成有位置对应于第一收容槽114的两个第二收容槽214和位置对应于第一扣持槽115的两个第二扣持槽215。其中在第二结合面2121上设有两个朝向第一端子模块I突伸且位置对应于第一固定孔116的第一凸柱216及两个朝向第一端子模块I突伸且位置对应于第二固定孔117的第二凸柱217。
[0083]每个第二延伸臂213的内侧上方形成有沿前后方向延伸且位置对应于第一阶台部1131的一第二阶台部2131。该第二阶台部2131具有大致水平的顶面。与前述第一阶台部1131有所区别的是:该第二阶台部2131的顶面的前部向下凹设地形成有一下沉槽2132。
[0084]该组第二导电端子22与该组第一导电端子12的结构相同,并且该组第一导电端子12与该组第二导电端子22是上下相对设置并呈180度旋转对称。第二导电端子22的固定部221固定于第二基部211,且前端由第二基部211向前伸出以形成一外露于第二对接面2122的板形延伸臂222,而后端由第二基部211向后伸出以形成一用以弹性接合于电路板8的电性接触片821的弹性延伸臂223。
[0085]在本实施例中,具体地,该弹性延伸臂223包括由前往后倾斜延伸的一弹性段2231,在该弹性段2231的末端处形成的一接合段2232及由该接合段2232进一步向后倾斜延伸出的一导入段2233。结合参见图3和图8,其中该接合段2232可以弹性抵接在该电路板8的下侧表面的电性接触片821上。该接合段2232较佳地可以相对该电性接触片821微量地前后滑动。
[0086]结合参见图3和图8,可见,这组第一导电端子12的弹性延伸臂123与这组第二导电端子22的弹性延伸臂223之间形成有一插置空间421,以供电路板8的插接部82对应插入其中。其中该第一导电端子12的弹性段1231与位于其下方的该第二导电端子22的弹性段2231由前往后是相互靠拢地延伸的,这种结构设计有利于夹紧电路板8从而获得良好的电性连接效果。该第一导电端子12的导入段1233与该第二导电端子22的导入段2233由前往后是相互远离地延伸的。这种导入段1233、2233向后张开的结构,有利于引导电路板8的插入。值得一提的是,该插置空间421在上下方向的尺寸是具有弹性的,也就是说,在没插电路板8之前,弹性延伸臂123、223处于自由伸展状态,该插置空间421在上下方向上的尺寸(也就是两个接合段1232、2232之间的最短距离)最小,在插入电路板8之后,弹性延伸臂123、223处于受力张开状态,该插置空间421在上下方向上的尺寸变大。
[0087]当第一端子模块I与第二端子模块2组合到一起时,该第一绝缘件11与该第二绝缘件21组合而成该电连接器10的一绝缘本体101,该第一基部111与该第二基部211组合而成该绝缘本体101的一基座102,该第一舌板部112与该第二舌板部212组合而成由该基座102向前延伸出的一舌板103,这两个第二延伸臂213与两个第一延伸臂113组合而成分别由该基座102的两侧向后延伸出的的两个侧墙104。
[0088]同时,该第一收容槽114与该第二收容槽214组合而成该绝缘本体101的一收容槽106,该第一扣持槽115与该第二扣持槽215组合而成该绝缘本体101的一扣持槽105。该第一阶台部1131与第二阶台部2131组合而成该绝缘本体101的侧墙104上的两定位槽108。该两定位槽108的底面与顶面之间的垂直间隔略大于该电路板8的厚度尺寸。该两定位槽108与插置空间421位于同一高度且相互贯通。参见图10,该绝缘本体101的基座102具有一大致竖直的前表面109。
[0089]接地金属片3夹设于第一端子模块I与第二端子模块2之间,这种结构方式较为易于制造和装配。借此可以使第一舌板部112与第二舌板部212拼接成的舌板103的结构强度得以提升,并减少第一导电端子12与第二导电端子22之间的高频信号串扰。接地金属片3的两相反表面分别与该第一舌板部112的第一结合面1121及第二舌板部212的第二结合面2121相贴接。
[0090]接地金属片3包括一主体31及由该主体31延伸出的一第一连接部32、一第二连接部33以及两个弹性接触臂34。该主体31设置在该舌板103内并间隔开该组第一导电端子12与该组第二导电端子22。
[0091]该第一连接部32伸出该舌板103并且与该内屏蔽壳体5接触从而电性连接。参见图7,在本实施例中,该第一连接部32包括由该主体31的两侧向外突伸出该舌板103的两个突片。
