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折弯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437919阅读:238来源:国知局
一种折弯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导热管加工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折弯机。



背景技术:

在导热管生产过程中,因导热管需要运用到不同的设备中,所以需要对导热管进行不同形式的弯折处理。而目前折弯设备大部分从手动折弯装置发展到自动折弯装置,在原有的基础上提高产能和效率,减少人工的投入,但只能实现同一平面的简单角度的折弯,多角度的折弯需求需要分步进行,但如此一来,分步进行多角度弯折使导热管在容易出现曲率不统一、皱折多以及曲率不够的问题,同时生产效率慢,无法达到客户对产品品质的要求。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效率高、质量高且能实现多角度自动折弯的折弯机。

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折弯机,包括:机架、分料装置、定位装置以及折弯装置;分料装置、定位装置以及折弯装置设于机架上;分料装置和定位装置位于折弯装置的同一侧;

分料装置包括:分料斗、顶升机构以及第一抓取机构;分料斗和第一抓取机构设于机架的顶面;第一抓取机构位于分料斗的一侧;顶升机构设于机架的内部,其位于分料斗的下方;顶升机构的一端依次穿设机架和分料斗;

定位装置包括:第一移动机构、第二移动机构以及第二抓取机构;第一移动机构设于机架的顶面,其位于分料斗的一侧;第二移动机构设于第一移动机构上;第二抓取机构设于第二移动机构上;第一移动机构驱动第二移动机构及第二抓取机构同时沿分料斗的长度方向移动;第二移动机构驱动第二抓取机构沿分料斗的宽度方向移动;

折弯装置包括:第三移动机构、第一折弯机构、第二折弯机构以及固定机构;第三移动机构设于机架的一侧面;第一折弯机构和第二折弯机构设于第三移动机构上;固定机构固定于第一折弯机构上;移动机构驱动第一折弯机构、第二折弯机构以及固定机构于机架的侧面上方沿机架的高度方向移动;第一折弯机构可沿其中轴线旋转;第二折弯机构于第三移动机构上可沿垂直于第一折弯机构的方向移动;固定机构于第一折弯机构上可沿垂直于第一折弯机构的方向移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顶升机构包括:第一固定底座、第一驱动元件、第一滑轨、第二滑轨、第一滑块、第二滑块以及顶升元件;第一固定底座固定于机架内部,其位于分料斗的下方;第一驱动元件、第一滑轨以及第二滑轨固定于第一固定底座;第一滑块和第二滑块分别设于第一滑轨和第二滑轨上;顶升元件固定于第一滑块及第二滑块;第一驱动元件驱动顶升元件于第一滑轨及第二滑轨上沿机架的高度方向移动至分料斗中。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第一抓取机构包括:第二固定底座、第二驱动元件、旋转齿轮、旋转杆、第三固定底座、第三驱动元件以及第一机械夹;第二固定底座设于机架的顶面,其位于分料斗的一侧;第二驱动元件设于第二固定底座上;旋转杆穿设于第二固定底座的顶部;旋转杆的一端连接旋转齿轮,另一端穿设于第三固定底座;第二驱动元件的一端与旋转齿轮连接;第三驱动元件设于第三固定底座的一侧面;第三驱动元件的一端与第一机械夹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第一移动机构包括:第四驱动元件、第三滑轨、第四滑轨以及第一滑动底座;第四驱动元件、第三滑轨以及第四滑轨设于机架的顶面;第三滑轨和第四滑轨位于分料斗的一侧;第四驱动元件位于第三滑轨和第四滑轨的同一端;第一滑动底座固定于第三滑轨和第四滑轨上;第四驱动元件驱动第一滑动底座于第三滑轨及第四滑轨上沿分料斗的长度方向移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第二移动机构包括:第五驱动元件、第五滑轨、第六滑轨以及第二滑动底座;第五驱动元件、第五滑轨以及第六滑轨设于第一滑动底座的顶面;第二滑动底座固定于第五滑轨及第六滑轨上;第五驱动元件驱动第二滑动底座于第五滑轨及第六滑轨上沿分料斗的宽度方向移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第二抓取机构包括:第六驱动元件、第七驱动元件、第四固定底座、伸缩推杆、第二机械夹以及夹紧套筒;第六驱动元件和第四固定底座设于第二滑动底座的顶面;伸缩推杆穿设于第四固定底座;第六驱动元件驱动伸缩推杆沿分料斗的长度方向伸缩;第二机械夹设于伸缩推杆的一端;夹紧套筒套设于伸缩推杆;第七驱动元件固定于第四固定底座上,其一端驱动夹紧套筒沿分料斗的长度方向移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第三移动机构包括:第七滑轨、第八滑轨、第三滑动底座、第三固定件以及第十驱动元件;第七滑轨和第八滑轨平行设于机架的一侧面;第三滑动底座固定于所述第七滑轨及第八滑轨上;第三滑动底座上沿垂直于机架侧面的方向开设有一通孔;第三固定件的一端穿设通孔固定于机架上;第十驱动元件的一端固定于第三固定件的另一端,其另一端连接第三滑动底座;第十驱动元件驱动第三滑动底座于第七滑轨及第八滑轨上沿机架的高度方向移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第一折弯机构包括:第五固定底座、第十一驱动元件以及第一折弯元件;第五固定底座固定于第三滑动底座上;第十一驱动元件设于第五固定底座上;第一折弯元件固定于第三滑动底座的一端;第十一驱动元件驱动第一折弯元件沿其中轴线旋转。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固定机构包括:第六固定底座、第十二驱动元件以及固定元件;第六固定底座固定于第一折弯元件上;第十二驱动元件固定于第六固定底座的底面;固定元件固定于第六固定底座的顶面;第十二驱动元件驱动固定元件于第六固定底座上沿垂直于第一折弯元件的方向移动,其移动方向垂直于第三滑动底座的移动方向。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第二折弯机构包括:第九滑轨、第四滑动底座、第二折弯元件以及第十三驱动元件;第九滑轨和第十三驱动元件固定于第三滑动底座的顶端;第四滑动底座固定于第九滑轨上;第二折弯元件设于第四滑动底座的一端;第十三驱动元件驱动第四滑动底座于第九滑轨上沿垂直于第一折弯元件的方向移动,其移动方向垂直于第三滑动底座的移动方向。

