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机械驱动的传送带的行走辅助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94305阅读:22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用于机械驱动的传送带的行走辅助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机械驱动的传送带的行走辅助装置。
技术背景在截瘫病人或具有神经学的损伤和疾病的病人的治疗中一段时间 以来成功地使用传送带训练,其中通过一 悬挂装置达到至少 一部分的 体重减载。借此使病人即使他不自主的或只利用治疗的帮助才能行走 时,其也能够练习行走运动。运动的目的是,刺激新陈代谢和保持肌 肉和关节的功能。即使通过悬挂装置达到一部分的体重减载,这一般来说对大多数 病人是必需的,也必须由病人指导练习人员安置脚。多达三位病人指 导练习人员的人员费用及其身体的负担在治疗过程中是高的。在这种 情况下一方面对于治疗学家的坐姿是不利的,同样以高的程度使脊锥 受载,从而在这样的工作中治疗学家常常因在脊推的不同区域内的劳 累而抱怨。此外通过治疗学家对病人的腿的运动不利的是,常常并不准确地 安置病人的脚,这导致不对称的运动过程。为了消除上述问题已进行了不同的解法尝试。例如特别开发了计 算机辅助方法用来运动控制,其装入运动机器人中,以便使下肢运动。 由于这种系统是很昂贵的,只在有限的程度上使用是可能的。此外,如DE 101 39 276中描述的,开发了一种包括一传送带的 行走训练系统,其中由传送带驱动两个彼此独立的滚轮并且每一单个 滚轮设有用于固定一小腿的装置,并且其中经由一装入长毂中的滑块, 在其中设置固定装置,将一可个别适应的行走运动传给使用者的各下 肢。由于滑块可移动地设置于长毂内,如果滑块并不处于其终端位置, 则在固定各个小腿时具有很大的伤害危险。此外必须将两滚轮彼此精
确地对准,以便确保同样的运动。并且描述的系统的耗费是很大的并因此在制造和维护上是昂贵的。发明内容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简单的行走辅助装置,其产生一 类似于自然行走的运动。此外拟提供一种行走辅助装置,其减轻治疗 学家的负担并且使病人能够基本上自主地训练。上述目的通过一种用于一机械驱动的传送带的行走辅助装置来达 到,其包括至少一个经由相应两个导向轮引导的、直接或间接地由传 送带驱动的牵引装置,牵引装置的直接面向传送带的牵引装置分支以 与传送带相同的方向运动而牵引装置的远离传送带的牵引装置分支相 反于传送带的方向运动,并且行走辅助装置具有至少一个在牵引装置 上设置的固定元件用于脚部和/或腿部的支撑。本发明的行走辅助装置具有一很简单的结构。其中一方面固定地 预定两小腿或脚的位置,由于借助于一牵引装置达到运动,同时可以 确保很均匀的运动。在这种情况下可以达到一几乎自然的运动过程而 不需要附加的调整。通过本发明的行走辅助装置,病人获得一定的独 立性,因为治疗学家的帮助只还需要用于向传送带上提升和用于小腿 的固定。同时减轻治疗学家的工作和提供另外的自由空间,以便照料 其他的病人。由于由传送带使行走辅助装置运动,不需要附加的驱动 装置。一相应的自动化的传送带疗法在众多的运动机能的疾病和损伤后 果中作为有效的标准疗法用于得整形外科的/创伤的病的病人。其中例如特别是所谓偏瘫的、截瘫的、四肢麻痹的、后得的瘫痪,多硬化症, 脑创伤。此外自动化的传送带疗法也可以在老年病学中应用,以便使老年 人进行运动活动。在这里也有决定性的意义,即可独立地实施一相应 的治疗,为了使涉及的人员保持其尽可能长时间的独立性,不需要治 疗学家的保护。按照一优选的实施形式,行走辅助装置可以包括两个导向轮和一
