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光学晶体镀膜夹具装料工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018450阅读:291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光电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光学晶体镀膜夹具装料工装。



背景技术:

在对光学晶体镀膜的过程中通常要将光学晶体固定,保证镀膜过程的成品率。但是,现有技术中,传统的光学晶体固定装置,只有一个框架和一块玻璃面板,需要通过贴膜的方式来固定晶体,安全性差,贴膜成本高,耗时长,装卸晶体难度系数大,影响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光学晶体镀膜夹具装料工装,解决现有技术中固定装置安全性差,贴膜成本高,耗时长,装卸晶体难度系数大的技术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光学晶体镀膜夹具装料工装,包括:托架、托盘、滑轨、卡槽和把手,所述托盘设置在所述托架上,所述卡槽和所述滑轨设置在所述托架内,在所述卡槽上连接有所述把手,所述把手带动所述卡槽沿所述滑轨上下滑动。

其中,在所述托盘上设置有一凸台,所述凸台的大小与光学晶体镀膜夹具的大小相同,通过所述凸台将所述光学晶体镀膜夹具固定在所述托盘上,使其不会产生位移。

其中,还包括底座,所述托架设置在所述底座上。

具体的,在所述底座的中心设置有L型角钢,所述卡槽和所述滑轨通过固定设置在所述 L型角钢上。

具体的,在所述L型角钢上设置有用于稳定所述L型角钢的加强固定结构。

具体的,所述把手通过连杆与所述卡槽活动连接,并通过转轴与加强固定结构固定连接。

具体的,所述卡槽的顶部为梯形齿结构,所述梯形齿结构与所述光学晶体镀膜夹具底部的凹槽相对应。

具体的,所述梯形齿结构的尺寸大于所述光学晶体镀膜夹具底部的凹槽尺寸。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把手带动卡槽,卡槽能够将光学晶体镀膜夹具的固定钩打开,方便光学晶体的置入,同时在光学晶体放置完成后,把手带动卡槽,使固定钩合上,使光学晶体能够固定,装卸晶体难度小,耗时短。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光学晶体镀膜夹具装料工装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托架,2-托盘,3-滑轨,4-卡槽,5-把手,6-底座,7-光学晶体镀膜夹具,8-L 型角钢,9-加强固定结构,10-连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在此需要说明的是,对于这些实施方式的说明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各个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组合。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提出一种光学晶体镀膜夹具装料工装,如图1所示,夹具装料工装包括:托架1、托盘2、滑轨3、卡槽4、把手5和底座6,托架1固定设置在底座6上,并且在托架1的顶部设置有托盘2,托架1、托盘2和底座6形成中空的框架结构,托盘2用于放置光学晶体镀膜夹具7,在托盘2的中部开有方型槽,在方型槽的四周设置有凸台,凸台大小与光学晶体夹具7的底座内围大小相同,在光学晶体镀膜夹具7放置在托盘 2上时,通过凸台将光学晶体镀膜夹具7固定。在底座6的中心设置有L型角钢8,用于固定滑轨3和卡槽4,为了增加L型角钢8的稳定性,在L型角钢8底部和底座6之间还设置有加强固定结构9,加强固定结构上设置有一转轴,通过该转轴将把手5设置在加强固定结构9 上,并可沿转轴进行旋转,滑轨3固定设置在L型角钢8上,在滑轨3上设置有卡槽4,卡槽4可沿滑轨3进行上下滑动,把手5通过连杆10与卡槽4活动连接,通过把手5的上下运动带动卡槽4在滑轨3上进行上下往复运动,卡槽4的顶部设置有梯形齿结构,该梯形齿结构的梯形齿与光学晶体镀膜夹具7底部固定钩之间的梯形凹槽相匹配,并且略大于光学晶体镀膜夹具7底部固定钩之间的梯形凹槽大小,使得在卡槽4抬升触碰到固定钩时,能够挤压到固定钩的弹簧,使固定钩处于晶体放松状态下。

使用时,首先将光学晶体镀膜夹具放置在夹具装料工装上,正向转动把手,把手带动卡槽上升,卡槽顶入固定钩之间的缝隙,固定钩开启,将待镀膜的光学晶体顺序置入光学晶体镀膜夹具中的晶体容置槽中,待所有光学晶体均放置完成后。通过反向转动把手,使卡槽下降,固定钩在弹簧的作用下进入锁闭状态,完成待镀膜晶体的固定,之后从夹具装料工装上取下光学晶体镀膜夹具。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把手带动卡槽,卡槽能够将光学晶体镀膜夹具的固定钩打开,方便光学晶体的置入,同时在光学晶体放置完成后,把手带动卡槽,使固定钩合上,使光学晶体能够固定,装卸晶体难度小,耗时短。

以上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对这些实施方式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仍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