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黄芩素衍生物其制备方法和用途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1798阅读:58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黄芩素衍生物其制备方法和用途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类新型的黄芩素衍生物,具体涉及一类治疗阿尔茨海默氏病等神经退行性疾病、抗炎、降血脂、治疗动脉粥样硬化药物中的应用。
背景技术
自由基与疾病的关系十分密切。当机体内自由基的产生与清除失去平衡,过量的自由基会对DNA、糖类、蛋白质与脂质造成损伤,从而引起一系列疾病如老年化、心血管疾病等等,所以,具有优良抗氧化性质的化合物很可能对这些疾病的预防与治疗有效。寻找、筛选具有阻断自由基形成或清除自由基的药物研究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黄芩素是中药黄芩的一种主要活性成分,具有抗氧化、抗炎、抗菌、抗变态、降胆固醇等多种生理活性和药理作用。黄芩素的多数药理活性是基于其抗氧化作用,但其作用不是很强,而且溶解性能不好,限制了它在医药领域中的应用。为了改善这些缺点以及扩大其应用范围,人们对其进行改造,旨在寻找新型的活性化合物。文献报道(J.Med.Chem,2004,47,5555-5566),通过对A环进行烷基化获得了一系列黄芩素衍生物,增强了其抑制P-糖蛋白170活性,活性测试结果表明这些化合物具有一定的细胞毒性;另有文献报道(药学学报,1997,32,140-143)了两个苄醚类衍生物具有一定的抗HIV活性。也有专利(中国专利申请号02111185.5)报道了8-位取代的甲胺类黄芩素衍生物具有较强的抑制蛋白激酶C(PKC)和抑制艾滋病毒HIV/IIIB的活性。但尚未见关于对黄芩素进行结构改造以获得更强的具有抗脂质过氧化作用和防治因自由基损伤所引起疾病的文献报道。
本发明为了增强其抗氧化作用和改善其溶解性能,将不同有效基团引入黄芩素,获得一类新型的黄芩素衍生物,进而发现新的生物活性,可以进一步开发成与之相关的治疗阿尔茨海默氏病等神经退行性疾病,以及抗炎、降血脂、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的药物,以满足临床用药的需要。

发明内容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类新型的黄芩素衍生物;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公开该类化合物的几种制备方法;本发明的第三个目的是公开该类化合物在制备治疗阿尔茨海默氏病等神经退行性疾病、抗炎、降血脂、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的药物中的应用。
本发明合成了有如下结构通式的黄芩素衍生物 (I)式中R1、R2、R3可以相同或不同,R1、R2、R3代表氢、烷基、芳基、供电子基团如F或吸电子基团如OCH3的取代芳基、炔基、烯基、环烷基、杂原子取代的环烷基、脂肪酰基、芳香酰基、-RNR``R`、-RCOOR```;其中,R为烷基、R`、R``可以相同或不同,R`、R``与R```代表氢、烷基、烯基、炔基、芳基。
本发明的黄芩素衍生物可通过以下方法制备得到反应式1 反应式1给出了7-位黄芩素衍生物的合成方法。
黄芩素(1)在催化剂和溶剂作用下得到化合物(2),反应温度为70~80℃,反应时间为7-24小时;所说溶剂为醋酐,所说催化剂包括Na2CO3或吡啶;
化合物(2)在催化剂和溶剂作用下与烯丙基溴或烯丙基氯反应得到化合物(3),反应温度为60~75℃,反应时间为8~24小时;所说溶剂包括丙酮、DMF,所说催化剂包括K2CO3、KI;化合物(3)在催化剂和溶剂作用下得到化合物(4),反应温度为60~90℃,反应时间为3~12小时;所说溶剂包括甲醇、乙醇、丙酮,所说催化剂包括浓HCl;化合物(4)在催化剂和溶剂作用下与溴化苄或氯化苄反应得到化合物(5),反应温度为60~80℃,反应时间为6~36小时;所说溶剂包括丙酮、DMF,所说催化剂包括K2CO3、KI;化合物(5)在催化剂和溶剂作用下得到化合物(6),反应温度为室温,反应时间为0.5~3小时;所说溶剂包括THF,所说催化剂包括Pd(Ph3)4和NaBH4;化合物(6)在催化剂和溶剂作用下与溴代物和氯代物或酰氯反应得到化合物(7),反应温度为室温或60~80℃,反应时间为1~12小时;所说溶剂包括吡啶和丙酮、DMF或CHCl3和CH2Cl2,所说催化剂包括Ag2CO3和K2CO3、KI和三乙胺;化合物(7)在催化剂和溶剂作用下得到化合物(I),反应温度为室温,反应时间为4~36小时;所说溶剂包括THF,所说催化剂包括Pd/C。
