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肺系病症的药物、药物制备方法及制剂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77200阅读:29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治疗肺系病症的药物、药物制备方法及制剂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治疗急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气肿、肺心病等肺系疾病的药物、药物制备方法及制剂,属中药领域。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对于急性支气管炎、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气肿、肺心病等肺系疾病的治疗,不论是口服中成药口服固本咳喘片、桂龙咳喘宁胶襄和咳特灵,还是口服西药安茶硷、定喘止咳片,麻黄素都只能缓解症状,远期疗效差,大多数病人常期服药都无法解决复发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为避免上述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能更为有效地治疗急性支气管炎、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气肿、肺心病等肺系疾病的治疗肺系病症的药物。
本发明同时提供药物的制备方法及制剂。
本发明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本发明治疗肺系病症的药物的特点是所述药物其原料药按重量份的配方组成为淫羊藿、蜜麻黄、党参、 苦杏仁、五味子、蜜紫菀、贝母各6~25份、生姜6~22份、甘草2~8份、灵芝8~35份。
本发明优选的药物配方为淫羊藿、蜜麻黄、党参、 苦杏仁、五味子、蜜紫菀各13.2份、贝母12.0份、生姜12.0份、甘草4.4份、灵芝20.0份。
本发明药物制备方法的特征是a、按配伍称取各原料药备用;b、取麻黄加炼蜜20%、取紫菀加炼蜜25%,分别炒制,得蜜麻黄和蜜紫菀;取苦杏仁去皮,捣碎成 苦杏仁;将淫羊藿、五味子、蜜麻黄用50~90%乙醇回流提取三次,滤过,回收乙醇,浓缩至80℃下的相对密度为1.25的浸膏;灵芝粉碎成10目粗粉,加水煎煮三次,合并煎液滤过,浓缩至80℃下相对蜜度为1.25的浸膏;党参、蜜紫菀、 苦杏仁、甘草加水煎煮三次,合并煎液滤过,浓缩至80℃下的相对蜜度为1.15的浸膏;生姜榨汁,滤过,滤液减压浓缩至80℃下的相对蜜度为1.04的浸膏;c、取贝母粉碎成150目细粉;d、将由上述步骤b所得的各浸膏及由步骤c所得贝母细粉合并,加入常规辅料后,减压干燥,制得干浸膏即为药物活性组成。
本发明药物制剂的特征是包括口服剂型和注射剂型。
急慢性支气管炎属中医的咳嗽、咳喘范畴。
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或其他原因导致以咳嗽、咯痰为主要症状的急性支气管炎。
慢性支气管炎是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多发病、常见病,临床上以咳嗽、咯痰为主要症状,或伴有喘息,至少连续2年以上,每年发作持续3个月以上。
支气管哮喘属中医哮病范畴。哮病是一种常兄的反复发作的肺系疾患。它是由宿痰伏肺,复因外邪、饮食、情志、劳倦等因素,致气滞痰阻,气道挛急、狭窄而发病。以发作性喉中哮鸣有声,呼吸困难,甚则喘息不能平卧为主要表现。
肺气肿属中医咳喘、痰饮、肺胀等病证范畴。阻塞性肺气肿是由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或其他原因逐渐引起的细支气管狭窄,终末细支气管远端气腔过度充气,并伴有气腔壁膨胀、破裂的病理状态。主要症状是呼吸困难,最初仅发生于较重的体力劳动,以后逐渐加重,末期可出现肺原性心脏病的一系列症状。
肺原性心脏病属中医咳喘、痰饮、水气、肺胀等病证范畴。肺心病是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等肺胸或肺血管病变引起的心脏病,以肺动脉高压、右心室增大或右心功能不全为临床特点。
