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凝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57271阅读:33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冷凝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冷凝器,用于冷凝型干衣机中循环气流与外界气流的热 量交换。
冷凝器是把来自干衣机烘干段的高温气体,通过冷凝器的型腔和翅片将 其中的热量传递给冷凝器外的冷却介质空气,将冷凝器型腔和翅片表面的热 量带走。从而使干衣机内的高温气体通过冷凝器逐渐冷凝成液体,保持干衣 机内的温度,以满足干衣机的工作要求。
豕议W
公开号为CN1637204A (申请号为200410104991. 4)的发明专利申请公 开说明书公开了一种名为"干衣机及其冷凝器组件"的技术方案,该方案中 详细描述了冷凝器必须具备的结构和及其功用,但未涉及如何制得该冷凝 器。然而根据现有技术和实际制造工艺,该冷凝器的循环空气吸入孔(对应 本发明下文述及的循环风道)是将一块板材弯折成要求的形状,并将两边缘 弯折扣接在一起而形成方管,因而难以保证循环空气吸入孔的密封,这就不 符合循环风与冷却风之间只进行热量交换而但不进行混合的要求,更具体的 说,因为循环风道与换热风道之间只进行热量的交换而不进行混合,当密封 效果差时,两风道很可能既进行热量的交换又进行热量的混和,从而可能造 成空气流通的方向性不单一,因此大大增加涡流现象的产生,而且这种结构 加工难度大、构件上容易产生应力集中的部位而影响其强度;另外,用于冷 却风流通的换热风道是将波浪形换热片焊接在相邻方管之间形成的,但是方 管与波浪形换热片均为薄形材料,实施焊接的难度自然就大;且相邻方管之 间的位置关系依靠波浪形换热片的支撑来保持,显然的,波浪形换热片难以 保证强度。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和提出的技术任务是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密 封效果差、加工难度大、难以保证强度等缺陷,提供一种新结构的冷凝器。 为此,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冷凝器,具有一主体,该主体上设置有彼此交错的循环风道和换热 风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主体包括至少两个板组件,每个板组件包括两层 面板、波浪形换热片和两截面为"n"形的封口件,所述的换热片粘接于 两层面板之间并延伸至两面板的边缘和端部,所述两封口件的两侧边的外表 面分别与两面板的端部粘接,所述的两层面板、换热片和两封口件之间的间 隙形成所述的换热风道;相邻板组件的两边缘之间设置有截面为"n"形
的封边件,且该封边件的两侧边的外表面与对应的板组件的面板的边缘粘 接,所述相邻的板组件及其边缘之间的封边件所围成的空间形成所述的循环风道。
上述方案,只要按照设计的尺寸准备面板、波浪形换热片、封口件、封 边件以及粘接胶水,依次粘接即可得到要求的主体,便于实施,且形成的循 环风道和换热风道因胶水的密封作用具有良好的密封效果,进一步的说,由 于通过胶水粘接,各粘接部位的应力均匀一致,所述的封口件、封边件在与 其它构件形成相应的换热风道、循环风道之外,还具有支撑的作用,即在粘 接状态下,封口件、封边件可以增强整个主体的强度和刚度。
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完善和补充,本发明还包括以下附加技术
特征
所述的冷凝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封边件两侧边的外表面上设置有凹 槽。在粘接状态下,凹槽内可以容纳胶水,由此使得粘接面变得曲折,增强 密封效果。
所述的冷凝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封口件两侧边的外表面上设置有凹 槽。在粘接状态下,凹槽内可以容纳胶水,由此使得粘接面变得曲折,增强
密封效果。所述的冷凝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的前后两端分别连接有前框架和 后框架,两框架上设置有环槽,环槽内嵌设有前密封圈和后密封圈。前密封 圈和后密封圈会与干衣机的相应部位充分接触,达到密封的效果,而环槽则 便于安装前密封圈和后密封圈。
所述的冷凝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前密封圈和后密封圈具有喇叭口状 的密封边。喇叭口状的密封边利于在工作位置与干衣机的相应部位充分接 触,达到密封的效果。
所述的冷凝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前框架和后框架为注塑件,在其一 端具有套在所述主体端部的套合部,套合部与主体之间设置有衬套。以便增 强密封效果。
所述的冷凝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前框架和后框架的套合部与主体之 间连接有铆钉。
所述的冷凝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衬套的内侧面和内端面上设置有凸 起,以便与所述的封口件、封边件相配合,增强密封的效果。