本实用新型区别于现有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取代人工,实现导热管全自动分料、定位以及折弯的工序,节约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同时可实现多角度折弯,折弯效果统一稳定,提高产品质量。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实施例中折弯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中分料装置和定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3为实施例中折弯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4为实施例中分料装置和定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5为实施例中分料装置和定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之三;

图6为实施例中折弯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7为实施例中折弯机的一产品折弯效果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机架;2、分料装置;3、定位装置;4、折弯装置; 21、分料斗;22、顶升机构;23、第一抓取机构;24、防错机构;31、第一移动机构;32、第二移动机构;33、第二抓取机构;211、容置凹槽;221、第一固定底座;222、第一驱动元件;223、第一滑轨;224、第二滑轨;225、第一滑块;226、第二滑块;227、顶升元件;231、第二固定底座;232、第二驱动元件;233、旋转齿轮;234、旋转杆;235、第三固定底座;236、第三驱动元件;237、机械夹;311、第四驱动元件;312、第三滑轨;313、第四滑轨;314、第一滑动底座;321、第五驱动元件;322、第五滑轨;323、第六滑轨;324、第二滑动底座;331、第六驱动元件;332、第七驱动元件;333、第二机械夹; 334、夹紧套筒;241、固定板;242、第八驱动元件;243、伸缩元件;244、第九驱动元件;245、第一固定件;246、第二固定件;247、第一滚轮;248、第二滚轮;249、第三滚轮;250、防错传感器;2271、横向凹槽;2272、纵向凹槽;41、第三移动机构;42、第一折弯机构;43、第二折弯机构;44、固定机构;411、第七滑轨;412、第八滑轨;413、第三滑动底座;4131、通孔; 414、第三固定件;4141、凹槽;415、第十驱动元件;416、限位传感器;421、第五固定底座;422、第十一驱动元件;423、第一折弯元件;4231、第一折弯元件本体;4232、折弯通孔;4233、第一环形凹槽;4234、第二环形凹槽;431、第六固定底座;432、第十二驱动元件;433、固定元件;4331、固定元件本体; 4332、第一固定凹槽;4333、第二固定凹槽;434、传动连接件;441、第九滑轨;442、第四滑动底座;443、第二折弯元件;4431、第二折弯元件本体;4432、第三固定凹槽;4433、第四固定凹槽;444、第十三驱动元件。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以图式揭露本实用新型的多个实施方式,为明确说明起见,许多实务上的细节将在以下叙述中一并说明。然而,应了解到,这些实务上的细节不应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也就是说,在本实用新型的部分实施方式中,这些实务上的细节是非必要的。此外,为简化图式起见,一些习知惯用的结构与组件在图式中将以简单的示意的方式绘示之。