针对上种五种肺系病症,本发明所采用的药物组成中的淫羊藿,辛、甘、温,归肝、肾经,补肾阳、强筋骨、止咳、祛痰、定喘。党参,甘、平,归脾、肺经,健脾益肺。灵芝,甘、平,归心、肾、肺经,五味子,酸、甘、温,归肺、心、肾经,敛肺、纳肾、止咳定喘。此四味药共补肺、肾,止咳、祛痰、定喘,益肺、补虚扶正固本补其不足,补肾纳气治其本。麻黄,辛、微苦,归肺经、膀胱经,散寒、宣肺平喘。 苦杏仁,微温,归肺、大肠经,降气、止咳、平喘。蜜紫菀,辛、苦、温、归肺经。长于润肺下气、消痰止咳。贝母,苦、甘、微寒,归肺经。消热、化痰止咳、取其润肺消痰、止咳定喘之功。生姜,辛、温,归肺、脾、胃经。具温肺止咳,消痰化饮,善治豁痰开闭,咳嗽痰多之症。甘草,甘、平,归心、肺、脾、胃经。有祛痰止咳、调和诸药之功效。综合本方一化即聚之痰以止咳定喘,一消生痰之根源以扶正固本。
与己有技术相比,本发明通过将上述中药进行配伍,所产生的有益效果在动物药效学实验和长期的临床应用中己得到体现本发明药物动物药效学实验结论本发明药物,具有温肺止咳、祛痰定喘、扶正固本之功效。主要用于急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气肿、肺心病。根据《中药新药研究指南》的要求,以扶正祛邪两个方面着手进行实验设计,选择多次给药方案,从化痰、止咳、平喘、调节特异性和非特异性免疫、抗炎、抗菌及体内保护等方面进行实验,实验结果表明本发明药物能明显增加小鼠气管内酚红排泌量,增加鸽气管纤毛运动速度;处长组胺与乙酰胆碱混合液诱发豚鼠哮喘的潜伏期,明显对抗组胺引起的豚鼠离体气管平滑肌痉挛;延长氨水诱发小鼠咳嗽的潜伏期,并减少3min内咳嗽频率;十二指肠给药,对猫喉上神经电刺激法引咳有明显的镇咳作用;该药不但能增加正常小鼠免疫器官的重量(对脾脏作用明显)、溶血素抗体水平,还能改善醋酸泼尼松龙诱发的免疫功能低下的作用,并能增强小鼠的迟发型变态反应;对二甲苯诱发的小鼠耳廓肿胀及大鼠的棉球肉芽增生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以上作用均随药物剂量增加有加大的趋势。体外抑菌试验表明该药对几种常见细菌均有抑菌效应,其最低抑菌浓度为肺炎杆菌0.50mg/ml(相当于生药量约1.59mg/ml),金黄色葡萄球菌与肺炎双球菌1.00mg/ml(相当于生药量约3.18mg/ml),大肠埃希氏菌与β-溶血性链球菌2.00mg/ml(相当于生药量约6.35mg/ml);体内抗菌作用表明尽管在治疗性和预防性给药条件下,本发明药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小鼠均无显著保护作用。但治疗性给药条件下,本发明药物可提高肺炎克雷伯氏菌感染小鼠的存活时间。预防性给药条件下,本发明药物还可以显著提高肺炎克雷伯氏菌感染小鼠的存活率(P<0.05),并使感染小鼠的平均存活时间延长。实验结果提示扶正固本作用可能是本发明药物治疗急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气肿、肺心病的基础。
在这五种肺系病症中,急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在不同年龄、性别的人中都可发病、而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肺心病则复发于中老年,男女差异不明显。自1972年以来,本发明药物已治愈了大量病例1、治疗药物选择实施例1制备的胶囊制剂,每粒含0.4克(内含生药1.27克)2、功能温肺止咳、祛痰定喘、扶正固本。
3、主治咳嗽、咯痰或伴有喘息、痰色白泡沫或粘稀、痰较易咯出、恶(寒)风多汗、少气懒言、动则气短、腰酸肢软、舌质稍淡、舌苔薄白或白、脉弦细紧。
4、中医辨证寒痰(喘)证或肺肾气虚证或肺肾气虚寒痰(喘)证。
5、西医诊断急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慢性支气管炎、阻塞性肺气肿、肺心病。
6、治疗方法口服一日三次,一次五粒,急性支气管炎,10天一疗程。支气管哮喘、慢性支气管炎、阻塞性肺气肿、肺心病,一个月为一个疗程。
7、病例选择标准和疗效判断根据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制定(卫生部1993年发布)
中医证候疗效评定

中医单项症状疗效判定标准

