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溶酶体内pH比率荧光探针的制备与应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103816阅读:347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溶酶体内pH比率荧光探针的制备与应用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属于化学分析检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以检测溶酶体内pH的比率荧光探针的制备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细胞内pH值在调节细胞的新陈代谢、酶活性、免疫等生理过程有着重要作用。真核细胞溶酶体pH值在4.0-5.5之间,通过质子泵、氯离子通道、质子从细胞质跨膜运输到溶酶体内过程维持pH值的稳定。在酸性环境中溶酶体内的水解酶、蛋白质保持很高的生物活性。在pH 4.0-5.5之间,溶酶体内的水解酶可以降解蛋白质、DNA、细菌等。当溶酶体内pH值偏离正常值将会导致细胞内功能紊乱。因此需要研发一种选择性好、灵敏度高、能够快速检测溶酶体内pH的方法。荧光探针具有灵敏度高、操作简单、可以实时无损伤成像的特点。荧光探针在活细胞或生物组织中检测阳离子、氨基酸、生物分子方面已经成为科研工作者们研究的热点。此外,靶向识别的荧光探针可以在细胞内对细胞器进行定位,输出更准确更直接的信息。最近几年出现报道,关于溶酶体靶向识别的pH的荧光探针,但是这些靶向识别的荧光探针都是基于荧光强度的探针,这些探针在测试分析时会受探针浓度、仪器灵敏度、测试环境的影响,干扰实验数据的准确性。比率荧光探针可以通过两个不同波长的荧光强度比值作为输出信号,从而减小探针浓度、仪器灵敏度、测试环境等多方面的影响。目前,科研工作者们报道了几个比率型的溶酶体pH荧光探针,但是这方面的研究远远不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合成简单、反应条件温和、成本较低的溶酶体内pH荧光探针的合成方法;目的之二是提供一种选择性好、灵敏度高、定位效果好、以及毒性较小的溶酶体内pH值比率型荧光探针。

本发明解决问题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采用荧光比率法对环境或细胞内pH检测的荧光比率荧光探针,其分子结构式如下:

具体合成方法如下:(a)在50mL圆底烧瓶中,将对硝基苯酚(0.5760g,4.0mmol),1,4-二溴丁烷(1.3281g,8.0mmol)溶于丙酮(6mL),再将K2CO3(0.8428g,12.7mmol)加入到烧瓶中,53℃下搅拌,薄层色谱监测反应,回流2天,反应完成。冷却至室温,抽滤,除去碳酸钾,滤饼用二氯甲烷洗涤,旋干滤液得到无色油状液体,进行柱分离,得到化合物1,白色固体0.6012g,收率:54.5%;

(b)在25mL圆底烧瓶中,将上步所得产物1(1.0963g,4.0mmol),吗啡啉(0.4482g,5.2mmol)溶于N,N-二甲基甲酰胺(10mL)中,将KI(0.1713g,1.0mmol)加入到烧瓶中。氩气保护,80℃下反应,薄层色谱监测反应,12小时反应完全,冷却至室温,将反应液倒入到40mL去离子水中,用二氯甲烷萃取,有机相用无水硫酸钠干燥,旋干,得到化合物2,固体1.1012g,收率为98.2%;

(c)将上步所得产物2(0.8402g,3.0mmol)溶于20mL甲醇中,再加入钯碳催化剂(0.1803g),65℃反应12小时,抽滤出去催化剂,滤饼用30mL二氯甲烷洗涤,旋干溶剂,得化合物3,棕色固体0.6604g,收率:88.0%;

(d)在25mL烧瓶中加入化合物4(0.2173g,1.0mmol),3-溴丙炔(0.2380g,2.0mmol)溶于丙酮(10mL),再加入碳酸钾(0.2764g,2.0mmol)53℃下反应,薄层色谱监测反应,12小时完成反应,抽滤除去碳酸钾,旋干溶剂,柱层析分离,得化合物5,黄色固体粉末0.2002g,收率78.4%;