所述的冷凝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前框架上连接有把手。
所述的冷凝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前框架上设置有一拱部,所述的把 手连接在该拱部上。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以封口件和封边件作为冷凝器主体框架,把面板和波浪形换热片通过高 强耐温胶粘接而成冷凝器的主体,再安装其它构件,从而降低了加工难度, 降低了成本,冷凝器的性能得到进一步提高,不仅可以减少加工工序,更关 键的是可以增强循环风道与换热风道的密封效果,且强度和刚度提高,散热 量增加,可以明显减少涡流现象的产生。


图1:冷凝器的总成图。 图2:冷凝器主体的总成图。 图3:图2的俯视图。
图4:图2的左视图。 图5:图2的A部放大图。 图6:板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7:图6的俯视图。 图8:图2的B部放大图。 图9:衬套的结构示意图。
图10:图9的K-K向视图。 图11:图9的E-E向视图。
图12:封边件、封口件的端面示意图。
图13:封边件、封口件与面板粘接在一起的示意图。
图14:前框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15:后框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16:密封圈的结构示意图。
图17:图16的C-C向截面图。
图18:后框架与密封圈的装配图。
图19:后框架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中1-螺钉、2-把手、3-拱部、4-前框架、5-前密封圈、6-抽芯铆钉、 7-前衬套、8-主体、9-后衬套、10-后框架、n-后密封圈、12-封口件、13-换热片、14-封边件、15-换热风道、16-面板端部、17-面板边缘、18-密封 边、19-循环风道、20-板组件、21-面板、22-凹槽、23-胶水层、24-封口件 侧边、25-封边件侧边、26-凹槽、27-环槽、28-环槽、29-密封边、30-套合 部、31-套合部、32-封套内侧面、33-封套内端面、34-衬套的凸起、35-后 框架凸环、36-梯形牙部。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具体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如图l所示的冷凝器,包括主体8、前框架4、后框架IO、前密封圈5、 后密封圈ll、前衬套7、后衬套9以及把手2,其中
主体8(参见图2 5)由四个板组件20经三对封边件14粘接而成每 个板组件20 (参见图6 8)由两层面板21、波浪形换热片13和两个截面 为"n"形的封口件12粘接而成换热片13粘接于两层面板21之间并延 伸至两面板21的边缘17和端部16,两封口件12的两侧边24的外表面分 别与两面板21的端部16粘接,两层面板21、换热片13和两封口件12之 间的间隙形成换热风道15;相邻板组件的面板两边缘17之间设置有截面为 "n "形的封边件14,且该封边件14的两侧边25的外表面与对应的板组 件的面板的边缘17粘接,相邻的板组件20及其面板边缘17之间的封边件 14所围成的空间形成循环风道19。根据冷凝器的特殊性能,在粘接时采用 高强度耐温胶LGIOI。
更详细的,如图12所示,封边件14和封口件12的两侧边24、 25的外 表面上设置有两条凹槽22、 26,该两条凹槽在粘接时可以使胶水层23变得 曲折,从而延长粘接面(参见图13),增强密封效果。
如图14所示,前框架4为注塑件,且具有与主体对应的型腔套合部30, 在前框架4上套合部30的外侧设置有环槽27,而前框架4上背向其套合部 30的一端设置有一拱部3,且拱部3两侧与型腔套合部30相通。
如图15、 19所示,后框架10亦为注塑件,且具有与主体对应的型腔套 合部31,后框架10上背向其套合部31的一端设置有环槽28,型腔套合部 31与设置有环槽28的一端是连通的;后框架10套合部31的底面上设置有 凸环35。
如图16、 17所示,前密封圈5、后密封圈ll是同样结构的橡胶圈,具 有喇叭口状的密封边18、 29。
如图9、 10、 ll所示,前衬套7、后衬套9是具有一定弹性的圈状物, 二者的规格与主体8的端部以及前框架4、后框架10上的型腔套合部30、 31相吻合,前衬套7、后衬套9的内侧面32和内端面33上设置有凸起34。
把手2是一个呈梭子状的便于操持的构件。
装配状态下,前密封圈5、后密封圈11分别通过其梯形牙部36嵌入环
槽嵌装在前框架4、后框架10的的环槽27、 28内,令其喇叭口状的密封边 18、 29朝外,必要时通过胶水密封紧固(详见图18);将前框架4、后框架 10的套合部30、 31套在主体8的两端,并用抽芯铆钉6固定,前衬套7、 后衬套9分别置于前框架4、后框架10的套合部30、 31与主体8之间的缝 隙内,以达到密封的作用,且后框架10套合部31的底面上的凸环35压持 在后衬套9的外端面上,后衬套与后框架之间在压力作用下形成线性密封, 保证了后衬套与后框架之间没有泄漏点,而前衬套7、后衬套9的内侧面32 和内端面33上的凸起34卡在主体上对应的凹陷部,增强其连接强度;把手 2通过螺钉l连接在拱部3的中心部位,便于转动。
权利要求