[0092]该第二连接部33伸出该侧墙104并与该外屏蔽壳体4电性连接。参见图7,在本实施例中,该第二连接部33是由该主体31的后部两侧向外向后倾斜延伸出的两个弹性臂,这两个弹性臂的末端弹性抵接在该外屏蔽壳体4的内壁上(图7示出的第二连接部33处于自由伸展状态,所以与外屏蔽壳体4有少量干涉),与外屏蔽壳体4建立接地路径。
[0093]这两个弹性接触臂34从该主体31的后端向后弯折延伸出,分别伸入该绝缘本体101的侧墙104内侧的一个定位槽108内(参见图8),这种结构设计能够充分利用空间有利于电连接器的微型化。这两个弹性接触臂34弹性抵接在该电路板8的插接部82的下侧对接面上,与相应的用于接地的电性接触片821电性连接,从而该接地金属片3能够借助这两个弹性接触臂34提供与电路板8相连的接地路径,有利于高频信号的传输,改善该电连接器 10 的电磁兼容性(EMC, Electromagnetic Compatibility)。
[0094]另外,接地金属片3的主体31的左右两侧外露于该扣持槽105,能够与另一对接连接器侧面的接地弹片(图未示)电性连接,从而有利于高频信号的传输。接地金属片3的主体31上设有两个上下贯穿的通孔311。通孔311对应于第一绝缘件11的第二固定孔117与第二绝缘件21的第二凸柱217,使第二凸柱217能够穿过接地金属片3的通孔311与第二固定孔117固定接合并同时将接地金属片3定位。
[0095]外屏蔽壳体4固定在绝缘本体101上,包围绝缘本体101前部的舌板103的外部空间,形成可供对接连接器插接的一第一对接腔41。外屏蔽壳体4还包覆绝缘本体101后部的两个侧墙104形成一第二对接腔42。该第二对接腔42将第一导电端子12的弹性延伸臂123和第二导电端子22的弹性延伸臂223包围在其内,能够起到屏蔽的作用。其中,前述的插置空间421以及两个定位槽108在竖直方向是位于该第二对接腔42的中部。该组第一导电端子12的板形延伸臂122与该组第二导电端子22的板形延伸臂222在该第一对接腔41中是上下相对设置并呈180度旋转对称,从而无论另一对接连接器正插还是反插,都能够实现该电连接器10与对接连接器的对接。
[0096]外屏蔽壳体4的两侧分别横向地向外延伸出设有一锁固孔431的一锁固臂43。值得一提的是,通过使电路板8上的安装孔86接地,还可以通过锁固臂43使该外屏蔽壳体4可靠接地,从而有利于高频信号的传输,改善该电连接器10的电磁兼容性。
[0097]内屏蔽壳体5夹设在该外屏蔽壳体4与第一基部111及第二基部211之间,并至少覆盖于该舌板103的后段以及该基座102的朝向第一对接腔41的前表面109。
[0098]在本实施例中,内屏蔽壳体5包括两个拼接在一起的金属板53。两金属板53分别固定在绝缘本体101的上下两侧。
[0099]金属板53的左右两侧在与收容槽106对应的位置处弯折形成有两固定突片536。该第一连接部32插入到两金属板53的两固定突片536之间与内屏蔽壳体5接触而达成电性连接。较佳是通过激光焊接的方式,将接地金属片3的第一连接部32与该内屏蔽壳体5固定连接到一起,以增强两者之间电性连接的可靠性。这种结构增加了接地金属片3的接地路径,从而有利于高频信号的传输,改善该电连接器10的电磁兼容性。
[0100]另外,金属板53上形成有能够与外屏蔽壳体4弹性接合的连接弹片537,使得内屏蔽壳体5可以通过连接弹片537与外屏蔽壳体4达成接地,有利于高频信号的传输,改善该电连接器10的电磁兼容性。
[0101]本实用新型的电连接器10的装配过程大致包括:冲压弯折成型导电端子12和
22、接地金属片3、外屏蔽壳体4以及金属板53 ;然后采用插入成型的制造工艺,制得第一端子模组I和第二端子模组2 ;接着将接地金属片3装设到第一端子模组I与第二端子模组2之间,并将第一端子模组I与第二端子模组2组合到一起,从而得到接合本体100 ;接着,将两个金属板53对应装设到接合本体100的上下两侧,并将接地金属片3与金属板53焊接到一起;最后再从前往后地将外屏蔽壳体4套到接合本体100的外周。
[0102]而在将这种电连接器10组装到电路板8时,只需要将电路板8的插接部82从电连接器10的后方插入到第二对接腔42的插置空间421内,使弹性延伸臂123、223与对应的电性接触片821接触,然后对电连接器10的位置进行调整使其与电子设备的外壳的开口准确对位后,再用紧固件9牢固地将电连接器10锁固到电路板8的两个安装部83上,从而提高了电连接器10在安装时的适应性。
