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栅极驱动电路及其驱动方法、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_3

文档序号:8923575阅读:来源:国知局
帧残留的信号对下一帧画面造成不良的影响。
[0049]以下对上述补偿单元100的具体结构进行详细说明。
[0050]具体的,如图3所示,所述补偿模块100可以包括控制模块1001、复位模块1002以及电压保持模块1003。
[0051]其中,控制模块1001分别与复位模块1002、电压保持模块1003、第一信号输入端In1、第一电压端VDD相连接,用于在第一信号输入端的Inl控制下,将第一电压端VDD的电压输出至电压保持模块1003。
[0052]复位模块1002还连接电压保持模块1003、第二信号输入端In2、第二电压端VSS,用于在第二信号输入端In2的控制下,将第二电压端VSS的电压输出至电压保持模块1003,以对电压保持模块1003进行复位。
[0053]电压保持模块1003还连接至少一个补偿电压端PRE、第一信号输出端01、第二信号输出端02,用于将补偿信号端PRE的信号进行存储,并输出至第一信号输出端01或第二信号输出端02。
[0054]这样一来,可以通过控制模块1001,将第一电压端VDD的电压输出至电压保持模块1003,以使得电压保持模块1003开启,并将补偿信号端PRE的信号进行存储,并输出至第一信号输出端01或第二信号输出端02,以使得与第一信号输出端01相连接的第一移位寄存器单元RSl进行复位,与第二信号输出端02相连接的第二移位寄存器单元RS2能够对与其相连的栅线输出栅极扫描信号,由于第二信号输出端02可以将电压保持模块1003存储的补偿信号端PRE的信号提供至第二移位寄存器单元RS2,从而以对栅极扫描信号进行补偿,因此能够避免由于时钟信号的消隐时间增加,导致像素充电不足的现象。此外,通过复位模块1002,还可以对电压保持模块1003进行复位,从而避免该帧残留的信号对下一帧画面造成不良的影响。
[0055]以下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对上述补偿单元100中的各个模块具体的结构进行详细的举例说明。
[0056]实施例一
[0057]如图4所示,控制模块1001可以包括:第一晶体管M1,其栅极连接第一信号输入端Inl,第一极连接第一电压端VDD,第二极与复位模块1002、电压保持模块1003相连接。
[0058]复位模块1002可以包括:第二晶体管M2,其栅极连接第二信号输入端In2,第一极连接第二电压端VSS,第二极与控制模块1001、电压保持模块1003相连接。
[0059]当补偿电压端PRE包括第一补偿电压端PREl、第二补偿电压端PRE2 ;电压保持模块1003可以包括:第三晶体管M3、第四晶体管M4、第一电容Cl以及第二电容C2。
[0060]第三晶体管M3的栅极连接控制模块1001、复位模块1002,第一极与第一补偿电压端PREl相连接,第二极连接第一信号输出端01。当控制模块1001和复位模块1002的结构如上所述时,第三晶体管M3的栅极连接第一晶体管Ml和第二晶体管M2的第二极。
[0061]第四晶体管M4的栅极连接控制模块1001、复位模块1002,第一极与第二补偿电压端PRE2相连接,第二极连接第二信号输出端02。当控制模块1001和复位模块1002的结构如上所述时,第四晶体管M4的栅极连接第一晶体管Ml和第二晶体管M2的第二极。
[0062]第一电容Cl的一端与第三晶体管M3的栅极相连接,另一端连接第三晶体管M3的第二极。
[0063]第二电容C2的一端与第四晶体管M4的栅极相连接,另一端连接第四晶体管M4的第二极。
[0064]如图5a所示,对于内嵌式触控显示装置而言,在时钟信号端CLK输出时钟信号的Blinking Time (消隐时间),可以执行触控操作。而补偿单元100可以在上述BlinkingTime对移位寄存器单元输出的栅极扫描信号进行补偿的过程为:
[0065]在Blinking Time的第一时刻Tl,补偿单元100的第一信号输入端Inl接收如图2所示的第一移位寄存器单元RSl输出栅极扫描信号G1,该栅极扫描信号Gl会通过补偿单元100的第一信号输入端Inl输入至第一晶体管Ml的栅极,所述第一晶体管Ml导通,将第一电压端VDD的电压信号输出至节点a,使得节点a的电压Va = VDD。在此情况下,第三晶体管M3和第四晶体管M4导通,且第一电容Cl和第二电容C2将第一电压端VDD的电压信号进行存储。