经治急性支气管炎318例,其中临床控制309例、显效4例、有效1例、无效1例。其中,临床控制、显效率达到99.37%。
经治支气管哮喘224例,其中临床控制205例、显效8例、有效6例、无效5例。其中,临床控制、显效率达到95.1%。
经治慢性支气管炎326例,其中临床控制308例、显效11例、有效4例、无效3例。其中,临床控制、显效率达到97.85%。
经治阻塞性肺气肿142例,其中临床控制41例、显效89例、有效10例、无效2例。其中,临床控制、显效率达到91.55%。
经治肺心病98例,其中临床控制25例、显效58例、有效11例、无效4例。其中,临床控制、显效率达到84.69%。
病例1杨石花、女、25岁、95年2日5日就诊,自述感冒后咳嗽、咯痰、痰色白、恶风5天,近2天特别是夜间加剧,已服许多止咳药都无效。体温37.8℃,x线肺纹理增多。舌苔薄白、脉弦紧。诊断急性支气管炎。服用本发明胶囊制剂后,第二天就明显好转,五天后症状全部消失而临床控制。
病例2胡长根、男、42岁、98年9月10日就诊,自述患哮喘病15年、每年秋天基本10天左右发作一次,本次因天气变化而受寒发作,因服安茶硷等西药没有好转而来就诊。喉中哮鸣、咳嗽、咯痰、痰色白泡沫、少气懒言、动则气短、听诊肺部干性哮鸣音、舌质稍淡、舌苔薄白、脉弦细紧。诊断支气管哮喘。服用本发明胶囊制剂一个月就获显效,连服三个月临床控制。至今未見复发。
病例3何晓春、男、45岁、99年11月2日就诊。自述患慢性支气管炎18年、每年天气变化受寒发作。易感冒、咳嗽、咯痰伴有喘息、痰色白泡沫、痰较易咯出、恶风、多汗、少气懒言、动则气短、腰酸肢软、舌质稍淡、舌苔薄白、脉弦细紧。体温正常,x线肺纹理增粗增多。经常服多种西药都不能阻止发作。诊断慢性支气管炎。服用本发明胶囊制剂,一天三次,一次五粒,一个月就获显效,连服三个月临床控制。至今未見复发。
病例4王海宏、男、55岁、99年12月7日就诊。自述患慢性支气管炎20多年、每年天气变化受寒发作。扞状指、易感冒、咳嗽、咯痰伴有喘息、痰色白泡沫、痰较易咯出、恶风、多汗、少气懒言、动则气短、腰酸肢软、舌质稍淡、舌苔薄白、脉弦细紧。体温正常,x线肺纹理增粗增多和多个肺大泡。经常服多种西药都不能阻止发作。诊断慢性支气管炎伴肺心病。服用本发明胶囊制剂,一天三次,一次五粒,三个月就获显效,连服六个月临床控制。随访一年未見复发。
病例5周参軍、男、58岁、2001年10月9日就诊。自述患慢性支气管炎20多年、每年天气变化受寒发作。易感冒、咳嗽、咯痰伴有喘息、痰色白泡沫、痰较易咯出、恶风、多汗、乏力、少气懒言、动则气短、活动后加剧、腰酸肢软、舌质稍淡、舌苔薄白、脉沉细紧。体温正常,颈静脉怒张,肝大,肺部听珍部满湿性罗音,x线右下肺动脉干扩张横径≥15.5mm。肺动脉中段凸出≥3.5mm。右心室增大。经常服多种西药都不能阻止发作。诊断慢性肺原性心脏病。服用本发明胶囊制剂,一天三次,一次五粒,三个月就获显效,连服六个月临床控制。治愈后复查,x线右下肺动脉干扩张横径≥14.2mm。肺动脉中段凸出≥2.8mm。右心室增大部分缩小至正常范围。临床体症基本消失,随访一年未見复发。
具体实施例方式具体实施中,按重量份的药物配方为淫羊藿、蜜麻黄、党参、 苦杏仁、五味子、蜜紫菀、贝母各6~25份、生姜6~22份、甘草2~8份、灵芝8~35份。
较佳的配方如下表所列 实施例1,胶囊剂的制备步骤1按配伍称取各原料药淫羊藿、蜜麻黄、党参、 苦杏仁、五味子、蜜紫菀各13.2g、贝母12.0g、生姜12.0g、甘草4.4g、灵芝20.0g。
在步骤1中,蜜麻黄是取麻黄加炼蜜20%,按2000年版一部药典照蜜炙法(附录IID)炒至不粘手制得;蜜紫菀是取紫菀加炼蜜25%,按2000年版一部药典照蜜炙法(附录IID)炒至不粘手制得; 苦杏仁是取苦杏仁,按2000年版一部药典照 法(附录IID)去皮,捣碎制得贝母包括川贝母、平贝母、伊贝母、浙贝母、湖北贝母等各种药典中所收载的贝母,以及皖贝母。
步骤2,将淫羊藿、五味子、蜜麻黄用50~90%乙醇回流提取三次,滤过,回收乙醇,浓缩至80℃下的相对密度为1.25的浸膏灵芝粉碎成10目粗粉,加水煎煮三次,合并煎液滤过,浓缩至80℃下相对蜜度为1.25的浸膏;党参、蜜紫菀、 苦杏仁、甘草加水煎煮三次,合并煎液滤过,浓缩至80℃下的相对蜜度为1.15的浸膏;生姜榨汁,滤过,滤液减压浓缩至80℃下的相对蜜度为1.04的浸膏;步骤3取贝母粉碎成150目细粉;步骤4将由上述步骤2所得的各浸膏及由步骤3所得贝母细粉合并,加入2g乳糖后,减压干燥,制得干浸膏即为药物活性组成。
步骤5将制得的干浸膏粉碎、灭菌后分装入胶囊,制成100粒,即得。