个牵引装置。因此将需要的构件限于最少量。此外经由一唯一的系统 借助于一唯一的牵引装置达到两小腿的运动,从而确保很均的运动。有利地可以在牵引装置的相互径向对置的位置上设置两个固定元 件。按这种方式也固定地预定两小腿彼此的位置,从而直接可以达到 几乎自然的运动过程而不需要附加的调整。有利地固定元件可以具有绕一平行于导向轮轴的轴可转动的可固 定的用于小腿的支撑。这样的设置确保通过行走辅助装置达到的运动 基本上相当于一 自然的运动。在这种情况下确保通过屈膝和牵引装置 的经过连续地改变支撑的垂直轴。按照另一优选的实施形式,行走辅助装置具有四个导向轮与两个 分别为两导向轮配置的牵引装置,其中各牵引装置相互平行设置。借 此为每一脚或腿提供一自己的运动装置,它们可以彼此独立地改变其 位置,以便由此无大的改造措施实施其他的运动节律。有利地各固定元件在相互平行设置的牵引装置之间的中间空间中 延伸。因此使用者位于两个通过导向轮和牵引装置构成的运动辅助装 置之间,从而提供足够的空间,以便不妨碍运动。同时排除因与行走 辅助装置的接触引起的伤害。在这种情况下两固定元件按照每一腿的 希望的位置设置在牵引装置上。有利地牵引装置可以是一链条,而导向轮构成为链轮。链轮和链 条的应用构成一很简单的装置用来实施打算的运动。包括链条和链轮 的系统便于维护并且长期以来是经过考验的。在另一优选的实施形式中牵引装置可以是齿形带。有利地齿形带可以直接贴靠在传送带上,以便将传送带的运动传 给导向轮。此外齿形带的外表面可以设有一附加涂覆的材料,其提高 对传送带表面的接触。附加的材料可以例如是一橡胶带,其粘结和硫 化在齿形带上。该材料可以是间断的,借此在转向时不产生拉力。在 该实施形式中将固定元件优选设置在齿形带的上面上。在这情况下一 中间框架只需要在左边和右边设置导向轮。借此减小需要的装置宽度, 从而并不分开病人的腿。
按照一优选的实施形式可以为至少一个导向轮配置一与传送带相 接触的驱动轮。通过一相应的驱动轮可以按简单的方式和方法使导向 轮运动并因此将传送带的运动传给牵引装置。有利地驱动轮可以同心于导向轮构成并且最高具有如导向轮相同 的、特别是基本上相同的直径。与各导向轮相接触的各驱动轮具有一 共同的轴,从而在这里经由直径的选择可以确定行走辅助装置的具体 的运动速度。按照另一优选的实施形式可以设定,传送带速度由一与传送带摩 擦接触的驱动轮可传给一与该驱动轮间隔开设置的、为导向轮配置的 驱动轮。在这种情况下将传送带速度不直接传给行走辅助装置。而经 由一分开的与导向轮无关的运动过程传递。按这种方式达到一很均匀 的类似于一 自然运动的运动过程。此外一相应构成的行走辅助装置在 结构和组装以及维护和修理上是很简单的,因为驱动装置和经由导向 轮达到的运动彼此是分开的。按照另一优选的实施形式,处于与传送带相接触的驱动轮可以基 本上垂直于导向轮设置。按这种方式两驱动轮间的间距保持尽可能小, 从而避免长的传递行程。在这种情况下可以为在运行中在后面设置的导向轮配置驱动轮。 按这种方式将行走辅助装置稳定在传送带上并且确保运动的均匀的传 递。同样可以为在运行时在前面设置的导向轮配置驱动轮。借此有可 能使驱动轮进一步远离行走辅助装置并且特别排除与病人的接触。此 外可以提高传送带与驱动轮之间的附着力,因为行走辅助装置向后的 杠杆作用在驱动轮与传送带之间产生一较高的驱动压力。按照另一实施形式处于与传送带摩擦接触的驱动轮可以设置在导 向轮之前。由于驱动轮设置在实际上的行走辅助装置之前,行走辅助 装置可以很接近地在传送带上设置,这基本上对下面的面向传送带的 牵引装置分支产生作用。有利地两驱动轮可以构成为摩擦轮,其中在两驱动轮之间设置另
一滚轮与它们接触。传送带速度经由各摩擦轮的传递是一很简单的传 递方式,附加的滚轮在这里是必需的,以便确保各导向轮以如下面的 驱动轮相同的方向运动。按照另一优选的实施形式,处于与传送带接触的驱动轮经由一牵 引装置相互连接。这样的传动也是一实际中已知的和经常使用的并因 此证明是适用的手段,其还能实现简单和快速的维护。按照另一优选的实施形式,可以设置一与牵引装置无关的用于支 撑的导向装置。 一相应的导向确保很均匀和准确地实施由支撑实施的 运动。按照另一实施形式可以设定,固定元件构成为一位置固定和旋转 固定地设置在牵引装置上的带动件。通过带动件在转向中以一较大的 速度传送支撑。这是重要的,以便待向前传送的腿的所谓摆动阶段达 到一较高的速度。有利地带动件可以设置在牵引装置的远离导向轮的侧面上,延伸 一与牵引装置预定的间距并且沿纵向方向构成有一容纳缝隙,在容纳 缝隙中沿容纳缝隙可移动地设置一肢本支撑。 一相应构成的带动件在 实际中已证明是适用的。容纳缝隙用作为支架的导向装置,该接纳件 因此可以实施只预定的运动。