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浮动连接装置和压装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896016阅读:291来源:国知局
一种浮动连接装置和压装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制造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浮动连接装置和压装设备。



背景技术:

在汽车制造领域中,在汽车后桥装配线上,进行衬套压装时,由于被压入的结构件容易变形,配合孔的位置度偏差大,导致压入衬套时出现衬套与配合孔不共轴线的现象。常规压装设备难以适应这样的变形,容易出现切边损伤的现象。

现有技术中通常采用弹簧浮动连接的方式来辅助对正,然而弹簧浮动连接的方式在卸除外部载荷时,会在平衡位置反复振动,需要较长的时间才能停止,从而影响压装设备的压装效率。

本领域需要一种能够快速回复到初始位置的浮动连接装置和压装设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浮动连接装置,所述浮动连接装置能够快速回复到初始位置。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压装设备,所述压装设备具有上述浮动连接装置,从而能够快速回复到初始位置。

为实现所述目的的浮动连接装置,用于浮动连接压装设备的基座和压装机构,所述压装设备还包括工件夹持机构,所述工件夹持机构用于固定工件,所述工件具有压装孔,所述压装机构被设置成能够产生作用于所述浮动连接装置的负载;其特征在于,

所述浮动连接装置包括弹性橡胶本体、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的一端固定设置在所述弹性橡胶本体中,另一端用于与所述基座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连接件的一端固定设置在所述弹性橡胶本体中,另一端用于与所述压装机构固定连接;

所述弹性橡胶本体用于承受所述负载而产生形变,以使得所述压装机构能够相对于所述工件运动,从而使所述压装机构与所述工件的所述压装孔实现对正。

所述的浮动连接装置,其进一步的特点是,所述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共轴线设置,并且设置在所述弹性橡胶本体的轴线上。

所述的浮动连接装置,其进一步的特点是,所述第一连接件和/或第二连接件的侧壁具有用于与所述弹性橡胶本体卡合的凹槽,所述凹槽用于加强所述第一连接件和/或第二连接件与所述弹性橡胶本体的连接强度。

所述的浮动连接装置,其进一步的特点是,所述弹性橡胶本体包括第一弹性橡胶体、第二弹性橡胶体和连接组件,所述连接组件分别连接所述第一弹性橡胶体和所述第二弹性橡胶体以形成所述弹性橡胶本体;

所述第一连接件的一端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一弹性橡胶体中,另一端用于与所述基座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连接件的一端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二弹性橡胶体中,另一端用于与所述压装机构固定连接。

所述的浮动连接装置,其进一步的特点是,所述连接组件包括第三连接件和第四连接件,所述第三连接件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一弹性橡胶体中,所述第四连接件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二弹性橡胶体中;

所述第三连接件和所述第四连接件可拆卸地连接,以将所述第一弹性橡胶体和所述第二弹性橡胶体可拆卸地连接。

所述的浮动连接装置,其进一步的特点是,所述第一连接件包括第一转接部和第一固定部,所述第一固定部固定设置在所述弹性橡胶本体中,所述第一转接部与所述第一固定部可拆卸地连接;所述第一转接部用于与所述基座固定连接。

所述的浮动连接装置,其进一步的特点是,所述第二连接件包括第二转接部和第二固定部,所述第二固定部固定设置在所述弹性橡胶本体中,所述第二转接部与所述第二固定部可拆卸地连接;所述第二转接部用于与所述压装机构固定连接。

所述的浮动连接装置,其进一步的特点是,所述第一连接件和所述第二连接件中的一个为外螺纹连接件,另一个为内螺纹连接件。

为实现所述目的的压装设备,用于对工件进行压装,包括基座、压装机构、工件夹持机构和如上所述的浮动连接装置,所述工件夹持机构用于固定所述工件,所述工件具有压装孔,所述压装机构包括压装机架、对正机构和压头,所述对正机构和所述压头安装在所述压装机架上,所述对正机构与所述压头保持对正;所述对正机构用于对所述工件的所述压装孔产生作用力,从而使得所述压装孔对所述对正机构产生反作用力,所述反作用力使得所述压装机构产生作用于所述浮动连接装置的负载。

所述的压装设备,其进一步的特点是,所述对正机构包括可伸缩的定位轴,所述定位轴用于伸入所述压装孔并对所述压装孔产生作用力,从而使得所述压装孔对所述对正机构产生反作用力。

