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撑行走装置及整平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975897阅读:426来源:国知局
支撑行走装置及整平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地坪施工、公路混凝土桥面铺装及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支撑行走装置及整平机。



背景技术:

在地坪施工、公路混凝土桥面铺装及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时,经常使用混凝土摊铺整平机进行桥面或者路面的铺装、铺筑作业。现有技术中的摊铺整平机包括车载式激光整平机、沿铺设轨道行走的二、三辊轴整平机、在护栏上或轨道上行走的二辊轴整平机。

上述整平机中,车载式激光整平机主要通过轮胎实现行走,此种行走方式,一是在铺设的混凝土中行走留下车辙,需要人工填充混凝土,对混凝土的质量有一定的影响,当混凝土较厚时机械行走非常困难,施工效率大大降低。二是机械较重时在有钢筋网的作业面上施工时,会使钢筋网凹陷,为避免钢筋网凹陷采取加固措施,必然增加了施工成本。三是当作业面较宽时,需要来回反复很多次,才能完成整个作业面的铺筑,不仅影响混凝土质量,而且严重影响施工进程。四、混凝土路面中设置有假缝和胀缝设置的钢筋和传力杆时,无法实现施工作业。

沿铺设轨道行走的二、三辊轴整平机、在护栏上行走或轨道的二辊轴整平机,是靠轨道作为基准来保证作业面平整度的传统施工机械,与采用激光整平技术的车载式激光整平机相比,一是找平效果较差,二是机械振动辊轴振动频率较低,仅对将混凝土的表面振捣密实,采用较高振捣频率时,机械上下抖动非常厉害,严重影响质量和机械的稳定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支撑行走装置及整平机,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车载式激光摊铺整平机的行走方式及沿铺设轨道行走的二、三辊轴整平机、在护栏上或轨道上行走的二辊轴整平机会影响铺筑面的平整度以及施工进程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支撑行走装置,包括:支撑梁和设置在所述支撑梁两端的行走机构,所述行走机构能够驱动所述支撑梁沿铺筑面的延伸方向运动;所述支撑梁用于横跨放置在待铺筑面的上方以及支撑整平机的整平头。

进一步,所述支撑梁包括一个第一主梁,所述第一主梁的两端与所述行走机构可拆卸的连接;

或者,

所述支撑梁包括多个第二主梁,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二主梁之间通过连接梁连接,其中一个所述第二主梁的两端或者多个所述第二主梁的两端分别与所述行走机构可拆卸的连接。

进一步,所述行走机构包括滑动组件、驱动组件和导轨组件,所述滑动组件设置在所述支撑梁的两端;所述驱动组件设置在所述支撑梁上,用于驱动所述滑动组件在所述导轨组件上运动;且每个所述滑动组件均对应一个所述导轨组件。

进一步,每个所述导轨组件均包括第一导轨机构和第二导轨机构,所述第一导轨机构与所述第二导轨机构连接并平行设置;

所述第一导轨机构包括第一壳体、第一传动单元和第一动力源,所述第二导轨机构包括第二壳体、第二传动单元和第二动力源;

所述第一动力源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二壳体的内部,与所述第一传动单元轴连接;所述第一传动单元设置在所述第一壳体的内部;

所述第二动力源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一壳体的内部,与所述第二传动单元周连接;所述第二传动单元设置在所述第二壳体的内部;

所述第一传动单元和第二传动单元配合作用以实现所述第一导轨机构和所述第二导轨机构交替前进。

进一步,所述第一传动单元包括第一齿轮、第一齿条和第二齿条,所述第一齿条和所述第二齿条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壳体相对设置的内侧壁上,所述第一齿轮与所述第一动力源轴连接,且能够分别与所述第一齿条和所述第二齿条啮合。

进一步,所述第二传动单元包括第二齿轮、第三齿条和第四齿条,所述第三齿条和所述第四齿条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二壳体相对设置的内侧壁上,所述第二齿轮与所述第二动力源轴连接,且能够分别与所述第三齿条和所述第四齿条啮合。

