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药物制剂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58495阅读:71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新型药物制剂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局部给药的药物组合物,该组合物是在药用载体中将磷甲酸与一种抗炎剂结合起来制得。该组合物可用于预防或治疗疱疹病毒及其它在皮肤上进行复制的病毒所引起的感染,以及使用膦甲酸和抗炎剂能产生疗效的其它皮肤损伤。发明背景人疱疹病毒感染是由不同种类的人疱疹病毒所引起,其中最常见的是单纯疱疹病毒和水痘-带状疱疹病毒。也有许多动物疱疹病毒。单纯疱疹病毒或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后,病人就会终身带有病毒,病毒潜伏在病人的感觉神经细胞内,而且能够反复复发。病毒在神经细胞复活后能通过神经运送到皮肤从而造成损伤。疱疹病毒感染的一个特点是在病毒大量复制后立即出现炎症反应。炎症反应会助长由疱疹病毒复发所引起的症状,包括发红、肿胀、搔痒、疼痛以及损伤。单纯疱疹病毒可被分为两种血清型,HSV1型(HSV-1)和HSV2型(HSV-2),临床表现范围从良性自身-限制(self-limiting)口面和生殖器感染到潜在威胁生命的疾病,例如脑炎和广泛的新生儿感染。口-面HSV感染最初由HSV-1引起。在少儿期首次感染后,病毒就在体内潜伏下来,在病毒复活后会复发口-面HSV感染,即通常所说的唇疱疹。约一半的病人会出现前驱症状,例如,在后来出现损伤的部位上出现疼痛,灼热感,搔痒。这种情况通常很快会自我限制,而且从症状出现起约十天内就能治愈。唇部病毒复制较早开始,在复发突发后24小时病毒达到最大负荷。接着病毒浓度显著减少,复发后70~80小时病毒不能从发病部位分离出来。生殖器HSV感染的临床表现与口-面感染除一些重要方面不同外,有相似之处。生殖器感染多数由HSV-2引起,首次感染发生后,病毒在感染的感觉或自主神经节中潜伏。病毒的复治引起局部复发具有疱疹病毒感染特征的生殖器或生殖器周围损伤。水痘-带状疱疹病毒首次感染引起水痘。像HSV一样,VZV在首次感染后也在体内潜伏,并且像带状疱疹一样在体内终身复发。带状疱疹通常导致皮疹和强烈尖锐的疼痛。30%的病人在皮疹消失后疼痛延长并持继数周或数月。HSV和VZV除了引起粘膜或皮肤症状外,还会引发眼部角膜炎。这种情况会复发而且可能导致失明。目前有许多抗人疱疹病毒的药物。然而对于复发性疱疹病毒感染,疗效甚微。膦甲酸,即膦甲酸三钠盐的六水合物或膦甲酸钠六水合物,是一种众所周知的广谱抗病毒药,其作用机制是定向抑制疱疹病毒DNA聚合酶和逆转录酶。膦甲酸也被批准用于全身,即静脉内,治疗艾滋病病人的脉络膜视网膜炎。上述治疗方法的副作用是导致肾功能损伤以及其它症状,这些症状在治疗一些危重病人时尚可接受,但在治疗有免疫力病人的良性自限复发性HSV感染时就令人难以接受了。当疱疹病毒感染仅限于皮肤和粘膜时,局部治疗就显示出优越性了。这将减少活性物质在身体的暴露并产生较高的药物浓度,从而在皮肤上病毒复制的部位达到更高的药物浓度。尽管在体外膦甲酸钠已被证实能抵抗所有人类疱疹病毒,然而在给有免疫力的复发性单纯疱疹病毒感染的病人局部施用膦甲酸的试验中,仅仅取得了中等程度的成功。用这种方法治疗时,损伤治愈的时间被缩短大约一天,上述实验中应用的是常规磷甲酸霜剂。局部施用含3%的膦甲酸制剂会刺激粘膜或生殖器上的皮肤,造成治疗性疼痛。因此本发明的目的之一是寻找一种膦甲酸的制剂,这种制剂除了能抗病毒以外仅仅引起很轻度的组织刺激。人类单纯疱疹病毒首次感染的临床症状在许多重要方面与后来发生的复发性感染不同。首次感染时病毒脱落期的时间(唇部感染约10天,生殖器感染3周)与复发性感染病毒脱落期时间(唇部和生殖器感染为3~4天)相比时间更长。首次感染的病毒脱落期结束后损伤将在几天内治愈,然而在复发性感染时,病毒复制停止后炎症仍将持继,临床症状也会再持续一周。显然,病毒自身复制的减少基本上不会改变复发性疱疹病毒感染的临床过程。因此在临床试验中抗病毒药对首次感染比复发性感染的疗效更好,例如唇部或生殖器复发性疱疹病毒感染,这一点并不奇怪。由于复发性HSV感染病毒脱落期的快速自限性质,临床试验中使用抗病毒药将治愈时间减少一天,这一改进并不令人吃惊。在试验中,将不同的抗炎剂用于治疗伴随复发性感染的炎症反应,但仅取得了局限性的成功。眼部的炎症,例如角膜炎,通常用甾类化合物治疗。