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抗震型立体地下停车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977909阅读:468来源:国知局
一种抗震型立体地下停车库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地下车库,尤其涉及一种抗震型立体地下停车库。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汽车的数量也与日俱增,2014年全国机动车数量突破2.64亿辆,其中中小型汽车保有量1.4亿辆。按照“一车一基本停车位,15辆车一公共停车位”的国际惯例,我国城市停车位的缺口普遍达到50%以上。经计算,汽车平均一天内有23小时为停车时间。处于停车状态的汽车极大地占用了城市空间资源,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加速,城区停车位供应严重不足,传统停车场发展缓慢,资源浪费现象严重。而从城市规划角度来看,地上空间应尽可能的为人们提供优雅自然的环境与舒适的生活空间,因此,建设立体地下停车场成为解决停车难的新思路。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抗震型立体地下停车库,通过设置静压值桩形成连续抗震墙,能够极大地提高地下车库的结构稳定性及抗震功能,且施工时无需暂设,无震动和无噪音,对周围环境无不良影响,施工速度快;汽车固定采用双驱动汽车搬运器以及梳齿和夹轮机构相结合的方式,牵引系统采用4路分支钢绳组交叉连接、同步牵引的无机房曳引系统,可大大提高存取车效率,确保动作准确、平稳。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抗震型立体地下停车库,包括位于地上的进出库安全房,位于地下的多层立体停车空间及存取车执行系统,存取车执行系统由升降系统、旋转平台和汽车搬运器组成,汽车搬运器可移动地设置在旋转平台上,并可在升降系统及旋转平台带动下到达指定停车位;所述多层立体停车空间由钢结构框架形成,每层空间沿旋转平台外侧圆周方向设置多个停车位,钢结构框架外设有静压植桩形成的连续抗震墙;所述升降系统为无机房曳引系统;所述汽车搬运器包括可拆卸连接的驱动装置、夹轮装置和梳齿装置,夹轮装置的箱体、梳齿装置的箱体通过连接架固定连接为一个整体的可升降机架;夹轮装置一侧和梳齿装置一侧分别设有1套驱动装置用于驱动可升降机架上下移动及沿纵向走行。

所述连续抗震墙是利用静压值桩机将钢板桩沿设计基坑圆周依次连续压入地下形成的紧密的圆筒形墙体结构,在连续抗震墙内部开挖后形成的空间用于建造安装多层立体停车空间及存取车执行系统。

所述驱动装置包括机体、驱动电机、举升机构和走行机构,其中举升机构和走行机构均为2组,对称安装在驱动电机两侧的机体内;举升机构为蜗轮蜗杆机构,1组举升机构中的蜗杆Ⅰ和另1组举升机构中的蜗杆Ⅱ通过中间轴Ⅰ连接,中间轴Ⅰ上套装有电磁离合器Ⅰ,电磁离合器Ⅰ的主动侧通过皮带Ⅰ与驱动电机输出轴相连,从动侧与中间轴Ⅰ固定连接;蜗杆Ⅰ和蜗杆Ⅱ转动时可分别通过对应蜗轮带动可升降机架沿蜗轮中心的立柱上下移动;走行机构由减速箱和安装在机体两侧的走行轮组成,减速箱的输出轴连接对应侧的走行轮,输入轴通过中间轴Ⅱ相连,中间轴Ⅱ上套装有电磁离合器Ⅱ,电磁离合器Ⅱ的主动侧通过皮带Ⅱ与驱动电机输出轴相连,从动侧与中间轴Ⅱ固定连接;驱动电机、电磁离合器Ⅰ和电磁离合器Ⅱ分别连接控制系统;机体一侧设有滑轨与夹轮装置的箱体、梳齿装置的箱体上的滑道连接,滑轨为自润滑导轨,滑轨的设置方向与蜗轮中心立柱平行。

所述夹轮装置的箱体内设有2组夹轮机构用于夹持汽车的2个前轮,每组夹轮机构由两侧的2根夹杆、夹轮传动机构和夹轮驱动机构组成;夹轮驱动机构包括夹轮驱动电机和夹轮减速机,夹轮传动机构包括啮合传动的夹轮传动蜗轮和夹轮传动蜗杆,夹轮传动蜗杆与夹轮减速机输出端相连,夹轮传动蜗轮与夹杆同轴固定并带动2根夹杆反向转动;夹轮驱动电机连接控制系统,夹杆上与车轮接触一侧分别设夹持传感器,夹持传感器也与控制系统连接。