1、一种冷凝器,具有一主体(8),该主体(8)上设置有彼此交错的循环风道(19)和换热风道(15),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主体(8)包括至少两个板组件(20),每个板组件(20)包括两层面板(21)、波浪形换热片(13)和两截面为id="icf0001" file="A2006101545550002C1.gif" wi="10" he="4" top= "58" left = "48" img-content="drawing" img-format="tif" orientation="portrait" inline="no"/>形的封口件(12),所述的换热片(13)粘接于两层面板(21)之间并延伸至两面板的边缘(17)和端部(16),所述两封口件(12)的两侧边(24)的外表面分别与两面板(21)的端部(16)粘接,所述的两层面板(21)、换热片(13)和两封口件(12)之间的间隙形成所述的换热风道(15);相邻板组件的面板两边缘(17)之间设置有截面为id="icf0002" file="A2006101545550002C2.gif" wi="13" he="5" top= "94" left = "157" img-content="drawing" img-format="tif" orientation="portrait" inline="no"/>形的封边件(14),且该封边件(14)的两侧边(25)的外表面与对应的板组件的面板(21)的边缘粘接,所述相邻的板组件(20)及其面板边缘(17)之间的封边件(14)所围成的空间形成所述的循环风道(19)。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凝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封边件(14) 两侧边(25)的外表面上设置有凹槽(26)。
3、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冷凝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封口件(12) 两侧边(24)的外表面上设置有凹槽(22)。
4、 根据权利要求l、 2或3所述的冷凝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8) 的前后两端分别连接有前框架(4)和后框架(10),两框架上各设置有环槽(27、 28),环槽(27、 28)内嵌设有前密封圈(5)和后密封圈(11)。
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冷凝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前密封圈(5) 和后密封圈(11)具有喇叭口状的密封边(18、 29)。
6、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冷凝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前框架(4)和 后框架(10)为注塑件,在其一端具有套在所述主体(8)端部的套合部(30、 31),套合部(30、 31)与主体(8)之间设置有衬套(7、 9)。
7、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冷凝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前框架(4)和 后框架(10)的套合部(30、 31)与主体(8)之间连接有铆钉(6)。
8、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冷凝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衬套(7、 9)的内侧面(32)和内端面(33)上设置有凸起(34);所述的后框架(10) 套合部(31)的底面上设置有凸环(35)。
9、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冷凝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前框架(4)上 连接有把手(2)。
10、 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冷凝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前框架(4) 上设置有一拱部(3),所述的把手(2)连接在该拱部(3)上。
全文摘要
一种冷凝器,用于冷凝型干衣机中循环气流与外界气流的热量交换,现有的冷凝器存在密封效果差、加工难度大、难以保证强度等缺陷;本发明的主体包括至少两个板组件,每个板组件的换热片粘接于两层面板之间并延伸至两面板的边缘和端部,两封口件的两侧边的外表面分别与两面板的端部粘接,两层面板、换热片和两封口件之间的间隙形成换热风道;相邻板组件的面板两边缘之间设置有截面为“”形的封边件,且该封边件的两侧边的外表面与对应的板组件的面板的边缘粘接,相邻的板组件及其面板边缘之间的封边件所围成的空间形成循环风道。该结构不仅可以减少加工工序,更关键的是可以增强循环风道与换热风道的密封效果,且强度和刚度提高。
文档编号D06F58/20GK101177909SQ20061015455
公开日2008年5月14日 申请日期2006年11月8日 优先权日2006年11月8日
发明者梁金春 申请人:浙江三花制冷集团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