众所周知,尽管这类化合物能潜在刺激疱疹病毒复制,但仍被用于一些危重情况,例如抢救病人的视觉。这种作法已引起争论。简而言之,即使施用最有效的抗病毒药物治疗复发性疱疹病毒感染,在临床上也几乎未取得成功。因此就非常需要一种对复发性疱疹病毒有效的药物和治疗方法。现有技术Jocham,U.E,PharmaceutischeZeitung,Nr.33,1992年8月13日,pp.28~34,描述了用于艾滋病病人眼部疱疹病毒感染的一种非介入性治疗方式-膦甲酸脂质体的用途。这些病人目前正接受全身治疗,这归因于抗病毒药物的强烈刺激反应。该文章也指出使用一种以微脂粒为载体的活性物质进行局部治疗能够提高活性物质通过皮肤角质层的透过性并且加强该活性物质在局部的量。Schreier,H.etal.,受控释放杂志30(1994)pp.1-15,评论了一种皮肤用或经皮的药物的传送,这种药物是将药包在脂质体或niosome中。可以得到这样的结论,对于多种皮肤用活性化合物脂质体和niosome可成为一种有用的剂量组成,这尤其归因于它们有调节药物传送的能力以及可以作为无毒的透过增强剂。该文章也报道了脂质体由神经酰胺制备,即鞘脂,这类脂质体在透入皮肤方面比由磷脂制备的脂质体更强。作为一种改进皮肤病毒感染尤其是单纯疱疹病毒感染的治疗方式,干扰素-α沉积物脂质体引起讨论,并且表明它能被运送到皮肤深层,这种脂质体由皮肤脂类构成,主要是神经酰胺和胆固醇。Spruance,S.L,粘膜皮肤疱疹病毒感染的局部治疗,国际抗病毒新闻,1994年6月2日,pp.86-87,报道了正常宿主唇部复发性疱疹病毒感染的有效局部治疗的探索受到阻碍,这一阻碍来自最适度以下药物制剂和对早期治疗干预必要性的不足够肯定。尽管无环鸟苷的聚丙二醇水性霜剂使得无环鸟苷在治疗唇部疱疹病毒方面得到认可,但该报道的结果却与之相反。据说目前已知一种局部施用的抗病毒化合物需要一种介入性透入性增强的制剂,以便能够在病人首次察觉病毒的又一次新发作后立即透入完整未损的皮肤角质层。这种介入增强剂的使用会损害皮肤,刺激皮肤,有时引起过敏反应或其它感染。为了提供一种对复发性疱疹病毒感染有效的局部治疗,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找到一种充足的,能迅速透入角质层的物质,其次要解决的是将该活性物质集中在适当的部位,即活表皮,病毒复制在此进行。另一个要解决的问题是疱疹病毒复制后的炎症反应,也就是导致复发性疱疹病毒感染有关的症状的原因。将膦甲酸与一种抗炎活性物质结合起来以便能够在病毒复制受到抑制的同时治疗炎症,这种作法或许是理想的。使用的制剂必须对皮肤无刺激并且物理性质稳定。这一点难以达到,原因是膦甲酸极性大并且使用时具有潜在的皮肤和粘膜刺激性。还需要解决的一个问题是寻找一种载体制剂,在该载体中水溶性的膦甲酸能够与极性小,不溶于水的抗炎物质结合。目前对于膦甲酸的局部给药还没有理想的制剂。发明概述目前令人惊奇的是已经找到解决上述问题的方法,即通过本发明的药物组合物的方式来解决,该制剂是将膦甲酸和一种抗炎糖皮质激素在一种以半乳糖脂和一种极性溶剂为基础的载体中混合而制得。该药物组合物中,将膦甲酸和半乳糖脂的结合物分散,溶解或包在凝胶或其它结构中,例如脂质体,由双链双层极性半乳糖脂和极性溶剂形成。这样的组合物无刺激性,透入皮肤迅速,在活表皮上提供更高浓度的膦甲酸,而且化学和物理性质稳定。该组合物也能提供一种皮肤或粘膜的抗炎剂以缓解炎症。本发明的组合物中将半乳糖脂与极性溶剂混合制成载体,该载体能够使膦甲酸钠局部定向运送到活表皮,从而在发病部位形成最大药物浓度,并且仅带来最小的副作用。适用于局部给药的粘性制剂不需要另加赋形剂即可获得。本说明和权利要求中所述的膦甲酸钠,除了指膦甲酸三钠盐的六水合物外,也指其它药用的盐,酯或其它衍生物的水合物或非水合物。适用于本发明的抗炎糖皮质激素可以是天然的也可以是人工合成糖皮质激素即糖皮质甾类。此糖皮质激素可从I-III型糖皮质激素中任选,这一分类是根据北欧国家使用的典型糖皮质激素分类系统分类的,相当于微效,低效或中效糖皮质激素。糖皮质激素的举例如下阿氯米松、阿米西奈德、倍氯米松、倍他米松、布地奈德、西氯奈德、氯倍他松、氯可托龙、氯泼尼醇、可的松、地奈德、去羟米松、地塞米松、二氟拉松、二氟可龙、二氟泼尼酯、氟氢可的松、氟氢缩松、氟米松、氟尼缩松、氟轻松、氟轻松醋酸酯、氟可丁、氟可龙、氟泼尼定、氟替卡松、哈西奈德、卤倍他松、卤米松、氢化可的松、甲泼尼龙、莫米松、帕拉米松、泼尼松龙、泼尼卡酯、泼尼松、泼尼立定、罗肤奈德、替泼尼旦、曲安西龙以及它们的酯、盐和溶剂化物,即水合物。首选的糖皮质激素是氢化可的松、阿氯米松、地奈德、氟泼尼龙、氟米松、氢化可的松的丁酸盐、氯倍他松、曲安奈德、倍他米松、布地奈德、去羟米松、二氟拉松、氟轻松、氟可龙、氟替卡松、甲泼尼龙、莫米松、罗肤奈德。