所述梳齿装置的箱体两侧分别设梳齿用于摆正汽车的2个后轮,箱体内设有伺服电机、梳齿减速机、导向座和梳齿传动机构;梳齿传动机构由齿轮、齿条和连接杆组成,梳齿减速机为单输入双出轴减速机,其2个输出轴分别带动2个齿轮转动,每个齿轮同时与2个齿条啮合传动,对应侧的2个齿条同时带动同侧的连接杆沿梳齿向外侧平移;导向座设在齿轮齿条啮合处,对齿条移动起导向作用;伺服电机连接控制系统,2个连接杆内侧分别设梳齿传感器,梳齿传感器也分别连接控制系统。

所述无机房曳引系统安装在多层立体停车空间内,用于牵引旋转平台升降;包括曳引机、对重、钢丝绳组、动滑轮组和定滑轮组;动滑轮组由对重绳轮和轿厢绳轮组成,对重绳轮与对重固定连接,轿厢绳轮固定在旋转平台上;定滑轮组均固定在钢结构框架上,其中顶部定滑轮组由多个顶部翻绳轮组成,底部定滑轮组由多个底部翻绳轮组成;曳引机固定在钢结构框架底部,其上设有曳引机绳轮;钢丝绳组由数根钢丝绳组成,其一端固定在钢结构框架上,从该固定端引出的钢丝绳组分别绕过对重绳轮、顶部翻绳轮一、曳引机绳轮、顶部翻绳轮二后到达底部翻绳轮一,绕过底部翻绳轮一后的钢丝绳组通过分绳器分为4个分支钢绳组,每个分支钢绳组分别绕过对应的底部翻绳轮二和顶部翻绳轮三连接旋转平台四角的4组轿厢绳轮,分支钢绳组的末端分别固定在旋转平台上方的钢结构框架上。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通过设置静压值桩形成连续抗震墙,能够极大地提高地下车库的结构稳定性及抗震功能;

2)施工时无需暂设,无震动和无噪音,对周围环境无不良影响,施工速度快;

3)采用夹轮装置实现汽车驻车提示及前轮定位,采用梳齿装置实现汽车的整体摆正,通过设置夹持传感器、梳齿传感器实现不同轴距汽车的最佳定位效果;

4)驱动装置具有高度集成化、自重轻、能耗低、结构简单、运行可靠的特点,可实现汽车搬运器的前后同步驱动,大大增加汽车的搬运效率;

5)无机房曳引系统充分利用立体地下车库的有限空间和钢结构框架进行合理排布,采用由钢丝绳组分成4路分支钢绳组交叉连接、同步牵引的方式,设计巧妙、空间利用合理、布局紧凑、升降快速平稳。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抗震型立体地下停车库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的A-A视图。

图3a是本实用新型所述汽车搬运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b是本实用新型所述汽车搬运器的俯视图。

图4a是本实用新型所述驱动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b是本实用新型所述驱动装置的俯视图。

图4c是图3b的前视图。

图5a是本实用新型所述夹轮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b是本实用新型所述夹轮驱动机构及夹轮传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6a是本实用新型所述梳齿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6b是本实用新型所述梳齿机构中齿轮齿条啮合处的结构示意图。

图7a是本实用新型所述进出库安全房的出入口布置示意图一。(出入口共用型)

图7b是本实用新型所述进出库安全房的出入口布置示意图二。(通过型)

图7c是本实用新型所述进出库安全房的出入口布置示意图三。(直角型)

图7d是本实用新型所述进出库安全房的出入口布置示意图四。(任意型)