需要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并非特别指称次序或顺位的意思,亦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其仅仅是为了区别以相同技术用语描述的组件或操作而已,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实施例: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折弯机,请参考图1、图2以及图3所示,其分别为实施例中折弯机的结构示意图、分料装置和定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之一以及折弯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之一。折弯机包括机架1、分料装置2、定位装置3以及折弯装置4;所述分料装置2、定位装置3以及折弯装置4设于所述机架1上;所述分料装置2和定位装置3位于所述折弯装置的同一侧;分料装置2包括分料斗21、顶升机构22以及第一抓取机构23;分料斗21和第一抓取机构23 设于机架1的顶面;第一抓取机构23位于分料斗21的一侧;顶升机构22设于机架1的内部,其位于分料斗21的下方;顶升机构22的一端依次穿设机架 1和分料斗21;定位装置3包括第一移动机构31、第二移动机构32以及第二抓取机构33;第一移动机构31设于机架1的顶面,其位于分料斗21的一侧;第二移动机构32设于第一移动机构31上;第二抓取机构33设于第二移动机构32上;第一移动机构31驱动第二移动机构32及第二抓取机构33同时沿分料斗21的长度方向移动;第二移动机构32驱动第二抓取机构33沿分料斗21 的宽度方向移动;折弯装置4包括第三移动机构41、第一折弯机构42、固定机构43以及第二折弯机构44;第三移动机构41设于机架1的一侧面;第一折弯机构42和第二折弯机构44设于第三移动机构41上;固定机构43固定于第一折弯机构42上;第三移动机构41驱动第一折弯机构42、固定机构43以及第二折弯机构44于机架1的侧面上方沿机架1的高度方向移动;第一折弯机构42可沿其中轴线旋转;第二折弯机构44于第三移动机构41上可沿垂直于第一折弯机构42的方向移动;固定机构43于第一折弯机构42上可沿垂直于第一折弯机构42的方向移动。

首先将导热管放置于分料斗21上,顶升机构22将导热管顶升至空中,然后第一抓取机构23抓取导热管并将其由分料装置2的工作区域运送至定位装置3的工作区域,完成分料过程,第二抓取机构33抓取导热管,然后通过第一移动机构31使第二移动机构32和第一抓取机构33可沿分料斗21的长度方向移动,通过第二移动机构32使第一抓取机构33可沿分料斗21的宽度方向移动,将导热管送至设定位置,完成定位过程,在第二抓取机构33固定导热管的一端同时第一移动机构31和第二移动机构32驱动第二抓取机构33 移动,第三移动机构41驱动第一折弯机构42移动调整位置,使导热管另一端穿插至第一折弯机构42中,通过第一折弯机构42将导热管在垂直于机架1 侧面的平面上进行0度至180度的旋转弯折,同时第一移动机构31、第二移动机构32、第二抓取机构33、第三移动机构41以及第一折弯机构42同时工作,使导热管在沿平行于机架1侧面的平面上进行0度至90度的弯折,然后第一移动机构31使第一抓取机构33继续沿分料斗21的长度方向移动,即相对第一折弯机构42移动,使导热管脱离第一折弯42,第一移动机构31、第二移动机构32和第三移动机构41组合工作,调整导热管的位置,使导热管靠U型底端的两端固定在第一折弯机构42和固定机构43之间,此时固定机构43开始工作,向第一折弯机构42移动,直至导热管的两端固定于第一折弯机构42和固定机构43之间,然后第二折弯机构44运作,使导热管的两端同时受力弯折,使导热管的两端在平行于机架1侧面且垂直于第一弯折机构 42的方向的上进行0度至90度的同时弯折。本实用新型的折弯机可实现导热管的全自动由分料到定位,由定位到多角度折弯的加工工程,精准高效,可实现一次成型的多角度自动弯折,提高生产效率,保证产品弯折统一性,提高产品质量。