(e)在25mL烧瓶中加入化合物3(0.2503g,1.0mmol),化合物5(0.2662g,1.0mmol),溶于N,N-二甲基甲酰胺(5mL),再加入碘化亚铜(0.057g,0.3mmol),110℃反应,薄层色谱监测反应,4小时后反应完成。冷却到室温,将反应液倒入到40mL去离子水中搅拌1小时,抽滤,滤液用乙酸乙酯萃取,合并有机相,用无水硫酸钠干燥有机相,旋干溶剂,进行柱层析分离,得到产物CQ-Lyso,黄色粉末90mg,收率18.53%。

本发明的荧光探针的作用机理如下,探针分子CQ-Lyso发射黄色荧光。在溶液中当质子与探针分子CQ-Lyso反应时,质子加成到探针分子的喹啉环的氮原子上,导致加成后的产物CQ-Lyso+H+分子分子内电荷转移效应增强,溶液由黄色荧光变成红色荧光,而呈现比值型的荧光响应。从而实现特异性检测pH的目的,同时吗啉部分作为细胞内溶酶体的靶向识别基团。探针分子的响应过程如下:

本发明的荧光探针在测试体系为水和乙醇的混合体系(水和乙醇的体积比为7比3),溶液呈现浅黄色,最大吸收峰在397nm,发射峰在560nm。在酸性条件下,在410-580nm区域出现一个新的吸收峰,最大吸收峰在501nm,新发射峰在613nm。

本发明的荧光探针具有大斯托克斯位移,在该测试体系中,探针斯托克斯位移值为163nm。在酸性条件下形成的产物CQ-Lsyol+H+,斯托克斯位移值为112nm。

本发明的荧光探针选择性好。选择性测试体系为水和乙醇的体积比为7比3的混合溶剂。测试浓度为5.0μM,测试温度为室温。当pH为7.4时,I613nm与I560nm的比值为0.524,pH为4.0时候比值为5.2。在干扰离子存在时,I613nm与I560nm的比值基本保持不变。(1)Blank,(2)Al3+,(3)Ca2+,(4)Cd2+,(5)Co2+,(6)Cr3+,(7)Fe3+,(8)K+,(9)Mg2+,(10)Na+,(11)Ni2+,(12)Pb2+,(13)Zn2+,(14)Fe2+,(15)Cu2+,(16)Ba2+,(17)Mn2+,(18)glucose,(19)GSH,(20)Cys,(21)Hcy,(22)H2O2,(23)glycine,(24)glutamic acid,(25)valine,(26)arginine,(27)lysine,(28)tryptophan,(29)threonine,(30)aspartic acid。

本发明的荧光探针灵敏度高,随着pH值的降低,613nm处的荧光强度(I613nm)与560nm处的荧光强度(I560nm)的比值逐渐增大,在pH为4.0-6.0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线性相关系数为0.9909。

本发明的荧光探针快响应速度快,探针分子加入到不同pH溶液中,荧光立即发生变化。

本发明的荧光探针探针具有高的稳定性,在10min内I613nm与I560的比值保持不变,探针在pH由7.4与4.0重复之间重复变化12次,I613nm/I560nm保持不变,可以实现很好的回复性。

本发明的荧光探针生物毒性小,MTT实验表明,探针浓度小于10.0μM对细胞毒性很小,细胞存活率接近100%。

本发明的荧光探针在活细胞中成像具有单波长激发,对溶酶体的定位效果较好,与溶酶体标记物对比,皮尔森系数高达0.97。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荧光探针的选择性,荧光探针在不同pH溶液中的荧光光谱,横坐标为波长,纵坐标为荧光强度。探针浓度为5.0×10-6mol/L。测试体系为含30%乙醇的水溶液。