反应式2 反应式2给出了6-位醚键黄芩素衍生物的合成方法。
化合物(2)在催化剂和溶剂作用下与溴化苄或氯化苄和烯丙基溴或烯丙基氯反应得到化合物(8),反应温度为60~75℃,反应时间为8~24小时;所说溶剂包括丙酮、DMF,所说催化剂包括K2CO3、KI;
化合物(8)在催化剂和溶剂作用下得到化合物(9),反应温度为60~90℃,反应时间为3~12小时;所说溶剂包括甲醇、乙醇、丙酮,所说催化剂包括K2CO3、NaOH或KOH;化合物(9)在催化剂和溶剂作用下与溴代物和氯代物得到化合物(10),反应温度60~80℃,反应时间为8~36小时;所说溶剂包括丙酮、DMF,所说催化剂包括K2CO3、KI;化合物(10)在催化剂和溶剂作用下得到化合物(I),反应温度为室温,反应时间为0.5~36小时;所说溶剂包括THF,所说催化剂包括Pd/C或Pd(PPh3)4和NaBH4。
反应式3 反应式3给出了6-位酯键黄芩素衍生物的合成方法。
黄芩素(1)在催化剂和溶剂作用下与芳香酸或脂肪酸反应得到化合物(I),反应温度为室温,反应时间为0.5-2小时;所说溶剂为DMF,所说催化剂包括benzotriazol-1-yloxytris(dimethylamino)phosphonium hexafluorophosphate(卡特缩合剂)、 三乙胺;化合物(I)在催化剂和溶剂作用下与CH3I反应得到化合物(11),反应温度为室温,反应时间为2-12小时;所说溶剂为DMF、丙酮,所说催化剂包括K2CO3,以NOE确证取代的位置。
对本发明的黄芩素衍生物进行了如下的生物活性测定通过一定的生物活性筛选(如抗脂质过氧化、对抗H2O2诱导的细胞损伤等方法)发现这类衍生物表现出明显的活性,强于黄芩素,将适用于与之相关的疾病治疗,如治疗阿尔茨海默氏病等神经退行性疾病、抗炎、降血脂、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等。
1、抗脂质过氧化MDA含量测定 取新鲜大鼠肝脏,用生理盐水漂洗干净,放吸水纸上拭干,称取1g,放小烧杯中用眼科小剪剪碎,加入20mL生理盐水,转移到匀浆管中,冰浴匀浆7~8分钟。取10mL离心管,每管加匀浆液1mL,加入药液,混匀,37℃水浴90分钟。取出后,每管加10%三氯乙酸和0.67%硫代巴比妥酸各1mL,混匀,置沸水浴中15分钟。流水冷却,4000rpm离心10分钟,取上清532nm比色测定。以下列公式计算MDA含量。
MDA含量(nmol/mg prot)={[(A样品-A空白)÷(A标准-A空白)]×10nmol/ml}÷蛋白质含量蛋白质含量的测定 在小试管中加入上述肝匀浆液0.05mL,作复管,另取0.05mL双蒸水和0.05mL标准蛋白(1mg/mL)分别作为空白和标准对照。各管加入考马氏蓝溶液(0.1g/L)3mL,混匀,10分钟后在595nm处测定其吸光度。以下列公式计算样品蛋白含量样品蛋白含量(mg/ml)=[(A样品-A空白)÷(A标准-A空白)]×1mg/ml以不给药肝匀浆的MDA含量为100%,计算给药后MDA含量的降低百分数为抑制率,通过不同浓度给药剂量的MDA含量降低抑制率,统计分析得出IC50值。
实验结果见表1表1说明表中标有**P<0.01代表有显著作用。
2、对抗H2O2诱导的细胞损伤PC12细胞用含10%小牛血清的DMEM培养液,以1×105个/mL密度接种于96孔培养板上,接种体积为100μL/孔,随后放入含5%CO2的37℃恒温培养箱内培养。培养24小时后,给药组中加相应浓度的化合物10μL/孔,终浓度为10-5,10-6M预孵育2小时(对照组与损伤组分别加10μL/孔PBS,使其体积保持相等)。PC12细胞孵育2小时后,在给药组与损伤组中分别加入200μM H2O2损伤剂10μL/孔(对照组加10μL/孔PBS)。30分钟后,将各组的培养液均换成无小牛血清的RPMI 1640培养液继续放入恒温培养箱内培养24小时,培养液体积仍为100μL/孔。继续培养24小时后,各组中加入5mg/mL MTT 10μL/孔,进行活细胞染色。待4小时后,各组中加入20%SDS终止液100μL/孔,室温过夜。在570/630nm的双波长下测定各组的OD值。测试结果,重复3次,用One way ANOVA和Duncan`s test方法统计,各组数值表示为均数±SEM,以对照组为100%,给药组及损伤组值以对照组的百分比表示。