按照另一优选的实施形式,行走辅助装置可以设置于一壳体中, 其构成有一以一预定的间距围绕各导向轮设置的导向元件,借其腿支 架支撑可从带动件中伸出壳体。因此按很简单的方式和方法提供一导 向元件,而不需要附加的装置,因为导向元件构成在壳体内。有利地导向元件可以构成为缝形的开口 。按照另一优选的实施形式,至少缝形开口的面向传送带的部分基 本上平行于传送带构成并且缝形开口可以围绕每一导向轮以一预定的 间距延伸。通过间距和平行的间距的确定达到 一 尽可能均匀的运动, 其接近自然的运动。在这方面通过缝隙形状的选择和缝隙的设置可以 达到不同的运动模式。有利地缝形开口围绕各导向轮构成为圆弧部分。在这种情况下可 以设定,各圆弧部分具有不同的直径。在这方面已证明有利的是,在 运行中较大的直径构成在后面的导向轮上。全部这些实施形式再次有 助于这种模式的均匀性,也有助于达到不同的运动模式。按照另一优选的实施形式,壳体可以包括两个相互平行设置的板。 借此为使用者提供充分的保护,以便在这里避免因行走辅助装置的运 动的部分引起的可能的伤害。有利地各导向轮和各驱动轮可以设置在两板之间并且固定在其 上。借此再次简化结构,因为不必提供复杂的附加的支撑。按照另一优选的实施形式,可以在壳体上设置一滚轮,其以与在 运行时在前面设置的导向轮之间一预定的间距与传送带相接触。借此 附加地稳定行走辅助装置,从而提供两个支承点。有利地腿支架的支撑能够可偏转地固定在腿支架接纳件(Orthesenaufnahme )上。该特征确保各小腿分别位于正确的运动位 置上。有利地可以分别在牵引装置的远离固定元件的侧面上设置一保护 元件。借此至少在一侧面保护行走辅助装置,以便在这里不导致对运 动过程的妨碍。按照另一优选的实施形式可以设定,与导向轮分别处于嵌接的驱 动轮设置在保护元件的外面上。因此明显地彼此分开运动的各个传递 并借此再次简化维护和修理。有利地行走辅助装置可以固定在传送带的支架上。借此确保行走 辅助装置在传送带上的稳定的设置。行走辅助装置的一可能的固定例 如在扶手支柱上。按照另一实施形式可以设定,两导向轮经由一纵梁相互连接并且 经由纵梁可固定在传送带上。这构成行走辅助装置的一很简单的固定 可能性。通过纵梁彼此相对附加地固定两导向轮并因此提供一附加的 保护。有利地可以在纵梁的区域内设置一滑动套筒,以便使行走辅助装 置相对于扶手移动。借此有可能将行走辅助装置简单地按相应的病人 的身高调整并且确保在行走辅助装置的操作过程中保证一在扶手上的 可靠的支持。按照另一优选的实施形式,行走辅助装置可以固定在传送带的一 扶手支架上。借此确保行走辅助装置传送带上的另 一稳定作用。虽然有可能设置空间固定的行走辅助装置并且只在为了使用才移 到传送带上,但优选的是,壳体一直延伸到一在扶手支架之间设置的 横梁上并且可绕横梁运动。按这种方式容易可能的是,当不必使用行 走辅助装置时可以将其翻开,从而传送带然后也可用于其他的治疗的 目的。有利地壳体可以构成有一通孔用以容纳横梁。在这种情况下壳体 不必构成有附加的固定元件,从而又减少需要的零件的数目。有利地可以设定,行走辅助装置经由保护元件连接于传送带的固 定的侧面区域。借此将行走辅助装置的位置固定地预定在传送带上。有利地为固定行走辅助装置的前端而延伸通过保护元件的轴可以 是用于与传送带处于摩擦接触的各驱动轮的轴。借此再次简化行走辅 助装置的结构。有利地轴可以延伸通过两相互平行设置的牵引装置的驱动轮。因 此各驱动轮通过一可旋转的轴相互连接,并且由此确保牵引装置与腿 支架接纳件左边和右边径向的同步性。按照另一优选的实施形式,所述牵引装置可以设置于一壳体中并 且各固定元件延伸通过在壳体的各外板中构成的缝形开口,同时各固 定元件经由导向元件保持于缝形开口中。借此达到固定元件在缝形开 口内的附加的稳定作用。这特别在对固定元件施加压力时已证明是有 利的。同时将固定元件在缝形开口内的间隙减至最小程度。有利地每一导向元件可以延伸通过缝形开口并包括平行于各外板 的内壁和外壁构成的面状的元件。相应的导向元件可很简单地制造并 具有一足够的稳定性。在这种情况下可以为每一 固定元件配置两个导向元件,它们延伸 通过各一个相互平行构成的板。在这种情况下一导向元件构成在固定