进一步,所述滑动组件包括第一伸缩支腿和第二伸缩支腿,所述驱动组件包括第三动力源和第四动力源;

所述第一伸缩支腿设置在所述第一壳体的下部,所述第三动力源设置在所述第一壳体的内部,能够带动所述第一伸缩支腿做伸缩运动;

所述第二伸缩支腿设置在所述第二壳体的下部,所述第四动力源设置在所述第二壳体的内部,能够带动所述第二伸缩支腿做伸缩运动。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整平机,包括:整平头和如上所述的支撑行走装置;

所述支撑行走装置包括:支撑梁和设置在所述支撑梁两端的行走机构,所述行走机构能够驱动所述支撑梁沿铺筑面的延伸方向运动;所述支撑梁用于横跨放置在待铺筑面的上方;

所述整平头设置在所述支撑梁上,且能够沿所述支撑梁的长度方向运动。

进一步,还包括动力车,所述动力车设置在所述支撑梁上,能够沿所述支撑梁的长度方向运动;

所述整平头与所述动力车连接,且朝向所述铺筑面。

进一步,所述动力车的内部设置有第五动力源,所述整平头与所述第五动力源的输出轴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支撑行走装置,包括:支撑梁和设置在所述支撑梁两端的行走机构,所述行走机构能够驱动所述支撑梁沿铺筑面的延伸方向运动;所述支撑梁用于横跨放置在待铺筑面的上方以及支撑整平机的整平头。上述结构,用于铺筑路面或者桥面的整平头设置在支撑梁上,该支撑梁横跨设置在待铺筑面的上方,即,支撑梁的长度等于或者大于铺筑面的宽度;行走机构可以带动支撑梁运动,从而使整平头完成对路面或者桥面的铺筑;而且上述支撑行走装置可以完成半幅或者全幅铺筑;采用上述结构,能够大幅提高整平机的施工进程,提高工作效率,而且也能保证路面或者桥面具有较好的平整度。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整平机,包括:整平头和如上所述的支撑行走装置;所述支撑行走装置包括:支撑梁和设置在所述支撑梁两端的行走机构,所述行走机构能够驱动所述支撑梁沿铺筑面的延伸方向运动;所述支撑梁用于横跨放置在待铺筑面的上方;所述整平头设置在所述支撑梁上,且能够沿所述支撑梁的长度方向运动。使整平头能够沿支撑梁的长度方向运动,这样无论整平头能够覆盖多大的宽度,都可以通过在支撑梁上的来回移动,完成对铺筑面宽度方向上的施工作业,因此,可以进一步提高施工地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支撑行走装置的支撑梁为钢箱梁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支撑行走装置的支撑梁为钢箱梁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支撑行走装置的支撑梁为桁架梁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支撑行走装置的支撑梁为桁架梁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导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导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二。

附图标记:

1-支撑梁; 2-滑动组件; 3-导轨组件;

4-驱动组件; 5-护栏;

21-第一伸缩支腿; 22-第二伸缩支腿; 31-第一导轨机构;

32-第二导轨机构;

311-第一壳体; 312-第一齿轮; 313-第一齿条;

314-第二齿条; 321-第二壳体; 322-第二齿轮;

323-第三齿条; 324-第四齿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支撑行走装置的支撑梁为钢箱梁的结构示意图一;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支撑行走装置的支撑梁为钢箱梁的结构示意图二;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支撑行走装置的支撑梁为桁架梁的结构示意图一;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支撑行走装置的支撑梁为桁架梁的结构示意图二;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导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一;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导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二。

如图1-6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支撑行走装置,包括:支撑梁1和设置在支撑梁1两端的行走机构,行走机构能够驱动支撑梁1沿铺筑面的延伸方向运动;支撑梁1用于横跨放置在待铺筑面的上方以及支撑整平机的整平头。