实验结果见表13、对抗H2O2引起的细胞凋亡将PC12细胞以1×105个/ml的密度接种于96孔板中,药物及H2O2处理后(处理方法同MTT法一致),将细胞上清液去掉,用PBS清洗1次,加入经37℃4%多聚甲醛固定液,室温15分钟,移去多聚甲醛固定液,PBS清洗3次,用1μg/ml DAPI染色剂室温染色30分钟,用PBS清洗3次,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对抗H2O2引起的细胞凋亡测试结果图。三个化合物均表现较强的抗细胞凋亡活性。实验结果见附图。
图1-A为空白对照图。
图1-B为H2O2(300μM)图。
图1-E为7-正己氧基黄芩素+H2O2的细胞凋亡图。
图2-A为空白对照图。
图2-B为H2O2(300μM)图。
图2-F为7-(4-甲氧基)苄氧基黄芩素+H2O2的细胞凋亡图。
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 7-正己氧基黄芩素的制备1-a5、6、7-三乙酰氧基黄芩素 将5.40g(20mmol)黄芩素,醋酐31.8mL(300mmol),无水醋酸钠2.25g(28.0mmol),置100mL反应瓶中,80℃反应至无原料,倒入150mL冰水中,析出灰色固体,过滤收集,以乙醇洗去杂质,得7.21g灰白色固体,产率91.1%。
1HNMR(400MHz,CDCl3)δ2.35(s,3H),2.36(s,3H),2.45(s,3H),6.66(s,1H),7.51-7.55(m,4H),7.85-7.87(m,2H);MS(EI)m/z 396(M+),354,312,270(100%)1-b5、6-二乙酰-7-烯丙氧基黄芩素 将3.96g(10mmol)5、6、7-三乙酰氧基黄芩素,无水K2CO35.52g(40mmol),烯丙基溴2.54mL(30mmol),无水丙酮250mL,置500mL反应瓶中,干燥状态下回流,至反应完全,趁热过滤,蒸干,得灰白色固体,以乙酸乙酯洗杂质,得3.64g白色固体,产率92.4%。
1HNMR(400MHz,CDCl3)δ2.35(s,3H),2.45(s,3H),4.68-4.70(m,2H),5.34-5.46(m,2H),5.97-6.07(m,1H),6.60(s,1H),6.95(s,1H),7.50-7.53(m,3H),7.84-7.86(m,2H);MS(EI)m/z394(M+),310(100%),270,241,69;NOE显示4.68-4.70处的H与6.95处H相关,说明烯丙基取代在7-位。
1-c7-烯丙氧基黄芩素 将5.52g(14.01mmol)5、6-二乙酰-7-烯丙基氧基黄芩素,200mL乙醇,6mL浓HCl,置500mL反应瓶中,回流,至反应完全,加入50mL水,减压浓缩至大量黄色固体出现,收集,以少量乙醇洗去杂质,得3.94g黄色固体,产率90.7%。
1HNMR(400MHz,CDCl3)84.73-4.75(m,2H),5.38-5.51(m,3H),6.06-6.16(m,1H),6.62(s,1H),6.69(s,1H),7.50-7.58(m,3H),7.88-7.91(m,2H),12.52(s,1H);MS(EI)m/z310(M+),296(100%),241,139,69;1-d5、6-二苄氧基-7-烯丙氧基黄芩素 将4.65g(15mmol)7-烯丙氧基黄芩素,溴化苄14.28mL(120mmol),无水K2CO316.56g(120mmol),无水丙酮200mL,置500mL反应瓶中,干燥状态下回流,至反应完全,趁热过滤,减压蒸干,得灰色固体,以乙醇洗杂质,得6.06g白色固体,产率82.4%。
1HNMR(400MHz,CDCl3)84.65-4.67(m,2H),5.06(s,2H),5.14(s,2H),5.36-5.40(m,1H),5.45-5.51(m,1H),6.04-6.13(m,1H),6.70(s,2H),6.82(s,2H),7.32-7.40(m,6H),7.44-7.46(m,2H),7.50-7.54(m,3H),7.66-7.68(m,2H),7.88-7.90(m,2H);MS(EI)m/z490(M+),399,309,91(100%);1-e5、6-二苄氧基黄芩素 将3.12g(6.37mmol)5、6-二苄氧基-7-烯丙基氧基黄芩素,Pd(Ph3P)40.172g(0.149mmol),重蒸THF 80mL,在室温搅拌5min后,加入NaBH40.378g(9.99mmol),继续反应至无原料。以稀HCl溶液调pH值至4~5,收集暗灰色固体,以柱快速纯化,用乙酸乙酯和石油醚混合液淋洗脱,得2.72g白色固体,产率95.0%。
