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温染色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701246阅读:577来源:国知局
恒温染色机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染色机领域,尤其是一种恒温染色机。



背景技术:

染色机适用于麻、棉、羊毛、腈纶、人造丝、混纺等面料的染色、漂白、煮炼和水洗等工艺。现有染色机在实际染色过程中,为了保持染液的水温恒定,确保面料的染色均匀度,在染色机的转鼓内部进行染液的循环,在转鼓的隔层内安置加热管,经过加热的染液流回转鼓内,转鼓内的染液透过网孔进入隔层,以此循环。这样的循环方式造成不稳定的染液温度直接接触面料,引起染色不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恒温染色机。

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是现有的染色机一般在转鼓内部进行染液的循环,这样的循环方式造成不稳定的染液温度直接接触面料,引起染色不均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本实用新型包括机架、转鼓和外水箱;所述的转鼓和外水箱均安装在机架上,所述的外水箱位于转鼓的后侧,所述的转鼓和外水箱之间设有连通构件,所述的连通构件安装在设于转鼓和外水箱之间的支撑架上,包括中空主轴、进水管、出水管、轴承座及轴承、固定座;所述的中空主轴套于进水管外,所述的进水管套于出水管外,所述进水管和出水管的一端分别与外水箱连通,另一端分别与转鼓连通;所述的轴承安装在轴承座上并一起套接于中空主轴上,所述的轴承座固定安装在支撑架上,所述的中空主轴、进水管、出水管依靠轴承座安置于支撑架;所述的固定座套于进水管并固定在转鼓上。

进一步的,所述的转鼓包括内壁、外壁,前板、内底板和外底板;所述的内壁和外壁之间留有第一间隙,所述的内底板和外底板之间留有第二间隙;所述的第一间隙与第二间隙相通,第一间隙和第二间隙构成转鼓的隔层。

进一步的,所述外底板的中心设有通孔;所述的出水管呈90°弯折,第一弯折段的端部置于外水箱内,第二弯折段穿过通孔置于内底板和外底板之间的第二间隙;所述的进水管一端置于外水箱内,另一端穿过通孔位于内底板和外底板之间的第二间隙。

进一步的,所述出水管位于外水箱内的长度大于进水管位于外水箱内的长度;所述外水箱内设有隔板,将外水箱分割成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出水管第一弯折段的端部架于隔板上并位于第二区域,进水管上置于外水箱内的端口位于第一区域,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的下方相贯通。

进一步的,所述进水管位于第二间隙的端部设有出水孔;所述的第二间隙内设有延伸管,所述的延伸管与进水管通过出水孔相通;所述延伸管的设置与出水管的第二弯折段呈180°夹角。

进一步的,所述的转鼓的内壁上设有一块网孔区域,所述的隔层内设有内水箱,所述内水箱的开口与网孔区域的一部分重叠交错,所述的出水管上置于第二间隙的端部与内水箱连通。

进一步的,所述安装在轴承座上的轴承有两个,两轴承之间设有保温套,所述的保温套套于中空主轴外侧。

进一步的,所述的染色机还包括驱动机构,所述的驱动机构包括主电机和减速机;所述中空主轴靠近外水箱的一端套有从动链轮,所述的主电机与减速机连接,所述的从动链轮与减速机上的主动轮之间利用传动链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转鼓的前板为透明玻璃板,所述的转鼓的内壁和外壁处设有进料口。

进一步的,所述转鼓的前板上设有一开孔,并且所述开孔处设有可开合的盖板。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利用出水管将转鼓内的水排到外水箱内加热,利用进水管将加热好的水排到转鼓的隔层,再通过内壁上的网孔流入转鼓内,进行染色。出水管与内水箱连通,限制出水管只出水不进水;进水管与转鼓隔层导通,限制进水管只进水不出水。当内水箱在转鼓隔层旋转至最高点时,内水箱的水通过出水管流入外水箱进行加热,然后外水箱的水位高于转鼓内的水位时,加热后的染液顺着进水管进入转鼓隔层并透过网孔渗透至转鼓内。

