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齿圈内孔加工的齿圈固定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912062阅读:350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齿圈内孔加工的齿圈固定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汽车配件生产加工装置,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用于齿圈内孔加工的齿圈固定装置。



背景技术:

齿圈内孔在加工时,需先采用齿圈内孔盘将齿圈固定,然后通过加工工件对齿圈内孔进行加工。现有齿圈内孔在加工过程中存在以下问题:(1)齿圈内孔盘不通用,每种齿圈产品对应一个内孔盘,以致需配备的齿圈内孔盘数量多,加工厂房内摆放区域大,管理有难度;(2)齿圈内孔盘更换不方便,特别是对于大齿圈的产品,内孔盘重量重,更换难度很大,费时费力;(3)在加工时需手动压紧工件,手动松开工件,加工效率低。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齿圈内孔加工的齿圈固定装置。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解决方案是:

一种用于齿圈内孔加工的齿圈固定装置,包括调整盘和齿圈内孔底盘,齿圈固定在齿圈内孔底盘上,在调整盘上设置有第一条形滑道孔和第二条形滑道孔,在齿圈内孔底盘的正对位置处也设置有第一条形滑道孔和第二条形滑道孔,在第一条形滑道孔中设置有能够沿其长度方向调整位置的定位螺栓,在定位螺栓上设置有定位块,在定位块上设置有用于调整齿圈装夹位置的定位球,在第二条形滑道孔中设置有能够沿其长度方向调整位置的压紧螺栓,在压紧螺栓上设置有用于压紧齿圈端面的压紧块。

优选的,所述调整盘与拉杆固定连接,所述拉杆与液压缸的活塞杆连接。

优选的,所述第一条形滑道孔和第二条形滑道孔均沿调整盘或齿圈内孔底盘的径向布置。

优选的,所述第一条形滑道孔设置2-5个,第二条形滑道孔设置2-5个,且所有第一条形滑道孔均沿调整盘或齿圈内孔底盘的周向均匀分布,所有第二条形滑道孔均沿调整盘或齿圈内孔底盘的周向均匀分布。

优选的,所述定位球位于定位块的一端,在定位块的另一端设置有用于调整定位块轴向位置的调节螺栓,在定位块的外侧设置有复位弹簧。

本发明的有益技术效果是:

(1)本发明中齿圈内孔底盘通用,一台设备一套工装,无需设置工装存放位置,现场管理好;

(2)更换产品,调整工装方便,只需在滑道孔上调整压紧块和定位块的位置即可,操作特别方便,加工效率提高了50%;

(3)采用液压方式加紧工件及松开工件,减轻工人体力。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主视图;

图2为本发明的结构原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附图,一种用于齿圈内孔加工的齿圈固定装置,包括调整盘1和齿圈内孔底盘2,齿圈固定在齿圈内孔底盘2上。在齿圈内孔底盘2上设置有第一条形滑道孔3和第二条形滑道孔4,在调整盘1的正对位置处也设置有第一条形滑道孔和第二条形滑道孔。第一条形滑道孔3和第二条形滑道孔4均沿调整盘1或齿圈内孔底盘2的径向布置。其中,第一条形滑道孔3设置3个,第二条形滑道孔4设置3个,且所有第一条形滑道孔3均沿调整盘1或齿圈内孔底盘2的周向均匀分布,所有第二条形滑道孔4也均沿调整盘1或齿圈内孔底盘2的周向均匀分布,具体如图1所示。在第一条形滑道孔3中设置有能够沿其长度方向(径向)调整位置的定位螺栓5,定位螺栓5穿过调整盘1和齿圈内孔底盘2上的第一条形滑道孔,在定位螺栓5上设置有定位块6,在定位块6上设置有定位球7,通过三个定位块6上的定位球7来调整齿圈装夹位置。在第二条形滑道孔4中设置有能够沿其长度方向(径向)调整位置的压紧螺栓8,压紧螺栓8穿过调整盘1和齿圈内孔底盘2,在压紧螺栓8上设置有压紧块9,压紧块9用于压紧齿圈端面。

作为对本发明的进一步设计,所述调整盘1与拉杆10固定连接,所述拉杆10与液压缸的活塞杆连接。采用液压方式加紧工件及松开工件,可减轻工人体力。

更进一步的,所述定位球7位于定位块6的一端,在定位块6的另一端设置有用于调整定位块轴向位置的调节螺栓11,在定位块6上连接有复位弹簧12。当调节螺栓11正向旋转后,调节螺栓11顶着定位块6和定位球7向前运动,当调节螺栓11反向旋转后,定位块6和定位球7在复位弹簧12的作用下回复原位。

本发明的工作过程大致如下:

(1)齿圈内孔加工:

定位螺栓5可沿第一条形滑道孔3的长度方向自由调整,压紧螺栓8可沿第二条形滑道孔4的长度方向自由调整,通过3个定位块6上的定位球7调整齿圈装夹位置,3个压紧块9压紧齿圈端面,齿圈端面被压紧后即可车加工内孔。

(2)加工齿圈大小的调整方法:

根据齿圈毛坯的大小,在齿圈调整盘以及齿圈内孔底盘的第一条形滑道孔3和第二条形滑道孔4上调整定位块6和压紧块9的位置,压紧工件车加工。

(3)找正齿圈中心的方法:

3个定位块6上的定位球7顶在齿圈的外径上,旋转设备主轴,刀尖刮到的位置一圈目测变化不大,即找正齿圈中心,装夹位置准确。

上述方式中未述及的有关技术内容采取或借鉴已有技术即可实现。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说明书的教导下,本领域技术人员所作出的任何等同替代方式,或明显变型方式,均应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