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案的组合物中包含膦甲酸和氢化可的松;另一实施方案的组合物中包含膦甲酸和布地奈德。由于糖皮质激素对疱疹病毒复制有刺激作用,就必须注意要找到各组成成分的最佳剂量。糖皮质激素的量太大,会刺激病毒复制达到抗病毒药物即膦甲酸无法阻止的程度,糖皮质激素的量太少,就不能将炎症反应减少到预期程度。二种活性物质之间的比例随不同的结合物而不同。根据本发明药物组合物中膦甲酸的量应用在0.1~10%(w/w)的范围,首选0.3~5%(w/w)。抗炎糖皮质激素的含量范围0.005~3%(w/w),具体量由各种化合物的效价而定。包含膦甲酸钠和氢化可的松结合物的药物制剂中,膦甲酸占0.1~5%,首选0.3~3%,氢化可的松占0.25~1%。本发明的组合物中半乳糖脂至少由50%的二半乳糖基二酰基甘油组成,其余为其它极性类脂。优选的组合物中半乳糖脂由约70~80%的二半乳糖基二酰基甘油和20~30%的其它极性类脂组成。另一种优选的组合物中半乳糖脂最多由100%的二半乳糖基二酰基甘油组成。以半乳糖为基础的两类的酰基甘油很常见,即一半乳糖基二酰基甘油和二半乳糖甘油。通常分别被缩写MGDG和DGDG。二半乳糖基二酰基甘油的分子式如下图其中相互独立的R1和R2是饱和或不饱和脂肪酸残基,有10~22个碳原子,0~3个双键,或氢原子,R3是羟基或磺酸基。脂肪酸残基R1和R2能天然产生脂肪酰基,例如残基来自饱和棕榈酸(C15H31CO;16∶0),硬脂酸(C17H35CO;18∶0),单不饱和酸油酸(C17H33CO;18∶1)。多不饱和酸亚油酸(C17H31CO;18∶2)和亚麻酸(C17H29CO;18∶3)。该脂肪酸残基也包括含氧酸,羟酸与甘油部分结合,并且其羟基被其它脂肪酸酯化,因此被称作酸酐类。半乳糖中化合物的特殊比例直至DGDG含量至少达到50%时并不是本发明的关键。然而对于多种应用中实现最大优点的是高含量的DGDG,最重要的双面结构化合物。半乳糖脂能从几乎任何植物材料中提取到。首选植物材料是谷类的种子和果核,例如小麦、裸麦、燕麦、玉米、大米、小米和芝麻。去壳燕麦以及小麦面筋中类脂含量高,因此用于制备过程中较有利。如果需要,二半乳糖基二酰基甘油和半乳糖脂也可由人工合成得来。在小规模内,半乳糖脂尤其是DDG,可从植物资源中分离出来,这一点是众所周知的,并且文献中也有报道。通常,毫克到克数量级的植物类脂提取物可从薄层色谱或硅胶柱层析分离得到,使用的溶剂系统包含氯仿、甲醇和丙酮。工业上从植物中获取半乳糖脂的方法是利用传统的提取、吸收或替代色谱。将天然植物提取液在色谱柱上,吸收剂作固定相,非极性类脂随极性--非极性混合溶剂洗脱出来,然后主要包含DGDG的半乳糖脂随较大极性的混合溶剂洗脱出来。向本发明中所用的半乳糖脂中加入水或其它极性溶剂例如甘油,这将导致层状脂-水层结构的形成,通常被称作双层结构。该极性脂能够与一种大量的水或水性溶剂或其它极性溶剂溶合,即溶胀。由于半乳糖脂有极好的内在膨胀性,除了水以外在没有其它化合物例如去污剂或有机溶剂存在的情况下,非常容易形成脂粒分散体。制作脂质体的过程仅涉及向半乳糖脂中加入过量的水或极性液体,溶胀,并轻轻搅拌。制得的分散体由许多层小泡组成,即脂质体,性质稳定,不易聚集和沉淀。半乳糖脂中另一种极性类脂是不同葡萄糖和磷脂的混合物,例如MGDG和磷脂酰胆碱。该组合物由起始材料和半乳糖脂生产过程决定。极性溶剂可以是水和水性溶液,例如缓冲液和盐水,或其它任何常用制剂,如乙醇,甘油,丙二醇,聚乙二醇,聚丙二醇,glycofurol,甲基吡咯烷酮,transcutol。当然水是首选溶剂。本发明的药物组合物也包含不同的添加剂和赋形剂,它们是药用的,并且能与制剂成分共存。举例来说,添加剂可以是增稠剂,防腐剂,抗氧化剂,着色剂,芳香剂,矫味剂以及其它活性物质,例如维生素A酸。该药物组合物适合于预防和/或治疗哺乳动物包括人的疱疹病毒感染,尤其是HSV-1,HSV-2和VZV在皮肤、粘膜和眼部的感染。在优选的实施方案中该组合物能被用于治疗复发性疱疹病毒感染。所有疱疹病毒感染以及膦甲酸起作用的其它病毒感染都可用本发明的组合物治疗。例如卡波济氏肉瘤,KS,是一种多病灶无性系增生瘤,它的特点是局部增生,最终会转移。一种新的人类疱疹病毒最近在KS损伤中发现,已被建议作为致病原。在临床试验中一些病人静脉注射膦甲酸有反应。皮肤KS损伤可局部给药治疗。该药物组合物可采用局部给药方式,也就是主要将药送到未损的皮肤真皮,眼睛,也可送到颊的,直肠的,阴道的粘膜表面。尤其是治疗难以达到的地方,即泌尿道和消化道表面。一种局部施用的组合物可以是霜剂、洗剂、凝胶、软膏剂,它们能混合起来做成硬膏剂、杆剂或笔剂。