图8a是本实用新型所述无机房曳引系统的主视图。

图8b是本实用新型所述无机房曳引系统的俯视图。

图8c是本实用新型所述无机房曳引系统的钢丝绳绕绳原理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立体地下停车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1.进出库安全房 2.抗震连续墙 3.钢结构框架 4.停车位 5.旋转平台 6.汽车搬运器 61.驱动装置 6101.机体 6102.驱动电机 6103.蜗杆 6104.蜗轮 6105.立柱 6106.皮带Ⅰ 6107.电磁离合器Ⅰ 6108.皮带Ⅱ 6109.电磁离合器Ⅱ 6110.减速箱 6111.走行轮 6112.从动轮 6113.滑轨 6114.导向轮 6115.中间轴Ⅰ 6116.中间轴Ⅱ 62.夹轮装置 6201.夹轮装置箱体 6202.夹轮驱动电机 6203.夹轮减速机6204.夹杆 6205.夹轮传动蜗轮 6206.夹轮传动蜗杆 6207.夹持传感器 63.连接架64.梳齿装置 6401.梳齿装置箱体 6402.伺服电机 6403.梳齿减速机 6404.导向座6405.连接杆 6406.梳齿 6407.齿轮 6408.齿条 6409.梳齿传感器 65.电控装置 7.无机房曳引系统 701.对重 702.曳引机 703.钢丝绳固定端一 704.顶部翻绳轮一705.顶部翻绳轮二 706.底部翻绳轮一 707.底部翻绳轮二 708.顶部翻绳轮三 709.钢丝绳固定端二 710.轿厢绳轮 711.钢丝绳组 712.分支钢绳组 713.对重绳轮 714.曳引机绳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抗震型立体地下停车库,包括位于地上的进出库安全房1,位于地下的多层立体停车空间及存取车执行系统,存取车执行系统由升降系统、旋转平台5和汽车搬运器6组成,汽车搬运器6可移动地设置在旋转平台5上,并可在升降系统及旋转平台5带动下到达指定停车位4;所述多层立体停车空间由钢结构框架3形成,每层空间沿旋转平台5外侧圆周方向设置多个停车位4,钢结构框架3外设有静压植桩形成的连续抗震墙2;所述升降系统为无机房曳引系统;所述汽车搬运器6包括可拆卸连接的驱动装置61、夹轮装置62和梳齿装置64,夹轮装置62的箱体、梳齿装置64的箱体通过连接架63固定连接为一个整体的可升降机架;夹轮装置62一侧和梳齿装置64一侧分别设有1套驱动装置61用于驱动可升降机架上下移动及沿纵向走行。(如图3a-3b所示)

如图9所示,所述连续抗震墙2是利用静压值桩机将钢板桩沿设计基坑圆周依次连续压入地下形成的紧密的圆筒形墙体结构,在连续抗震墙2内部开挖后形成的空间用于建造安装多层立体停车空间及存取车执行系统。

如图4a-4c所示,所述驱动装置61包括机体6101、驱动电机6102、举升机构和走行机构,其中举升机构和走行机构均为2组,对称安装在驱动电机6102两侧的机体6101内;举升机构为蜗轮蜗杆机构,1组举升机构中的蜗杆Ⅰ和另1组举升机构中的蜗杆Ⅱ通过中间轴Ⅰ6115连接,中间轴Ⅰ6115上套装有电磁离合器Ⅰ6107,电磁离合器Ⅰ6107的主动侧通过皮带Ⅰ6106与驱动电机6102输出轴相连,从动侧与中间轴Ⅰ6115固定连接;蜗杆Ⅰ和蜗杆Ⅱ转动时可分别通过对应蜗轮6104带动可升降机架沿蜗轮6104中心的立柱6105上下移动;走行机构由减速箱6110和安装在机体6101两侧的走行轮6112组成,减速箱6110的输出轴连接对应侧的走行轮6112,输入轴通过中间轴Ⅱ6116相连,中间轴Ⅱ6116上套装有电磁离合器Ⅱ6109,电磁离合器Ⅱ6109的主动侧通过皮带Ⅱ6108与驱动电机6102输出轴相连,从动侧与中间轴Ⅱ6116固定连接;驱动电机6102、电磁离合器Ⅰ6107和电磁离合器Ⅱ6109分别连接控制系统;机体6101一侧设有滑轨6113与夹轮装置的箱体6201、梳齿装置的箱体6401上的滑道连接,滑轨6113为自润滑导轨,滑轨6113的设置方向与蜗轮中心立柱6105平行。

