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去毛刺的冲压模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895395阅读:1703来源:国知局
一种自动去毛刺的冲压模具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冲压模具,尤其是涉及一种可以自动去毛刺的冲压模具。



背景技术:

普通冲压工艺不可避免的都有毛刺,无毛刺冲压工艺、精冲工艺虽然研制成功,但至今尚未进入普及阶段。迄今为止,各种板料冲压工艺,主要指金属板冲裁工艺,大都属于有毛刺冲压,但有些产品或产品局部由于特殊需求不允许毛刺的存在,这时冲压件去毛刺就是必不可少的工序。目前工业生产的冲压件去毛刺工艺虽然有很多种,但大多采用机械去毛刺方法。

目前,现有机械去毛刺工艺的种类主要有以下几种:1、手工去毛刺工艺:靠人工使用钢丝刷、锉刀、刮刀、砂轮等工具清除冲压件锈污与毛刺。因劳动强度大、效率低、成本高,只适用于单件小批量生产的冲压件。2、滚筒去毛刺工艺:冲压件经滚筒去毛刺工艺是在锻件有磨料滚筒表面清理工艺的基础上演化过来的,滚磨前将欲去毛刺的冲压件与事先选定的磨料按比例装入封密滚筒中,滚筒回转使冲压件与磨料在滚筒中自由翻滚,靠相互的碰撞或研磨清理工件剪切面上的毛刺和表面锈迹。滚筒去毛刺法适用于中小尺寸且料厚的冲压件。因滚磨时冲压件与磨料混装在滚筒中自由翻滚,冲件易受冲击而出现碰伤或变形。因此,料薄而尺寸大的冲件刚性差,冲击力大,滚磨时难免变形。3、振动光饰去毛刺:振动光饰去毛刺是一种振动磨削过程,原理是将去毛刺的冲压件和按一定比例配制的磨料共同装入容器中再注入适当的添加剂,依靠容器的周期性振动,使冲压件与冲压件,冲压件与磨料间相互挤压、磨削,从而达到光饰表面、去毛刺、周边倒棱的目的。这种方法只适用于料厚大,刚度好的平板类冲压件,但效率不高,运转噪声往往超标。4、磨削去毛刺:用砂轮或砂带对冲压件进行平面磨削,通常使用的有砂带磨削去毛刺机,传动带磨削去毛刺机等。由于电磁吸力与工件的尺寸和厚度的大小有关,尺寸过小则吸力不足,过薄则工作的变形可能严重,磨削时工作易于飞出,因而适合于对料厚>2.5mm及更厚的钢板冲压件去毛刺。5、喷射去毛刺:喷射去毛刺其原理是将配制好的喷射物质,诸如规定粒度的砂子、玻璃珠、铁丸、磨粒等,通过管道用压缩空气输送到喷嘴,从喷嘴喷射到固定在容器中专用支架上的工件表面,利用喷射材料对工作表面锈污、毛刺进行高速冲击切削,达到对工件去毛刺的目的。但该方法效率较低,每次只能加工几件,装夹时间长,所以不适合对于大批量生产的小型冲压件去毛刺。

综上所述的几种去毛刺工艺种种弊端,怎样提高效率和产能,降低了不良风险和产品成本成了我们当前去毛刺工艺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具有连续冲压自动反拍去毛刺的功能的冲压模具。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自动去毛刺的冲压模具,包括中模板和下模板,所述中模板内部设置有中模镶块,所述下模板内部设置有下模镶块,所述中模镶块和下模镶块的轴线在同一条直线上,且所述中模镶块和下模镶块在中模板和下模板闭合时压住产品边缘。

优选地,所述下模镶块上形成有与产品边缘相符的凸角。

优选地,所述凸角形成于所述下模镶块的上表面上,且凸出所述下模镶块表面至少0.5mm。

优选地,所述凸角为C形角。

优选地,所述凸角具有起始线,所述起始线与产品的外边缘间的距离至少为0.1mm。

优选地,所述中模镶块的下表面为平面。

优选地,还包括上下分布的上模座、上模板和下模座。

优选地,所述上模座和上模板之间设置有上模垫板,所述上模板和中模板之间设置有中模垫板,所述下模板和下模座之间设置有下模垫板。

优选地,所述C形角由凸出于下模镶块的上端表面的两个凸起和两个凸起之间的下模镶块的部分上端表面组成。

优选地,所述起始线为垂直于下模板表面且经过凸起和两个凸起之间的下模镶块的部分上端表面相交的点的直线。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通过在中模板和下模板上分别增加镶块,可以在连续模内部完成切断和拍毛刺一体的工艺,实现冲裁边缘无毛刺的要求,提高效率和产能,降低不良风险和产品成本,拆装方便,适用性强。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自动去毛刺的冲压模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圈出部分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上模座,2、上模垫板,3、上模板,4、中模垫板,5、中模板,6、下模板,7、下模垫板,8、下模座,9、中模镶块,10、下模镶块,11、C形角,12、起始线,13、产品外边缘。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

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一种自动去毛刺的冲压模具,适用于冲压无毛刺的产品。

具体地,结合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一种自动去毛刺的冲压模具,包括从上至下依次分布的上模座1、上模垫板2、上模板3、中模垫板4、中模板5、下模板6、下模垫板7和下模座8。

与现有技术不同的是,本实用新型在中模板4内部设置有中模镶块9,同时在下模板5内部设置有下模镶块10,下模镶块10与中模镶块9上下相对,且中模镶块9的轴线与下模板6中的下模镶块10的轴线位于同一直线上,在中模板5和下模板6闭合时,上下两件镶块9、10一起作用压合住产品边缘,对半成品起拍平和压料作用,从而起到连续冲压自动反拍去毛刺的功能。

优选地,本实施例,在下模镶块10的上端表面上加工出与产品边缘相符的C形角11,该C形角11由凸出于下模镶块10的上端表面的两个凸起和两个凸起之间的下模镶块10的部分上端表面(为了下面方便描述,定义这部分表面为中间上表面)组成,当然,也可加工出除C形角形状的其他形状的角。

优选地,C形角11的凸起的上表面至少凸出下模板6表面0.5mm。另外,C形角11的凸起具有起始线12,该起始线12为垂直于下模板6表面且经过凸起和中间上表面相交的点的直线。C形角11的起始线12与产品外边缘13之间的距离优选要至少为0.10mm。本实施例中,C形角11的凸起的上表面凸出下模板6表面0.5mm,且C形角11的起始线12与产品外边缘13之间的距离优选为0.10mm。

另外,每个凸起靠近中间上表面的侧面为斜面。中模镶块10的下端面为平面。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及技术特征已揭示如上,然而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仍可能基于本实用新型的教示及揭示而作种种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精神的替换及修饰,因此,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应不限于实施例所揭示的内容,而应包括各种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替换及修饰,并为本专利申请权利要求所涵盖。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