本实用新型的积极进步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浮动连接装置,包括包括弹性橡胶本体、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第一连接件的一端固定设置在弹性橡胶本体中,另一端用于与基座固定连接,第二连接件的一端固定设置在弹性橡胶本体中,另一端用于与压装机构固定连接;弹性橡胶本体用于承受来自于压装机构的负载而产生形变,以使得压装机构能够相对于工件改变位置,从而使压装机构能够与工件的压装孔实现对正。由于弹性橡胶本体的阻尼较大,相比于弹簧,弹性橡胶本体在卸载后,能够更快地稳定下来,回复到初始位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压装设备,压装设备具有上述浮动连接装置,从而能够快速回复到初始位置。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的以及其他的特征、性质和优势将通过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的描述而变得更加明显,其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中浮动连接装置的剖面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中浮动连接装置的示意图;

图3a为浮动连接装置初始状态的示意图;

图3b为浮动连接装置承受压缩负载的示意图;

图3c为浮动连接装置承受拉伸负载的示意图;

图3d为浮动连接装置承受弯曲负载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压装设备的示意图;

图5a为本实用新型中压装设备初始状态的示意图;

图5b为本实用新型中压装设备浮动对正的示意图;

图5c为本实用新型中压装设备压装状态的示意图;

图5d为本实用新型中压装设备压装结束的示意图;

图6a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中浮动连接装置的剖视图;

图6b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中浮动连接装置的剖视图;

图6c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中浮动连接装置的示意图;

图6d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中浮动连接装置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在以下的描述中阐述了更多的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显然能够以多种不同于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根据实际应用情况作类似推广、演绎,因此不应以此具体实施例的内容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需要注意的是,图1至图6d均仅作为示例,其并非是按照等比例的条件绘制的,并且不应该以此作为对本实用新型实际要求的保护范围构成限制。

如图4所示,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浮动连接装置6的连接压装设备4。连接压装设备4用于对工件5进行压装,包括基座1、压装机构2和工件夹持机构3,压装机构2包括压装机架201、对正机构203和压头202,压装机架201可以为C型机架,对正机构203和压头202设置在压装机架201的上下两端,并且保持对正,保持对正的意思是使得对正机构203和压头202共轴线。

工件5放置在工件夹持机构3并被夹持固定。工件5具有压装孔501,由于制造原因,工件5可能是如图5a至5d所示的弯折状,从而导致压头202和压装孔501无法对正,压头202上的压入件502也无法和压装孔501对正,存在一定的偏差角度(如图5a中G所示),导致压入件502容易被损坏。

工件5由于被工件夹持机构3夹持,通常相对于基座1是固定的,无法旋转,因此,如果需要压头202和压装孔501对正,则需要使压装机架201运动(如图5b所示),当对正机构203与压装孔501实现对正时,压头202也就与压装孔501实现对正,压头202上的压入件502也与压装孔501实现对正。压装机架201运动的动力来源可以是压装孔501给予对正机构203的反作用力。

为实现压装机构2的运动,压装机构2与基座1的连接为浮动连接,例如可以采用弹簧来连接压装机构2与基座1,但是弹簧在卸除外部载荷时,会在平衡位置反复振动,需要较长的时间才能停止,严重影响了压装设备4的压装效率。因此,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采用浮动连接装置6来连接压装机构2与基座1,浮动连接装置6包括弹性橡胶本体60、第一连接件61和第二连接件62。第一连接件61的一端固定设置在弹性橡胶本体60中,另一端用于与基座1固定连接,第二连接件62的一端固定设置在弹性橡胶本体60中,另一端用于与压装机构2固定连接。压装机构2的压装机架201包括连接板201a,第二连接件62与连接板201a固定连接。

浮动连接装置6可通过模压成型工艺来制造。具体地,第一连接件61和第二连接件62放在模具里,然后在模具内浇注液态浆料,再进行保压、加热硫化,浆料和第一连接件61和第二连接件62固化成一个整体,就可以打开模具取出成品。浮动连接装置6可以为多个且对称布置,例如四个,呈矩形分布。

继续参考图5b,压装机架201运动的动力来源可以是压装孔501给予对正机构203的反作用力。例如,对正机构203可包括一个可伸缩的定位轴(附图未示出)。定位轴始终与压头202保持对正。定位轴伸出时进入压装孔501,与压装孔501内壁接触。若压头202和压装孔501没有对正而存在偏差角度,由于工件5保持固定,所以定位轴伸出时会对压装孔501产生一个作用力,压装孔501就会对定位轴产生一个反作用力,反作用力使得压装机构产生作用于浮动连接装置的负载。弹性橡胶本体承受负载而产生形变,以使得压装机构2能够相对于工件5运动,压装机架201朝向使定位轴与压装孔501实现对正的方向运动,即使得定位轴能够伸入压装孔501,并与压装孔501实现轴孔配合,从而对正机构203和压头202均实现与压装孔501对正。