进一步地,请继续参考图2所示,顶升机构22包括第一固定底座221、第一驱动元件222、第一滑轨223、第二滑轨224、第一滑块225、第二滑块 226以及顶升元件227。第一固定底座221垂直固定于机架1的内部,其位于分料斗21的下方,第一驱动元件222、第一滑轨223以及第二滑轨224固定于第一固定底座221,第一滑块225和第二滑块226分别设于第一滑轨223和第二滑轨224上,顶升元件227固定于第一滑块225及第二滑块226,第一驱动元件222驱动顶升元件227于第一滑轨223及第二滑轨224上沿机架1的高度方向移动至分料斗21中。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如图4所示,其为实施例中分料装置和定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之二,顶升元件227的顶端沿分料斗21 的长度方向还设有横向凹槽2271,使顶升过程中,导热管能更牢固地固定在顶升元件227上。本实用新型的第一驱动元件222采用伺服电机、推杆电机或气缸中的一种,但不限于上述方式,第一驱动元件222驱动顶升元件227 将导热管由分料斗21的底部顶升至分料斗21的上方,使导热管由材料堆中筛选出单个个体进行下步折弯工序。

进一步地,请继续参考图2所示,第一抓取机构23包括第二固定底座231、第二驱动元件232、旋转齿轮233、旋转杆234、第三固定底座235、第三驱动元件236以及第一机械夹237。第二固定底座231设于机架1的顶面,其位于分料斗21的一侧,第二驱动元件232设于第二固定底座231上,旋转杆234 穿设于第二固定底座231的顶部,旋转杆234的一端连接旋转齿轮233,另一端穿设于第三固定底座235,第二驱动元件232的一端与旋转齿轮233连接,第三驱动元件236设于第三固定底座235的一侧面,第三驱动元件236的一端与第一机械夹237连接。本实用新型的第二驱动元件232采用伺服电机和步进电机中的一种,第三驱动元件236采用伺服电机、步进电机和齿轮电机中的一种,但不限于上述方式,第二驱动元件232驱动第一机械夹237夹住由顶升元件227顶升至分料斗21上方的单个导热管后,第三驱动元件236带动旋转齿轮233旋转,第一机械夹237通过旋转杆234与旋转齿轮233同步旋转,将导热管由分料装置2的工作区域旋转运送至定位装置3的工作区域。另外值得注意是,如图4所示,顶升元件227的顶端上沿机架1的高度方向还设有纵向凹槽2272,其与横向凹槽2271垂直,第一机械夹237通过抓取导热管上对应纵向凹槽2272的部位,避免顶升元件227对第一机械夹237的抓取过程的造成影响,加强机械夹237的工作稳定性。

进一步地,请继续参考图2所示,第一移动机构31包括第四驱动元件311、第三滑轨312、第四滑轨313以及第一滑动底座314。第四驱动元件311、第三滑轨312以及第四滑轨313设于机架1的顶面,第三滑轨312和第四滑轨 313位于分料斗21的一侧,第四驱动元件311位于第三滑轨312和第四滑轨 313的同一端,第一滑动底座314固定于第三滑轨312和第四滑轨313上,第四驱动元件313驱动第一滑动底座314于第三滑轨312及第四滑轨313上沿分料斗21的长度方向移动。本实用新型的第四驱动元件311采用滚珠丝杆和推杆电机中的一种,但不限于上述方式,第二抓取机构33抓取导热管后,第四驱动元件311驱动第一滑动底座314于第三滑轨312及第四滑轨313上沿分料斗21的长度方向移动,使导热管在定位装置3上能沿分料斗21的长度方向进行运输,使导热管在沿分料斗21的长度方向上可进行不同定位。