支撑梁1的长度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例如:当需要全幅铺装时,支撑梁1的长度应大于等于待铺筑面的宽度;当需要半幅施工时,支撑梁1的长度应大于等于待铺筑面的宽度的一半;当然,其它施工情况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具体设定支撑梁1的长度。

支撑梁1可以有多种选择,例如:由多个小单元拼接构成一个整体的支撑梁1,这样当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支撑梁1的长度时,就可以通过卸掉若干个小单元来实现;当然支撑梁1也可以是一个整体。

支撑梁1可以是桁架梁、箱梁或者蜂窝梁,等等;材质可采用钢材,也可采用工业铝型材,等等;当然也可以是上述各梁之间的组合,例如:桁架梁和箱梁的组合、桁架梁和蜂窝梁的组合或者箱梁和蜂窝梁的组合,乃至于桁架梁、箱梁和蜂窝梁之间的组合;需要说明的是,各个梁之间的连接方式可以是可拆卸连接也可以是固定连接,例如:螺栓连接或者焊接,等等。

行走机构的主要作用是驱动支撑梁1沿着铺筑面的延伸方向移动,因此,凡是能够实现上述功能的结构,都可以作为本实施例所指的行走机构。

需要说明的是,行走机构可以是有轨行走,也可以是无轨行走,或者支腿行走,当实现无轨行走时,可以采用液压缸或者齿轮齿条牵引,等等;当为有轨行走时,需要在铺筑面或者护栏5上铺筑轨道。

而且,作为一种优选的方案,行走机构还可以调整支撑梁1的作业高度,即,行走机构包括高度调整部,根据实际作业情况,通过该高度调整部的作用,可以实现支撑梁1高度的调整。

本实施例提供的支撑行走装置,包括:支撑梁1和设置在支撑梁1两端的行走机构,行走机构能够驱动支撑梁1沿铺筑面的延伸方向运动;支撑梁1用于横跨放置在待铺筑面的上方以及支撑整平机的整平头。上述结构,用于铺筑路面或者桥面的整平头设置在支撑梁1上,该支撑梁1横跨设置在待铺筑面的上方,即,支撑梁1的长度等于或者大于铺筑面的宽度;行走机构可以带动支撑梁1运动,从而使整平头完成对路面或者桥面的铺筑;而且上述支撑行走装置可以完成半幅或者全幅铺筑;采用上述结构,能够大幅提高整平机的施工进程,提高工作效率,而且也能保证路面或者桥面具有较好的平整度。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具体地,支撑梁1包括一个第一主梁,第一主梁的两端与行走机构可拆卸的连接;或者,支撑梁1包括多个第二主梁,相邻的两个第二主梁之间通过连接梁连接,其中一个第二主梁的两端或者多个第二主梁的两端分别与行走机构可拆卸的连接。

支撑梁1可以是单梁结构,即,包括一个第一主梁,该主梁可以是桁架梁、钢箱梁或者蜂窝梁,等等;当然,支撑梁1还可以是多梁结构,即,包括多个第二主梁,即,第二主梁可以是两个、三个或者四个,等等;且,第二主梁也可以是桁架梁、钢箱梁或者蜂窝梁,等等。设置多个第二主梁可以有效增加支撑梁1的强度。以第二主梁的数量是两个为例进行说明:两个第二主梁平行设置,二者之间可具有一定间距,也可以靠设在一起。

行走机构与第一主梁和以及多个第二主梁可拆卸的连接,从而在运输时,可以将行走机构拆卸下单进行运输,从而给该支撑行走装置的运输带来方便。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具体地,行走机构包括滑动组件2、驱动组件4和导轨组件3,滑动组件2设置在支撑梁1的两端;驱动组件4设置在支撑梁1上,用于驱动滑动组件2在导轨组件3上运动;且每个滑动组件2均对应一个导轨组件3。