1HNMR(400MHz,DMSO-d6)85.00(s,4H),6.77(s,1H),6.95(s,1H),7.30-7.37(m,6H),7.40-7.43(m,2H),7.54-7.58(m,5H),8.01-8.04(m,2H),11.00(s,1H);MS(EI)m/z450(M+),359,269,241,91(100%);1-f5、6-二苄氧基-7-正己氧基黄芩素 将0.252g(0.56mmol)5、6-二苄氧基黄芩素,0.178g(1.68mmol)无水Na2CO3,65mL无水丙酮,5mL无水DMF,0.236mL(1.68mmol)1-Bromohexane,置100mL反应瓶中,干燥状态下回流,反应至无原料,过滤,以柱纯化,用乙酸乙酯和石油醚混合液洗脱,得0.208g白色固体,产率69.7%。
1HNMR(400MHz,CDCl3)δ0.91-0.95(m,3H),1.36-1.56(m,4H),1.87-1.94(m,4H),4.09(t,2H,J=6.46),5.04(s,2H),5.14(s,2H),6.81(s,1H),6.84(s,1H),7.33-7.40(m,6H),7.45-7.47(m,2H),7.51-7.54(s,3H),7.66-7.68(m,2H),7.89-7.92(m,2H);MS(EI)m/z534(M+),443(100%),353,269,91;1-g7-正己氧基黄芩素 将0.094g(0.176mmol)5、6-二苄氧基-7-正己氧基黄芩素,10%Pd/C 47mg,THF 60mL,置100mL反应瓶中,在H2状态下,室温反应至无原料,过滤,以柱纯化,用CH2Cl2和CH3OH混合液洗脱,得0.039g黄色固体,产率62.6%1HNMR(400MHz,CDCl3)δ0.88-0.94(m,3H),1.33-1.40(m,4H),1.46-1.52(m,2H),1.87-1.94(m,2H),4.13-4.16(m,2H),5.38(s,1H),6.60(s,1H),6.70(s,1H),7.50-7.56(m,3H),7.88-7.91(m,2H);12.50(s,1H);MS(EI)m/z354(M+),283,270(100%),168;实施例2 7-十六烷氧基黄芩素的制备2-a5、6-二苄氧基-7-十六烷氧基黄芩素 将0.121g(0.269mmol)5、6-二苄氧基黄芩素,0.133g(1.25mmol)无水Na2CO3,0.458mL(1.50mmol)1-Bromohexadecane,65mL无水丙酮,5mL无水DMF,置100mL反应瓶中,干燥状态下回流,反应至无原料,过滤,以柱纯化,用乙酸乙酯和石油醚混合液洗脱,得0.152g白色固体,产率83.9%1HNMR(400MHz,CDCl3)δ0.86-0.90(m,3H),1.18-1.57(m,26H),1.87-1.94(m,2H),4.08(t,2H),5.05(s,2H),5.15(s,2H),6.70(s,1H),6.84(s,1H),7.32-7.41(m,6H),7.45-7.54(m,5H),7.68-7.70(m,2H),7.88-7.90(m,2H);MS(EI)m/z674(M+),583(100%),493,359,269,91;2-b7-十六烷氧基黄芩素 将0.150g(0.222mmol)5、6-二苄氧基-7-十六烷氧基黄芩素,10%Pd/C 75mg,THF 60mL,置100mL反应瓶中,在H2状态下,室温反应至无原料,过滤,以柱纯化,用CH2Cl2和CH3OH混合液洗脱,得0.077g黄色固体,产率为70.0%1HNMR(400MHz,CDCl3)δ0.86-0.89(m,3H),1.25-1.52(m,26H),1.87-1.94(m,2H),4.14(t,J=6.71,2H),5.34(s,1H),6.58(s,1H),6.64(s,1H),7.50-7.57(m,3H),7.88-7.90(m,2H),12.45(s,1H);MS(EI)m/z494(M+),283,270(100%),168,57;实施例3 7-(4`-甲氧基)苄氧基黄芩素的制备3-a5、6-二乙酰基-7-(4`-甲氧基)苄氧基黄芩素 将0.277g(0.70mmol)5、6、7-三乙酰氧基黄芩素,0.483g(3.50mmol)无水K2CO3,0.24mL(1.75mmol)4-甲氧基氯化苄,0.015g(0.09mmol)KI,无水丙酮40mL,干燥状态下回流,至反应完全,趁热过滤,蒸干,得灰白色固体,以乙酸乙酯洗杂质,得0.269g白色固体,产率81.0%.