如图5c所示,对正后,压头202将压入件502压入压装孔501。如图5d所示,压装过程结束后,定位轴可以从压装孔501内退出,压装孔501对定位轴的反作用力消失,压装机架201在弹性橡胶本体60的作用下回复的初始位置。

反作用力除了通过定位轴传递之外,还可以磁力的形式传递,例如对正机构203可以是一个磁力对正机构,磁力对正机构产生磁力,磁力吸引工件5,使得压装孔501对对正机构203产生反作用力。安装过程结束后,反作用力消失,压装机架201在弹性橡胶本体60的作用下回复到初始位置。对正机构203与压装孔501对正时,压装机架201与压装孔501保持相对静止。对正机构203与压装孔501对正与否的判断也可以通过设置光线传感器来实现。

由于弹性橡胶本体60的阻尼较大,相比于弹簧,弹性橡胶本体60在卸载后,能够更快地稳定下来,回复到初始位置。弹性橡胶本体60发生形变的过程如图3a至3d所示。图3a为初始状态,图3b承受压缩负载,图3c为承受拉伸负载,图3d为承受弯曲负载。

弹性橡胶本体60、第一连接件61和第二连接件62具有多种形式。可选地,如图1、2所示,第一连接件61和第二连接件62共轴线设置,并且设置在弹性橡胶本体60的轴线上。第一连接件61和/或第二连接件62的侧壁具有用于与弹性橡胶本体60卡合的凹槽7,凹槽7用于加强第一连接件61和/或第二连接件62与弹性橡胶本体60的连接强度。第一连接件61和第二连接件62中的一个为外螺纹连接件,另一个为内螺纹连接件。在图1中,第一连接件61为内螺纹连接件,第二连接件62为外螺纹连接件。

可选地,如图6a、6c所示,弹性橡胶本体60包括第一弹性橡胶体601、第二弹性橡胶体602和连接组件603,连接组件603分别连接第一弹性橡胶体601和第二弹性橡胶体602以形成弹性橡胶本体60;第一连接件61的一端固定设置在第一弹性橡胶体601中,另一端用于与基座1固定连接,第二连接件62的一端固定设置在第二弹性橡胶体602中,另一端用于与压装机构2固定连接。连接组件603包括第三连接件603a和第四连接件603b,第三连接件603a固定设置在第一弹性橡胶体601中,第四连接件603b固定设置在第二弹性橡胶体602中;第三连接件603a和第四连接件603b可拆卸地连接,以将第一弹性橡胶体601和第二弹性橡胶体602可拆卸地连接。

可选地,如图6b、6d所示,第一连接件61包括第一转接部61a和第一固定部61b,第一固定部61b固定设置在弹性橡胶本体60中,第一转接部61a与第一固定部61b可拆卸地连接;第一转接部61a用于与基座1固定连接。第一连接件61还可以包括螺母61c,螺母61c设置在第一转接部61a和第一固定部61b之间用于紧固第一转接部61a和第一固定部61b的连接。类似地,第二连接件62也可以包括第二转接部和第二固定部,第二固定部固定设置在弹性橡胶本体60中,第二转接部与第二固定部可拆卸地连接;第二转接部用于与压装机构2固定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积极进步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浮动连接装置,包括包括弹性橡胶本体、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第一连接件的一端固定设置在弹性橡胶本体中,另一端用于与基座固定连接,第二连接件的一端固定设置在弹性橡胶本体中,另一端用于与压装机构固定连接;弹性橡胶本体用于承受来自于压装机构的负载而产生形变,以使得压装机构能够相对于工件改变位置,从而使压装机构能够与工件的压装孔实现对正。由于弹性橡胶本体的阻尼较大,相比于弹簧,弹性橡胶本体在卸载后,能够更快地稳定下来,回复到初始位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压装设备,压装设备具有上述浮动连接装置,从而能够快速回复到初始位置。

本实用新型虽然以较佳实施例公开如上,但其并不是用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都可以做出可能的变动和修改,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变化及修饰,均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所界定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