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活性化合物石豆兰二聚菲甲及其应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04450阅读:29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活性化合物石豆兰二聚菲甲及其应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从兰科植物密花石豆兰Bulbophyllum odoratissimum(J.E.Smith)Lindl中提取的活性化合物石豆兰二聚菲甲(bulbobiphenantrene A)及其应用,属药物制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兰科植物密花石豆兰Bulbophyllum odoratissimum(J.E.Smith)Lindl,生长于海拔200-2300米混交林树干或山谷岩石上,分布于福建、广东、香港、广西、四川、云南和西藏等省区。到目前为止,尚未见有关石豆兰二聚菲甲(bulbobiphenantrene A)的报道,也未见从密花石豆兰中提取到石豆兰二聚菲甲(bulbobiphenantrene A)的报道,也没有该化合物具有抗癌活性的报道。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从兰科植物密花石豆兰Bulbophyllum odoratissimum(J.E.Smith)Lindl中提取的活性化合物石豆兰二聚菲甲(bulbobiphenantrene A)及其应用,为研究开发新的抗癌药物提供先导化合物。
本发明是以兰科植物密花石豆兰为原料,采用常规的溶剂提取和层析分离方法,得到一种新的化合物,采用高分辨质谱和核磁共振技术,确定了该化合物的结构,命名为石豆兰二聚菲甲(bulbobiphenantrene A)。
该活性化合物的化学结构为 石豆兰二聚菲甲红色胶状物。高分辨质谱给出分子量482,分子式C30H26O6,采用核磁共振仪(500MHz)测定了该化合物的核磁共振氢谱、碳谱、DEPT谱、NOESY谱、HMBC谱、HMQC谱和H-H COSY谱,确定了该化合物碳原子和氢原子的信号归属。
石豆兰二聚菲甲的1H及13C核磁共振数据(CD3OD)见下表

本发明的活性化合物对人白血病细胞株HL-60、K562,人肺癌细胞株A549,人肝癌细胞株BEL-7402和人胃癌细胞株SGC-7901有抑制作用,可作为制备抗癌药物的用途。
本发明对研究开发新的抗癌药物提供了先导化合物,有利于进一步开发天然药物资源。
具体实施例方式本发明的化合物采用如下的方法及操作条件制备(方法及部分操作条件同现有技术)。具体为新鲜采集的密花石豆兰原料低温干燥,粉碎,用5倍量的工业乙醇室温冷浸6次,每次3天。合并提取液,减压浓缩得乙醇提取物。该提取物加水混匀后,依次用石油醚、乙酸乙酯和正丁醇反复萃取。减压浓缩后分别得到石油醚、乙酸乙酯和正丁醇三个部分。乙酸乙酯部分进行硅胶柱层析,以石油醚∶丙酮(9∶1~0∶1)、氯仿∶甲醇(1∶1~0∶1)进行梯度洗脱,薄层层析检测,合并为6个部分。第4部分经反复硅胶柱层析(氯仿∶甲醇10∶1)和Sephadex LH-20柱层析(甲醇水溶液9∶1),得石豆兰二聚菲甲(bulbobiphenantrene A)。得率为十万分之一。
本发明的应用以体外培养的人白血病细胞株HL-60、K562、人肺癌细胞株A549、人肝癌细胞株BEL-7402和人胃癌细胞株SGC-7901,用周建军等提出的评价抗癌物质活性的改良MTT法(周建军等,中国医药工业杂志,1993,24455-457)得出结论,石豆兰二聚菲甲对人白血病细胞株HL-60、K562、人肺癌细胞株A549和人肝癌细胞株BEL-7402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检测结果见下表。
石豆兰二聚菲甲对人肿瘤细胞生长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μg/ml)
权利要求
1.一种活性化合物石豆兰二聚菲甲,其特征在于该活性化合物的化学结构如下
2.权利要求1所述的活性化合物石豆兰二聚菲甲的应用,其特征在于该活性化合物对人白血病细胞株HL-60、K562,人肺癌细胞株A549,人肝癌细胞株BEL-7402和人胃癌细胞株SGC-7901有抑制作用,可作为制备抗癌药物的用途。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从兰科植物密花石豆兰Bulbophyllum odoratissimum (J.E.Smith)Lindl中提取的活性化合物石豆兰二聚菲甲(bulbobiphenantrene A)及其应用,属药物制备技术领域。本发明利用植物密花石豆兰Bulbophyllum odoratissimum(J.E.Smith)Lindl为原料,通过常规的粉碎、酒精提取、溶剂处理、硅胶柱层析得到石豆兰二聚菲甲(bulbobiphenantrene A)纯品。经过现代波谱技术确定了其化学结构,为一新的化合物,命名为石豆兰二聚菲甲(bulbobiphenantreneA)。该活性化合物对人白血病细胞株HL-60、K562,人肺癌细胞株A549,人肝癌细胞株BEL-7402和人胃癌细胞株SGC-7901有抑制作用,可作为制备抗癌药物的用途。本发明对研究开发新的抗癌药物提供了先导化合物,有利于进一步开发天然药物资源。
文档编号A61P35/00GK1821202SQ20061001075
公开日2006年8月23日 申请日期2006年3月16日 优先权日2006年3月16日
发明者陈业高, 徐俊驹, 虞泓, 卿晨 申请人:云南师范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