如图5a-5b所示,所述夹轮装置的箱体6201内设有2组夹轮机构用于夹持汽车的2个前轮,每组夹轮机构由两侧的2根夹杆6204、夹轮传动机构和夹轮驱动机构组成;夹轮驱动机构包括夹轮驱动电机6202和夹轮减速机6203,夹轮传动机构包括啮合传动的夹轮传动蜗轮6205和夹轮传动蜗杆6206,夹轮传动蜗杆6206与夹轮减速机6203输出端相连,夹轮传动蜗轮6205与夹杆6204同轴固定并带动2根夹杆6204反向转动;夹轮驱动电机6202连接控制系统,夹杆6204上与车轮接触一侧分别设夹持传感器6207,夹持传感器6207也与控制系统连接。

如图6a-6b所示,所述梳齿装置的箱体6401两侧分别设梳齿6406用于摆正汽车的2个后轮,箱体6401内设有伺服电机6402、梳齿减速机6403、导向座6404和梳齿传动机构;梳齿传动机构由齿轮6407、齿条6408和连接杆6405组成,梳齿减速机6403为单输入双出轴减速机,其2个输出轴分别带动2个齿轮6407转动,每个齿轮6407同时与2个齿条6408啮合传动,对应侧的2个齿条6408同时带动同侧的连接杆6405沿梳齿6406向外侧平移;导向座6404设在齿轮6407齿条6408啮合处,对齿条6408移动起导向作用;伺服电机6402连接控制系统,2个连接杆6405内侧分别设梳齿传感器6409,梳齿传感器6409也分别连接控制系统。

如图8a-8b所示(为便于查看,钢丝绳上用圆圈进行标识),所述无机房曳引系统7安装在多层立体停车空间内,用于牵引旋转平台5升降;包括曳引机702、对重701、钢丝绳组711、动滑轮组和定滑轮组;动滑轮组由对重绳轮713和轿厢绳轮710组成,对重绳轮713与对重701固定连接,轿厢绳轮710固定在旋转平台5上;定滑轮组均固定在钢结构框架3上,其中顶部定滑轮组由多个顶部翻绳轮组成,底部定滑轮组由多个底部翻绳轮组成;曳引机702固定在钢结构框架3底部,其上设有曳引机绳轮714;钢丝绳组711由数根钢丝绳组成,其一端固定在钢结构框架3上,从该固定端(钢丝绳固定端一703)引出的钢丝绳组711分别绕过对重绳轮713、顶部翻绳轮一704、曳引机绳轮714、顶部翻绳轮二705后到达底部翻绳轮一706,绕过底部翻绳轮一706后的钢丝绳组711通过分绳器分为4个分支钢绳组712,每个分支钢绳组712分别绕过对应的底部翻绳轮二707和顶部翻绳轮三708连接旋转平台5四角的4组轿厢绳轮710,分支钢绳组712的末端分别固定在旋转平台5上方的钢结构框架3上。

本实用新型所述抗震型立体地下停车库是特别适用于在密集商业区以及各生活小区修建的停车设施,其不占用地上空间与资源,可以为人们保留地上宝贵的生活空间。

如图9所示,抗震型立体地下停车库施工时首先采用静压值桩机压入法施工技术(静压值桩机施工是抓住数只前期已经压入地面的钢板桩,利用其反力,将下一根钢板桩利用静载荷压入地面)形成抗震连续墙,再对圆筒状的抗震连续墙内部进行开挖,构筑地下空间,在地下空间内建立多层立体停车空间及安装存取车执行系统,最后建设预制好的地上进出库安全房。

修建本实用新型所述抗震型立体地下停车库对原有建筑物不会造成伤害,并且可以在有限的空间内施工建设,大大的提高土地利用率。所诉的抗震连续墙是被静压值桩机压入地面的钢板桩,依靠每一根钢板桩相互锁紧,并在内部支固,来达到抗震的功能。