局部给药方式的一个先进之处在于它在治疗一种病毒性皮肤病时比常规静脉注射治疗对身体其它部位影响小。例如,可以这样评价,对复发性HSV感染,局部施用的制剂治疗需要100mg,也就是说,如果用膦甲酸含量为5%的霜剂时,100mg霜剂中包含约5mg的膦甲酸。以前的调查表明局部施用时至多有制剂中5%的膦甲酸能进入全身循环,这相当于每次只有0.25mg膦甲酸进入全身循环。这可与被批准的常规静脉注射膦甲酸,每天约10g的剂量相提并论。本发明药物组合物的局部给药方式将会改善活性物质在病毒复制部位的分布,例如活表皮,然而,与此同时减少了膦甲酸的全身分布和炎症反应的复发。除此之外,组织损伤程度将大大减小。上述局部给药方式取得了更好的药物疗效。预防或治疗哺乳动物包括人类的皮肤,粘膜或眼部的单纯疱疹病毒感染的方法包括局部给药,联合用药或序贯给药,剂量为膦甲酸和抗炎糖皮质激素的有效治疗剂量。上述治疗方法包括每天给药1到10次,最好是每天3到4次。对复发性疱疹病毒感染的治疗应在病毒复制期进行,最好从前驱症状首次发生开始,持续治疗至少3~4天。在整个病毒发作期时,给药间隔为每2小时一次或随意,有其先进性。用同样的方法也能治疗损伤。对周期复发性病毒感染的病人,预防与治疗应交替进行。在此种情况下该制剂应该用于首次症状发生前已经预料到会发生复发性病毒感染的部位。附图简介附图1通过比较感染后第二天给动物进行免疫性过继转移后,颈部感染Balb/c小鼠(n=10)的耳廓中平均HSV滴度,从而对比感染后4-7天施用布地奈德和膦甲酸+布地奈德局部给药和施用安慰剂的效果。例2通过比较感染后第二天给动物进行免疫性过继转移后,颈部感染Balb/c小鼠(n=12)的平均耳肿胀,从而对比感染后4-7天,局部施用膦甲酸和膦甲酸+布地奈德和施用安慰剂的效果。例3通过比较感染后第二天给动物进行免疫性过继性转移后颈部感染Balb/c小鼠(n=10)的平均耳厚度,从而对比感染后4-7天局部施用膦甲酸和膦甲酸+氢化可的松与施用安慰剂的效果。例4通过比较感染后第二天给动物进行免疫性过继性转移后,颈部感染Balb/c小鼠(n=10)平均损伤记分,从而对比感染后4-7天局部施用膦甲酸和膦甲酸+氢化可的松和施用安慰剂的效果。药物组合物实施例13%膦甲酸霜剂膦甲酸钠的制备,如Alenius,S等所描述的“膦甲酸和无环鸟苷对豚鼠中1型单纯疱疹病毒引起的皮肤感的治疗作用”,(传染病杂志1982;145569-73)。下面所述的霜剂中膦甲酸的含量为3%,以下所讲的组合物被称作膦甲酸霜剂数量(mg)膦甲酸钠六水合物30聚氧乙烯脂肪酸酯44十六烷醇20硬脂酸20液体石蜡20丙二醇20甘油15甲基对羟基苯甲酸0.7丙基对羟基苯甲酸0.3水加至1000不含膦甲酸的霜剂基质,作为安慰剂。可向安慰剂中加入3~30mg膦甲酸以及2.5~10mg,微粒化的氢化可的松,这样便制得了含有0.3-3%的膦甲酸,0.25-1%氢化可的松的霜剂。实施例2含0.0125%布地奈德和1.5%膦甲酸的霜剂将膦甲酸霜剂与布地奈德霜剂(0.025%,Preferid,荷兰Gist-Brocades公司)简单混和得到的混和霜剂的组成如下数量(mg)布地奈德0.125膦甲酸三钠盐的六水合物15柠檬酸钠0.6柠檬酸0.3山梨酸0.3鲸硬脂醇(cetostearylalcohol)30液体石蜡3Cetomacrogol10006白色软石蜡15Arlatone(聚氧乙烯脂肪酸酯)31十六烷醇14硬脂酸14矿物油14丙二醇14甘油10.5甲基对羟基苯甲酸0.43丙基对羟基苯甲酸0.19氢氧化钠2M*盐酸2M*水加至1000*调整pH值为7~8实施例31.5%膦甲酸和1%利多卡因霜剂将膦甲酸霜剂(3%)与利多卡因霜剂(2%,Xylocain瑞典AstraAB公司)简单混和制得霜剂,组成如下数量(mg)利多卡因10膦甲酸三钠盐六水合物15Miglyol81227.6Alatone(聚氧乙烯脂肪酸酯)44.2羧基聚亚甲基2十六烷醇16硬脂酸16矿物油16丙二醇16甘油12甲基对羟基苯甲酸0.49丙基对羟基苯甲酸0.22氢氧化钠2M*盐酸2M*纯净水加至1000*调节pH值为7-8实施例41%氢化可的松霜剂数量(mg)氢化可的松10甲基对羟基苯甲酸2.0丙基对羟基苯甲酸0.5甘油0.03乙醇5异丙基肉豆蔻酸50Amphisol10石蜡30液体石蜡40硬脂酸聚乙二醇酯100十六烷醇50水加至1000该霜剂以氢化可的松Krml%ACO,瑞典KabiPharmaciaAB公司,商业供应。实施例5.1.75%膦甲酸和0.5%氢化可的松霜剂,其载体以半乳糖脂为基础一种抗病毒的制剂,其制备如下%w/w膦甲酸1.74氢化可的松0.51半乳糖脂29.0聚丙二醇40013.4乙醇13.4水至1000将膦甲酸钠(即膦甲酰酸三钠盐的六水合物,瑞典AstraAB公司出品)溶于水,制得浓度为4.00%。