进一步地,请继续参考图2所示,第二移动机构32包括第五驱动元件321、第五滑轨322、第六滑轨323以及第二滑动底座324。第五驱动元件321、第五滑轨322以及第六滑轨323设于第一滑动底座314的顶面,第二滑动底座324固定于第五滑轨322及第六滑轨323上,第五驱动元件321驱动第二滑动底座324于第五滑轨322及第六滑轨323上沿分料斗21的宽度方向移动。本实用新型的第五驱动元件321采用伺服电机、步进电机和齿轮电机中的一种,但不限于上述方式,第二抓取机构33抓取导热管后,第五驱动元件321驱动第二滑动底座324于第五滑轨322及第六滑轨323上沿分料斗21的宽度方向移动,使导热管在定位装置3能沿分料斗21的宽度方向进行运输,实现导热管在分料斗21的宽度方向上的可进行不同定位。

进一步地,请参考图5所示,其为实施例中分料装置和定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之三,第二抓取机构33包括第六驱动元件331、第七驱动元件332、第四固定底座333、伸缩推杆334、第二机械夹335以及夹紧套筒336。第六驱动元件331和第四固定底座333设于第二滑动底座324的顶面,伸缩推杆 334穿设于第四固定底座333,第六驱动元件331驱动伸缩推杆334沿分料斗 21的长度方向伸缩,第二机械夹335设于伸缩推杆334的一端,夹紧套筒336 套设于伸缩推杆334,第七驱动元件332固定于第四固定底座333上,其一端驱动夹紧套筒336沿分料斗21的长度方向移动。本实用新型的第六驱动元件 331采用伺服电机和步进电机中的一种,第七驱动元件332采用液压杆、气缸和推杆电机中的一种,但不限于上述方式,第六驱动元件331驱动伸缩推杆 334沿分料斗21的长度方向伸缩,第二机械夹335设于伸缩推杆334的顶端,第七驱动元件332驱动夹紧套筒336沿分料斗21的长度方向移动,使第二机械夹335在夹紧套筒334的作用下不断往夹紧套筒334的内部收缩夹紧,直至使导热管夹紧固定在第二机械夹335上。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如图4所示,分料装置2还设有防错机构24,其包括固定板241、第八驱动元件242、伸缩元件243、第九驱动元件244、第一固定件245、第二固定件246、第一滚轮247、第二滚轮248、第三滚轮249 以及防错传感器250,固定板241设于第二固定底座231上,其中第一固定件 245可沿分料斗21的宽度方向滑动,第二固定件246可在平行于机架1顶面的水平面上摆动,第八驱动元件242和伸缩元件243固定于固定板241上,第八驱动元件242驱动伸缩元件243沿分料斗21的长度方向伸缩,第一固定件245设于机架1的一侧面,其位于分料斗21的一侧并与第二固定底座231 相对,第九驱动元件244和第二固定件246设于第一固定件244上;第一滚轮246的一端与第九驱动元件244连接,第二滚轮248和第三滚轮249设于第二固定件246的一端,第一滚轮247、第二滚轮248以及第三滚轮249位于分料斗21的上方,且第一滚轮位247于顶升元件227的一侧,第二滚轮248 和第三滚轮249位于顶升元件227的另一侧,防错传感器250设于分料斗21 的一内侧,其与第一固定件245同一端。本实用新型的第八驱动元件242和第九驱动元件244采用伺服电机和步进电机中的一种,但不限于上述方式,在将导热管放至分料斗21内部之前,对导热管的一端进行预处理,使导热管的一端凹陷变形,第八驱动元件242驱动伸缩元件243伸长,将固定在顶升元件227顶端的导热管的预处理端推送至防错传感器250一侧,然后第八驱动元件242驱动伸缩元件243回到原位,通过第一固定件245和第二固定件 246预先调节好第一滚轮247、第二滚轮248以及第三滚轮249的位置,使第一滚轮247、第二滚轮248以及第三滚轮249都能接触到导热管,第一滚轮 247在第九驱动元件244的驱动下旋转,第一滚轮247在导热管的一侧带动其自旋转,第二滚轮248和第三滚轮249在导热管的另一侧进行固定,防止其从顶升元件227上掉落,此时防错传感器250工作,检测导热管一端是否凹陷变形,若是凹陷变形,第一机械夹237通过旋转杆234与旋转齿轮233同步旋转,将导热管由分料装置2的工作区域旋转运送至定位装置3的工作区域,若不是凹陷变形,防错传感器250传送报警信号至外部警报器进行报警,同时折弯机停止工作。防错机构24使折弯机具备防错功能,减少因放错导热管方向而导致不合格品的产生,大大节约生产成本。

