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工位双头外抛光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46614阅读:325来源:国知局
一种双工位双头外抛光机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抛光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双工位双头外抛光机。



背景技术:

对于某些圆柱筒状的金属制品而言,例如电热水壶、豆浆机、果汁机等金属壳体,一般采用金属片材经卷曲焊接而成,具体的:金属片材通过卷圆机卷制成圆柱筒状,而后再经过焊接的方式将金属片材焊接成一完整的圆柱筒状;为保证金属制品外观的平整性以及美观程度,一般在里面进行焊接。

对于上述圆柱筒状的金属壳体而言,为保证其外表面质量,在加工过程中,必须进行外抛光处理。现有技术中存在形式各样的外抛光设备;然而,对于现有的外抛光设备而言,其普遍存在自动化程度较低、工作效率较低的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双工位双头外抛光机,该双工位双头外抛光机结构设计新颖、自动化程度高、工作效率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双工位双头外抛光机,包括有机架,机架装设有呈水平横向布置的固定支撑板,固定支撑板装设有两个左右间隔布置的外抛光组件;

外抛光组件包括有可相对左右活动地装设于固定支撑板且呈水平横向布置的水平活动板,机架对应水平活动板装设有水平驱动机构,水平驱动机构与水平活动板驱动连接,水平活动板螺装有呈竖向布置的轴承座,轴承座的中心孔内可相对转动地嵌装有呈竖向布置的活动转轴,活动转轴的上端部延伸至水平活动板的上端侧,活动转轴的下端部延伸至水平活动板的下端侧,活动转轴的上端部装设有工件放置座,水平活动板的下表面螺装有水平活动安装架,水平活动安装架装设有减速器、转轴驱动电机,转轴驱动电机的动力输出轴与减速器的动力输出轴驱动连接,减速器的动力输出轴与活动转轴的下端部连接;

外抛光组件还包括有螺装于固定支撑板上表面且朝上竖向延伸的竖向安装架,竖向安装架位于水平活动板的后端侧,竖向安装架的前端侧可相对上下活动地装设有升降活动座,竖向安装架对应升降活动座装设有升降驱动机构,升降驱动机构与升降活动座驱动连接,升降活动座装设有抛光头驱动电机,抛光头驱动电机的动力输出轴装设有活动抛光头。

其中,所述水平驱动机构包括有分别装设于所述机架的水平驱动电机、沿着左右方向水平延伸的水平驱动丝杆,水平驱动电机的动力输出轴与水平驱动丝杆驱动连接,所述水平活动板装设有水平丝杆螺母,水平丝杆螺母与水平驱动丝杆相配合。

其中,所述水平驱动电机的动力输出轴通过同步带传动机构与所述水平驱动丝杆驱动连接。

其中,所述水平活动板与所述固定支撑板之间装设有水平导向机构,水平导向机构包括有装设于固定支撑板且沿着左右方向水平延伸的水平导柱,水平活动板对应水平导柱装设有水平导套,水平导套与水平导柱相配合。

其中,所述升降驱动机构包括有装设于所述竖向安装架上端部的升降驱动电机、装设于竖向安装架且呈竖向布置的升降驱动丝杆,升降驱动电机的动力输出轴通过联轴器与升降驱动丝杆的上端部连接,所述升降活动座装设有升降丝杆螺母,升降丝杆螺母与升降驱动丝杆相配合。

其中,所述升降活动座与所述竖向安装架之间装设有竖向导向机构,竖向导向机构包括有装设于竖向安装架且呈竖向布置的竖向导轨,升降活动座对应竖向导轨装设有竖向滑块,竖向滑块与竖向导轨相配合。

其中,所述升降活动座可相对转动地装设有活动转盘,所述抛光头驱动电机装设于活动转盘,活动转盘与升降活动座之间装设有转盘驱动气缸,转盘驱动气缸的缸体与升降活动座铰接,转盘驱动气缸的活塞杆外延端部与活动转盘铰接,转盘驱动气缸的活塞杆外延端部与活动转盘的铰接位置偏离活动转盘的回转中心。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双工位双头外抛光机,其机架的固定支撑板装设两个左右间隔布置的外抛光组件,外抛光组件包括由水平驱动机构驱动的水平活动板,水平活动板螺装轴承座,轴承座的中心孔内嵌装活动转轴,活动转轴上端部延伸至水平活动板上端侧,活动转轴下端部延伸至水平活动板下端侧,活动转轴上端部装设工件放置座,水平活动板下表面的水平活动安装架装设减速器、转轴驱动电机,转轴驱动电机、减速器、活动转轴依次驱动连接;外抛光组件还包括竖向安装架,竖向安装架前端侧装设有由升降驱动机构驱动的升降活动座,升降活动座装设抛光头驱动电机,抛光头驱动电机的动力输出轴装设活动抛光头。通过上述结构设计,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设计新颖、自动化程度高、工作效率高的优点。

附图说明

下面利用附图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说明,但是附图中的实施例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任何限制。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外抛光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外抛光组件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在图1至图4中包括有:

1——机架 11——固定支撑板

2——外抛光组件 21——水平活动板

22——水平驱动机构 221——水平驱动电机

222——水平驱动丝杆 223——水平丝杆螺母

224——水平导向机构 2241——水平导柱

2242——水平导套 231——轴承座

232——活动转轴 233——工件放置座

241——水平活动安装架 242——减速器

243——转轴驱动电机 25——竖向安装架

26——升降活动座 27——升降驱动机构

271——升降驱动电机 272——升降驱动丝杆

273——升降丝杆螺母 274——竖向导向机构

2741——竖向导轨 2742——竖向滑块

281——抛光头驱动电机 282——活动抛光头

291——活动转盘 292——转盘驱动气缸。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的实施方式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说明。