1HNMR(400MHz,CDCl3)δ2.28(s,3H),2.45(s,3H),3.82(s,3H),5.12(s,2H),6.60(s,1H),6.92-6.94(m,2H),7.01(s,1H),7.32-7.34(d,2H),7.49-7.54(m,3H),7.83-7.85(m,2H);MS(EI)m/z474(M+),432,390,270,121(100%),84;3-b7-(4`-甲氧基)苄氧基黄芩素将0.160g(0.338mmol)5、6-二乙酰基-7-(4-甲氧基)苯氧基黄芩素,2mL5%NaOH,30mL丙酮,在N2气保护下,40~50℃反应至完全,以稀HCl液调pH至5~6,加入10mL水,减压浓缩至大量黄色固体出现,收集,以少量乙醇洗去杂质,得0.114g黄色固体,产率86.4%。
1HNMR(300MHz,DMSO-d6)δ3.75(s,3H),5.20(s,2H),6.94-7.00(m,3H),7.06(s,1H),7.44-7.47(m,2H),7.55-7.62(m,3H),8.07-8.10(m,2H);MS(EI)m/z390(M+),375,270,121(100%)按实施例3的制备方法还可制备7-(4`-氟)苄氧基黄芩素、7-(3`,4`-二氧亚叉基)苄氧基黄芩素等等化合物。
实施例4 7-[1`-(乙氧羰基)]丙氧基黄芩素的制备4-a5、6-二苄氧基-7-[1`-(乙氧羰基)]丙氧基黄芩素 将0.127g(0.282mmol)5、6-二苄氧基黄芩素,无水吡啶10mL,Ag2CO30.320g(1.16mmol),置25mL反应瓶中,密封,用注射器注入62μL(0.423mmol)2-溴代丁酸乙酯,室温反应至无原料,倒入150mL CHCl3中,以稀HCl溶液洗三次,CHCl3液以无水Na2SO4干燥,以柱纯化,用乙酸乙酯和石油醚混合液洗脱,得0.116g无定型固体,产率73.0%。
1HNMR(400MHz,CDCl3)δ1.14(t,3H,J=7.28),1.26(t,3H,J=7.14),2.08-2.15(m,2H),4.26(q,J=7.14,2H),4.77(t,J=5.90,1H),5.02-5.17(m,4H),6.72(s,1H),6.88(s,1H),7.31-7.40(m,6H),7.47-7.54(m,5H),7.64-7.66(m,2H),7.88-7.90(m,2H);MS(EI)m/z564(M+),473,383,269,91(100%);4-b7-[1`-(乙氧羰基)]丙氧基黄芩素 将0.113g(0.200mmol)5、6-二苄氧基-7-[1`-乙基-2`-(乙氧羰基)]乙氧基黄芩素,10%Pd/C 56.5mg,THF 60mL,置100mL反应瓶中,在H2状态下,室温反应至无原料,过滤,以柱纯化,用CH2Cl2和CH3OH混合液洗脱,得0.046g黄色固体,产率60.0%1HNMR(400MHz,CDCl3)δ1.14(t,J=7.42,3H),1.26(t,J=7.15,3H),2.05-2.13(m,1H),4.24(q,J=7.14,2H),4.70(t,J=5.36,1H),6.54(s,1H),6.68(s,1H),7.48-7.55(m,3H),7.85-7.87(m,2H);MS(EI)m/z384(M+),338,311,281,270(100%),254,241,168;实施例5 7-[2`-(对氯苯氧基)]异丁酰氧基黄芩素的制备5-a5、6-二苄氧基-7-[2`-(对氯苯氧基)]异丁酰氧基黄芩素 将0.115g(0.256mmol)5、6-二苄氧基黄芩素,0.089g(0.382mmol)2-甲基-2-(4-氯苯氧基)丙酰氯,84μL(0.60mmol)三乙胺,重蒸CH2Cl250mL,置100mL反应瓶中,室温反应至无原料,倒入150mL