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增氧装置的稻种浸种器的制造方法_2

文档序号:8717518阅读:来源:国知局
连通。
[0026]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
[0027]实施例
[0028]如图1、图2和图3所示,本实施例的一种带增氧装置的稻种浸种器,包括循环增氧泵1、箱体2、喷淋管3和抽水管6,箱体2包括第一浸种腔8和第二浸种腔9,第一浸种腔8和第二浸种腔9的边角处分别设置有循环增氧泵1,循环增氧泵I进水端与伸至箱体2底部的抽水管6相连通,出水端与喷淋管3相连通,浸种腔内的水由抽水管6进入循环增氧泵I,再由出水端进入喷淋管3,喷淋管3末端向下弯折形成喷淋口,喷淋口中喷洒出的水携带少量空气中的氧落入浸种腔底部,喷淋口与上述循环增氧泵I呈对角设置,能够实现浸种腔内水的对流,保持浸种腔内的水具有充足的含氧量。箱体2右侧靠近底部的位置设有用于排去箱体2内废水的第一排空阀11和第二排空阀5,第一排空阀11和第二排空阀5都是DN50球阀,第一排空阀11通过设置在第二浸种腔9内侧下角处的排水通道10与第一浸种腔8相连通,第二排空阀5与第二浸种腔9相连通。本实施例的第一浸种腔8和第二浸种腔9的内壁上分别连接有一开口向上的容纳槽12,容纳槽12上开设有若干个通孔,水从通孔进入容纳槽12,容纳槽12中的水与箱体2内的水温度相同,测量温度时,直接将温度计放进容纳槽12即可测量出准确的水温,使用安全方便。
[0029]本实施例的箱体2上边沿向四周水平延伸形成折边,折边与箱体2侧壁之间间隔设有支撑筋4,第一浸种腔8和第二浸种腔9的四个内侧壁上分别间隔设置有加强筋条7,加强筋条7的顶部采用三角形结构,不易折断,第一浸种腔8和第二浸种腔9的转角处上部均设有加强筋板,用于支撑循环增氧泵I的加强筋板采用矩形板,其他转角处采用三角形板,采用上述结构,能够提高箱体2的整体结构强度,延长使用寿命。
[0030]本实施例的箱体2采用PP材料制造而成,PP材料具有防锈、抗腐蚀、质量轻、耐高温、耐老化的优点,还具有极好的表面光洁度以及充分的热稳定性,而且价格较低,可降低生产成本。
[0031 ] 本实施例的箱体2的长度为320cm,宽度为220cm,高度为80cm,壁厚为Icm ;箱体2上边沿处折边的宽度为10cm,厚度为2cm;箱体2内侧的排水通道10为正方形通道,边长为1cm ;第一浸种腔8和第二浸种腔9内侧壁上的加强筋条7宽度为8cm ;第一浸种腔8和第二浸种腔9转角处上部的三角形加强筋板的两个直角边长均为20cm。
[0032]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带增氧装置的稻种浸种器,设计合理,简单实用,可靠性高,测温、排水快捷方便,工作稳定,能够有效提高稻种的发芽率以及发芽质量。
[0033]以上示意性的对本实用新型及其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该描述没有限制性,附图中所示的也只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之一,实际的结构并不局限于此。所以,如果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受其启示,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创造宗旨的情况下,不经创造性的设计出与该技术方案相似的结构方式及实施例,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主权项】
1.一种带增氧装置的稻种浸种器,包括循环增氧泵(1)、箱体(2)、喷淋管(3)和抽水管(6),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箱体(2)包括第一浸种腔(8)和第二浸种腔(9),所述的第一浸种腔(8)和第二浸种腔(9)的边角处分别设置有循环增氧泵(I),所述的循环增氧泵(I)进水端与伸至箱体⑵底部的抽水管(6)相连通,出水端与喷淋管(3)相连通,所述的喷淋管(3)末端向下弯折形成喷淋口,且喷淋口与上述循环增氧泵(I)呈对角设置,所述的箱体(2)右侧靠近底部的位置设有用于排去箱体(2)内废水的第一排空阀(11)和第二排空阀(5),第一排空阀(11)通过设置在第二浸种腔(9)内侧下角处的排水通道(10)与第一浸种腔(8)相连通,第二排空阀(5)与第二浸种腔(9)相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增氧装置的稻种浸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浸种腔(8)和第二浸种腔(9)的内壁上分别连接有一开口向上的容纳槽(12),容纳槽(12)上开设有若干个通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带增氧装置的稻种浸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箱体(2)上边沿向四周水平延伸形成折边,折边与箱体(2)侧壁之间间隔设置支撑筋(4)。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带增氧装置的稻种浸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浸种腔(8)和第二浸种腔(9)的四个内侧壁上分别间隔设置有加强筋条(7),加强筋条(7)的顶部采用三角形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带增氧装置的稻种浸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浸种腔(8)和第二浸种腔(9)的转角处上部均设有加强筋板。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增氧装置的稻种浸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箱体(2)采用的材料为PP材料。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带增氧装置的稻种浸种器,属于育秧设备领域。本实用新型的带增氧装置的稻种浸种器,包括循环增氧泵、箱体、喷淋管和抽水管,箱体包括第一浸种腔和第二浸种腔,第一浸种腔和第二浸种腔的边角处分别设置循环增氧泵,循环增氧泵进水端与伸至箱体底部的抽水管相连通,出水端与喷淋管相连通,喷淋管末端向下弯折形成喷淋口,喷淋口与循环增氧泵呈对角设置,箱体右侧靠近底部的位置设有用于排去箱体内废水的第一排空阀和第二排空阀,第一排空阀通过设置在第二浸种腔内侧下角处的排水通道与第一浸种腔相连通,第二排空阀与第二浸种腔相连通。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测温、排水方便,工作可靠,发芽率高,发芽质量好的稻种浸种器。
【IPC分类】A01C1-02
【公开号】CN204425950
【申请号】CN201520004760
【发明人】褚世卿
【申请人】金坛市环保设备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7月1日
【申请日】2015年1月5日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