[0066]此时,第一补偿电压端PREl输入的信号通过第三晶体管M3输出至第一信号输出端01。通过第一电容Cl的自举作用,使得节点a的电压升为Va = VDD+PRE1。
[0067]在Blinking Time的第二时刻T2,由图2所示,第一信号输入端01与第一移位寄存器单元RSl的复位信号端RESET相连接,当移位寄存器单元RSl开始工作时,第一信号输入端01输出的信号能够对第一移位寄存器单元RSl进行复位,此时节点a的电压升为Va=VDD0
[0068]在Blinking Time的第三时刻T3,由于第四晶体管M4导通,因此第二补偿电压端PRE2输入的信号通过第四晶体管M4输出至第二信号输出端02。通过第二电容C2的自举作用,使得节点a的电压升为Va = VDD+PRE2。在此情况下,由图2所示,第二信号输出端02与第二移位寄存器单元RS2的控制信号输入端INPUT相连接,当第二移位寄存器单元RS2开始工作,第二补偿电压端PRE2输入的信号能够通过第二信号输出端02输出至第二移位寄存器单元RS2,使得第二移位寄存器单元RS2向与其相连接的栅线输出栅极扫描信号。此时,节点a的电压为Va = VDD。
[0069]综上所述,通过第二电容C2,能够使得补偿单元100的第二信号输出端02在向第二移位寄存器单元RS2输出信号时,节点a的电压能够保持Va = VDD。在此情况下,在时钟信号的Blinking Time中,第四晶体管M4能够保持开启状态,第二补偿电压端PRE2输入的信号通过第二信号输出端02,持续输出至第二移位寄存器单元RS2的控制信号输入端INPUT。这样一来,即使为了保证上述触控信号的响应时间而延长时钟信号的BlinkingTime,但是在该Blinking Time中,补偿单元100的第二信号输出端02仍然能够持续向与其相连的移位寄存器单元的控制信号输入端INPUT输入信号。而现有技术中,在BlinkingTime内移位寄存器单元的控制信号输入端INPUT无信号输入,因此移位寄存器单元的驱动晶体管栅极的电压会通过与该栅极相连的晶体管漏电,使得该移位寄存器单元输出的栅极扫描信号降低。因此,本发明能够通过补偿单元100,在Blinking Time向与其相连接的移位寄存器单元的控制信号输入端INPUT输入信号,以对该移位寄存器单元输出的栅极扫描信号进行补偿,避免了像素充电不足的现象。
[0070]此外,当如图2所示的第二移位寄存器单元RS2输出栅极扫描信号G2后,由于第二移位寄存器单元RS2的扫描信号输出端OUTPUT与补偿单元100的第二信号输入端In2相连接,从而可以将第二晶体管M2导通,使得第二电压端VSS的电压信号输出至节点a,从而对第一电容Cl和第二电容C2进行放电,避免残留的电压信号对下一帧画面产生不良的影响。
[0071]需要说明的是,第一、上述仅仅是以GOA电路中采用一个时钟信号端CLK为例进行的说明。由于本发明实施例对采用的时钟信号端的个数不做限定,当采用多个时钟信号端时,例如如图5b所示,采用四个时钟信号端,分别输出时钟信号CLK1、CLK2、CLK3以及CLK4在此情况下,第一补偿电压端PREl在所有时钟信号均进入Blinking Time后开始输入信号,而第二补偿电压端PRE2在所有时钟信号中最先结束Blinking Time的时刻前开始输入信号。上述仅仅是以GOA电路采用一个或四个时钟信号端时,第一补偿电压端PREl以及第二补偿电压端PRE2输入信号的举例说明,采用其它个数的时钟信号端时,第一补偿电压端PREl以及第二补偿电压端PRE2如何输入信号同理可得,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0072]第二、本实施例中的晶体管均是以N型晶体管为例进行的说明。当采用P型晶体管时,需要将图5a、图5b所示的信号进行翻转,并将图4所示的电路结构图中,连接有第一电压端VDD的晶体管与第二电压端VSS相连接,同时将连接有第二电压端VSS的晶体管与第一电压端VDD相连接。为了方便说明,以下实施例中的晶体管均是以N型晶体管为例进行的说明。当采用P型晶体管时,设置方式同上所述。
[0073]实施例二
[0074]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提供的控制模块1001和复位模块1002的结构相同。不同的是,补偿电压端包括第一补偿电压端PRE1、第二补偿电压端PRE2 ;电压保持模块1003如图
当前第3页1 2 3 4 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