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合式玻璃成型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77957阅读:129来源:国知局
复合式玻璃成型系统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一种复合式玻璃成型系统,应用于平板玻璃的工艺,其主要由一第一玻璃成型装置及一第二玻璃成型装置组成,其中,第一玻璃成型装置具有一喷嘴,且第二玻璃成型装置系位于第一玻璃成型装置的喷嘴下方,在第一玻璃成型装置注入一玻璃液后,玻璃液系由喷嘴往下流出,使玻璃液流向第二玻璃成型装置所成型的一导流面,第二玻璃成型装置接续再以溢流下拉式的方式,使玻璃液成型为一薄型且表面光滑平整的平板玻璃。通过本发明的复合式玻璃成型系统,可有效降低制造平板玻璃的制造成本以及提升合格率。
【专利说明】复合式玻璃成型系统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复合式玻璃成型系统,应用于平板玻璃的工艺中,尤指一种同时利用有槽喷嘴下拉式及溢流下拉式成型平板玻璃的复合式玻璃成型系统。

【背景技术】
[0002]现有玻璃片成型的方法,主要有槽喷嘴下拉法、溢流下拉法、浮式法等成型方法,其中,有槽喷嘴下拉法及溢流下拉法均利用引力的原理,使熔融后的玻璃液(或称玻璃膏)在向下流动后,再经降温的过程,使原本呈现熔融状的玻璃液固化,以成形为一片状(或称平板状)的玻璃制成品。
[0003]请参阅图1,图中所示为一现有的有槽喷嘴下拉式玻璃成型装置,如图,玻璃成型分配器10具有一分配器101,且分配器101的下方具有一喷嘴102,当分配器101注入一玻璃液11后,玻璃液11会受到引力的影响,经由喷嘴102流出后,进而成型为一平板玻璃12,玻璃成型分配器10其主要为一种利用有槽喷嘴下拉法成型平板玻璃12,其优点在于平板玻璃12所形成的厚度,通过玻璃成型分配器10及喷嘴102来进行控制,由于不需如溢流下拉法分成两片再粘合,因此,可以制成较薄的玻璃,而其缺点在于,玻璃流出成型时,表面均接触到成型口(本图中的喷嘴102),其平板玻璃12的表面会产生刮痕等不良状况,因此,其工艺品均需再经过二次研磨加工后,才能制成表面光滑的玻璃制成品。
[0004]请参阅图2,图中所示为另一现有的溢流式玻璃成型装置,如图,玻璃成型装置20主要具有一座体201,且座体201成型有一溢流槽202,在溢流槽202的底部则成型有一流道203,当溢流槽202注入玻璃液11时,玻璃液11会逐渐填满流道203,并进一步由座体201的两侧溢流而出,在座体201下方聚合成平板玻璃12,又,利用此种玻璃成型装置20所成型的平板玻璃12,其优点在于,所形成的平板玻璃12其外观呈平整光滑状,但其缺点在于,此种玻璃成型装置20造价昂贵,且为了有效维持玻璃液11在溢流槽202内的温度,此种玻璃成型装置20常态下必须置于一可维持温度的马弗炉21内,依此来说,对于平板玻璃12整体的制造成本势必再度提升。
[0005]承上所述,现有的两种类型的玻璃成型装置(10、20)为业界常用来制造平板玻璃12的设备,且玻璃成型装置各有其优、缺点,若是能够有效整合各玻璃成型装置(10、20)的优缺点,势必能够在降低制造平板玻璃成本的同时,有效提升玻璃平板的整体合格率。


【发明内容】

[0006]有鉴于上述的需求,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有效降低制造成本且能提升平板玻璃制成品的合格率的复合式玻璃成型系统。
[0007]为达上述目的,本发明主要是由一第一玻璃成型装置及一第二玻璃成型装置组构而成,其中,第一玻璃成型装置为一有槽喷嘴下拉式的玻璃成型装置,其具有一喷嘴,又,所述的第二玻璃成型装置则为一种改进后的溢流式玻璃成型装置,其设于第一玻璃成型装置的喷嘴的下方,当第一玻璃成型装置注入玻璃液后,玻璃液会由喷嘴流出,而流出的玻璃液会直接接触到第二玻璃成型装置所成型的一导流面,接续再通过溢流下拉的原理成型一平板玻璃。
[0008]通过本发明的复合式玻璃成型系统,可有效降低制造平板玻璃的制造成本以及提升合格率。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09]图1为现有的有槽喷嘴下拉式玻璃成型装置。