在70℃将氢化可的松(美国Sigma化学公司)溶于比例为1∶1(w/w)的乙醇和PEG400的混合物中。半数半乳糖脂(半乳糖脂从燕麦谷类中提取,其中有70%的DGDG和30%的其它极性类脂,包括MGDG和磷脂,作为甲酯经气相色谱测定脂肪酸残基的组成,即21%C16∶0(棕榈酸),3%C18∶3(亚麻酸),其余5%为其它脂肪酸,由(瑞典ScotiaLipidTeknikAB公司产品)被加入到加热的乙醇-PEG400溶液中直到形成均一分散。将该类脂分散体,加热至70℃,然后在剧烈振荡的条件下加入膦甲酸溶液。将其余的半乳糖脂加入,再将此混合物高剪切混合直至均一分散体形成。于冷却至室温之后,便获得一种细致、粘稠的液态分散体。它含有溶解在极性溶剂混合液中的膦甲酸和细致地悬浮状的氢化可的松颗粒。脂质体和由半乳糖脂类所形成的双层结构,与磷脂类的相应结构比较有许多优点。半乳糖脂类所结合的水比磷脂类者要多,而且半乳糖脂类还比磷脂类对水解的抗性更为强些,从而使半乳糖脂的各种制剂在化学上都更为稳定。其水膨胀性和热稳定性都在下列各项试验中加以显示。证明水溶胀特性的对比制剂为了在从大豆中提取的磷脂-磷脂酰胆碱中配制2.4%的膦甲酸,并使其粘稠度与上述制剂4和5者大致相同,就必须分别使用约30%和40%的磷脂。这表明半乳糖脂类比磷脂类结合更多的水,而且由半乳糖脂类所形成的凝胶更为粘稠。为了制做与半乳糖脂凝胶的粘稠度相同的磷脂凝胶,就必须使用相当大量的磷脂类。这意味着只能使用较少量的水,而这又意味着在这种配方中只有较少量的抗病毒化合物能被溶解。生物学试验试验1半乳糖脂类中的膦甲酸在体外的皮肤通透性为了评价各种配方对于膦甲酸透入皮肤角质层的能力和在角质层下方的皮肤各层组织中蓄积的影响,便用猪的完整皮肤建立了一个体外的模型。下面描述这一实验模型和试验结果。试验中使用了新宰杀的猪的皮肤。用解剖刀细致地除去皮下组织,然后将此皮肤用0.9%NaCl洗涤,再使其干燥。最后将皮肤片卷在箔中,于-28℃冷冻保存。用玻璃做成的扩散室包括一个供者隔室和一个受者隔室。将皮肤放在这两个隔室之间,再用金属夹固定住。供者隔室与药物制剂的接触表面积为3.14cm2,体积约为2ml。受者隔室的容量为28~29ml,它附有一个连接管以便于取样,还有一个外套供实验时控制温度之用。将猪的皮肤解冻、干燥并切成适当大小的皮肤片,然后把皮肤片放置在扩散室上。受者隔室中充满0.9%NaCl溶液,仔细地把皮肤的底面与受者隔室的溶液之间的所有气泡都去掉。用一个磁性旋转棒不断地搅拌此溶液,并使之保持在37℃。共测试了三种不同的14C-3%膦甲酸的制剂除了制剂A外还有制剂B和C。制剂A含有3%膦甲酸、40%半乳糖脂类,其余为水;制剂B除膦甲酸还含有与制剂A同样浓度的磷脂类,主要是鞘磷脂而非半乳糖脂类,还有水;制剂C是一种常规的霜剂基质,除膦甲酸外还含有几种不同的增强剂,例如聚氧乙烯脂肪酸酯、硬脂酸酯、丙二醇和甘油。将50~100mg重量的各种制剂放在各皮肤片的表皮面之上。在每一实验开始时测定各制剂的放射性。3小时后将皮肤片从扩散室除去,再从每个受者隔室各取出一份样品。将样品放在闪烁瓶中,用闪烁光谱测定法测定其放射性。把皮肤片放在一板上,用一块胶带将皮肤剥开。将余下的皮肤片用切片刀切成簿层,以测定药物透入皮肤较深层组织中的量。把簿层皮肤片放在含有Soluene350的闪烁瓶中过夜加以溶解。继而向瓶中加入闪烁计数混合液并用闪烁光谱测定法测定其放射性。对于放置在各皮肤片上的每种局部用药的制剂,都测定了各皮肤片的角质层、角质层下方皮肤各层组织中,以及受者隔室中的膦甲酸的浓度。测定结果列于下表之中。表13小时后的实验数据,摄取量以%表示</tables>表中数据表明,以半乳糖脂为载体的含有膦甲酸的各种制剂中,其定向部位施用的膦甲酸,比常规局部用药的制剂有所改进。从以上测试中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即依赖于的制剂不同,膦甲酸在皮肤中的分布也有差异。将常规的制剂C与半乳糖脂制剂A进行比较,具有特别的兴趣。在透入实验开始后3小时,制剂A和C中透入角质层的膦甲酸的量相似。然而,制剂A中的膦甲酸较快地透入到皮肤中,继而该药在角质层下方皮肤各层组织中发生明显的蓄积,这一部位相当于活皮肤的表皮,即疱疹病毒进行复制地方。这些数据还显示,磷脂制剂B中的膦甲酸通过角质层透入到较深层组织的速度较慢。试验2膦甲酸和一种抗炎性糖皮质激素在体内对于复发性HSV-1感染的影响首次疱疹病毒感染的特点是病毒复制快而且持续较长的时期,以及免疫应答较慢且不明显,只引起低度的炎症。