进一步地,请参考图6所示,其为实施例中折弯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之二,第三移动机构41包括第七滑轨411、第八滑轨412、第三滑动底座413、第三固定件414以及第十驱动元件415。第七滑轨411和第八滑轨412平行设于机架1的一侧面,第三滑动底座413固定于第七滑轨411及第八滑轨412上,优选地第三滑动底座413采用倒L型设计,顶端为一平面板可用于固定放置第一折弯机构3、第二折弯机构4以及固定机构5,第三滑动底座413上沿垂直于机架1侧面的方向开设有一通孔4131,第三固定件414的一端穿设通孔 4131固定于机架1侧面上,第三固定件414的一端设有一凹槽4141,第十驱动元件415的一端卡设在第三固定件414的凹槽4141上,其另一端连接第三滑动底座413,优选地第十驱动元件415采用升降电机和伺服电机中的一种,但不限于上述方式,第十驱动元件415通过一端连接第三滑动底座413,驱动第三滑动底座413于第七滑轨411及第八滑轨412上沿平行于机架1侧面的方向进行升降移动,同时通孔4131的宽度大于第三固定件414的宽度,满足第三滑动底座413在移动过程中,第三固定件414无法触碰到通孔4131边缘。同时第三移动机构41还包括限位传感器416,限位传感器416依次穿设机架 1、第三滑动底座413以及通孔4131,其感应端位于第三固定件414的下方,随着第三滑动底座413在第七滑轨411和第八滑轨412上移动,限位传感器 416通过监控其与第三固定件414的距离,防止第三滑动底座413的移动距离超过设计范围,损坏第三固定件414。第二抓取机构33固定导热管的一端,第一移动机构31和第二移动机构32同时工作将导热管的另一端穿插至第一折弯机构3后,第十驱动元件415驱动第三滑动底座413在平行于机架1侧面的方向进行升降移动,使导热管在第三滑动底座413的移动方向上进行0 度至90度的弯折。

进一步地,请继续参考图3所示,第一折弯机构42包括第五固定底座421、第十一驱动元件422以及第一折弯元件423。第五固定底座421固定于第三滑动底座413上,第十一驱动元件422设于第五固定底座421上,第一折弯元件423固定于第三滑动底座413的一端,其中第十一驱动元件422的顶端和第一折弯元件423的底端设有皮带轮34,第十一驱动元件422通过皮带35驱动第一折弯元件423延其中轴线旋转,优选地第十一驱动元件422采用伺服电机和步进电机其中的一种,第一折弯元件423通过螺丝固定的方式固定在第三滑动底座413上,但不限于上述方式,螺丝固定的方式使第一折弯元件 423可根据实际生产情况调整其固定位置。另外,第一折弯元件423还包括第一折弯元件本体4231、折弯通孔4232、第一环形凹槽4233以及第二环形凹槽4234,折弯通孔4232沿垂直于第一折弯元件本体332的方向贯穿于第一折弯元件本体332的顶部,第一环形凹槽4233和第二环形凹槽4234沿第一折弯元件本体4231的长度方向平行分布于第一折弯元件本体4231的顶部,第一折弯元件本体4231固定于第三滑动底座413的一端,第十一驱动元件422 驱动第一折弯元件本体4231沿其中轴线旋转负180度至正180度,折弯通孔 4232使折弯效果更加精准,而第一环形凹槽4233和第二环形凹槽4234可在固定机构433固定导热管的两端时更加牢固。第一移动机构31和第二移动机构32驱动第二抓取结构33将导热管穿插第一折弯元件本体332上的折弯通孔4232,然后第十一驱动元件422驱动第一折弯元件本体332沿其中轴线旋转负180度至正180度,使导热管可在垂直于机架1侧面的平面上进行弯折0 度至180度。