滑动组件2能够在导轨组件3上运动,因此,二者应为配合结构,例如:履带结构或者轨道行走结构;滑动组件2可以是:钢轮23、脚轮或者支腿,等等。

驱动组件4的作用是带动滑动组件2沿导轨移动,因此,凡是能够起到上述作用的构件都可以作为本实施例所指的驱动组件4。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具体地,每个导轨组件3均包括第一导轨机构31和第二导轨机构32,第一导轨机构31与第二导轨机构32连接并平行设置;第一导轨机构31包括第一壳体311、第一传动单元和第一动力源,第二导轨机构32包括第二壳体321、第二传动单元和第二动力源;第一动力源固定设置在第二壳体321的内部,与第一传动单元轴连接;第一传动单元设置在第一壳体311的内部;第二动力源固定设置在第一壳体311的内部,与第二传动单元周连接;第二传动单元设置在第二壳体321的内部;第一传动单元和第二传动单元配合作用以实现第一导轨机构31和第二导轨机构32交替前进。

为了便于描述,将第一壳体311和第二壳体321统称为壳体。

当采用上述结构时,支撑梁1能够相对壳体运动,即,在支撑梁1的两端设置滑轮等构件,使其在壳体的上表面滑动;具体地,若第一壳体311和第二壳体321的初始状态为相互平行且侧面完全贴合(即,轨道的长度为第一壳体311的长度),此时,支撑梁1的滑轮位于第一壳体311和第二壳体321的第一端;然后,支撑梁1可以从第一端移动到第二端,再之后驱动第一壳体311向前运动,此时第二壳体321静止,当第一壳体311和第二壳体321完全错开时,暂停第一壳体311的运动,此时,轨道的长度应等于或者略小于第一壳体311和第二壳体321的长度之和;之后,再驱动第二壳体321运动,直至第一壳体311和第二壳体321完全平行然后驱动支撑梁1的滑轮沿着第一壳体311和第二壳体321的表面运动,当运动到第一壳体311和第二壳体321的第二端时停止;然后重复上述过程,从而完成交替行走。

采用上述结构,能够在不单独铺设轨道的情况下,依旧完成支撑梁1沿路面或者桥面的行走,从而可以减少铺设轨道的时间,明显提高工作效率。

第一传动单元和第二传动单元可以有多种选择,例如:皮带传动、齿轮传动、链条传动或者涡轮蜗杆传动,等等。第一动力源和第二动力源也可以有多种选择,例如:电机、液压机或者气压机,等等。需要说明的是,以下仅以第一动力源为电机为例进行说明。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具体地,如图5-6所示,第一传动单元包括第一齿轮312、第一齿条313和第二齿条314,第一齿条313和第二齿条314分别设置在第一壳体311相对设置的内侧壁上,第一齿轮312与第一动力源轴连接,且能够分别与第一齿条313和第二齿条314啮合。

第二传动单元包括第二齿轮322、第三齿条323和第四齿条324,第三齿条323和第四齿条324分别设置在第二壳体321相对设置的内侧壁上,第二齿轮322与第二动力源轴连接,且能够分别与第三齿条323和第四齿条324啮合。

滑动组件2包括第一伸缩支腿21和第二伸缩支腿22,驱动组件4包括第三动力源和第四动力源;第一伸缩支腿21设置在第一壳体311的下部,第三动力源设置在第一壳体311的内部,能够带动第一伸缩支腿21做伸缩运动;第二伸缩支腿22设置在第二壳体321的下部,第四动力源设置在第二壳体321的内部,能够带动第二伸缩支腿22做伸缩运动。