[0103]本实用新型的电连接器通过弹性延伸臂123、223来与电路板8的插接部82的上下两侧的电性接触片821达成电性连接,这种弹性接合的方式可以增强两者的贴合程度,防止出现空焊;并且,这种弹性接合的方式可以不进行焊接,因而可以减少焊接时的高温对电连接器10的电性能造成不利影响,也不存在焊锡开裂的风险;另外,这种弹性接合的方式使电连接器10能够浮动地连接到电路板8上,可以微量地调整电连接器10与电路板8之间的相对位置,再配合电连接器10的锁固结构,有利于电连接器10与电子设备外壳上的开口的精确对位,从而提供安装的灵活性。
[0104]参见图14和图15,为本实用新型的电连接器及电连接器组合的又一优选实施例。在本实施例中,该电连接器1(Γ的外屏蔽壳体4'与前述的外屏蔽壳体4有所区别:该外屏蔽壳体4 ^包括一底壁45 ^、由该底壁45 ^的两侧向上弯折延伸出的两个侧壁46 ^、由这两个侧壁46'相向延伸并拼合而成的一顶壁47 '。该顶壁47'上形成有一接合缝471 /。该电连接器10'还包括固定在该外屏蔽壳体4 '上的一锁固片49'。
[0105]在本实施例中,该顶壁47 ’在接合缝471 ’处设有多个燕尾段4711 ’从而相互锁扣在一起。该锁固片49 '包括一平坦的主干部491 '、分别由该主干部491'的两侧弯折延伸出的两个侧部492 ^以及分别由这两个侧部492 ^的外侧进一步向外水平延伸出的两个锁固部493 ^。每一锁固部493 ^上设有一锁固孔493^。其中,该主干部491'与该顶壁47'贴合,这两个侧部492 '与这两个侧壁46'贴合。该锁固片49 '较佳是采用激光焊接的方式与该顶壁47 '及两个侧壁46'牢固地结合在一起。该锁固部493'及锁固孔4931丨与前述的锁固臂43及锁固孔431的功能相当。
[0106]在本实施例中,该锁固片49 ^与顶壁47 ^的焊接处491^位于该接合缝47^的燕尾段4711'处。该锁固片49'与侧壁46'的焊接处4921 '大致位于该侧壁46 '的中部。
[0107]该电路板8 ^在安装孔86 ^周围形成有导接片87 ^。在本实施例中,该电连接器10'可以通过穿设在该锁固孔4931 '及安装孔86'内的紧固件9’从而锁固到该电路板8'并电性接地。而在另一些实施例中,该锁固部493 '上的锁固孔4931'可以省去,该电连接器10'可通过将该锁固部493 '焊接或是采用导电胶粘接到该导接片87 '处而固定结合到该电路板8'并电性接地。
[0108]采用锁固片49'的这种设计可以增强外屏蔽壳体4 '的结构强度防止其在接合缝471'处发生开裂,另外还可以保持外屏蔽壳体4 '的完整封闭性,改善该电连接器10丨的电磁兼容性及提高电连接器的防水性能。
[0109]上述内容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案,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主要构思和精神,可以十分方便地进行相应的变通或修改,故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书所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权利要求】
1.一种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电连接器包括: 一绝缘本体,其包括一基座、由该基座向前延伸出的一舌板以及分别由该基座的两侧向后延伸出的两个侧墙,该舌板具有上下相对的一第一对接面和一第二对接面; 一组第一导电端子,该第一导电端子包括固定在该基座上的一固定部、由该固定部向前延伸到该舌板的一板形延伸臂和由该固定部向后伸出该基座的一弹性延伸臂,该板形延伸臂外露于该舌板的第一对接面,该弹性延伸臂收容在这两个侧墙之间; 一组第二导电端子,该第二导电端子包括固定在该基座上的一固定部、由该固定部向前延伸到该舌板的一板形延伸臂和由该固定部向后伸出该基座的一弹性延伸臂,该板形延伸臂外露于该舌板的第二对接面,该弹性延伸臂收容在这两个侧墙之间,其中在该组第一导电端子的弹性延伸臂与该组第二导电端子的弹性延伸臂之间形成一插置空间; 一接地金属片,其设置在该舌板内并间隔开该组第一导电端子与该组第二导电端子;以及 一外屏蔽壳体,其固定在该绝缘本体上,该外屏蔽壳体包围该舌板的外围空间形成一第一对接腔,并包覆这两个侧墙形成一第二对接腔。