在典型的HSV首次感染中,病毒的脱落约持续20天,而在复发性感染中病毒的脱落仅持续了3或4天之后便停止(Whitley,R.J.andGnann,J.W.人疱疹病毒,Roizman等编,1993)。常见的复发性HSV和VZV感染的特点是具有强烈而迅速出现的免疫应答和炎症,造成临床症例如疼痛、发红和肿胀。免疫应答也很快限制了局部的病毒复制,典型的是在首批症状出现后的3~4天在病损处便不再能分离到病毒了。为了代表复发性HSV和VZV感染的临床情况而使用了下述的一个新型的动物模型。这一模型包括在施用待测的制剂之前,先在动物中诱发免疫应答。复发性疱疹病毒感染的动物模型在这一新的动物模型中,把病毒接种在小鼠的颈部。于是病毒便通过神经而被运送到相应的耳皮肤中。这一运送过程约需3~4天。在第2天给动物注射具有抗该感染病毒的反应性免疫细胞。以后,当病毒到达耳皮肤时,动物便立即动员对抗该病毒有效的免疫应答,从而模拟了复发性疱疹病毒感染的临床情况。将人HSV-1(C42或SC16株,2×105蚀斑形成单位,pfu)接种在每组10~18只小鼠的颈部,所用小鼠为Kristofferson等(“单纯疱疹病毒DNA合成抑制剂在小鼠复发疾病模型中的有限效力”,普通病毒学杂志,1988;691157-66)所描述的雌性纯系Balb/C小鼠(16~18g)。然后逐日观察耳廓出现的病损和耳朵的肿胀,以记录带状疱疹样扩展性感染的出现和发展。以下述0至4级记录这种病损0耳上无病损1耳上有个别的带状疱疹样病损2耳上的带状疱疹样病损有轻度的溃疡形成3耳上的带状疱疹样病损有中度的溃疡形成4耳上的带状疱疹样病损有重度的溃疡形成通过使用Kristofferson等所描述的一种工程师用测微计测量耳的厚度来评价耳的肿胀程度。耳中感染病毒的滴度按Kristofferson等所描述的方法进行测定,但除该方法外还使用了BHK(幼地鼠肾)细胞。在感染后的第2天,通过在尾静脉中注2×107个淋巴结细胞,给动物进行对抗HSV-1免疫性的过继性转移(ATI)。这种淋巴结细胞是事先借助在麻醉状态下给雌性Balb/C(16~18g)小鼠双耳耳廓内注射HSV-1(C42株或SC16株,105pfu)而制备的。于感染后7天,用颈部脱臼方法处死动物,取出引流的淋巴结,将其中的淋巴结细胞通过微网孔后配制成在磷酸缓冲盐水中的悬液。ATI使被感染的动物耳中病毒的滴度减低和病毒脱落的时间缩短。然而,它却能加重耳的肿胀和病损记分。肿胀被认为是与炎症的程度相当的,因而显然是ATI加重了炎症和病损记分,尽管病毒是以快得多的速度被清除掉了。从感染后的第4天起共持续4天,每天以8小时的间隔在耳的每一侧各用药量约25mg霜剂的条件下,测定了一种组合物对抗复发性疱疹的活性是否分布平均。实验1测试膦甲酸和一种抗炎物质组合霜剂选用了布地奈德和利多卡因作为测试抗炎化合物的实例。膦甲酸的霜剂FoscarnetGream是按实施例1所描述的方法制备的;以不含药物的霜剂基质作为安慰剂。上面所述的霜剂基质也与布地奈德霜剂(0.025%,Preferid,荷兰Gist-Brocades公司)混合,以制备适宜浓度的制剂用于治疗。在实验中组合应用了膦甲酸(1.5%)与布地奈德(0.0125%)的组合霜剂,其制剂是按实施例2所描述的方法将各霜剂混合而成。将一种利多卡因霜剂(2%,Xylocain,瑞典AstraAB公司)也与膦甲酸霜剂混合在一起,其制剂是按实施例3所描述的方法将膦甲酸(1.5%)和利多卡因(1%)混合而成。膦甲酸、两种抗炎物质以及两种组合应用霜剂,都在上述的动物模型中进行了试验,每组各用10只动物。各种霜剂都于感染后的第4天~7天施用,每天3次。在感染后的第4~12、5和21天,每天记录病损记分和耳厚度,并计算出上述各时间的平均累积值±标准差。试验结果列于表2内,其中各数值与其安慰剂组相应数值比较的百分数列于括号内(以用安慰剂处理的动物数值作为100%)。与施用安慰剂的动物相比较有显著性差别的各数值都以星号标出(P=0.0001)。表2</tables>单独施用布地奈德霜剂使耳的累积厚度减少到施用安慰剂动物的58%,而利多卡因霜剂则对此没有作用。组合应用膦甲酸与布地奈德使耳的厚度减少至安慰剂组的58%。组合应用膦甲酸与利多卡因对于耳厚度或病损记分都没有影响。以布地奈德的局部用药制剂进行治疗,在感染后第7天和第9天耳中的病毒滴度比安慰剂处理组增加100至1000倍(图1)。与之相对比的是,施用上述组合应用霜剂时耳中病毒滴度比安慰剂组或布地奈德霜剂组都极为明显地减少(图1)。膦甲酸和布地奈德组合治疗的动物,在感染后的第7天已检测不出病毒的存在。令人惊异的是发现,局部施用膦甲酸与布地奈德的合剂,比单独使用膦甲酸霜剂或布地奈德霜剂时的疗效要高(图1、2)。这些结果表明,组合应用膦甲酸与布地奈德,在减轻炎症(以耳厚度来评价)和病损记分方面均优于安慰剂、单用膦甲酸霜剂和单用布地奈德霜剂。