如图5所示的一种导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一,此时第一壳体311和第二壳体321保持静止状态,即,第一齿轮312和第二齿轮322分别位于第一齿条313和第二齿条314、第三齿条323和第四齿条324之间,第一齿轮312不与第一齿条313和第二齿条314接触,第二齿轮322不与第三齿条323和第四齿条324接触;当需要驱动第一壳体311运动时,首先将第一伸缩支腿21缩回,此时由于第二伸缩支腿22依旧处在伸长状态,因此,第一壳体311就会向下运动,如图6所示,此时,第二齿轮322与第三齿条323啮合,第一齿轮312与第二齿条314啮合,然后同时打开第一动力源和第二动力源,第二齿轮322做逆时针转动,第一齿轮312做顺时针转动,从而实现第一壳体311向前移动;当第一壳体311达到指定位置后,停止第一动力源和第二动力源,然后使第一伸缩支腿21伸出用于支撑支撑梁1,再之后启动第四动力源收回第二伸缩支腿22,然后第二壳体321向下运动,此时,第一齿轮312与第一齿条313啮合,第二齿轮322与第四齿条324啮合,第一齿轮312做逆时针转动,第二齿轮322做顺时针转动,从而使第二壳体321朝向第一壳体311运动,当到达指定位置后,停止第一动力源和第二动力源,然后再将第二伸缩支腿22伸出,从而使第一伸缩支腿21和第二伸缩支腿22同时支撑支撑梁1。

需要说明的是,支撑梁1可以在第一壳体311和第二壳体321完全平行时移动,也可以在二者错开之后再移动。

采用上述结构,在第一壳体311和第二壳体321运动时,将其对应的第一伸缩支腿21或第二伸缩支腿22缩回,这样可以减小第一壳体311或者第二壳体321在移动时与地面的摩擦力,从而减小动力的输出。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整平机,包括:整平头和如上的支撑行走装置;支撑行走装置包括:支撑梁1和设置在支撑梁1两端的行走机构,行走机构能够驱动支撑梁1沿铺筑面的延伸方向运动;支撑梁1用于横跨放置在待铺筑面的上方;整平头设置在支撑梁1上,且能够沿支撑梁1的长度方向运动。

当然需要说明的是,在支撑梁1上还可以配备吸尘、洒水、凿毛、清扫作业面、布设覆盖混凝土土工布等混凝土养生材料、吊装等多项功能的辅助设备。

本实施例提供的整平机,使整平头能够沿支撑梁1的长度方向运动,这样无论整平头能够覆盖多大的宽度,都可以通过在支撑梁1上的来回移动,完成对铺筑面宽度方向上的施工作业,因此,可以进一步提高施工地效率。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具体地,还包括动力车,动力车设置在支撑梁1上,能够沿支撑梁1的长度方向运动;整平头与动力车连接,且朝向铺筑面。动力车的内部设置有第五动力源,整平头与第五动力源的输出轴连接。

动力小车可设置在支撑梁1的顶部,也可设置在支撑梁1的底部。双主梁结构时,动力小车位于两个第二主梁顶部时在两个第二主梁中间通过连接链杆连接位于第二主梁底部的旋转轴,旋转轴再与整平头连接。单主梁结构时,动力小车设置在第一主梁底部时与旋转轴直接连接。连接方式可通过法兰盘连接。动力小车行走在支撑梁1上,带动整平头实现横向作业,旋转轴可实现整平头的360度旋转,实现不同方向作业。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提供的整平机还可以包括:液压动力控制箱、激光接收器、液压伸缩杆。其中液压动力控制箱包含液压泵站、控制器及控制器显示屏;液压伸缩杆采用短杆设计,始终低于支撑梁1底部;激光接收器接收范围360度,前后错开布设在液压伸缩杆顶部;根据不同施工需要可配置不同长度的一体化整平头,以提高施工效率,一体化整平头具备螺旋搅拌布料、混凝土振捣及整平功能。

还可以根据施工需要配置单坡或双皮坡度激光发射器,与激光接收器配套使用。同时配备肩背式无线遥控器,使操作者在最佳视野状态下方便的对机械进行操控。除采用激光自动找平系统外,还可采用固定基准与角位移传感器、接触式浮动基准、非接触式浮动基准与传感器。其中,固定基准与角位移传感器包括:弦线基准与电位式角度传感器、直尺基准、小滑靴。非接触式浮动基准与传感器包括:超声波、超声波与激光组合、3D-TPS(全站仪)。对于采用GPS水平和座标控制系统,北斗水平和座标控制系统与本机器控制系统对接后实现自动找平控制。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