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体供给装置和液体容纳体的制作方法_3

文档序号:9619961阅读:来源:国知局
1内。在密封圈99上设置有开口部113。栓97在与密封圈99的开口部113重叠的状态下被朝向密封圈99侧施力。由此,密封圈99的开口部113被栓97封闭。在栓97与供给管101之间存在空隙。由此,栓97和弹簧95均能够在供给管101的内部沿着供给管101的延伸方向移动。
[0074]这里,在供给管101的内侧设置有槽115。槽115从供给管101的终端117侧沿着Y轴方向朝向底部107延伸。槽115从底部107开始比弹簧95更靠近密封圈99侧。槽115设置为从供给管101的内壁朝向外壁形成凹槽。由此,当供给管101内容纳有栓97时,能够充分将被栓97与槽115所包围的空间用作墨水流路。
[0075]如图7所示,当向墨水供给装置8(图1)安装墨水容纳体51时,供给针121插入到密封圈99中。此时,栓97被供给针121推压而向底部107侧移动。供给针121被形成为中空。这样一来,如图中的箭头所示,墨水能够从由槽115与栓97所包围的流路123经由供给针121向供墨管57供给。此外,供给针121设置在墨水供给装置8的外壳53内。
[0076]如图8所示,流路部件91具有手柄部131和接合部133。手柄部131设置在基部104上。手柄部131在Z轴正方向上从基部104即从基部104朝向与基部104的导入口 105也就是与墨水袋82侧相反的一侧突出。手柄部131沿着基部104的延伸方向延伸。手柄部131具有把持部131B和两个腿部131A。两个腿部131A分别设置在基部104上,且从基部104朝向Z轴正方向延伸。两个腿部131A分别与基部104连接因而也称作连接部位。
[0077]两个腿部131A在基部104的延伸方向上相互分离。把持部131B设置在两个腿部131A的Z轴正方向侧,即设置在比两个腿部131A更靠与基部104侧相反的一侧。把持部131B沿着基部104的延伸方向延伸。两个腿部131A分别与把持部131B连接。凭借上述的结构,操作者能够将手指插入到把持部131B与基部104之间从而把持把持部131B。而且,操作者能够在把持把持部131B的状态下提起墨水容纳体51。
[0078]接合部133设置在供给管101上。接合部133呈板状,且向供给管101的外侧突出。由此,接合部133呈向供给管101的外侧突出的凸缘状。图9是在图8中的B观察方向上观察流路部件91时的图,如图9所示,接合部133与基部104分离。在这里,供给管101横跨基部104和手柄部131而设置。而且,接合部133比基部104和手柄部131更靠供给管101侧。由此,接合部133与基部104和手柄部131两个部位分离。供给管101比接合部133更向与基部104侧相反的一侧突出。并且,在Z轴方向上,接合部133比供给管101更向导入口 105侧突出。此外,在Z轴方向上,接合部133比导入口 105更靠基部104侧。在本实施方式中,供给管101、基部104、导入口 105、手柄部131以及接合部133互为一体成型。在本实施方式中,流路部件91通过树脂的注射成型而形成。供给管101在与导入口105的轴向相交的方向上延伸。
[0079]墨水供给装置8具有多个装卸单元141。装卸单元141包含用于在墨水供给装置8上装卸墨水容纳体51的机构。设置在墨水供给装置8中的装卸单元141的个数与能够安装到墨水供给装置8中的墨水容纳体51的个数相同。也就是说,装卸单元141设置在安装于墨水供给装置8上的每个墨水容纳体51上。如图10所示,装卸单元141具有墨水导入部143、可动部件145、导向部147A、导向部147B以及操作杆149。
[0080]墨水导入部143具有所述的供给针121。墨水导入部143具有作为液体导入部的功能,所述液体导入部将从墨水容纳体51的墨水袋82内经由供给管101导出的墨水导入到转接装置9中。供给针121与供墨管57连通。在这里,在墨水供给装置8中,将供给针121延伸的方向设定为K1方向。墨水供给装置8中的Z轴方向与打印机1中的Z轴方向相同。而且,将与K1方向和Z轴方向这两个方向垂直相交的方向设定为K2方向。根据该定义,如图8所示,在墨水供给装置8中,墨水容纳体51的流路部件91中的供给管101沿着K1方向延伸,基部104沿着K2方向延伸。同样,把持部131B也在K2方向上延伸。
[0081]可动部件145构成为沿着K1方向可进退。当在K1方向观察装卸单元141时,可动部件145设置在与墨水导入部143重叠的位置处,并且在K2方向上横跨墨水导入部143的区域。在可动部件145上设置有第一支撑部151。当在K1方向观察装卸单元141时,第一支撑部151设置在与墨水导入部143重叠的位置处。在第一支撑部151上,在与供给针121重叠的部位设置有缺口部153。并且,当在K1方向观察装卸单元141时,在可动部件145中与墨水导入部143重叠的部位设置有缺口部154。由此,当使可动部件145沿着K1方向朝向墨水导入部143移动时,能够使墨水导入部143插入到可动部件145的缺口中,且使供给针121插入到第一支撑部151的缺口部153中。