这一结果是特别令人惊奇的,因单用布地奈德霜剂与用安慰剂相比较,病毒的生长反而受到了刺激。实验2膦甲酸霜剂和一种抗炎霜剂的序贯试验本实验通过利用同一种动物模型将由实验1所获结果加以扩展,每组包括10只动物。将膦甲酸与一种抗炎物质混合配成一种组合物,可能会成为对这两种活性化合物来说部不具有最适透入性质的一种制剂。在本实验中,用两种不同的制剂以2小时的间隔先后分别施用于动物进行治疗。首先施用膦甲酸钠2小时后再施用抗炎制剂。这种程序在治疗期间(感染后第4~7天)每天各重复进行3次。所测试的各物质以及所获结果,即如实验1所测定的累积病损记分和累积耳厚度,均列于表3内,其中括号内的数字为与安慰剂组相比较的百分数(以安慰剂处理组动物的数值作为100%)。与安慰剂处理组动物相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的数值均以星号标出(P=0.0001)。表3</tables>共测试了下列各物质膦甲酸(3%,FoscarnetCream)、布地奈德(0.025%,Preferid,荷兰Gist-Brocades公司)、氢化可的松(1%,Hydrokortisonkrm1%ACO,瑞典KabiPharmaciaAB公司)、利多卡因(5%,Xylocaine,AstraAB公司)及酮洛芬(2.5%,Oruvail,丹麦Rhone-PouleneRorerA/S公司)。单用膦甲酸使病损记分和耳厚度与安慰剂相比较,两者都只有少量减少而无统计学显著性。膦甲酸霜剂与布地奈德霜剂或与氢化可的松霜剂组合应用,都明确地优于单独使用膦甲酸霜剂和安慰剂霜剂。膦甲酸霜剂与布地奈德组合应用,与以安慰剂处理的动物相比,病损记分减少到46%和耳厚度减少到59%。膦甲酸霜剂与氢化可的松霜剂组合应用,使病损记分减少到安慰剂处理的动物的44%,耳厚度减少到53%。膦甲酸霜剂与利多卡因霜剂组合应用,与以安慰剂处理的动物相比,反而使病损记分增加至189%和耳厚度增加至146%。膦甲酸霜剂与酮洛芬霜剂组合应用,对病损记分或耳厚度都没有影响。对另外两种非甾类抗炎药(NSAID),即吲哚美辛(1%,AmunoGel,德国MSDSharp&amp;DohmeGmbH公司)和双氯芬酸(1.16%,VoltarenEmulgel,德国Ciba-Geigy,GmbH公司)也进行了测验,但是由于毒副作用,其结果不能解释。这些副作用可能是由于对NSAID的系统性吸收达到了极大数量所造成的。正如前面所述,布地奈德霜剂与安慰剂相比,大量地增加了上述动物模型中的病毒负荷(附图1)。布地奈德的这一效应对于治疗疱疹病损是无益的。在感染后第7天,被治疗动物耳中病毒的滴度列于表4之中。表4</tables>膦甲酸霜剂单独施用时,病毒滴度于第7天比用安慰剂处理的动物减少约10倍。膦甲酸霜剂与氢化可的松、酮洛芬、或利多卡因霜剂组合应用,导致病毒滴度比单用膦甲酸治疗的动物更为减低。膦甲酸霜剂与布地奈德组合应用,导致第7天的病毒滴度略高于单用膦甲酸霜剂治疗的动物,但仍比用安慰剂处理的动物几乎低10倍。这些结果表明,膦甲酸与一种糖皮质激素联合应用时,显然要优于膦甲酸与一种局部麻药或与作为一种NSAID的酮洛芬联合应用时对于炎症(以耳厚度评价)和病损记分的效果。这些结果还表明,膦甲酸与包括作用较不强烈的氢化可的松的联合应用,在所有的测量参数方面,即累积病损记分、累积耳厚度和平均病毒滴度,都优于膦甲酸与作用较为强烈的一种糖皮质激素布地奈德的联合应用。实验3对膦甲酸与氢化可的松组合应用霜剂的测验本实验通过膦甲酸与氢化可的松的联合使用来扩展实验2所获结果。实验中使用了每组10只动物的同一种动物模型。在动物受到感染后的第4~7天,每天3次用膦甲酸(3%,ForscarnetCream,实施例1)、氢化可的松(1%,Hydrokortison,ACO,瑞典KabiPharmacia公司,实施例4)和按照实施例5配方制做的二者组合应用的霜剂进行治疗。各种待测的物质和本实验中所获结果(平均累积病损记分和平均累积耳厚度)均列于表5内,其中括号内的数字为与安慰剂相比较的百分数(以用安慰剂处理的动物的数值作为100%)。表5</tables>图3示经用安慰剂、3%膦甲酸或1.75%膦甲酸+0.5%氢化可的松在感染后第4~7天治疗的条件下,于感染后的第4~21天的平均耳厚度。该图表明,膦甲酸与氢化可的松的组合应用,在减少耳厚度方面显然优于单独使用膦甲酸或安慰剂。图4示经用安慰剂、3%膦甲酸钠或1.75%膦甲酸钠+0.5%氢化可的松在感染后第4~7天治疗的条件下,于感染后的第4~21天的平均病损记分值。该图表明,膦甲酸与氢化可的松的组合应用,在减少病损记分方面显然优于单独使用膦甲酸或安慰剂。