元件上,反之在远离固定元件的侧面上第二固定元件一直伸进对置的 缝隙中。按这种方式可靠地保持固定元件并且同时将一施加到牵引装 置上的单侧的压力减至最小程度。有利地可以在壳体中构成两个牵引装置,在各牵引装置之间设置 一具有缝形开口的内导向装置,并且在牵引装置的远离固定装置的侧 面上设置的导向装置嵌入内导向装置的缝形开口中。同样在这里在牵 引装置的两侧提供一稳定作用。但在壳体的内部实现在牵引装置的远 离固定装置的侧面上的稳定作用并因此是看不见的。借此可以排除因 第二导向元件引起的伤害危险。有助地可以构成两个相互平行的内导向装置。此外可以设定,腿支架(Orthese)构成有一自动卡扣的锁。该实 施形式又支持使用者对一治疗学家的独立性,因为腿支架可以自动地 卡扣并且不借助于手就可松开。


以下参照

本发明的一优选的实施形式。其中 图1 一本发明的行走辅助装置的侧视图,其设置在一传送带上; 图2 图1中所示的本发明的行走辅助装置的前视图; 图3 本发明的按照另一实施形式的行走辅助装置局部剖面的侧 视图;图4按图3的本发明的行走辅助装置,其设置在一传送带上以 便投入运行;图5按图3和4的本发明的行走辅助装置在一传送带上处于翻 回的状态;图6 按照又一实施形式的本发明的行走辅助装置的三维视图,其设置在一传送带上;以及图7 按图6的行走辅助装置的前视图;图8 按照另一实施形式的行走辅助装置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中所示的行走辅助装置1包括两个以一预定的间距并排设置
的驱动轮2。在这里各驱动轮优选构成涂橡胶的,以便确保在传送带 上尽可能低噪声的运动。为每一驱动轮2配置一链轮3,其中各轮这样相互连接,即驱动 轮2的运动传给链轮3。如特别由图2变得明显的,驱动轮和链轮构 成差不多相同大小的并且经由一共同的轴相互连接。两链轮3经由一链条4相互连接并且用作为导向轮。链条4在两 链轮3之间基本上平行于传送带10的工作面延伸。如果使传送带10运动,同时开始使各驱动轮2运动。驱动轮2 的运动传给链轮3并且按这种方式也驱动链条。此时使链条面向传送 带的部分以如传送带相同的方向运动,而链条远离传送带的部分,亦 即链条转向的部分,相反于传送带的方向运动。特别如图2中所示,在链条的两相互对置的位置上分别设置一支 撑用于各一个小腿。其中两相应的位置相互径向对置,在静止状态下 用于待向后引导腿向下和用于待向前引导腿向上。用于一小腿的每一支撑包括一具有腿护套7的腿支架装置6,其 连接于链条。其中腿支架装置6在链条上的固定点构成为回转点8, 从而腿支架装置可以绕由链条带动的回转点8偏转。因此在链条4运 动时达到一几乎自然的运动过程。回转点8在这里也可以在一对链条 的预定的间距处构成,以便排除因链条引起可能的伤害危险。在操作中在这里将病人的各一条腿经由腿护套固定在腿支架装置 6上。如果使传送带IO运动,则病人的腿支架装置中固定的小腿经由 由驱动轮2传给链轮3并从而传给链条4的运动被带动。此时将处于 工作面上的腿,亦即在链条的下面的部分上固定的腿向后、接着经由 链条转向向上并相反于传送带方向再向前带动。在链条的远离传送带 的部分上固定的另一腿被经由前面的链条转向向下放置到传送带的工 作面上并紧接着向后引导。因此达到一均匀的行走运动,其速度经由 传送带的速度是可调节的。为了行走辅助装置l在传送带IO上的固定,行走辅助装置的两驱 动轮2经由一纵梁9相互连接,其超出前面的驱动轮3延伸并且在其 前端具有一固定装置11。借助于该固定装置可以将行走辅助装置固定在传送带10的扶手支柱12上。按这种方式可以以对于病人至扶手适 当的间距固定行走辅助装置。此外在纵梁的区域内在扶手支柱12与前面设置的驱动轮之间设 置一滑动套筒13,其能够移动行走辅助装置相对于扶手支柱12并从 而相对于扶手的位置,从而按照病人的身高可以调节行走辅助装置。 滑动套筒13也具有首先在这一时刻将行走辅助装置设置在传送带上 的功能,在该时刻一病人已在一垂直的位置处在传送带上。这特别在 这些情况下是重要的,即如果一病人利用一轮椅移动到传送带上并借 助于一减载系统被带到一垂直的位置,亦即如果在病人的一准备的阶 段妨碍在传送带上设置的行走辅助装置的话。本发明的行走辅助装置的另一实施形式示于图3中。其中行走辅 助装置的各相应的元件用相同的标记表示。图3中所示的行走辅助装置1包括两个以一预定的间距并排设置 的导向轮3。两导向轮3在这里构成为链轮并且经由一链条4相互连 接。