进一步地,请一并参考图3和图6,固定机构43包括第六固定底座431、第十二驱动元件432以及固定元件433。第六固定底座431固定于第一折弯元件423上,固定元件433需要与第一折弯元件423配合工作达到固定导热管的效果,直接固定于第一折弯元件上33设计简单节约成本,第十二驱动元件 432固定于第六固定底座431的底面,固定元件433固定于第六固定底座431 的顶面,第十二驱动元件432和固定元件433之间设有传动连接件44,第十二驱动元件432通过驱动传动连接件44,传动连接件44再驱动固定元件433 于第六固定底座431上沿垂直于第一折弯元件423的方向移动,其移动方向垂直于第三滑动底座413的移动方向。优选地第十二驱动元件432采用气缸或液压杆,但不限于上述方式。另外,固定元件433还包括固定元件本体4311、第一固定凹槽4332以及第二固定凹槽4333,第一固定凹槽4332和第二固定凹槽4333沿第一折弯元件本体4231的长度方向平行分布于固定元件本体 4311的一端,固定元件本体4311固定于第六固定底座431的顶面,第十二驱动元件432驱动固定元件本体4311在第六固定底座431上沿垂直于第一折弯元件本体4231的方向移动,其移动方向垂直于第三滑动底座413的移动方向,将导热管的一端通过第一环形凹槽4233和第一固定凹槽4332配合固定,另一端通过第二环形凹槽4234和第二固定凹槽4333配合固定,进一步使固定过程更加牢固,提高后续折弯过程的稳定性。当导热管在第一折弯元件423 完成了180度的折弯后,需要对导热管的底端进行固定以便对其两端进行下步异型角弯折处理,此时第一移动机构31和第二移动机构32驱动第二抓取结构33将导热管送至第一折弯元件423与固定元件433之间,第十驱动元件 415驱动调整第三滑动底座413的位置使导热管的两端位于固定元件433和第一折弯元件43之间,其底端位于固定元件433和第一折弯元件43的同一侧,然后第十二驱动元件432驱动固定元件433沿垂直于第一折弯元件423移动,直至将导热管靠U型底端的两端固定夹紧在固定元件433和第一折弯元件43 之间,完成对导热管两端进行弯折处理前的固定处理。

进一步地,请继续参考图3所示,第二折弯机构44包括第九滑轨441、第四滑动底座442、第二折弯元件443以及第十三驱动元件444。第九滑轨441 和第十三驱动元件444固定于第三滑动底座413的顶端,第四滑动底座442 固定于第九滑轨441上,第十三驱动元件444驱动第四滑动底座442于第九滑轨441上沿垂直于第一折弯元件423的方向移动,其移动方向垂直于第三滑动底座413的移动方向,其中第二折弯元件443还包括第二折弯元件本体 4431、第三固定凹槽4432以及第四固定凹槽4433,第二折弯元件本体4431 设于第四滑动底座442的一端,第三固定凹槽4432和第四固定凹槽4433沿第一折弯元件本体4231的长度方向平行分布于第二折弯元件本体4431的一端,第三固定凹槽4432和第四固定凹槽4433分别与第一固定凹槽4332和第二固定凹槽4333对应且位于同一平面,优选地第十三驱动元件444采用气缸、液压杆和电机中的一种,但不限于上述方式。在完成了180度折弯后的导热管的一端固定夹紧在第一环形凹槽4233与第一固定凹槽4332之间,另一端固定夹紧在第二环形凹槽4234和和第二固定凹槽4333之间,然后第二抓取机构33松开对导热管的固定,此时第十三驱动元件444驱动第四滑动底座442 于第九滑轨441上沿垂直于第一折弯元件423的方向移动,其移动方向垂直于第三滑动底座413的移动方向,同时带动第二折弯元件443移动,使导热管的两端在第三固定凹槽531和第四固定凹槽532的作用下,实现导热管的两端在平行于机架1且垂直于第一弯折元件33的方向上受力均匀地同向进行 0度至90度的折弯。

请参考图7所示,其为实施例中折弯机的一产品折弯效果示意图,以图7 所示的折弯效果为例,本实用新型的运作原理如下:

在进行分料定位之前,对导热管的一端进行预处理,使其一端凹陷变形;将导热管的预处理端朝向防错传感器250,放置在分料斗21的内部,通过第一固定件245和第二固定件246预先调节好第一滚轮247、第二滚轮248以及第三滚轮249的位置,使第一滚轮247、第二滚轮248以及第三滚轮249都能接触到导热管;启动折弯机后,第一驱动元件222驱动顶升元件227从分料斗21升起,将分料斗21内的单个导热管顶升至分料斗21的上方;然后第八驱动元件241驱动伸缩元件243伸长将导热管推送至防错传感器250的一侧,第九驱动元件244驱动第一滚轮247旋转,同时第一滚轮247带动导热管自旋转,防错传感器250工作检测导热管的一端是否凹陷变形,若无凹陷变形,防错传感器250发送报警信号至外部警报器,使其报警,同时折弯机停止工作,若有凹陷变形,定位装置3继续工作;导热管方向无放置错误,第三驱动元件236驱动第一机械夹237夹住导热管上对应纵向凹槽2272的部位,第二驱动元件232驱动旋转齿轮233旋转,在旋转杆234的带动下,第一机械夹237夹住导热管同时旋转至定位装置3工作区域;第六驱动元件331驱动伸缩推杆334伸长至导热管的一端,同时夹紧套筒336在第七驱动元件332 的带动下,在伸缩推杆334上向第二机械夹336移动,使第二机械夹336在夹紧套筒334的作用下不断往夹紧套筒336的内部收缩夹紧,最后使导热管夹紧固定在第二机械夹336上,此时第一机械夹237松开导热管,并且在第二驱动元件232驱动旋转齿轮233旋转,在旋转杆234的带动下回复原始位置;第四驱动元件311驱动第一滑动底座314在第三滑轨312及第四滑轨313 上沿分料斗21的长度方向进行运输,第五驱动元件321驱动第二滑动底座324 在第五滑轨322及第六滑轨323上沿分料斗21的宽度方向进行运输;在第二机械夹336夹紧导热管后,将导热管的另一端穿插折弯通孔4232上,使导热管的B部分在折弯通孔4232上,第十驱动元件415驱动第三滑动底座413于第七滑轨411及第八滑轨412上沿平行于机架1侧面的平面上向第一折弯元件本体4231的底端方向滑动,同时第四驱动元件311驱动第一滑动底座314 在第三滑轨312及第四滑轨313上沿分料斗21的长度方向进行移动,使导热管向垂直于第一折弯元件本体4231移动,使导热管的A部分形成弯折;然后第十一驱动元件422驱动第一折弯元件本体4231沿其自身的中轴线旋转,使导热管的B部分的在折弯通孔4232的作用下形成180度弯折;导热管完成180 度折弯后,第四驱动元件311继续驱动第一滑动底座314在第三滑轨312及第四滑轨313上沿分料斗21的长度方向上移动,使导热管脱离折弯通孔4232,然后第十驱动元件415通过一端连接第三滑动底座413,驱动第三滑动底座 413于第七滑轨411及第八滑轨412上沿平行于机架1侧面的方向上进行升降移动,使导热管的一端分别与第一固定凹槽4332和第一环形凹槽4233对应且处于同一平面,以及其另一端分别与第二固定凹槽4333和第二环形凹槽 4234对应且处于同一平面,此时第三驱动元件42驱动固定元件本体431相对第一折弯元件本体4231移动,直至将导热管的一端固定在第一环形凹槽4233 与第一固定凹槽4332之间,其另一端固定在第二环形凹槽4234和和第二固定凹槽4333之间,然后第七驱动元件332驱动夹紧套筒336在伸缩推杆334 向第二机械夹336相反方向移动,直至第二机械夹336松开导热管的一端,此时第十三驱动元件444驱动第四滑动底座442于第九滑轨441上沿垂直于第一折弯元件本体4231的方向移动,同时带动第二折弯元件本体531移动,使导热管的两端在第三固定凹槽532和第四固定凹槽533的作用下,在平行于机架1的侧面且垂直于第一折弯元件本体4231的方向上受力均匀地同向进行0度至90度,使导热管的C部份的形成弯折。

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理的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