2.依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弹性延伸臂包括从该固定部后端由前往后倾斜延伸出的一弹性段及设置在该弹性段末端处的一接合段,其中该第一导电端子的弹性段与该第二导电端子的弹性段由前往后是相互靠拢地延伸的。
3.依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弹性延伸臂还包括由该接合段进一步向后倾斜延伸出的一导入段,其中该第一导电端子的导入段与该第二导电端子的导入段由前往后是相互远离地延伸的。
4.依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外屏蔽壳体的两侧各横向地延伸出一锁固臂,每一锁固臂上设有一锁固孔。
5.依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电连接器还包括一锁固片,该锁固片包括固定在外屏蔽壳上的一主干部及位于该主干部两侧的两锁固部。
6.依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外屏蔽壳体上形成有一接合缝,该主干部是结合固定到该接合缝的两侧。
7.依据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绝缘本体的两侧墙的内侧各形成有沿前后方向延伸的一定位槽,该定位槽与该插置空间位于同一高度且相互连通。
8.依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接地金属片设有向后弯折延伸的弹性接触臂,该弹性接触臂位于该定位槽内。
9.依据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电连接器还包括被该外屏蔽壳体包覆的一内屏蔽壳体,该内屏蔽壳体覆盖在该舌板的后部及该基座的前表面;该接地金属片包括设置在该舌板内的一主体及由该主体向外延伸出的一第一连接部,该第一连接部伸出该舌板并与该内屏蔽壳体电性连接,该接地金属片与该内屏蔽壳体及该外屏蔽壳体电性相连。
10.依据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接地金属片包括设置在该舌板内的一主体及由该主体两侧向外倾斜延伸出的两个弹性臂,该两弹性臂突伸出该绝缘主体并与该外屏蔽壳体接触。
11.依据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绝缘本体是由一第一绝缘件与一第二绝缘件组合而成的;其中该组第一导电端子对应固设于第一绝缘件,而该组第二导电端子对应固设于第二绝缘件,该接地金属片夹设于该第一绝缘件与第二绝缘件之间。
12.依据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组第一导电端子与该组第二导电端子是上下相对设置并呈180度旋转对称。
13.—种电连接器组合,包括相互配合的一电连接器和一电路板,其特征在于,该电连接器包括: 一绝缘本体,其包括一基座、由该基座向前延伸出的一舌板以及分别由该基座的两侧向后延伸出的两个侧墙,该舌板具有上下相对的一第一对接面和一第二对接面; 一组第一导电端子,该第一导电端子包括固定在该基座上的一固定部、由该固定部向前延伸到该舌板的一板形延伸臂和由该固定部向后伸出该基座的一弹性延伸臂,该板形延伸臂外露于该舌板的第一对接面,该弹性延伸臂收容在这两个侧墙之间; 一组第二导电端子,该第二导电端子包括固定在该基座上的一固定部、由该固定部向前延伸到该舌板的一板形延伸臂和由该固定部向后伸出该基座的一弹性延伸臂,该板形延伸臂外露于该舌板的第二对接面,该弹性延伸臂收容在这两个侧墙之间,其中在该组第一导电端子的弹性延伸臂与该组第二导电端子的弹性延伸臂之间形成一插置空间; 一接地金属片,其设置在该舌板内并间隔开该组第一导电端子与该组第二导电端子;以及 一外屏蔽壳体,其固定在该绝缘本体上,包围该舌板的外围空间形成一第一对接腔,并包覆这两个侧墙形成一第二对接腔; 该电路板上设有一插接部,该插接部具有上下相对的两个对接面,这两个对接面上各设置有一组电性接触片; 其中,该电路板的插接部对应插设在该电连接器的第二对接腔的插置空间中,该插接部的两个对接面上的电性接触片分别被该组第一导电端子的弹性延伸臂和该组第二导电端子的弹性延伸臂弹性夹持在其中并对应电性连接。