如图1至图4所示,一种双工位双头外抛光机,包括有机架1,机架1装设有呈水平横向布置的固定支撑板11,固定支撑板11装设有两个左右间隔布置的外抛光组件2。

其中,外抛光组件2包括有可相对左右活动地装设于固定支撑板11且呈水平横向布置的水平活动板21,机架1对应水平活动板21装设有水平驱动机构22,水平驱动机构22与水平活动板21驱动连接,水平活动板21螺装有呈竖向布置的轴承座231,轴承座231的中心孔内可相对转动地嵌装有呈竖向布置的活动转轴232,活动转轴232的上端部延伸至水平活动板21的上端侧,活动转轴232的下端部延伸至水平活动板21的下端侧,活动转轴232的上端部装设有工件放置座233,水平活动板21的下表面螺装有水平活动安装架241,水平活动安装架241装设有减速器242、转轴驱动电机243,转轴驱动电机243的动力输出轴与减速器242的动力输出轴驱动连接,减速器242的动力输出轴与活动转轴232的下端部连接。

进一步的,外抛光组件2还包括有螺装于固定支撑板11上表面且朝上竖向延伸的竖向安装架25,竖向安装架25位于水平活动板21的后端侧,竖向安装架25的前端侧可相对上下活动地装设有升降活动座26,竖向安装架25对应升降活动座26装设有升降驱动机构27,升降驱动机构27与升降活动座26驱动连接,升降活动座26装设有抛光头驱动电机281,抛光头驱动电机281的动力输出轴装设有活动抛光头282。

需进一步解释,水平驱动机构22包括有分别装设于机架1的水平驱动电机221、沿着左右方向水平延伸的水平驱动丝杆222,水平驱动电机221的动力输出轴与水平驱动丝杆222驱动连接,水平活动板21装设有水平丝杆螺母223,水平丝杆螺母223与水平驱动丝杆222相配合。优选的,水平驱动电机221的动力输出轴通过同步带传动机构与水平驱动丝杆222驱动连接;当然,水平驱动电机221还可以通过齿轮传动机构、链条传动机构驱动水平驱动丝杆222转动。

另外,升降驱动机构27包括有装设于竖向安装架25上端部的升降驱动电机271、装设于竖向安装架25且呈竖向布置的升降驱动丝杆272,升降驱动电机271的动力输出轴通过联轴器与升降驱动丝杆272的上端部连接,升降活动座26装设有升降丝杆螺母273,升降丝杆螺母273与升降驱动丝杆272相配合。

本实用新型包括有两个外抛光组件2,在本实用新型工作过程中,各外抛光组件2可独立对工件进行抛光加工,即本实用新型可以实现双工位双头外抛光加工处理。

需进一步指出,在利用外抛光组件2对工件进行外抛光处理的过程中,待抛光处理的工件放置于活动转轴232上端部的工件放置座233;待工件放置完毕后,转轴驱动电机243经减速器242减速后驱动活动转轴232转动,活动转轴232带动工件放置座233以及放置于工件放置座233的工件同步转动,在此过程中,升降驱动电机271通过由升降驱动丝杆272、升降丝杆螺母273所组成的丝杆传动机构驱动升降活动座26下移,下移的升降活动座26带动抛光头驱动电机281、活动抛光头282下移并使得活动抛光头282接触工件的外表面,且抛光头驱动电机281驱动活动抛光头282转动,进而使得转动的活动抛光头282对工件表面进行抛光处理。另外,当需要移动工件位置时,水平驱动电机221通过由水平驱动丝杆222、水平丝杆螺母223所组成的丝杆传动机构驱动水平活动板21水平移动,进而实现抛光进给动作。

需进一步指出,为保证水平活动板21平稳可靠地左右水平移动以及升降活动板平稳可靠地上下移动,本实用新型可以采用下述导向结构设计,具体的:水平活动板21与固定支撑板11之间装设有水平导向机构224,水平导向机构224包括有装设于固定支撑板11且沿着左右方向水平延伸的水平导柱2241,水平活动板21对应水平导柱2241装设有水平导套2242,水平导套2242与水平导柱2241相配合;升降活动座26与竖向安装架25之间装设有竖向导向机构274,竖向导向机构274包括有装设于竖向安装架25且呈竖向布置的竖向导轨2741,升降活动座26对应竖向导轨2741装设有竖向滑块2742,竖向滑块2742与竖向导轨2741相配合。

综合上述情况可知,通过上述结构设计,本实用新型能够自动且高效地完成工件外抛光加工,即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设计新颖、自动化程度高、工作效率高的优点。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如图3和图4所示,升降活动座26可相对转动地装设有活动转盘291,抛光头驱动电机281装设于活动转盘291,活动转盘291与升降活动座26之间装设有转盘驱动气缸292,转盘驱动气缸292的缸体与升降活动座26铰接,转盘驱动气缸292的活塞杆外延端部与活动转盘291铰接,转盘驱动气缸292的活塞杆外延端部与活动转盘291的铰接位置偏离活动转盘291的回转中心。在本实用新型工作过程中,当需要改变活动抛光头282的抛光角度时,使用者只需启动转盘驱动气缸292,转盘驱动气缸292的活塞杆驱动活动转盘291相对升降活动座26转动,转动的活动转盘291带动抛光头驱动电机281、活动抛光头282转动一定角度。

以上内容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