本实用新型的染液加热快,温度恒定,染色物上色均匀。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2是图1的局部放大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机架1、转鼓2和外水箱4。转鼓2和外水箱4均安装在机架1上,外水箱4位于转鼓2的后侧。外水箱4内设有加热管,具有加热染液的作用。转鼓2和外水箱4之间设有连通构件3,连通构件3安装在设于转鼓2和外水箱4之间的支撑架上5,包括中空主轴34、进水管37、出水管36、轴承座31及轴承32、固定座30。中空主轴34套于进水管37外,进水管37套于出水管36外。进水管37和出水管36的一端分别与外水箱4连通,另一端分别与转鼓2连通;轴承32安装在轴承座31上并一起套接于中空主轴34上,轴承座31固定安装在支撑架5上,中空主轴34、进水管37、出水管36依靠轴承座31安置于支撑架5;固定座30套于进水管37并固定在转鼓2上,起到加强支撑转鼓 2的作用。

转鼓2包括内壁20、外壁21,前板26、内底板23和外底板24。转鼓2的前板26为透明玻璃板,便于实时监控染色的进度。转鼓的前板26上设有一开孔260,并且开孔260处设有可开合的盖板。开孔260的设计是为了能够从开口260处取样,辨别面料染色的程度。转鼓2的内壁20和外壁21处设有进料口。内壁20和外壁21之间留有第一间隙22,内底板23 和外底板24之间留有第二间隙25,第一间隙22与第二间隙25相通,第一间隙22和第二间隙25构成转鼓的隔层。

外底板24的中心设有通孔240,出水管36呈90°弯折,第一弯折段360的端部置于外水箱4内,第二弯折段361穿过通孔240置于内底板23和外底板24之间的第二间隙25。进水管37一端置于外水箱4内,另一端穿过通孔240位于内底板23和外底板24之间的第二间隙 25。出水管36位于外水箱4内的长度大于进水管37位于外水箱4内的长度。外水箱4内设有隔板40,将外水箱4分割成第一区域41和第二区域42。出水管第一弯折段360的端部架于隔板40上并位于第二区域42,进水管37的端口位于第一区域41。这样顺着出水管36出来的染液直接到第二区域42,加热后的染液从第一区域41顺着进水管37进入转鼓2,避免了加热后的染液与出水管里面出来的染液混合,影响染液的温度。第一区域41和第二区域42 的下方是贯通的。

进水管37位于第二间隙25的端部设有出水孔370;第二间隙25内设有延伸管6,延伸管6与进水管37通过出水孔370相通;延伸管6的设置与出水管36的第二弯折段361呈180 °夹角。

如图1和图3所示,转鼓2的内壁20上设有一块网孔区域200,隔层20内设有内水箱7。内水箱7的开口与网孔区域200的一部分重叠交错,出水管36上置于第二间隙25的端部与内水箱7连通。因此,内水箱7里的染液可顺着出水管36流出。

安装在轴承座31上的轴承32有两个,两轴承32之间设有保温套33,保温套33套于中空主轴34上,具有减少进水管37内染液散热的效果。

如图2和图3所示,染色机还包括驱动机构,驱动机构包括主电机8和减速机9;中空主轴34靠近外水箱4的一端套有从动链轮35,主电机8与减速机9连接,从动链轮35与减速机9上的主动轮之间利用传动链10连接。这样主电机8的转动带动了减速机9的转动,从而又带动了从动链轮35的旋转,从动链轮35与中空主轴34固定连接,因此,中空主轴34的转动带动了转鼓2的转动。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面料置于转鼓2内,染料导入外水箱4和转鼓2内,启动主电机8,转鼓2开始旋转,转鼓2内的染液和外水箱4内的染液开始循环,其循环过程为:当转鼓2的网孔区域200旋转至下方时,染液透过网孔流入内水箱7内,当转鼓2的网孔区域200 旋转至上方或者最高点时,内水箱7里的染液顺着出水管36流入外水箱4内继续加热;此时,外水箱4内的水位高于转鼓2内的水位,外水箱4里的染液顺着进水管37流入转鼓隔层,透过网孔区域200渗透至转鼓内壁的空间,转鼓2的不停旋转,实现染液进出的不断循环,达到染液温度恒定,染色均匀的效果。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