玫烟色拟青霉与印楝素的复配杀虫剂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0456阅读:25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玫烟色拟青霉与印楝素的复配杀虫剂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农药
技术领域
,具体涉及一种微生物杀虫剂,特别是指一种环保、无污染、无残留的玫烟色拟青霉与印楝素的复配杀虫剂。
背景技术
:玫烟色拟青霉(Pae"7o^yces^/mosomyms(Wize)Brown&Smith)是一种昆虫病原真菌,作为一种活体生物农药,具有不同于现有化学杀虫剂的全新的作用机理、对环境无污染、无残留的特征,可以作为防治某些对苏云金杆菌(Bt)产生抗药性的昆虫的替代防治药物,开发利用玫烟色拟青霉具有重要的经济意义。玫烟色拟青霉分布广、对蚜虫、烟粉虱、小菜蛾等有很好的防治效果,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印楝素(azadirachtin)被公认为全世界最重要的对昆虫具有拒食、胃毒、触杀和抑制生长发育的作用,其作用机制主要是扰乱昆虫的内分泌。作用靶标为脑神经分泌细胞、心侧体、前胸腺等,影响促进前胸腺激素的合成与释放,减低前胸腺对前胸腺激素的感应而造成20一羟基蜕皮酮合成、分泌的不足,致使昆虫变态发育受阻。印楝素制剂对400余种昆虫表现出不同的生理活性。具有对高等动物低毒、低残留、害虫不易产生抗药性等优点,但印楝素的资源有限,印楝素制剂的供应量远低于生产中的需求量。采用农药复配技术或混合施用技术可以减少生产实际中印楝素的使用量,本申请人通过大量的实验研究发现亚剂量的农药与生物农药混合可以同时提高微生物杀虫剂的速效性和减少农药残留,而目前尚未发现玫烟色拟青霉与印楝素的复配杀虫剂的相关技术报道。
发明内容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环保、无污染、无残留的玫烟色拟青霉与印楝素的复配杀虫剂。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实现提供一种玫烟色拟青霉与印楝素的复配杀虫剂,由主剂和辅剂组成,按质量百分比计主剂为2060%,辅剂为4080%;所述主剂为玫烟色拟青霉和印楝素的混合物;所述辅剂为稳定剂、助剂和填料。所述的玫烟色J以青霉尸"ec"o^yc&^附asorosgMS(Wize)Brown&Smith菌株PF01-N10,属丝孢目,拟青霉属,分离于广州地区被侵染的烟粉虱虫体上,菌株保藏号CCTCCNo:M-207088,2007年6月27日在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保藏。玫烟色拟青霉菌落背面无色或黄色,分生孢子梗单生或聚集成孢梗束,100xl.52,,壁光滑,透明,大多由着生46个瓶梗组成轮生体的轮状分枝组成。瓶梗基部球形,或拟椭圆形膨大,上部细长,5.78xl2pm。分生孢子柱形至梭形,光滑,透明至微淡红色,34xl2^m,无厚垣孢子。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方案,所述玫烟色拟青霉和印楝素的质量比为100:0.050.3,特别优选为玫烟色拟青霉和印楝素的质量比为100:0.080.25。所述玫烟色拟青霉优选玫烟色拟青霉分生孢子粉或玫烟色拟青霉孢子悬浮液。所述稳定剂、助剂和填料按质量百分比计,稳定剂占复配杀虫剂2330%、助剂占复配杀虫剂722%、填料占复配杀虫剂1035%。所述稳定剂优选甘油、0.21M的磷酸盐缓冲液或石蜡油;所述助剂优选吐温-80、甲基绿、木质素磺酸钠、润湿剂LX中的一种或任意两种以上混合物;所述填料优选高岭土、硅藻土或陶土所述玫烟色拟青霉与印楝素的复配杀虫剂可以加工成可湿性粉剂、悬浮剂或油剂等剂型。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和有益效果(l)本发明采用的玫烟色拟青霉菌株从中国广东省广州地区被侵染的烟粉虱虫体上分离获得,为中国本土的菌株,并非从国外引进,能适应中国本地的自然环境。(2)本发明采用亚剂量的农药与生物农药混配,适应有机食品生产的要求,对环境无污染、无残留,有利于延缓害虫抗药性产生。(3)本发明杀虫剂防治效果优于只使用一种药剂的防治效果。经长期的侵染生物学研究和室内生物测定,玫烟色拟青霉对多种害虫尤其刺吸式口器害虫具有很强的侵染杀虫效果。玫烟色拟青霉与印楝素的复配杀虫剂对粉虱、蚜虫、小菜蛾等害虫有很好的防治效果。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本发明经过大量的筛选,寻找到玫烟色拟青霉,并总结出合适的混配比例,稳定剂、助剂和填料可参照本领域常规使用,实施例中不能将所有比例方案一一赘述,但并不因此将本发明限定于以下的实施例中。以下百分比均为质量百分比,玫烟色拟青霉菌株为PFOI-NIO,菌株保藏号CCTCCNo:M-207088,保藏日期2007年6月27日。实施例l:20%拟青霉印楝素悬浮剂(稀释2000倍)A部分为40%玫烟色拟青霉分生孢子悬浮液40%玫烟色拟青霉分生孢子粉溶于0.21M的磷酸盐缓冲液和10%的甘油混合液中,pH7.0,于48。C保存。B部分为可湿性粉剂印楝素(市购)0.1%,吐温-8020%,木质素磺酸钠6%,润湿剂LX4呢,加陶土补至100%。A部分和B部分各占50%,将两部分直接混匀即得到20%拟青霉印楝素悬浮剂,玫烟色拟青霉印楝素质量比为100:0.25。毒力测验结果如表1所示。