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金属成型装备中下冲头与出料机构一体化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21150阅读:17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金属成型装备中下冲头与出料机构一体化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金属成型装备中下冲头与出料机构一体化装置。
背景技术
高速热挤压成型技术是近年来迅速发展、推广应用的新工艺之一,是一种少切削或无切削加工的先进工艺技术。现有金属塑性成型设备结构比较复杂,在出料时一般需专用的机械手将加工完成的零件从出料孔中夹出,再送入下料系统;这样,不但增加了设备的生产成本,且,也增多了设备在生产过程中的故障发生点,提高了维修成本。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便于维修的金属成型装备中下冲头与出料机构一体化装置。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金属成型装备中下冲头与出料机构一体化装置,包括下冲头、模腔、上冲头、下模芯、上模芯、脱模油缸、顶杆、下冲头座,所述下模芯的中心和上模芯的中心均开有通孔,所述下模芯的中心通孔和上模芯的中心通孔形成模腔,下冲头设于下模芯的下方,下冲头的上部伸入模腔中,上冲头设于上模芯的上部,上冲头的下部伸入模腔中,下冲头座设于下冲头的下方,顶杆设于下冲头座的下方,脱模油缸中设有活塞杆,活塞杆的上部与顶杆的下部固连。进一步,所述下模芯的外侧设有导向套筒。本发明挤压过程中,下冲头充当挤压头,完成对坯料的下端进行加工。挤压过程结束后,脱模油缸推动下冲头把加工完成的零件推出模腔,由外部设备出料机械手夹走,然后,脱模油缸卸荷,下冲头回位。当无需进行挤压工作时,将下冲头及下模芯放入导向套筒内,以利于防止误操作撞断下冲头。本发明结构简单,运行可靠,既能满足生产工艺的要求,又能降低生产制造成本,减轻整机重量;本发明故障发生概率低,可以降低维修成本。


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参照图1,本实施例包括下冲头1、模腔2、上冲头3、下模芯5、上模芯6、脱模油缸7、顶杆8、下冲头座9,下模芯5的中心和上模芯6的中心均开有通孔,下模芯5的中心通孔和上模芯6的中心通孔形成模腔2,下冲头I设于下模芯5的下方,下冲头I的上部伸入模腔2中,上冲头3设于上模芯6的上部,上冲头3的下部伸入模腔2中,下冲头座9设于下冲头I的下方,顶杆8设于下冲头座9的下方,脱模油缸7中设有活塞杆,活塞杆的上部与顶杆8的下部固连。所述下模芯5的外侧设有导向套筒4,以利于起到导向作用。工作前,上模芯与下模芯5处于分开状态,进料机械手将坯料送进下模芯5中心的通孔中。在挤压工作过程中,上模芯6与下模芯5闭合,即上模芯6底面与下模芯5顶面相接触,上模芯6与下模芯5的通孔形成模腔2,下冲头I与下模芯5组成下部挤压头,对坯料的下端进行加工,完成对坯料的加工。当挤压过程结束后,上模芯6与下模芯5分开,脱模油缸7中的活塞杆向上推进,通过顶杆8及下冲头座9带动下冲头I向上运动,将已加工好的零件推出下模芯5中心的通孔,再通过出料机械手送走,同时,脱模油缸7卸荷,脱模油缸7内活塞杆下行,通过顶杆8及下冲头座9带动下冲头I回位;此时,整个装置已复位,进入加工下一零件的循环。在未进行挤压工作时,下冲头I 一直处于下模芯5及导向套筒4中,不仅能防止下冲头折断,也有利于减少整机的空间尺寸。使用本发明,出料时无需通过机械手将加工完成的零件从下模芯5中心的通孔中夹出;使用顶杆8将加工完成的零件顶出下模芯中心的通孔后,即可通过机械手将其转走;下冲头I既可用作挤压头,又可用作出料杆。
权利要求
1.一种金属成型装备中下冲头与出料机构一体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下冲头、模腔、上冲头、下模芯、上模芯、脱模油缸、顶杆、下冲头座,所述下模芯的中心和上模芯的中心均开有通孔,所述下模芯的中心通孔和上模芯的中心通孔形成模腔,下冲头设于下模芯的下方,下冲头的上部伸入模腔中,上冲头设于上模芯的上部,上冲头的下部伸入模腔中,下冲头座设于下冲头的下方,顶杆设于下冲头座的下方,脱模油缸中设有活塞杆,活塞杆的上部与顶杆的下部固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金属成型装备中下冲头与出料机构一体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模芯的外侧设 有导向套筒。
全文摘要
一种金属成型装备中下冲头与出料机构一体化装置,包括下冲头、模腔、上冲头、下模芯、上模芯、脱模油缸、顶杆、下冲头座,所述下模芯的中心和上模芯的中心均开有通孔,所述下模芯的中心通孔和上模芯的中心通孔形成模腔,下冲头设于下模芯的下方,下冲头的上部伸入模腔中,上冲头设于上模芯的上部,上冲头的下部伸入模腔中,下冲头座设于下冲头的下方,顶杆设于下冲头座的下方,脱模油缸中设有活塞杆,活塞杆的上部与顶杆的下部固连。本发明结构简单,运行可靠,既能满足生产工艺的要求,又能降低生产制造成本,减轻整机重量;本发明故障发生概率低,降低了维修成本。
文档编号B21C35/02GK103071691SQ201310033208
公开日2013年5月1日 申请日期2013年1月29日 优先权日2013年1月29日
发明者龙西新, 杨萌, 杨靖, 文仲敏 申请人:龙西新, 杨萌, 杨靖, 文仲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