图2为本发明的荧光探针在DMSO-d6中核磁滴定前后核磁图谱。

图3为本发明的荧光探针在不同pH溶液中I613nm与I560nm的比值,横坐标为pH,纵坐标为I613nm与I560nm的比值。探针浓度为5.0×10-6mol/L。测试体系为含30%乙醇的水溶液。

图4为本发明的荧光探针在pH=4.0和pH=7.4溶液中I613nm与I560nm比值随时间的变化,横坐标为时间,纵坐标为比值。

图5为本发明的荧光探针在pH=4.0与pH=7.4之间恢复性图。横坐标为重复次数,纵坐标为I613/I560比值。

图6为本发明的荧光探针与溶酶体标记物对比,靶向识别Hela细胞中溶酶体图。

图7为本发明的荧光探针在不同pH下细胞的成像图。

图8为本发明的荧光探针检测氯喹引起溶酶体内pH变化图。

图9为本发明的荧光探针MTT细胞毒性实验图,横坐标为药物浓度,纵坐标为细胞成活率。

具体实施实例

实施例1:中间产物1-(4-溴-丁氧基)-4-硝基-苯的合成,化合物1

在50ml圆底烧瓶中,将对硝基苯酚(0.5760g,4.0mmol),1,4-二溴丁烷(1.3281g,8.0mmol)溶于丙酮(6ml),再将K2CO3(0.8428g,12.7mmol)加入到烧瓶中,53℃油浴搅拌,薄层色谱监测反应,回流2天,反应完成。冷却至室温,抽滤,去除碳酸钾等,滤饼用30ml×2二氯甲烷洗涤,旋干滤液得到无色油状液体,用二氯甲烷与石油醚作为洗脱剂(v/v,1:2)进行柱分离,得到化合物1无色固体0.6012g,收率:54.5%。1HNMR(400MHz,CDCl3H 8.18(d,J=9.2Hz,2H),6.95(d,J=9.3Hz,2H),4.10(t,J=5.9Hz,2H),3.51(t,J=6.4Hz,2H),2.40-1.81(m,2H).13CNMR(100MHz,CDCl3C 163.9,141.5,125.9,114.4,67.8,33.2,29.2,27.6。

实施例2:4-[4-(4-硝基-酚氧-丁基)]-吗啡啉的合成,化合物2

在25ml圆底烧瓶中,将上步所得产物1(1.0963mg,4.0mmol),吗啡啉(0.4482g,5.2mmol)溶于N,N-二甲基甲酰胺(10mL)中,将KI(0.1713g,1.0mmol)加入到烧瓶中。氩气保护,80℃油浴加热反应,薄层色谱监测反应,12小时反应完全,冷却至室温,将反应液倒入到40ml去离子水中,用二氯甲烷30ml×3萃取,有机相用无水硫酸钠干燥,旋干,得到化合物2固体1.1012g,收率为98.2%。1HNMR(400MHz,CDCl3H 8.21(d,J=9.3Hz,2H),6.95(d,J=9.3Hz,2H),4.10(t,J=6.3Hz,2H),3.89-3.58(m,4H),2.48-2.41(m,6H),1.92-1.85(m,2H),1.74-1.67(m,2H).13CNMR(100MHz,CDCl3C 164.1,141.4,125.9,114.4,68.5,67.0,58.5,53.7,26.9,22.9。

实施例3:4-(4-吗啡啉-4-丁氧基)-苯胺的合成,化合物3

将上步所得产物2(0.8402g,3.0mmol)溶于20mL甲醇中,再加入10%

Pb/C(0.1803g),65℃反应12小时。用硅藻土抽滤,滤饼用30ml二氯甲烷洗涤,旋干溶剂,得化合物3棕色固体0.6604g。收率:88.0%。δH 6.73(d,J=8.8Hz,2H),6.63(d,J=8.8Hz,2H),3.90(t,J=6.3Hz,2H),3.73-3.71(m,4H),3.37(s,2H),2.45-2.38(m,6H),1.87-1.72(m,1H),1.71-1.56(m,1H).13CNMR(400MHz,CDCl3C 152.1,140.0,116.4,115.6,68.3,67.0,58.7,53.7,27.3,23.1。

