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铸造生产线的换向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68341阅读:10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铸造生产线的换向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铸造设备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铸造生产线的换向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铸造生产线中一般采用边辊式滚道进 行工装或模具的运输。在铸造生产线滚道的拐角处采用滚珠托盘进行换向,其结构如图I所示。滚道I与滚道II呈90°夹角,且二者处于同一标高;在滚道I与滚道II的拐角处设置有滚珠托盘01,滚珠托盘01上具有可自由滚动的钢珠。当工装或者模具运动到滚道I边缘时,在惯性的作用下,工装或模具运动到滚珠托盘01上,然后通过设置在滚道一旁的侧缸02将工装或模具推向另一边的滚道II。现有的滚珠托盘其结构如图2所示,多个滚珠012镶嵌在托盘011上,当位于滚珠上的工装或模具受力时,滚珠能够随工装或模具的受力发生相应的转动,从而消除工装或模具与托盘之间的滑动摩擦,减轻工装或模具的磨损。但是在实际工作过程中,由于铸造工作环境的影响,型砂或者粉尘会掉落在滚珠托盘上。长时间积累,托盘中的型砂或者粉尘越积越多,部分型砂或者粉尘会进入滚珠与托盘之间的缝隙,使滚珠卡死。在滚珠卡死后,会导致工装或模具在经过滚珠托盘时与滚珠发生滑动摩擦,因此工装或模具的磨损较大,减小了工装或模具的使用寿命。由以上所述,如何提供一种铸造生产线的换向装置,以实现在铸造生产线换向处减小对工装或模具的磨损,延长工装或模具的使用寿命的目的,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铸造生产线的换向装置,以实现在铸造生产线换向处减小对工装或模具的磨损,延长工装或模具的使用寿命的目的。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铸造生产线的换向装置,包括能够支撑工装或模具的托架,托架包括支撑架、多个与支撑架固定相连的支撑臂和多个安装于支撑臂并能够自由转动的小滚轮;用于固定换向装置的底架;和 设置在托架与底架之间,能够带动托架进行旋转的转向机构。优选地,在上述的换向装置中,两个支撑臂平行设置于支撑架的两端。优选地,在上述的换向装置中,转向机构包括与托架固定相连的大齿轮、与大齿轮啮合的第一小齿轮和与第一小齿轮固定相连的第一电动机。优选地,在上述的换向装置中,转向机构包括与托架固定相连的槽轮、能够带动槽轮旋转的转臂和能够驱动转臂旋转的第一电动机。优选地,在上述的换向装置中,还包括能够改变托架高度的升降机构,升降机构的一端与托架固定相连,另一端与底架固定相连。优选地,在上述的换向装置中,升降机构包括齿条和在第二电动机驱动下旋转的第二小齿轮,两者之一与托架固定相连,另一与底架固定相连。优选地,在上述的换向装置中,升降机构包括设置在托架与底架之间的液压杆、驱动液压杆进行运动的液压泵和用于储存液压油的油箱。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铸造生产线的换向装置,该换向装置包括能够支撑工装或模具的托架、用于固定换向装置的底架和设置在托架与底架之间且能够带动托架进行旋转的转向机构,其中,托架包括支撑架、多个与该支撑架固定相连的支撑臂和多个安装于支撑臂并能够自由转动的小滚轮。在使用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换向装置时,利用底架将该换向装置固定于铸造生产线的拐角处,并使其托架的轴线与滚道I的轴线平行。当工装或模具运动到滚道I的边缘时,同样在惯性的作用下,工装或模具会运动到换向装置上;工装或模具在换向装置上稳定后,启动换向装置中的转向机构,使托架的轴线与滚道II的轴线平行;再启动侧缸,将工装或模具推到滚道II上,从而实现了换向。与现有的滚珠托盘相比,本实用新型使用安装于支撑臂上的小滚轮支撑工装或模具,型砂或粉尘不会进入小滚轮与支撑臂之间的连接部,也就不会造成小滚轮的卡死,因此工装或模具不会与换向装置发生静摩擦,减小了工装或模具的磨损,实现了延长工装或模具的使用寿命的目的。