CH2Cl2中,以水洗,饱和NaCl液洗,用无水Na2SO4干燥,过滤,蒸干,以少量乙酸乙酯洗去杂质,得0.138g白色固体,产率83.6%1HNMR(400MHz,CDCl3)1.60(s,6H),5.10(s,2H),5.17(s,2H),6.75(s,1H),6.87-6.90(m,2H),7.02(s,1H),7.13-7.16(m,2H),7.29-7.40(m,8H),7.51-7.64(m,5H),7.88-7.90(m,2H);MS(EI)646(M+),555,359,269,91(100%);5-b7-[2`-(对氯苯氧基)]异丁酰氧基黄芩素 将0.129g(0.200mmol)5、6-二苄氧基-7-[2`-甲基-2`-(4-氯苯氧基)]丙酰氧基黄芩素,10%Pd/C 64.5mg,THF 60mL,置100mL反应瓶中,在H2状态下,室温反应至无原料,过滤,以柱纯化,用CH2Cl2和CH3OH混合液洗脱,得0.073g深黄色固体,产率78.2%1HNMR(400MHz,CDCl3)δ1.82(s,6H),6.57(s,1H),6.65(s,1H),6.98-7.08(m,2H),7.26-7.30(m,2H),7.50-7.56(m,3H),7.85-7.87(d,2H),12.98(s,1H);MS(EI)m/z466(M+),270(100%),168;实施例6 6-正己氧基黄芩素的制备6-a5、6-二乙酰氧基-7-苄氧基黄芩素 将1.98g(5mmol)5、6、7-三乙酰氧基黄芩素,2.26g(20mmol)无水K2CO3,苄溴1.78mL(15mmol),5mgKI,无水丙酮200mL,置500mL反应瓶中,干燥状态下回流,至反应完全,趁热过滤,蒸干,得灰白色固体,以乙酸乙酯洗杂质,得1.88g白色固体,产率84.8%。
1HNMR(400MHz,CDCl3)2.32(s,3H),2.46(s,3H),5.22(s,2H),6.60(s,1H),7.00(s,1H),7.36-7.43(m,5H),7.48-7.54(m,3H),7.83-7.85(m,2H);MS(EI)m/z444(M+),402,360,269,91(100%);NOE显示5.22处的H与7.00处的H相关,表明苄基取代7-位。
6-b7-苄氧基黄芩素 将5.33g(12.00mmol)5、6-二乙酰氧基-7-苄氧基黄芩素,37.4mL5%NaOH,150mL丙酮,置250mL反应瓶中,在N2气保护下,40~50℃反应至完全,以稀HCl液调pH至5~6,加入50mL水,减压浓缩至大量黄色固体出现,收集,以少量乙醇洗去杂质,得4.32g黄色固体,产率96.8%。
1HNMR(400MHz,CDCl3)δ5.27(s,2H),5.43(s,1H),6.67(s,1H),6.69(s,1H),7.36-7.73(m,8H),7.87-7.89(m,2H),12.54(s,1H);MS(EI)m/z360(M+),269(100%),241,139,91,69;6-c6-正己氧基-7-苄氧基黄芩素 将0.180g(0.5mmol)7-苄氧基黄芩素,0.166g(1.20mmol)无水K2CO3,87μL(0.625mmol)1-Bromohexane,无水丙酮50mL,干燥状态下回流,至反应完全,趁热过滤,得灰色固体,以柱纯化,用乙酸乙酯与石油醚的混合液淋洗,得0.133g浅白色固体,产率59.9%。
1HNMR(300MHz,CDCl3)0.85-0.90(m,3H),1.25-1.35(m,4H),1.40-1.49(m,2H),1.73-1.82(m,2H),4.04-4.10(m,2H),5.20(s,2H),6.61(s,1H),6.67(s,1H),7.35-7.56(m,8H),7.86-7.89(m,2H),12.66(s,1H);MS(EI)m/z444(M+),373,269(100%),241,91;6-d6-正己氧基黄芩素 将0.124g(0.28mmol)6-正己氧基-7-苄氧基黄芩素,10%Pd/C62.0mg,THF 60mL,置100mL反应瓶中,在H2状态下,室温反应至无原料,过滤,以柱纯化,用CH2Cl2和CH3OH混合液洗脱,得0.085g黄色固体,产率86.1%1HNMR(300MHz,CDCl3)0.86-0.93(m,3H),1.22-1.50(m,6H),1.74-1.83(m,2H),4.25(t,J=6.7,2H),6.55(s,1H),6.62(s,1H),6.66(s,1H),7.49-7.57(m,3H),7.87-7.90(m,2H),13.01(s,1H);MS(EI)m/z354(M+),270(100%),241,168;实施例7 