[0010]图2为另一现有的溢流式玻璃成型装置。
[0011]图3为本发明的构件组成示意图。
[0012]图4为本发明的立体外观图。
[0013]图5为本发明的实施示意图。
[0014]图6为本发明的实施流程示意图。
[0015]图7为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一)。
[0016]图8为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二)。
[0017]图9为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三)。
[0018]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三)的侧视图。
[0019]图11为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四)。
[0020]【符号说明】
10玻璃成型分配器 101分配器 102喷嘴 11玻璃液 12平板玻璃 13玻璃块 20玻璃成型装置 201座体 202溢流槽 203流道
30复合式玻璃成型系统 301第一玻璃成型装置 3011分配器 3012喷嘴
302第二玻璃成型装置
3021导流面
3022溢流面
3023凹槽
3024第一倾斜面
3025第二倾斜面
31玻璃液 32平板玻璃
401注入玻璃液于分配器 402形成平板玻璃 dl距离 d2距离。

【具体实施方式】
[0021]请参阅图3,图中所示为本发明的构件组成示意图,如图中所示的一复合式玻璃成型系统30,其主要是由一第一玻璃成型装置301及一第二玻璃成型装置302所组成,其中,第一玻璃成型装置301为有槽喷嘴下拉式,其具有一分配器3011,且分配器3011的下方具有一喷嘴3012,使分配器3011及喷嘴3012形成连接状,所述的喷嘴3012可使呈熔融状态的玻璃液,沿分配器3011的长度方向经由喷嘴3012流出;第二玻璃成型装置302则以溢流下拉式的玻璃成型为基础进行改进,其组设于第一玻璃成型装置301的下方,其成型有一导流面3021,所述的导流面3021与喷嘴3012呈相对状,且在导流面3021的两侧分别向下延伸成型有一溢流面3022,而溢流面3022相对于导流面3021呈倾斜状,使第二玻璃成型装置302整体约略呈一倒三角形状;上述构件完成设置后,即如图4所示,图中所示为本发明的立体外观图。
[0022]请参阅图5,图中所示为本发明的实施示意图,承上所述,本发明所述的复合式玻璃成型系统30于实施时,预先将呈熔融状态的一玻璃液31导入第一玻璃成型装置301的分配器3011内,而在分配器3011内流动的玻璃液31沿着喷嘴3012向下流出,又,由喷嘴3012流出的玻璃液31,往下流向第二玻璃成型装置302的导流面3021上,而玻璃液31在导流面3021上逐渐堆积后,则进一步向导流面3021两侧蔓延,使玻璃液31由导流面3021流向两侧的溢流面3022,再者,玻璃液31分别流向两侧的溢流面3022后,会顺着溢流面3022向下流动,并在第二玻璃成型装置302的下端聚合,以成型为一厚度均匀且外观平整的平板玻璃32 ;由上述可知,玻璃液31由第一玻璃成型装置301流出后,进一步透过第二玻璃成型装置302完成平板玻璃32的制作,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发明主要是预先将玻璃液导入第一玻璃成型装置301中,利用第一玻璃成型装置301达成玻璃厚度均匀,再者,由第一玻璃成型装置301流出的玻璃液31,进一步透过第二玻璃成型装置302以溢流下拉的原理制成平板玻璃32,因此,排除有槽喷嘴下拉式玻璃成型装置的缺点(玻璃流出成型时,表面接触到喷嘴3012而产生刮痕),且同时延用溢流下拉式玻璃成型装置优点(即制成品表面光滑平整),此时玻璃厚度已均匀,不需以复杂的溢流砖(特殊的流道曲线及溢流角度计算)来达成玻璃厚度均匀,省去庞大的砖体费用,以及复杂昂贵的加工费用,因此,通过本发明的实施,可有效降低制造平板玻璃32的制造成本以及提升合格率。
[0023]请参阅图6,图中所示为本发明的实施流程示意图,请搭配参照图3至图5,本发明形成平板玻璃的流程如下:
1、注入玻璃液于分配器中401:经由分配器3011与喷嘴3012,可以有效调整玻璃液引流出第一玻璃成型装置301的量,并控制其厚度均匀性;
2、形成平板玻璃402,承上所述,由喷嘴3012所流出的玻璃液31,进一步流向第二玻璃成型装置302的导流面3021,当导流面3021布满玻璃液31时,玻璃液31即流向两侧的溢流面3022,并沿溢流面3022向下流动至第二玻璃成型装置302的底端后再聚合,以成形为一表面平整平板玻璃32。
[0024]请参阅图7,图中所示为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一),本发明所述的第一玻璃成型装置301,亦可为如图中所示的下拉式玻璃成型装置,由上述可知,本发明主要利用第一玻璃成型装置301具有槽喷嘴下拉式成型玻璃的特性来制作平板玻璃32,本发明所示的第一玻璃成型装置301仅为举例说明,非为限定第一玻璃成型装置301的种类,任一种具有槽喷嘴下拉式特性的玻璃成型装置,均可为本发明所述的第一玻璃成型装置301。
[0025]请参阅图8,图中所示为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二),玻璃液31由喷嘴3012流出时,为避免成型过程中,熔融玻璃受到环境的影响,如周遭温度变化或未受控制的气流影响,本发明可进一步将喷嘴3012与导流面3021形成的一距离dl,渐缩为距离d2,以降低环境对玻璃液31造成的影响。
[0026]请参阅图9,图中所示为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三),为增加贴近导流面3021底部的玻璃液31的流动性,本发明可进一步在第二玻璃成型装置302的导流面3021,成型有一凹槽3023,再请搭配参照图10,图中所示为实施例(三)的侧视图,承图9所述,凹槽3023的平面两侧,分别成型有一第一倾斜面3024及一第二倾斜面3025,玻璃液31流至导流面3021时,透过两倾斜面(3024、3025)形成的倾斜角度引流,供玻璃液31顺利往凹槽3023两侧的倾斜面(3024、3025)流动,帮助玻璃液31流动,以使玻璃液31顺利由溢流面3022溢出;再者,上述的第一倾斜面3024及第二倾斜面3025成型的形态,亦可如图11所示的形态,图中所示为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四)。
[0027]由上所述可知,本发明的复合式玻璃成型系统,主要利用有槽喷嘴下拉式的第一玻璃成型装置来控制玻璃液的流量,以使流动中的玻璃液可预先形成适当的厚度,再进一步搭配经改进后的溢流下拉式的第二玻璃成型装置完成平板玻璃的制作,因此,排除有槽喷嘴下拉式玻璃成型装置的缺点(即喷嘴3012出口可能有凝结块状的玻璃块),且同时延用溢流下拉式玻璃成型装置优点(即制成品表面平整,以制成薄型且表面平整的平板玻璃;依此,本发明其据以实施后,确实可达到一种可有效降低制造成本且能提升平板玻璃制成品的合格率的复合式玻璃成型系统的目的。
【权利要求】
1.一种复合式玻璃成型系统,应用于一平板玻璃成型的工艺中,可导入一呈熔融状态的玻璃液,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个有槽喷嘴下拉式的第一玻璃成型装置,具有一个分配器,供注入该玻璃液,该分配器的下方具有一个喷嘴; 一个溢流下拉式的第二玻璃成型装置,组设于该喷嘴下方,其具有一个导流面,沿着该导流面的两端,分别向下延伸成型有一个溢流面,两该溢流面底端呈相接;以及 该第一玻璃成型装置的该喷嘴的位置,与该第二玻璃成型装置的该导流面呈上、下对应。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式玻璃成型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第二玻璃成型装置的该导流面成型有一个凹槽,且该凹槽的平面成型有一个第一倾斜面及一个第二倾斜面。
【文档编号】C03B17/06GK104230148SQ201310224946
【公开日】2014年12月24日 申请日期:2013年6月7日 优先权日:2013年6月7日
【发明者】余襄程 申请人:富荞企业管理顾问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