实施例4:8-丙-2-炔基氧基-2,3,6,7-四氢-1H,5H-哌啶[3,2,1-i,j]喹啉-9甲醛的合成,化合物5

在25ml烧瓶中加入化合物4(8-羟基-2,3,6,7-四氢-1H,5H-哌啶[3,2,1-i,j]喹啉-9甲醛)(0.2173g,1.0mmol),3-溴丙炔(0.2380g,2.0mmol)溶于丙酮(10ml),再加入碳酸钾(0.2764g,2.0mmol)53℃回流反应,薄层色谱监测反应,12小时完成反应,抽滤除去碳酸钾,滤饼用20ml二氯甲烷洗涤,旋干溶剂,洗脱剂用石油醚、乙酸乙酯(v/v,3:1)柱层析分离,得化合物5黄色固体粉末0.2002g,收率78.4%。1HNMR(500MHz,CDCl3H 10.03(s,1H),7.34(s,1H),4.63(d,J=2.4Hz,2H),3.52-3.05(m,4H),2.81(t,J=6.3Hz,2H),2.73(t,J=6.3Hz,2H),2.55(t,J=2.4Hz,1H),2.01-1.82(m,4H).13CNMR(125MHz,CDCl3C 187.8,157.8,148.8,127.5,117.5,117.0,112.6,78.7,76.1,62.1,50.0,49.7,27.3,21.4,21.3,20.7.

实施例5:探针CQ-Lysol的合成

在25ml烧瓶中加入化合物3(0.2503g,1.0mmol),化合物5(0.2662g,1.0mmol),溶于N,N-二甲基甲酰胺(5ml),再加入碘化亚铜(0.057g,0.3mmol),110℃反应,薄层色谱监测反应,4小时后反应完成。冷却到室温,将反应液倒入到40ml去离子水中搅拌一小时,抽滤,滤饼用30ml乙酸乙酯洗涤,滤液用40ml×4乙酸乙酯萃取,合并有机相,用无水硫酸钠干燥有机相,旋干乙酸乙酯,进行柱分离,洗脱剂用石油醚、乙酸乙酯(v/v,3:1),重结晶,得到产物CQ-Lyso红色粉末90mg,收率18.53%。1H NMR(400MHz,DMSO)δH 7.89(s,1H),7.81(d,J=9.1Hz,1H),7.67(s,1H),7.29(dd,J=9.1,2.8Hz,1H),7.25(d,J=2.8Hz,1H),5.24(s,2H),4.10(t,J=6.5Hz,2H),3.62-3.49(m,4H),3.20-3.16(m,4H),2.75(t,J=6.3Hz,2H),2.63(t,J=6.5Hz,2H),2.36-2.32(m,6H),1.91-1.88(m,4H),1.83-1.77(m,2H),1.65-1.58(m,2H).1H NMR(100MHz,CDCl3C156.1,153.7,148.4,145.6,144.4,130.1,129.0,127.6,125.1,122.5,121.5,116.1,111.0,107.9,106.4,68.6,67.9,67.0,58.6,53.7,50.1,49.6,27.4,27.2,23.1,22.1,21.3,21.0.

实施例6:本发明的荧光探针的应用

探针分子能够动态监控溶酶体内pH的变化,Hela细胞首先培养在该探针的溶液中也中15分钟,然后移除溶液,PBS缓冲液洗涤三次,再将细胞培养在含有氯喹的溶液中(100.0μM和200.0μM)分别培养30分钟,然后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成像,研究发现未用氯喹的处理的溶酶体的pH为5.4,氯喹处理后的pH分别为6.5和6.8。实验结果表明氯喹处理后溶酶体内的pH升高了,这种变化能够用该探针进行检测,证实了该探针的应用性。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