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I为现有技术中边辊式滚道和滚珠托盘的装配示意图;图2为现有技术中滚珠托盘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换向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边辊式滚道和换向装置装配示意图;图5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另一边辊式滚道和换向装置装配示意图;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换向装置中托架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采用齿轮转向机构换向装置的示意图;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采用槽轮转向机构换向装置的示意图;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采用齿条升降机构的换向装置的示意图;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采用液压升降机构换向装置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了一种铸造生产线的换向装置,以实现在铸造生产线换向处减小对工装或模具的磨损,延长工装或模具的使用寿命的目的。如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公开的换向装置包括托架I、底架2和转向机构3。托架I包括支撑架11、多个设置在支撑架11上的支撑臂12和多个设置在支撑臂12上并能够自由滚动的小滚轮13。底架2用于支撑换向装置。转向机构3设置在托架I与底架2之间,并能够带动托架I进行旋转。 在使用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换向装置时,利用底架2将该换向装置固定于铸造生产线的拐角处,并使其托架的轴线与滚道I的轴线平行,请参考图4。当工装或模具运动到滚道I的边缘时,同样在惯性的作用下,工装或模具会运动到换向装置上;工装或模具在换向装置上稳定后,启动换向装置中的转向机构3,使托架I的轴线与滚道II的轴线平行;再启动侧缸,将工装或模具推到滚道II上,请参考图5,从而实现了换向。与现有的滚珠托盘相比,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换向装置利用安装在支撑臂上的小滚轮作为滚动元件,由于小滚轮的转动轴位于工装或模具的运动范围外,因此型砂或粉尘不会进入小滚轮与支撑臂之间的连接部,也就不会造成小滚轮的卡死,因此工装或模具不会与换向装置发生静摩擦,减小了工装或模具的磨损,实现了延长工装或模具的使用寿命的目的。优选地,在上述实施例所提供的换向装置中,两个支撑臂平行设置于支撑架的两端。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在本实施例中,两个平行的支撑臂构成了工装或模具运动的轨道,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支撑臂的数量只能为两个,可以根据实际的需求,对支撑臂的数量做出灵活的选择;同时,支撑臂的外形还可以有其它形式的选择,如图6所示,多个支撑辊14架设在支撑板15上,在这里,支撑辊14可以看做是两个小滚轮向彼此延伸、融合后得到的加长的滚轮,而支撑板15可以看做为多个支撑臂的并排设置,因此该实施例并未脱离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换向装置的转向机构存在多种实现方式,下面着重介绍两种转向机构的结构。如图7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换向装置中,转向装置3包括大齿轮31、第一小齿轮32和第一电动机33,其中,大齿轮31与托架I固定相连;第一电动机33与底架2固定相连;第一小齿轮32固定设置在第一电动机33的转轴上,并与大齿轮31哨合。可以看出,当第一电动机33启动后,其转动会通过第一小齿轮32和大齿轮31传递到托架I上,使托架I随之转动,实现了转向的功能。同时,转向装置还可以包括与底架固定相连的内齿圈、与托架固定相连的电动机和设置在电动机转轴上并与内齿圈啮合的小齿轮,其实现换向装置转向的过程与上述实施例相同,此处不再赘述。如图8所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所提供的换向装置中,转向装置包括槽轮34、转臂35和第一电动机33,其中,槽轮34上设置有十字型滑槽;转臂35的一端设置在滑槽中,另一端与第一电动机33的转轴固定相连;第一电动机33与底架固定相连。当第一电动机33启动后,第一电动机33驱动转臂35旋转,当转臂35每旋转360°,槽轮34在转臂35的作用下旋转90°,由于槽轮34与托架I固定相连,因此托架I会随之旋转90°,这样就实现了换向装置的转向。可以理解的是,在上述实施例所提供的换向装置中,电动机仅为在多种原动机中优选后的一个选择,在现实情况中,还可以选择内燃机等作为换向装置的动力来源;同时,在电动机至托架之间,还可以根据现实需要,设置不同的传动部件,此处不再赘述。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换向装置还包括升降机构。升降机构的一端与托架固定相连,另一端与底架固定相连,在升降机构的作用下,托架能够在垂直方向上运动,从而改变托架的垂直高度。如图9所示,升降机构包括与托架I固定相连的齿条41、固定设置在底架2上的第二电动机42和固定设置在第二电动机42转轴上并与齿条41啮合的第二小齿轮43。