此外两导向轮3设置在一由两板14、 15构成的壳体内。虽然在这 里没有示出板14、 15之间的连接,但将各板在运行中至少在远离传送 带10的区域内经由一连接元件相互连接并这样封闭壳体。为两导向轮3之一个配置一驱动轮16并且该驱动轮大致垂直地在 导向轮3的下方设置在板14、 15的面向传送带的区域的附近。在这种 情况下驱动轮16这样构成,即使驱动轮的工作面凸出于壳体并且优选 构成涂橡胶的,以便确保在传送带上尽可能低噪声的运动。在操作中该驱动轮16紧贴传送带10并且通过传送带的运动而运 动。此外驱动轮16在一侧具有一齿轮并且经由该齿轮和一在该齿轮上 设置的链条17与一第二驱动轮相连接,后者未示出。该第二驱动轮在 一轴上平行地与导向轮3 —起构成并且具有大致如导向轮3相同的直 径。由驱动轮16经由链条17传向第二驱动轮的运动直接传给导向轮 3并且按这种方式也使链条4在各导向轮3之间运动。在这种情况下 第二驱动轮也可以与导向轮3 —起构成为一个构件。在链条4的两相
互对置的位置分别固定一带动件18,其直接经由各个螺栓位置固定和 旋转固定地设置在单个链节上。可以例如经由铆钉实现连接。其中带 动件18构成为细长的元件,其具有一沿纵向方向构成的容纳缝隙19。 带动件18向链条4的远离导向轮3的方向延伸并且优选为稳定起见可 以在链条的附近具有一角形元件,以便这样稳定地设置在链条的两点 上。在带动件18的容纳缝隙19中插入一腿支架接纳件20,其沿容纳 缝隙可移动地设置。每一壳体板14、 15还构成有一缝形开口 21形式的导向装置。其 中该缝形开口 21以一预定的间距绕链条4构成。缝形开口 21的准确 的定位可以改变,但可以将其固定,使缝形开口 21的面向传送带的区 域基本上平行于传送带设置。在各导向轮3的区域内缝形开口 21通常 构成为圆弧部分,其中各相互对置的圆弧部分可以具有不同的直径。 只要各圆弧部分具有不同的直径,将在运行中在后面的导向轮3处设 置的圆弧部分构成较大的。在这种情况下远离传送带10的、基本上直 的部分倾斜向下延伸。缝形开口 21的准确的构成可以按照要求的运动模式构成。腿支架 接纳件20通过带动件18的容纳缝隙19 一直伸进壳体缝隙21并且优 选在壳体板14、15的内侧构成加大的或通过一固定元件固定在壳体板 14、 15上,以便防止从缝形开口 21中滑出腿支架接纳件20。如果使传送带运动,则开始使驱动轮16运动,驱动轮16的运动 经由链条17传给第二驱动轮并由此传给导向轮3和链条4。在链条4 运动的时刻,也由该链条带动带动件18并同时描绘一绕链条4的固定 的运动。在带动件18的容纳缝隙19内设置的腿支架接纳件20同时由 带动件18带动并且同时描绘由缝形开口 21预定的运动。由于腿支架 接纳件20设置在容纳缝隙19中,可以使腿支架接纳件按照壳体开口 21的位置沿纵向方向移动。在操作中在端部即在腿支架接纳件20的远离壳体的一端上这样 固定腿支架,即使其可绕腿支架接纳件20转动,以便由此确保,使用
者的小腿总是处于一与运动相应的位置。图4和5中示出图3中所示的行走辅助装置安装在传送带上的情 形。在所示的实施形式中在壳体的两板14、 15之间附加设置另一滚轮 22,但其只对行走辅助装置产生一稳定的功能,并且并不连接于导向 轮3或链条4。由于驱动轮16设置在行走辅助装置的后端,附加的滚 轮22在前导向轮的附近,优选设置在前导向轮3与后驱动轮13之间 并且也支持在传送带10上。为了行走辅助装置l在传送带IO上的设置,壳体的板14、 15在 其前端超出前导向轮延伸并且在其前端与一在传送带10的扶手支架 23上固定的支撑、特别是横梁24相连接。其中横梁24延伸通过一在 板14、 15中设置的通孔。该实施形式如图5中所示可以使行走辅助装置简单地向上翻转, 从而传送带也可用于其他的应用。图6和7中示出本发明的行走辅助装置的又一实施形式。在这里 对于各相同的元件也采用相同的标记。图6中所示的行走辅助装置总共设置四个导向轮3,其中各两个 导向轮经由一链条4相互连接。每一对这样相互连接的导向轮3平行 相互相对设置,并且每一链条4设有一带动件18用于一腿支架支撑。 两带动件18在这里设置在各链条4的相互面对的侧面上。在这里各带 动件18如同图7中所示设置在相互径向对置的位置。不同于按图l和3的实施形式在这里病人的每只脚固定在一通过 一分开的运动过程可运动的带动件18上。