实施例2:50%玫烟色拟青霉印楝素油剂(稀释2000倍)玫烟色拟青霉菌粉(1()W个/g)50%,印楝素0.1%(市购),吐、温-805%,石蜡油239b,甲基绿2%,加硅藻土补至100%,制得50%拟青霉印楝素油剂。其中,玫烟色拟青霉菌粉印楝素质量比为100:0.2。毒力测验结果如表1所示。实施例3:60%拟青霉印楝素油剂(稀释2000倍)玫烟色拟青霉菌粉(K^个/g)60%,印楝素0.05%(市购),甲基绿2%,吐温-805%,石蜡油23%,高岭土补至100%,制得60%玫烟色拟青霉印楝素油剂。其中,玫烟色拟青霉菌粉印楝素的质量比为100:0.083。毒力测验结果如表1所示。实施例4:50%拟青霉印楝素可湿性粉剂(稀释2000倍)玫烟色拟青霉菌粉ao^个/g)50%,印楝素o.i%(市购),甲基绿2%,吐温-8010%,木质素磺酸钠6%,润湿剂LX4呢,硅藻土补至100%,制得50%玫烟色拟青霉印楝素可湿性粉剂。其中,玫烟色拟青霉菌粉印楝素的质量比为100:0.2。毒力测验结果如表1所示。实施例5:20%拟青霉印楝素悬浮剂(稀释2000倍)A部分为40%玫烟色拟青霉分生孢子悬浮液40%玫烟色拟青霉分生孢子粉溶于0.21M的磷酸盐缓冲液和10%的甘油混合液中,pH7.0,于48。C保存。B部分为可湿性粉剂印楝素(市购)0.2%,吐温-8020%,木质素磺酸钠6%,润湿剂LX4免,加陶土补至100%。A部分和B部分各占50%,将两部分直接混匀即得到20%拟青霉印楝素悬浮剂,玫烟色拟青霉印楝素质量比为100:0.5。毒力测验结果如表l所示。实施例6:60%拟青霉印楝素油剂(稀释2000倍)玫烟色拟青霉菌粉(1010个/g)60%,印楝素0.025%(市购),甲基绿2%,吐温-805%,石蜡油23%,高岭土补至100%,制得60%玫烟色拟青霉印楝素油剂。其中,玫烟色拟青霉菌粉印楝素的质量比为100:0.04。毒力测验结果如表1所示。实施例7:混剂对烟粉虱(fiem&atoZacz')的室内毒力测定室内毒力测定时,用黄瓜(CW:"m^s"ft'v^L.)作供试植物,将盆栽苗放入养虫笼中,并接入烟粉虱成虫,待其产卵一天后将其全部赶出,笼内保持26士rC的温度和14:10的光照,待黄瓜叶片上的烟粉虱发育至2龄若虫时,采用浸渍法进行毒力测验,4次重复,调查药后10天的效果,计算校正死亡率,求药剂浓度对数一死亡率几率值的回归方程,并进行F检验,然后求出LC5()、参照孙云沛法计算相对毒力指数(TI),其实验结果如表l所示。表1玫烟色拟青霉印楝素对烟粉虱的室内毒力测定(103孢子/ml,jig/ml)(给药后10天)<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9</column></row><table>权利要求1.一种玫烟色拟青霉与印楝素的复配杀虫剂,由主剂和辅剂组成,其特征在于按质量百分比计主剂为20~60%,辅剂为40~80%;所述主剂为玫烟色拟青霉和印楝素的混合物;所述辅剂为稳定剂、助剂和填料。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配杀虫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玫烟色拟青霉和印楝素质量比为100:0.050.3。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复配杀虫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玫烟色拟青霉和印楝素质量比为100:0.080.25。4、根据权利要求l、2或3所述的复配杀虫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玫烟色拟青霉为玫烟色拟青霉分生孢子粉或玫烟色拟青霉孢子悬浮液。5、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复配杀虫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稳定剂、助剂和填料按质量百分比计,稳定剂占复配杀虫剂2330%、助剂占复配杀虫剂722%、填料占复配杀虫剂1035%。6、根据权利要求1或5所述的复配杀虫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稳定剂为甘油、0.21M的磷酸盐缓冲液或石蜡油。7、根据权利要求1或5所述的复配杀虫剂,其特征在于所述助剂为吐温-80、甲基绿、木质素磺酸钠、润湿剂LX中的一种或任意两种以上混合物。8、根据权利要求1或5所述的复配杀虫剂,其特征在于所述填料为高岭土、硅藻土或陶土。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配杀虫剂,其特征在于所述复配杀虫剂为可湿性粉剂、悬浮剂或油剂。全文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玫烟色拟青霉与印楝素的复配杀虫剂,由主剂和辅剂组成,按质量百分比计主剂为20~60%,辅剂为40~80%;所述主剂为玫烟色拟青霉和印楝素的混合物,所述玫烟色拟青霉∶印楝素质量比为100∶0.05~0.3;所述辅剂为稳定剂、助剂和填料。本发明采用亚剂量的农药与生物农药混配,防治效果优于只使用一种药剂的防治效果,适应有机食品生产的要求,对环境无污染、无残留,有利于延缓害虫抗药性产生,对粉虱、蚜虫、小菜蛾等害虫有很好的防治效果。文档编号A01P7/00GK101273728SQ20081002758公开日2008年10月1日申请日期2008年4月22日优先权日2008年4月22日发明者任顺祥,振黄申请人:华南农业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