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万能机架的轧辊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78303阅读:37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用于万能机架的轧辊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万能机架的轧辊组,它由水平辊对和垂直辊对组成,这些辊以下水平辊的轴承座安放在一个支承梁上或一换辊小车上并上下互锁住并且该轧辊组可以移入机架牌坊中和移出该机架牌坊。
背景技术
这种轧辊组用于简化万能轧机中的换辊作业并用于缩短换辊所需的时间。在这种情况下,所有轧辊轴承座即水平辊的四个轴承座和垂直辊的两个轴承座必须相互锁定住并且必须在将轧辊组装入轧机以便进行轧制作业之后解除这种互锁。
为了做到这一点,以往提出了许多方案。其中一个提议就是,借助垂直布置的杆来固定轴承座,为了进行换辊,通过升降导轨来移动所述杆。另一个提议包括在轴承座之间装入锁闭件,而又一个提议是装入锁定机构,它们通过装入轴承座内的行程起重电机来操作。DE-A-1602134公开了这样一个提案整套轧辊组即上水平辊、垂直辊及下水平辊及其轴承座借助一个将它们组装在一起的支撑框架水平地侧移出轧机机架,以便换上另一套包括辊及其轴承座的轧辊组。支撑框架的箱形结构的特点就是,在支撑框架中,将在轧辊工作位置上的整套轧辊组统一并结合在一起。因此,这表现为第二种轧机机架,在装入真正的轧机机架之后,由轧机机架加强地接到辅助装置上。由于支撑框架必须将整套轧辊组结合在一起并承载它们,所以支撑框架的结构相对来说很笨重且复杂,而且还需要在支撑框架里设置所有的引导轧辊组轴承座所需的导向面。这种必须性使得包括支撑框架在内的轧机机架的安装要费事许多。根据另一个提议(舒路曼西马格公司,W2/317),为了装入和拆下轧辊组,首先从轧机机架上松开并卸下两个连接机架立柱的横梁或者使横梁水平朝外摆开。随后,借助天车将水平辊对的上水平辊及其轴承座从轧机机架中吊出来。因此,在这个实施形式中,卸下这样的轧辊组和装入新轧辊组都需要相当长的时间和相当高的安装成本,而这又导致其中装有万能机架的整个轧机机列停机很长时间。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任务是要避免轧辊组更换起来很费事并且提供这样的可能性,即不需要辅助装置就能把装备有较少的技术辅助手段的轧辊组装入轧机机架里并且在轧机机架里使其做好准备工作,并且随后为了更换轧辊,也无需辅助装置地又能从轧机机架里卸下来。
通过这样的轧辊组结构来完成该任务,其中,设有垂直放置在支承梁或换辊小车上的且布置在辊颈侧旁或在下水平辊轴承座内的撑杆,所述撑杆的自由端可被装入设置于垂直辊轴承座的底面上的导槽里,其中,在该轴承座的上表面上设有支承柱销,这些支承柱销可以被装入设置于上水平辊轴承座的底面上的容槽里。另外,如本发明还规定的那样,可以使用具有不同支承高度的可换的撑杆,设置在下水平辊轴承座内的撑杆可以在该轴承座内垂直移动并且安放在设置在换辊小车或该支承梁之内的并可更换的承套上。在上水平辊轴承座的底面内的凹槽中,可以设有承受弹簧力的并可移动的紧固块,它们对支承柱销施加作用。本发明的其它实施形式如从属权利要求所述。


结合附图所示的实施例来详细描述本发明,附图所示为图1从轧制方向上看地以局剖图示出了带有换辊小车的轧辊组;图2也以局剖图示出了图1的局部;图3是图2所示细节的截面图;图4是图1所示细节的截面图;图5是图1所示细节的截面图;图6是沿图5的线A-A的截面图;图7是在另一工作位置上的图6的视图;图8是在另一工作位置上的图6的视图;图9-图12是在不同工作位置上的一细节的截面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如图1所示,在一换辊小车WW上安放着由一包括一上水平辊HWO和一下水平辊HWU的水平辊对和设置在它们之间的垂直辊的轴承座LV及下水平辊HWU的轴承座LU构成的轧辊组。
轧辊组的这些部件如此重叠地相互锁定在换辊小车WW上(也见图2),安放着各对外撑杆和内撑杆STA、STI。外撑杆STA放置在下水平辊HWU辊颈WZ的两侧并且可以松开且可以换上有其它支承长度的撑杆STA地被固定夹板HL固定住,而内撑杆STI(也见图3)被插入下水平辊HWU的轴承座LU中(图3),其下端安装在被装入换辊小车WW中的并且具有不同支承高度的可更换的承套TH上(图2、4)。
撑杆STA、STI的自由上端突入两个朝下开口的导槽FR里,所述导槽(未示出)的走向相互平行并且垂直辊轴承座LV的底面被装入所述导槽中。
在垂直辊轴承座LV的上表面上的间隔插槽SA(图5)中,装入了支承柱销SB,柱销的自由端容纳在一个朝下开口的且在上水平辊HWO轴承座LO底面内的容槽AA中。在容槽AA中(图6)有一个承受弹簧力的并可纵向移动的压动块DS,它具有一个朝下突出的边缘RB、一个垂直的端面SF并且在边缘RB后有一个水平延伸的放置面AF(也见图7、8)。
如图9-图12所示,垂直辊的各压下行程及其位置通过轴承座的轴向垫板和可松开地安装在其导槽FR内的挡块AS来确定。根据这些位置,支承柱销SB被插入在轴承座LV上表面内的对应插槽SA里。