所述汽车搬运器6的可升降机架一侧还设有电控装置固定架,控制系统及外围电器元件组成的电控装置5安装在电控装置固定架上。

无机房曳引系统7中,对重绳轮713由2个动滑轮组成,顶部翻绳轮一704由2个定滑轮组成,从钢结构框架3顶部固定端(钢丝绳固定端一703)引出的钢丝绳组711间隔地绕过对重绳轮713的动滑轮和顶部翻绳轮一704的定滑轮后连接曳引机绳轮714。

所述轿厢绳轮710每组由2个动滑轮组成,顶部翻绳轮三708由2个定滑轮组成,分支钢绳组712间隔地绕过顶部翻绳轮三708的定滑轮和轿厢绳轮710的动滑轮后固定在旋转平台5上方的钢结构框架3上(钢丝绳固定端二709)。

所述钢丝绳组711由8条钢丝绳组成,每个分支钢绳组712由2条钢丝绳组成。

所述顶部翻绳轮一704由2个并列的定滑轮组成。

如图8c所示,是本实用新型所述无机房曳引系统的钢丝绳绕绳原理示意图。从底部翻绳轮一706处的分绳器分出的4个分支钢绳组712分别用于牵引旋转平台5的A、B、C、D 4个角点,参考图8b可以看出,分支钢绳组712从一个点位分出后分别到达各牵引点,实现了立体交叉牵引。钢结构框架3沿圆周呈环形设置,图8b中为避免图面混乱,只显示了钢结构框架3与无机房曳引系统相关的局部结构。

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抗震型立体地下停车库的汽车存车方法如下:

汽车行驶进立体地下停车库进出库安全房内,并缓慢行驶到可升降移动平台5处,按指示方向移动到汽车搬运器6上方;控制系统控制夹轮装置62中的前侧夹轮驱动电机6202转动,前部两侧的2根夹杆6204同时向两侧打开与汽车搬运器轴线成90°角,其对汽车具有定位及提示驻车功能;汽车前轮接触到前侧夹杆6204后驻车;控制系统控制夹轮装置2中的后侧夹轮驱动电机6202转动,后部两侧的2根夹杆6204同时向两侧打开并将汽车前轮夹住固定;

2)控制系统控制梳齿装置4中的伺服电机6402转动,并带动两侧连接杆6405同步向两外侧平移,置于梳齿6406部分的汽车后轮被调整对中,使车身摆正;

3)可升降移动平台将汽车搬运器连同汽车一起移动到指定停车位前,控制系统控制2套驱动装置1的驱动电机6102启动,电磁离合器Ⅰ6107闭合,电磁离合器Ⅱ6109断开;驱动电机6102输出的动力通过皮带Ⅰ6106传递到电磁离合器Ⅰ6107,又通过电磁离合器Ⅰ6107传递到中间轴Ⅰ6115,中间轴Ⅰ6115转动带动两侧蜗杆6103转动;蜗轮6104中部与立柱6105通过螺纹连接,底部与机体6101固定连接;两侧蜗轮6104同步转动带动可升降机构沿立柱6105向上移动实现举升动作;举升时,驱动装置1一侧的滑轨6113沿可升降机架上的滑道同步滑动,起导向作用;

4)举升到位后,控制系统控制2套驱动装置的电磁离合器Ⅰ6107断开,电磁离合器Ⅱ6109闭合;驱动电机1输出的动力通过皮带Ⅱ6108传递到电磁离合器Ⅱ6109,又通过电磁离合器Ⅱ6109传递到中间轴Ⅱ6116,中间轴Ⅱ6116转动带动对应减速箱6110传动;减速箱6110输出动力给走行轮6111,汽车搬运器两侧的走行轮6111同步转动,实现搬运汽车的走行动作;走行时,从动轮6112及导向轮6114沿外部走行轨道同步滚动,起导向和支撑机体6101的作用;

5)汽车搬运到指定车位后,驱动装置61的驱动电机6102反向旋转,蜗杆蜗轮机构带动可升降机构沿立柱6105向下移动实现停车动作,汽车搬运器从汽车底部撤出,并向后移动回到可升降移动平台上,可升降移动平台回升到地面初始位置待命。取车时的步骤与上述步骤相反。

进出库安全房1的出入口布置有多种形式,按汽车进出方向可分为出入口共用型(图7a)、通过型(图7b)、直角型(图7c)和任意型(图7d)。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