当第二电动机42开始旋转后,第二小齿轮43和齿条41配合使第二电动机42的旋转转变为托架I的垂直运动,从而实现了托架I的升降。同时,齿条41和第二电动机42的位置还可以 互换,即齿条41与底架2固定相连,而第二电动机42固定设置托架I上,这并不影响升降机构实现其自身的功能。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了另一种采用液压升降机构的换向装置,如图10所示,升降装置包括液压杆44、液压泵(图中未示出)和用于储存液压油的油箱(图中未示出),其中,液压杆44设置在托架I与底架2之间,液压杆44、液压泵和油箱构成一个简单的液压系统。当启动液压泵后,液压杆44在液压泵的作用下展开,推动托架I上升;关闭液压泵后,液压杆44在托架I重力的作用下收缩,液压油回到油箱中,托架I下降,从而实现了升降机构的升降功能。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例中所给出的升降装置仅为实现升降功能的最基本的结构,本领域技术人员还可以在其基础上通过增加或改变某些零部件,以实现同样的功能,其同样应当属于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范围内。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权利要求1.一种铸造生产线的换向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能够支撑エ装或模具的托架(1),所述托架(I)包括支撑架(11)、多个与所述支撑架(11)固定相连的支撑臂(12)和多个安装于所述支撑臂(12)并能够自由转动的小滚轮(13); 用于固定所述换向装置的底架(2); 和 设置在所述托架(I)与所述底架(2 )之间,能够带动所述托架(I)进行旋转的转向机构(3)。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换向装置,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支撑臂(12)平行设置于所述支撑架(11)的两端。
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换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向机构(3)包括与所述托架(I)固定相连的大齿轮(31)、与所述大齿轮(31)哨合的第一小齿轮(32)和与所述第一小齿轮(32)固定相连的第一电动机(33)。
4.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换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向机构(3)包括与所述托架(I)固定相连的槽轮(34)、能够带动所述槽轮(34)旋转的转臂(35)和能够驱动所述转臂(35)旋转的第一电动机(33)。
5.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换向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能够改变所述托架(I)高度的升降机构,所述升降机构的一端与所述托架(I)固定相连,另一端与所述底架(2)固定相连。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中所述的换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机构包括齿条(41)和在第二电动机(42)驱动下旋转的第二小齿轮(43),两者之一与所述托架(I)固定相连,另一与所述底架(2)固定相连。
7.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中所述的换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机构包括设置在所述托架(I)与所述底架(2)之间的液压杆(44)、驱动所述液压杆进行运动的液压泵和用于储存液压油的油箱。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铸造生产线的换向装置,该换向装置包括能够支撑工装或模具的托架、用于固定换向装置的底架和设置在托架与底架之间且能够带动托架进行旋转的转向机构,其中,托架包括支撑架、多个与该支撑架固定相连的支撑臂和多个安装于支撑臂并能够自由转动的小滚轮。与现有的滚珠托盘相比,本实用新型使用安装于支撑臂上的小滚轮支撑工装或模具,型砂或粉尘不会进入小滚轮与支撑臂之间的连接部,也就不会造成小滚轮的卡死,因此工装或模具不会与换向装置发生静摩擦,减小了工装或模具的磨损,实现了延长工装或模具的使用寿命的目的。
文档编号B22D29/04GK202539534SQ201220204149
公开日2012年11月21日 申请日期2012年5月4日 优先权日2012年5月4日
发明者姜庆平, 姜庆志 申请人:宁国市志诚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