必须专门调节每一带动件。 按这种方式可以通过行走辅助装置模拟特别的运动过程。但在这种情 况下通过各驱动轮的轴的设置确保牵引装置的同步性。各导向轮3分别固定在成板形构成的保护元件25、 26的内面上, 从而在这里达到各导向轮的充分的稳定作用。同时将行走辅助装置经 由保护元件25、 26不仅在前面而且在后面固定在一传送带10的扶手 支柱12上。通过两个与前导向轮3保持间距设置的驱动轮16使行走辅助装置 运动,两驱动轮16紧贴传送带10,并且构成涂橡胶的。在这里各驱 动轮16也设置在保护元件25、 26的内面上。经由各驱动轮16由传送 带接纳的运动经由一为每一驱动轮16配置的链轮27传给一为前导向 轮3配置的链轮28传给前导向轮3。链轮28在这里相当于为导向轮3 配置的驱动轮。各链轮28在这里相当于为各导向轮3配置的驱动轮。经由一链条 29实现在每一为驱动轮16配置的链轮27与为导向轮3配置的链轮28 之间的传动。在这种情况下不仅为各驱动轮16而且为各导向轮3配置的链轮 27、 28分别设置在各保护元件的外面上。各驱动轮16和为其配置的 链轮具有一共同的轴,其在两侧超出保护元件25、 26延伸并且同时构 成行走辅助装置在一传送带支架上的支撑。在这里所示的行走辅助装置中病人占有一在两个通过各一个链条 相连的导向轮3之间的位置并将腿支架支撑固定在待指示病人的带动 件18上。图8中示出本发明的行走辅助装置的另一实施形式。在这时行走 辅助装置包括两相互平行设置在壳体内的牵引装置4,由其各一个腿 支架带动件通过一在相应的外板14、 15内构成的缝形开口向外延伸。 在该实施形式中病人在其两腿之间使用行走辅助装置。图8示出行走辅助装置的剖视图。其中变得明显的是,腿支架带 动件8附加通过一导向元件30稳定在缝形开口 21内。导向元件分别 延伸通过缝形开口 21并且在每一板14、 15的外面和内面构成为面状 的元件,其平行于板14、 15延伸并构成大于缝开开口。借此附加引导 腿支架带动件8的运动,从而可以更好地支承一施加在腿支架带动件 上的压力。同时在壳体中在两牵引装置4之间构成一内部的导向元件, 其包括一板和一缝形开口 31。 一内部的导向元件32延伸通过该内部 的缝形开口 31,该导向元件在每一腿支架带动件8的延长方向中超出 牵引装置4向内伸进壳体中。借此达到腿支架带动件的附加的稳定作 用。
一相应的稳定化在图3至5中所示的实施形式也是可能的。其中 相应的导向元件31、 32可以延伸通过两板14、 15的缝形开口 21并且 在两面固定在这些板上。因此在该实施形式中在每一缝隙中不仅延伸 腿支架带动件8连同导向装置31,而且延伸对置设置的腿支架带动件 的导向装置32。在全部上述的行走辅助装置中有可能,将腿支架的支撑这样构成, 即病人穿一专门构成的具有卡扣机构的鞋,其可以悬挂在腿支架接纳 件上。借此使病人能够独立地开始传送带疗法而不需要一治疗医生的 帮助。
权利要求
1.用于机械驱动的传送带(10)的行走辅助装置(1),包括至少一个经由相应两个导向轮(3)引导的、直接或间接地由传送带驱动的牵引装置(4),该牵引装置的直接面向传送带的牵引装置分支以与传送带(10)相同的方向运动,而该牵引装置的远离传送带(10)的牵引装置分支相反于传送带的方向运动,并且该行走辅助装置具有至少一个在牵引装置上设置的、用于脚部和/或腿部的支撑的固定元件。
2. 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行走辅助装置(1),其特征在于,行走辅 助装置包括两个导向轮(3)和一个牵引装置(4)。
3. 按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行走辅助装置(1),其特征在于,在 牵引装置的相应径向对置的位置上设置两个固定元件。
4. 按权利要求1至3至少一项所述的行走辅助装置(1),其特征 在于,各固定元件具有可绕一平行于导向轮轴可转动地固定的用于小 腿的支撑(7)。
5. 按权利要求l所述的行走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行走辅助装 置具有四个导向轮(3)与两个分别为两导向轮配置的牵引装置(4), 其中各牵引装置相互平行设置。