14.依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电连接器组合,其特征在于,该弹性延伸臂包括从该固定部后端由前往后倾斜延伸出的一弹性段及设置在该弹性段末端处的一接合段,其中该第一导电端子的弹性段与该第二导电端子的弹性段由前往后是相互靠拢地延伸的。
15.依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电连接器组合,其特征在于,该弹性延伸臂还包括由该接合段进一步向后倾斜延伸出的一导入段,其中该第一导电端子的导入段与该第二导电端子的导入段由前往后是相互远离地延伸的,以引导该电路板的插接部插入该插置空间。
16.依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电连接器组合,其特征在于,该外屏蔽壳体的两侧分别横向地延伸出一锁固臂,每一锁固臂上设有一锁固孔;该电路板在该插接部的两侧各向前延伸出的一安装部,每一安装部与插接部之间形成有一避让槽道,每一安装部上设有一与该锁固孔相对应的安装孔,该电连接器通过对应穿设在安装孔及锁固孔中的紧固件固定在该电路板上。
17.依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电连接器组合,其特征在于,该电连接器还包括一锁固片,该锁固片包括固定在外屏蔽壳上的一主干部及位于该主干部两侧的两锁固部。
18.依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电连接器组合,其特征在于,该外屏蔽壳体上形成有一接合缝,该主干部是结合固定到该接合缝的两侧,该两锁固部上各设有一锁固孔;该电路板还设有由该插接部的两侧分别向前延伸出的两个安装部,每一安装部与插接部之间形成有一避让槽道,每一安装部上设有与该锁固孔相对应的一安装孔,该电连接器通过对应穿设在安装孔及锁固孔中的紧固件固定在该电路板上。
19.依据权利要求13至18任一项所述的电连接器组合,其特征在于,该绝缘本体的两侧墙的内侧各形成有沿前后方向延伸的一定位槽,该两定位槽与该插置空间位于同一高度且相互连通,从而定位该电路板的插接部的两侧缘。
20.依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电连接器组合,其特征在于,该接地金属片设有向后弯折延伸的一弹性接触臂,该弹性接触臂对应位于该定位槽内并弹性抵接在该电路板的插接部的电性接触片上。
21.依据权利要求13至18任一项所述的电连接器组合,其特征在于,该电连接器还包括被该外屏蔽壳体包覆的一内屏蔽壳体,该内屏蔽壳体覆盖在该舌板的后部及该基座的前表面;该接地金属片包括一主体及由该主体延伸出的一第一连接部,该第一连接部伸出该舌板并与该内屏蔽壳体电性连接,该接地金属片与该内屏蔽壳体及该外屏蔽壳体电性相连。
22.依据权利要求13至18任一项所述的电连接器组合,其特征在于,该接地金属片包括设置在该舌板内的一主体及由该主体两侧向外倾斜延伸出的两个弹性臂,该两弹性臂突伸出该绝缘主体并与该外屏蔽壳体接触。
23.依据权利要求13至18任一项所述的电连接器组合,其特征在于,该组第一导电端子与该组第二导电端子是上下相对设置并呈180度旋转对称。
24.依据权利要求13至18任一项所述的电连接器组合,其特征在于,该绝缘本体由一第一绝缘件与一第二绝缘件组合而成;其中该组第一导电端子对应固设于第一绝缘件,而该组第二导电端子对应固设于第二绝缘件,该接地金属片夹设于该第一绝缘件与第二绝缘件之间。
【文档编号】H05K1/18GK203983548SQ201420448119
【公开日】2014年12月3日 申请日期:2014年8月8日 优先权日:2014年8月8日
【发明者】何宜泽 申请人:莫列斯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