[0082]在第一支撑部151中设置有凹部155。在第一支撑部151中,凹部155被设置成朝向Z轴负方向形成凹槽。在K2方向上,凹部155在横跨缺口部153的区域延伸设置。由此,当使可动部件145沿着K1方向朝向墨水导入部143移动时,能够使供给针121穿过第一支撑部151的缺口部153而进入到凹部155内。
[0083]并且,在可动部件145上设置有滑块部161A、滑块部161B、连动部163A以及连动部163B。滑块部161A、滑块部161B、连动部163A以及连动部163B分别自可动部件145朝向Z轴正方向突出。当在K1方向观察装卸单元141时,滑块部161A和滑块部161B设置于在K2方向上隔着供给针121而相互对置的位置。在本实施方式中,当在K1方向观察装卸单元141时,滑块部161A和滑块部161B分别设置在第一支撑部151的外侧。滑块部161A和滑块部161B分别构成为沿着K1方向贯通的通孔。
[0084]当在K1方向观察装卸单元141时,连动部163A和连动部163B设置于在K2方向上隔着供给针121而相互对置的位置。在本实施方式中,当在K1方向观察装卸单元141时,连动部163A设置在比滑块部161A更靠与供给针121侧相反的一侧。并且,当在K1方向观察装卸单元141时,连动部163B设置在比滑块部161B更靠与供给针121侧相反的一侧。在连动部163A和连动部163B上分别设置有沿着Z轴方向延伸的槽165。在各个槽165中插入有设置在操作杆149上的连动轴167。
[0085]导向部147A和导向部147B分别沿着K1方向延伸。当在K1方向观察装卸单元141时,导向部147A与由滑块部161A所包围的区域重合。当在K1方向观察装卸单元141时,导向部147B与由滑块部161B所包围的区域重合。而且,导向部147A被插入到由滑块部161A所包围的区域内。并且,导向部147B被插入到由滑块部161B所包围的区域内。
[0086]操作杆149构成为能够以转动轴R1为中心转动。当操作杆149转动时,两个连动轴167与操作杆149的转动连动。也就是说,当操作杆149转动时,两个连动轴167也转动。如上所述,两个连动轴167分别插入连动部163A和连动部163B的槽165中。由此,当两个连动轴167转动时,则来自两个连动轴167的动力传递到连动部163A和连动部163B。此时,分别通过导向部147A和导向部147B沿着K1方向引导滑块部161A和滑块部161B。这样一来,当操作杆149转动时,可动部件145沿着K1方向移动。由此,操作杆149具有作为用于使第一支撑部151移动的操作部的功能。
[0087]在这里,如图10所示,在装卸单元141中,将在K1方向上墨水导入部143比可动部件145的缺口部154更靠外侧的状态称作非连接状态。而且,将处于非连接状态下的可动部件145的位置称作非连接位置。此外,在非连接状态下,供给管101与供给针121为非连接的状态。由此,非连接状态也称作解除状态。而且,非连接位置也称作解除位置。
[0088]在本实施方式中,在非连接状态下第一支撑部151与供给针121之间存在间隙。如图11所示,与其相对,将在K1方向上墨水导入部143进入到可动部件145的缺口部154内的状态称作连接状态。而且,将处于连接状态下的可动部件145的位置称作连接位置。此夕卜,在连接状态下,供给管101与供给针121为连接状态。在本实施方式中,在连接状态下供给针121进入到第一支撑部151的凹部155内。
[0089]在此,如图12所示,墨水容纳体51中的接合部133设定成能够与可动部件145的第一支撑部151中的凹部155接合的大小。由此,接合部133构成为在Z轴方向上能够从操作杆149侧比凹部155更插入到凹部155内。而且,如图13所示,在接合部133插入到了凹部155内的状态下,供给管101从第一支撑部151的缺口部153突出到凹部155的外侧。
[0090]当操作者向装卸单元141安装墨水容纳体51时,首先,操作者把持墨水容纳体51的把持部131B并将墨水容纳体51提在手中。接着,如图14所示,操作者使墨水容纳体51的接合部133接合(插入)到处于非连接状态下的装卸单元141的凹部155内。当使接合部133与凹部155接合并将手离开手柄部131时,接合部133被第一支撑部151支撑,从而墨水容纳体51成为悬挂的状态。在该状态下,由于装卸单元141为非连接状态,因此墨水导入部143的供给针121与供给管101分离。另外,尽管供给针121的墨水导入孔设置在针的侧面,但供给针121不离开供给管101且针的顶端位于供给管101内,供给管101被栓97封闭且供给针121与供给管101内的墨水流路不连通的状态也被包含于非连接状态。
[0091]接着,当操作者转动操作杆149时,第一支撑部151沿着K1方向接近墨水导入部143。此时,墨水容纳体51随之而接
当前第3页1 2 3 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