实施例2,片剂的制备步骤1、2、3、同实施例1。
步骤4将由上述步骤2所得的各浸膏及由步骤3所得贝母细粉合并,减压干燥,制得干浸膏即为药物活性组成。
步骤5将制得的干浸膏粉碎,减压干燥,压制成100片,包糖衣或薄膜衣,即得。
实施例3,丸剂的制备步骤1、2、3、4同实施例1,步骤5如下
步骤5将所得干浸膏粉碎,混匀。每100克粉末中用炼蜜40﹀50克加适量的水泛丸,干燥,制成水蜜丸。或加炼蜜90﹀110克制成大蜜丸。
实施例4,颗粒剂的制备步骤1、2、3同实施例1,步骤4如下步骤4将由上述步骤2所得的各浸膏及由步骤3所得贝母细粉合并,每1g干浸膏加4.5g蔗糖和1g糊精,混匀,减压干燥后粉碎成细粉,制成颗粒,干燥,即得。
步骤4也可以是将由上述步骤2所得的各浸膏及由步骤3所得贝母细粉合并,喷雾干燥,取干膏粉,每1g干浸膏加1g糊精和适量甜菊糖,混匀,真空干燥,粉碎成细粉,制成无糖颗粒,干燥,即得。
实施例5,糖浆或浸膏的制备步骤1、2、3同实施例1,步骤4如下步骤4,将由上述步骤2所得的各浸膏合并,放冷,加乙醇适量,静置,吸取上清液,余液滤过,滤液与上清液合并,加入180g蔗糖,煮沸,静置,滤过,滤液浓缩。加入聚山梨酯、苯甲酸纳等适量,用枸橼酸调节pH值为4.5﹀5.5。搅匀,滤过,静置,灌装,灭菌,即得糖浆或浸膏。
实施例6,注射剂的制备步骤1、2、3同实施例1,步骤4如下步骤4,将由上述步骤2所得的各浸膏合并,放冷,加乙醇适量,静置,吸取上清液,余液滤过,滤液与上清液合并,用乙醇沉淀处理两次,第一次溶液中含醇量为70%,第二次为85%,每次均于3﹀4℃冷藏放置24小时后滤过,滤液浓缩至20ml,加注射用水稀80ml,预测含量,调节pH值,滤过,加注射用水至100ml,灌封,灭菌,即得。
权利要求
1.一种用于治疗肺系病症的药物,其特征是所述药物其原料药按重量份的配方组成为淫羊藿、蜜麻黄、党参、 苦杏仁、五味子、蜜紫菀、贝母各6~25份、生姜6~22份、甘草2~8份、灵芝8~35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药物,其特征是所述药物按重量份的优选配方为淫羊藿、蜜麻黄、党参、 苦杏仁、五味子和蜜紫菀各13.2份、贝母12.0份、生姜12.0份、甘草4.4份、灵芝20.0份。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药物,其特征是所述贝母包括皖贝母、川贝母、平贝母、伊贝母、浙贝母、湖北贝母。
4.一种权利要求1或2所述药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包括下列步骤a、按配伍称取各原料药备用;b、取麻黄加炼蜜20%、取紫菀加炼蜜25%,分别炒制,得蜜麻黄和蜜紫菀;取苦杏仁去皮,捣碎成 苦杏仁;将淫羊藿、五味子、蜜麻黄用50~90%乙醇回流提取三次,滤过,回收乙醇,浓缩至80℃下的相对密度为1.25的浸膏;灵芝粉碎成10目粗粉,加水煎煮三次,合并煎液滤过,浓缩至80℃下相对蜜度为1.25的浸膏;党参、蜜紫菀、 苦杏仁、甘草加水煎煮三次,合并煎液滤过,浓缩至80℃下的相对蜜度为1.15的浸膏;生姜榨汁,滤过,滤液减压浓缩至80℃下的相对蜜度为1.04的浸膏;c、取贝母粉碎成150目细粉;d、将由上述步骤b所得的各浸膏及由步骤c所得贝母细粉合并,加入常规辅料后,减压干燥,制得干浸膏即为药物活性组成。
5.一种权利要求1或2所述药物的药物制剂,其特征是所述制剂包括口服剂型和注射剂型。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治疗肺系病症的药物、药物制备方法及制剂,其特征在于药物组成为淫羊藿、蜜麻黄、党参、灵芝、苦杏仁、五味子、蜜紫菀、贝母、生姜和甘草。它可以制备为各种口服剂型和注射剂型。本发明药物具有温肺止咳,祛痰定喘,扶正固本的作用,并能止咳、祛痰、定喘、抗炎、抗菌、增强免疫功能,治疗急性支气管炎、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气肿、肺心病等肺系疾病见效快,临床控制、显效率高,远期疗效显著。
文档编号A61P11/00GK1615960SQ20041004188
公开日2005年5月18日 申请日期2004年9月1日 优先权日2004年9月1日
发明者朱春华, 朱艳嫣, 朱萍娉, 朱卿 申请人:朱春华, 朱艳嫣, 朱萍娉, 朱卿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