6-对氟苄氧基黄芩素的制备7-a7-烯丙氧基-6-对氟苄氧基黄芩素 将0.465g(1.5mmol)7-烯丙氧基黄芩素,无水K2CO30.414g(3mmol),对氟苄溴0.213mL(1.725mmol),无水丙酮50mL,置100mL反应瓶中,干燥状态下回流,至反应完全,趁热过滤,得灰色固体,以柱纯化,用乙酸乙酯与石油醚的混合液淋洗,得0.458g浅白色固体,产率73.0%。
1HNMR(300MHz,CDCl3)4.62-4.65(m,2H),5.09(s,2H),5.33-5.47(m,2H),5.99-6.12(m,1H),6.51(s,1H),6.68(s,1H),6.98-7.06(m,2H),7.47-7.59(m,5H),7.87-7.91(m,2H),12.75(s,1H);MS(EI)m/z418(M+),309(100%),253,109;7-b6-对氟苄氧基黄芩素 将0.200g(0.478mmol)6-对氟苄氧-7-烯丙氧基黄芩素,Pd(PPh3)40.014g(0.012mmol),重蒸THF 50mL,在室温搅拌5min后,加入NaBH40.029g(0.77mmol),继续反应至无原料。以稀HCl溶液调pH值至4~5,收集暗灰色固体,以柱快速纯化,用乙酸乙酯和石油醚混合液洗脱,得0.162g浅黄色固体,产率89.5%
1HNMR(300MHz,CDCl3)5.20(s,2H),6.41(s,1H),6.54(s,1H),6.67(s,1H),7.02-7.09(m,2H),7.39-7.44(m,2H),7.49-7.58(m,3H),7.86-7.90(m,2H),13.2(s,1H);MS(EI)m/z378(M+),269(100%),241,91;按实施例7的制备方法还可制备6-对甲氧基苄氧基黄芩素、6-苄氧基黄芩素等等化合物。
实施例88-a6-(2`-苯氧基)丙酰氧基黄芩素的制备将0.135g(0.5mmol)黄芩素,0.083g(0.5mmol)2-苯氧丙酸,Bop试剂0.275g(0.6mmol),三乙胺0.17mL(1.2mmol),重蒸DMF 5.0mL,置10mL反应瓶中,室温反应至无原料,倒入100mL乙酸乙酯中,以冷1MHCl液洗,然后用冷饱和NaHCO3液洗,再以饱和NaCl液洗,用无水Na2SO4干燥,以柱纯化,用乙酸乙酯与石油醚的混合液冲洗,得0.139g浅黄色固体8,产率66.7%1HNMR(400MHz,CDCl3)δppm1.88(d,J=6.7,3H),5.14(q,J=6.7,1H),5.48(s,1H),6.52(s,1H),6.65(s,1H),7.04-7.09(m,3H),7.36-7.40(m,2H),7.49-7.51(m,3H),7.84-7.87(m,2H),12.98(b,1H);MS(EI)m/z 418(M+),270(100%),168;按实施例8的制备方法还可制备6-苯甲酰氧基黄芩素、6-(3`-三氟甲基)苯甲酰氧基黄芩素、6-(4`-甲氧基)苯甲酰氧基黄芩素等等化合物。
实施例9生物活性测试 抗脂质过氧化与对抗H2O2诱导的大鼠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细胞损伤测定结果表1
权利要求
1.一类具有如下通式(I)的黄芩素衍生物 其特征在于R1、R2、R3可以相同或不同,R1、R2、R3代表氢、烷基、芳基、供电子基团或吸电子基团的取代芳基、炔基、烯基、环烷基、杂原子取代的环烷基、脂肪酰基、芳香酰基、-RNR″R′、-RCOOR;其中,R为烷基、R′、R″可以相同或不同,R′、R″与R代表氢、烷基、烯基、炔基、芳基。
2.根据权利要求