6. 按权利要求5所述的行走辅助装置(1),其特征在于,各固定 元件在相互平行设置的牵引装置(4)之间的中间空间中延伸。
7. 按权利要求1至6至少一项所述的行走辅助装置(1),其特征 在于,牵引装置(4)是一链条而导向轮(3)构成为链轮。
8. 按权利要求1至6至少一项所述的行走辅助装置(1 ),其特征 在于,牵引装置构成为齿形带。
9. 按权利要求8所述的行走辅助装置(1),其特征在于,齿形带 直接贴靠在传送带(10)上,以便将传送带的运动传给导向轮(3)。
10. 按权利要求9所述的行走辅助装置(1),其特征在于,齿形 带的外形面设有一附加涂覆的材料,该材料提高对传送带表面的接触。
11. 按权利要求2至4至少一项所述的行走辅助装置(1 ),其特 征在于,为至少一个导向轮(3)配置一与传送带摩擦接触的驱动轮。
12. 按权利要求11所述的行走辅助装置(1),其特征在于,各驱 动轮(2)同心于导向轮(3)构成并且具有与导向轮(3)相同的、特 别是基本上相同的直径。
13. 按权利要求1至3、 5至8、 11、 12至少一项所述的行走辅助 装置(1),其特征在于,传送带速度由一与传送带(10)摩擦接触的 驱动轮(16)可传给一与该驱动轮(16)间隔开设置的、为导向轮(3) 配置的驱动轮(12)。
14. 按权利要求13所迷的行走辅助装置(1),其特征在于,处于 与传送带(10)摩擦接触的驱动轮(16)设置在后导向轮(3)的后面。
15. 按权利要求13所述的行走辅助装置(1),其特征在于,处于 与传送带(10 )摩擦接触的驱动轮(16 )基本上垂直于导向轮(3 )设 置。
16. 按权利要求13或15所述的行走辅助装置(1 ),其特征在于, 为在运行中在后面设置的导向轮(3 )配置处于与传送带(10 )摩擦接 触的驱动轮(16)。
17. 按权利要求13或15所述的行走辅助装置(1 ),其特征在于, 为在运行中在前面设置的导向轮(3 )配置处于与传送带(10 )摩擦接 触的驱动轮(16)。
18. 按权利要求13或15至少一项所述的行走辅助装置(1 ),其 特征在于,处于与传送带(10)摩擦接触的驱动轮(16)设置在导向 轮(3)之前。
19. 按权利要求13至18至少一项所述的行走辅助装置(1 ),其 特征在于,两驱动轮(2、 16)构成为摩擦轮,其中在驱动轮之间设置 另一滚轮与它们接触。
20. 按权利要求13至18至少一项所述的行走辅助装置(1 ),其 特征在于,驱动轮(2、 16)经由一牵引装置、特别是一链条相互连接。
21. 按权利要求1至20至少一项所述的行走辅助装置(1 ),其特 征在于,设置一与牵引装置(4)无关的用于支撑的导向装置。
22. 按权利要求1至3和5至21至少一项所述的行走辅助装置 (1),其特征在于,固定元件构成为一位置固定和旋转固定地设置在牵引装置上的带动件(18)。
23. 按权利要求22所述的行走辅助装置(1),其特征在于,带动 件(18)设置在牵引装置(4)的远离导向轮(3)的侧面上,延伸一 与牵引装置(4)预定的间距并且沿纵向方向构成有一容纳缝隙(19), 在容纳缝隙中沿容納缝隙(19)可移动地设置一腿支架支撑。
24. 按权利要求1至23至少一项所述的行走辅助装置(1 ),其特 征在于,行走辅助装置设置于一壳体中,该壳体构成有一以一预定的 间距围绕各导向轮(3)设置的导向元件,固定元件特别是腿支架支撑 可通过导向元件从带动件开始伸出壳体。
25. 按权利要求24所述的行走辅助装置(1),其特征在于,导向 元件构成为缝形开口 (21)。
26. 按权利要求25所述的行走辅助装置(1),其特征在于,至少 缝形开口 (21)的面向传送带(10)的部分基本上平行于传送带(10) 构成,并且缝形开口 (21)围绕每一导向轮(3)以一预定的间距延伸。
27. 按权利要求25或26所述的行走辅助装置(1),其特征在于, 缝形开口 (21)围绕各导向轮(3)构成为圆弧部分。
28. 按权利要求24至27至少一项所述的行走辅助装置(1 ),其 特征在于,壳体包括两相互平行设置的板(14、 15)。
29. 按权利要求28所述的行走辅助装置(1),其特征在于,各导 向轮(3)和驱动轮(2、 16)设置在两板(14、 15)之间并且固定在 板上。