上述各项实验的结果表明,局部施用膦甲酸与一种抗炎性糖皮质激素的组合应用制剂,除了使病毒滴度减低外,还使借助测量耳厚度和病损记分而评价的复发性疱疹病毒感染的特征性炎症症状减轻。试验3体内的皮肤刺激作用为了评价本项发明中半乳糖脂类对于皮肤的毒性而进行了下列试验。将半乳糖脂类(由燕麦提取的,为瑞典ScotiaLipidTeknikAB公司制备的)与注射用水混合,做成10%凝胶,并以每只动物0.5mL的剂量水平施用于6只雄性新西兰种白色家兔的完整皮肤上,然后以半封闭敷料覆盖4小时。在除掉敷料后1、24、48和72小时检查该处皮肤上的红斑和水肿情况。然后计算24、48和72小时所评价的皮肤病损的平均值,其结果列于下面表6之中。表6对家兔皮肤的刺激作用</tables>由此表可以得到结论为,施用半乳糖脂凝胶不引起任何可观察到的刺激现象。结论借助于本发明的一种药物组合物,被认为有可能将组合应用抗病毒和抗炎作用的优点结合起来,其透入皮肤的能力通过使用半乳糖脂载体而得以加强。在受到疱疹病毒感染的部位局部施用上述组合物,会起到预防疱疹病毒引起的病损出现或使已经出现的这种病损减轻,从而加速愈合。权利要求1.一种局部施用的药物组合物包括组合使用膦甲酸与一种抗炎性糖皮质激素,和作为载体的半乳糖脂类及一种极性溶剂相混合。2.根据权利要求1的药物组合物,其中该抗炎性糖皮质激素选自氢化可的松、阿氯米松、地奈松、氟泼尼定、氟美松、氢化可的松丁酸酯、氯倍他松、曲安奈德、倍他米松、布地奈德、去羟米松、二氟拉松、氟轻松、氟可龙、氟替卡松、甲泼尼龙醋丙酯、莫米松以及罗肤奈德(rofleponide)。3.根据权利要求第1或2的药物组合物,其中半乳糖脂类含有至少50%的二半乳糖基二酰基甘油,其余部分为其他的极性脂类。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的药物组合物,其中半乳糖脂类含有至少约70~80%的二半乳糖基二酰基甘油和20~30%的其他极性脂类。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的药物组合物,其中半乳糖脂类含有最多可达100%的二半乳糖基二酰基甘油。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的药物组合物,包括一种具有抗病毒活性量的膦甲酸与0.005~3%(w/w)的一种抗炎糖皮质激素的组合使用。7.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的药物组合物,包括膦甲酸与氢化可的松的组合使用,最好是膦甲酸的量为0.1~5%,最好是0.3~3%的膦甲酸和0.25~1%的氢化可的松。8.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的药物组合物,包括组合使用膦甲酸和布地奈德。9.含有根据权利要求1~8任一项的药物组合物的霜剂、洗剂、凝胶、软膏剂、硬膏剂、杆剂或笔剂。10.根据权利要求1~8任一项的药物组合物,用于预防及/或治疗包括人类在内的哺乳动物的疱疹病毒感染。11.根据权利要求1~8任一项的药物组合物,用于治疗复发性疱疹病毒感染。12.一种用于预防和/或治疗包括人类在内的哺乳动物中皮肤、粘膜或眼的疱疹病毒感染的方法,包括联合使用或序贯使用治疗有效剂量的膦甲酸和一种抗炎糖皮质激素的局部用药。13.根据权利要求12的方法,其中疱疹病毒的感染为一种复发性疱疹病毒感染。14.根据权利要求12或13的方法,其中膦甲酸和该糖皮质激素每天用药1~10次,优选3至4次。15.膦甲酸和抗炎糖皮质激素的组合在制备用于预防和/或治疗包括人在内的哺乳动物疱疹病毒感染的药物中的用途。16.根据权利要求15的组合在制备用于治疗复发性疱疹病毒感染的药物中的用途。17.根据权利要求15或16的组合在制备用于皮肤或粘膜治疗的药物中的用途。全文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局部给药的药物组合物,它包含膦甲酸和一种抗炎糖皮质激素的组合,二者是在以半乳糖脂和一种极性溶剂为基础的载体上混合而成。此药物组合物能够用于哺乳动物包括人的疱疹病毒感染的预防和治疗。本发明也涉及所述药物组合物在制备用于预防或治疗的药物中的用途。文档编号A61K31/56GK1179721SQ96192869公开日1998年4月22日申请日期1996年2月2日优先权日1996年2月2日发明者N·E·A·卡尔松,J·G·哈尔门伯尔格,B·G·赫尔斯罗夫,A·H·M·克里斯托费尔松,K·S·鲁德奎斯特申请人:阿斯特拉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