1所述的黄芩素衍生物,其特征在于,当R2、R3为H时,R1可以是C4-C25的烷基、C3-C16的炔基、烯基、C3-C9的环烷基、杂原子取代的C3-C9环烷基、芳基、取代芳基、脂肪酰基、芳香酰基、取代芳香酰基。
3.根据权利要求
1所述的黄芩素衍生物,其特征在于,当R1、R3为H时,R2为C4-C25的烷基、C3-C16的炔基、烯基、C3-C9的环烷基、杂原子取代的C3-C9环烷基、芳基、取代芳基、脂肪酰基、芳香酰基、取代芳香酰基。
4.如权利要求
1所述的黄芩素衍生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化合物的制备包括如下步骤反应式1 7-位黄芩素衍生物的合成方法 a)将黄芩素1在催化剂Na2CO3或吡啶的作用下与醋酐在70~80℃条件下反应7-24小时,得到化合物2;b)化合物2在催化剂和溶剂作用下与烯丙基溴或烯丙基氯在60~75℃条件下反应8~24小时得到化合物3;其中溶剂为丙酮、DMF,催化剂为K2CO3、KI;c)化合物3在催化剂和溶剂作用下在60~90℃反应3~12小时得到化合物4;其中溶剂为甲醇、乙醇、丙酮,催化剂为浓HCl;d)化合物4在催化剂和溶剂作用下在60~80℃条件下与溴化苄或氯化苄反应6~36小时得到化合物5;其中溶剂为丙酮、DMF,所说催化剂为K2CO3、KI;e)化合物5在催化剂和溶剂作用下于室温反应0.5~3小时得到化合物6,其中溶剂为THF,催化剂为Pd(Ph3)4和NaBH4;f)化合物6在催化剂和溶剂作用下与溴代物和氯代物或酰氯于室温或60~80℃反应1~12小时得到化合物7,其中溶剂包括吡啶和丙酮、DMF、CHCl3或CH2Cl2,催化剂包括Ag2CO3、K2CO3、KI或三乙胺;g)化合物7在催化剂Pd/C和溶剂THF的作用下于室温反应4~36小时得到通式化合物(I)反应式2 6-位醚键黄芩素衍生物的合成方法 a)化合物2在催化剂和溶剂作用下与溴化苄或氯化苄和烯丙基溴或烯丙基氯于60~75℃反应8~24小时得到化合物8,其中溶剂包括丙酮、DMF,催化剂包括K2CO3、KI;b)化合物8在催化剂和溶剂作用于60~90℃反应3~12小时得到化合物9,其中溶剂包括甲醇、乙醇、丙酮,催化剂包括K2CO3、NaOH或KOH;c)化合物9在催化剂和溶剂作用下与溴代物或氯代物于60~80℃反应8~36小时得到化合物10,其中溶剂包括丙酮、DMF,催化剂包括K2CO3、KI;d)化合物10在催化剂和溶剂THF作用于室温反应0.5~36小时得到化合物(I),其中催化剂包括Pd/C、Pd(PPh3)4或NaBH4;反应式3 6-位酯键黄芩素衍生物的合成方法 a)黄芩素1在催化剂和溶剂DMF作用下与芳香酸或脂肪酸 在室温下反应0.5-2小时得到化合物(I),其中催化剂为卡特缩合剂BOP(benzotriazol-1-yloxytris(dimethylamino)phosphonium hexafluorophosphate) 或三乙胺;b)化合物(I)在催化剂K2CO3和溶剂作用下与CH3I于室温反应2-12小时得到6-位酯键化合物(11),其中溶剂为DMF、丙酮。
5.如权利要求
1所述的黄芩素衍生物的用途,在制备治疗神经退行性疾病药物中的应用。
6.根据权利要求
5所述的黄芩素衍生物的用途,在制备治疗与神经退行性疾病相关的阿尔茨海默氏病以及抗炎、降血脂、动脉粥样硬化药物中的应用。
专利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类新型的黄芩素衍生物,以及它的制备方法和应用。药理实验证明,这类化合物具有明显的抗脂质过氧化作用以及抑制Cu
文档编号A61P3/06GK1990481SQ200510112280
公开日2007年7月4日 申请日期2005年12月29日
发明者沈竞康, 丁德荣, 张福军, 王蕊, 傅燕, 龚邦强, 王逸平, 蔡茂军, 马兰萍, 李欣 申请人: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导出引文BiBTeX, EndNote, RefMan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