30. 按权利要求24至29至少一项所述的行走辅助装置(1 ),其特征在于,在壳体上设置一滚轮(22),该滚轮以与在运行中在前面设 置的导向轮(3)之间一预定的间距与传送带(10)相接触。
31. 按权利要求1至3和5至20至少一项所述的行走辅助装置 (1),其特征在于,腿支架的支撑可偏转地固定在腿支架接纳件(20)上。
32. 按权利要求5至20至少一项所述的行走辅助装置(1),其特 征在于,分别在牵引装置(4)的远离固定元件的侧面上设置一保护元 件(25、 26)。
33. 按权利要求32所述的行走辅助装置(1),其特征在于,与导 向轮(3)分别处于嵌接的驱动轮(27)设置在保护元件(25、 26)的 外面上,并且导向轮(3)设置在保护元件(25、 26)的内面上。
34. 按权利要求1至33至少一项所述的行走辅助装置(1 ),其特 征在于,行走辅助装置可固定在传送带的支架上。
35. 按权利要求1至32至少一项所述的行走辅助装置(1 ),其特 征在于,经由一牵引装置(4)相互嵌接的两导向轮(3)经由一纵梁(9)相互连接并且经由纵梁可固定在传送带(10)上。
36. 按权利要求35所述的行走辅助装置(1),其特征在于,在纵 梁(9)的区域内设置一滑动套筒(13),以便使行走辅助装置相对于 扶手移动。
37. 按权利要求36所述的行走辅助装置(1),其特征在于,行走 辅助装置(1)可固定在传送带(10)的一扶手支架上。
38. 按权利要求24至31至少一项所述的行走辅助装置(1 ),其 特征在于,壳体一直延伸到一在扶手支架之间设置的横梁(24)上, 并且可绕横梁(24)运动。
39. 按权利要求38所述的行走辅助装置(1),其特征在于,壳体 构成有一用以容纳横梁(24)的通孔。
40. 按权利要求32或33所述的行走辅助装置(1 ),其特征在于,行走辅助装置经由保护元件(25、 26)连接于传送带的固定的侧面区 域。
41. 按权利要求7所述的行走辅助装置(1),其特征在于,为了 固定行走辅助装置的前端而延伸通过保护元件(25、 26)的轴是用于 与传送带处于摩擦接触的各驱动轮(16)的轴。
42. 按权利要求41所述的行走辅助装置(1),其特征在于,所述 轴延伸通过两相互平行设置的牵引装置的驱动轮。
43. 按权利要求1至5所述的行走辅助装置(1 ),其特征在于, 所述牵引装置设置于一壳体中并且各固定元件延伸通过在壳体的外板(14、 15)中构成的缝形开口,并且各固定元件经由导向元件(30、 32)保持于缝形开口中。
44. 按权利要求43所述的行走辅助装置(1),其特征在于,每一 导向元件延伸通过缝形开口并且包括平行于外板(14、 15)的内壁和 外壁构成的面状的元件。
45. 按权利要求43或44所述的行走辅助装置(1 ),其特征在于, 为每一固定元件配置两个导向元件(30、 32),所述导向元件延伸通过 各一个相互平行构成的板。
46. 按权利要求43或44所述的行走辅助装置(1 ),其特征在于, 在壳体中构成两个牵引装置(4),在各牵引装置之间设置一具有缝形 开口的内导向装置(31),并且在牵引装置的远离固定装置的侧面上设 置的导向装置嵌入内导向装置的缝形开口中。
47. 按权利要求46所述的行走辅助装置(1),其特征在于,构成 两个相互平行的内导向装置。
48. 按权利要求1至47至少一项所述的行走辅助装置(1 ),其特 征在于,腿支架构成有一自动卡扣的锁。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机械驱动的传送带(80)的行走辅助装置(1),包括至少一个经由相应两个导向轮(3)引导的、直接或间接地由传送带驱动的牵引装置(4),该牵引装置的直接面向传送带的牵引装置分支以与传送带(10)相同的方向运动,而该牵引装置的远离传送带(10)的牵引装置分支相反于传送带的方向运动,并且该行走辅助装置具有至少一个在牵引装置上设置的、用于脚部和/或腿部的支撑的固定元件。
文档编号A63B22/02GK101128176SQ200680006084
公开日2008年2月20日 申请日期2006年1月20日 优先权日2005年4月14日
发明者威利·舍嫩贝格尔 申请人:威利·舍嫩贝格尔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