安放在换辊小车WW上的轧辊组被移入万能机架的一个未示出的机架牌坊内,在该轧辊组里,下水平辊HWU和外撑杆STA和内撑杆STI与垂直辊的轴承座LV互锁连接并且通过支承柱销SB与上水平辊HWO互锁连接。此外,垂直辊轴承座LV借助也未示出的在机架牌坊内的侧导槽而向上离开撑杆STA、STI的突入轴承座LV导槽FR内的自由端一小段距离,它们随后在导槽FR内可以自由移动并由此允许垂直辊轴承座LV的压下运动。此外,如图7所示,上水平辊HWO和位于其轴承座LO的容槽AA里的压动块DS一起以其放置面AF安放在突入容槽AA的支承柱销SB上。
随后,在准备进行轧制作业时,上水平辊HWO通过未示出的上辊平衡机构被抬起了这样的程度,即垂直辊轴承座LV可以与立着的支承柱销SB一起在上水平辊HWO轴承座LO的下面水平自由移动并可被带入预定压下位置。如果这样做,则上水平辊HWO可以降低到如图8所示的轧制位置。在这里,又插入容槽AA里的支承柱销SB以面向压动块GS的上斜面并克服弹簧压力地回压压动块,直到它锁定在一个在该斜面后的凸肩上,该凸肩有一垂直导向面,压动块GS的前面就贴靠在该导向面上,结果,压动块DS的前面和支承柱销SB的导向面接纳在轧制中出现的在上水平辊HWO轴承座LO和垂直辊轴承座LV之间的垂直运动。
通过这种结构,垂直轧辊的整个压下行程区都可以用于轧制作业。这对液压压下系统特别重要,在液压压下系统中,缸行程由于定位精度原因而必须保持得尽可能小。由于在垂直轧辊中经常通过垫板增大压下行程区并且在距水平轴承座的距离保持不变的情况下而必然出现针对垂直轴承座而各不相同的换辊位置,所以可以根据垫板厚度来水平调整支承柱销并与之平行地水平调整下挡块。下水平辊的水平换辊位置可以通过在撑杆下的垫板在换辊小车中得到均衡。上水平辊的不同换辊位置可以通过在支承柱销下的垫板或通过各种不同的支承柱销长度来补偿。垂直辊轴承座的不同高度可以简单地通过相应的不同垫板来平衡。
附图标记一览表WW-换辊小车;SAT-(外)撑杆;STI-(内)撑杆;WZ-辊颈;HWO-(上)水平辊;HWU-(下)水平辊;FR-导槽;HL-固定夹板;LU-(下轴承座);LO-(上)轴承座;TH-承套;HL-套;HL-固定夹板;SB-支承柱销;AA-容槽;SA-插槽;DS-压动块;RB-边缘;SF-端面;FF-导向面;AF-安放面;BL-(轴向)垫板;AS-挡块;AB-凸肩;
权利要求
1.一种用于万能机架的轧辊组,它由水平辊对和垂直辊对组成,它们以下水平辊(HWU)的轴承座(LU)安放在一个支承梁上或一换辊小车(WW)上并上下互锁住并且所述轧辊组可以移入机架牌坊中和移出该机架牌坊,其特征在于,设有垂直放置在支承梁或换辊小车(WW)上的且布置在辊颈(WZ)侧旁或在下水平辊(HWU)的轴承座(LU)内的撑杆(STA,STI),所述撑杆的自由端可被装入设置于垂直辊轴承座(LV)的底面上的导槽(FR)里,其中,在该轴承座(LV)的上表面上设有支承柱销(SB),这些支承柱销可以被装入设置于上水平辊(HWO)的轴承座(LO)的底面上的容槽(AA)里。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轧辊组,其特征在于,设有具有不同支承高度的可换的撑杆(STA;STI)。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轧机机架,其特征在于,设置在下水平辊(HWU)的轴承座(LU)内的撑杆(STI)可以在所述轴承座里垂直移动并且还安置在设置于换辊小车(WW)或该支承梁之内的并可更换的承套(TH)上。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轧机机架,其特征在于,该轧机机架具有设置在上水平辊(HWO)轴承座(LO)的底面的容槽(AA)里的并承受弹簧力的压动块(DS),所述压动块可以被紧压在设置于垂直辊轴承座(LV)上的支承柱销(SB)的止挡面上。
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轧辊组,其特征在于,在垂直辊轴承座(LV)的上表面内,设有一排平行于压下方向延伸的且用于有选择地容纳支承上水平辊(HWO)的支承柱销(SB)的插槽(SA)。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轧辊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承柱销(SB)具有不同的支承高度。
全文摘要
一种用于万能机架的轧辊组,它由水平辊对和垂直辊对组成,它们以下水平辊(HWU)的轴承座(LU)安放在一支承梁或一换辊小车(WW)上并上下互锁住并且所述轧辊组可以移入机架牌坊中和移出该机架牌坊。设有放置在支承梁或换辊小车(WW)上的且布置在辊颈(WZ)侧旁或在下水平辊(HWU)的轴承座(LU)内的撑杆(STA,STI)。自由端可被装入设置于垂直辊轴承座(LV)的底面上的导槽(FR)里。在轴承座(LV)的上表面上设有支承柱销(SB),这些支承柱销可以被装入设置于上水平辊(HWO)的轴承座(LO)的底面上的容槽(AA)里。
文档编号B21B13/10GK1488450SQ0315674
公开日2004年4月14日 申请日期2003年9月8日 优先权日2002年9月7日
发明者M·明内罗普, H·-J·雷斯曼, H·格布哈雷特, M 明内罗普, だ姿孤, 脊 滋 申请人:Sms米尔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