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组织培养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681534发布日期:2018-06-12 22:20阅读:219来源:国知局
微组织培养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材料领域,具体而言,涉及微组织培养装置。



背景技术:

组织工程是一门以细胞生物学和材料科学相结合,进行体外或体内构建组织或器官的学科。传统的组织工程技术是将体内分离的活细胞(种子细胞)与材料进行混合,预制成一定的形状,填充到组织缺损部位实现组织修复的作用。这种传统组织工程技术基于体外形成既定的组织形状再进行组织修复,其缺点在于很难在组织填充后进行塑形,甚至无法完全填充缺损部位。微组织是近年来组织工程领域里提出的一个新概念,即通过微米级生物支架复合种子细胞,之后通过载有细胞的支架自身聚集与粘连形成形状既定的微组织。微组织技术可以实现将微米级生物支架移植到组织缺损部位,然后原位形成微组织进行修复,为临床进行组织修复与再生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治疗手段。

而体外模拟微组织形成的过程需要将大量微米级生物支架集合在一个有限的空间内。由于微米级的生物支架的体积较小这就要求其培养装置具有较好的密闭性,防止生物支架的漏出。而提供培养装置密闭性的同时就会影响组织培养液的流通和营养物质的交换。因此,微组织培养装置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因此,微组织培养装置需要具有较好的通透性,满足培养液及营养物质的传输,同时还不至于将微米级生物材料漏出。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微组织培养装置,该装置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易于消毒与清洗、可重复利用,具有较好且可调节的通透性。利用该微组织培养装置进行微组织的培养时,不仅可以避免微米级生物材料漏出,还能够满足培养液及营养物质的传输,进而使体外培养的微组织具有良好的生物活性和一致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微组织培养装置,包括:

底座,

面盖,所述面盖盖在所述底座上并通过卡接方式相连,在所述面盖与所述底座之间形成有培养腔室,且所述底座和所述面盖上具有连通所述培养腔室的多个通孔。

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的微组织培养装置由底座和面盖两部分组成,且面盖和底座通过卡接形成具有多个通孔的培养腔室。该装置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易于消毒与清洗、可重复利用,具有较好且可调节的通透性。由此,通过采用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微组织培养装置进行微组织的培养时,不仅可以避免微米级生物材料漏出,还能够满足培养液及营养物质的传输,进而可以为体外培养微组织提供更好的稳定性,保证体外培养的微组织具有良好的生物活性和一致性。

另外,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的微组织培养装置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

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底座包括底板和形成在所述底板上表面的围合部,所述面盖包括盖板和形成在所述盖板下表面的定位部,所述定位部适于卡合在所述围合部的外周面,且所述围合部的顶端与所述述盖板下表面相抵。由此,可以使底座和面盖能够紧密卡合,并在面盖与底座之间形成培养腔室。

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定位部形成为沿所述围合部的外周面分布的多个定位块。由此,可以有效实现底座和面盖的卡合,并进一步提高底座和面盖卡合的紧密程度。

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底板和所述盖板上均具有多个所述通孔。由此,可以进一步提高微组织培养装置的通透性。

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底板和所述盖板均形成为格栅板。由此,可以进一步提高微组织培养装置的通透性。

在本实用新型中,微组织培养装置进一步包括:卡扣,所述卡扣适于卡合在所述定位部的外周面。由此,可以进一步提高微组织培养装置的紧密程度。

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卡扣为环形卡扣,所述环形卡扣为开口环形卡扣或者封闭环形卡扣。由此,可以进一步提高微组织培养装置的紧密程度。

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培养腔室为方形腔室。

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底座和所述围合部通过3D打印一体形成,所述面盖和所述定位部通过3D打印一体形成。由此,不仅可以更方便、快捷的制备微组织培养装置,还能根据实际需要对微组织培养装置的通孔大小、底座和面盖的形状及尺寸、围合部的高度等进行调节。

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通孔的孔径为50-200微米。由此,可以对微组织培养装置的通透性进行有效调节。

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底座和所述面盖均为正方形,尺寸为1厘米*1厘米。

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围合部的高度为1厘米。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微组织培养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微组织培养装置底座的俯视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微组织培养装置面盖的俯视图。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微组织培养装置的产品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微组织培养装置,如图1所示,包括底座10和面盖20,其中,面盖20盖在底座10上并通过卡接方式相连,在面盖20与底座10之间形成有培养腔室30,且底座10和面盖20上具有连通培养腔室30的多个通孔40。

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的微组织培养装置由底座10和面盖20两部分组成,且面盖20和底座10通过卡接形成具有多个通孔40的培养腔室30。该装置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易于消毒与清洗、可重复利用,具有较好且可调节的通透性。由此,通过采用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微组织培养装置进行微组织的培养时,不仅可以避免微米级生物材料漏出,还能够满足培养液及营养物质的传输,进而可以为体外培养微组织提供更好的稳定性,保证体外培养的微组织具有良好的生物活性、一致性和可重复性,并使实验过程中的混杂因素减少,显著提高实验的准确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底座10可以包括底板11和形成在底板11上表面的围合部12,面盖20可以包括盖板21和形成在盖板21下表面的定位部22,定位部22适于卡合在围合部12的外周面,且围合部12的顶端与述盖板21下表面相抵。由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微组织培养装置可以通过底座10上表面设置的围合部12和面盖下表面设置的定位部22相互卡合固定,使底座10和面盖20能够紧密卡合,并在面盖20与底座10之间形成培养腔室。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定位部22可以形成为沿围合部12的外周面分布的多个定位块。由此,可以有效实现底座10和面盖20的卡合,并进一步提高底座10和面盖20卡合的紧密程度。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底板11和盖板21上均可以具有多个通孔40。由此,可以进一步提高微组织培养装置的通透性,使培养腔室30内外的培养液及营养物质能够更好地传输,进而为体外培养微组织提供更好的稳定性,使体外培养的微组织具有更好的生物活性和一致性和可重复性,并使实验过程中的混杂因素减少,显著提高实验的准确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底板11和盖板21均可以形成为格栅板。由此,可以进一步提高微组织培养装置的通透性,使培养腔室30内外的培养液及营养物质能够更好地传输,进而为体外培养微组织提供更好的稳定性,使体外培养的微组织具有更好的生物活性和一致性和可重复性,并使实验过程中的混杂因素减少,显著提高实验的准确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微组织培养装置可以进一步包括卡扣30,卡扣30适于卡合在定位部22的外周面。由此,可以进一步提高微组织培养装置的紧密程度,避免出现由于底座10和面盖20卡合松动而导致微米级生物材料从底座10和面盖20的卡合部位漏出的现象。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卡扣30可以为环形卡扣,由此,可以进一步提高微组织培养装置的紧密程度。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示例,环形卡扣可以为开口环形卡扣或者封闭环形卡扣。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培养腔室30的形状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计,具体可以通过改变底座10围合部12和面盖20的定位部22的形状来控制。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示例,培养腔室30可以为方形腔室。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底座10和围合部12可以通过3D打印一体形成,面盖20和定位部22可以通过3D打印一体形成。由此,不仅可以更方便、快捷的制备微组织培养装置,还能根据实际需要对微组织培养装置的通孔40大小、底座10和面盖20的形状及尺寸、围合部12的高度等进行调节,进而可以对特定的微组织培养提供合适的培养装置。此外,通过3D打印一体形成的底座10和面盖20,还可以有效解决底座10和围合部12以及面盖20与定位部22结合难度大、不易密封的问题,有效避免微米级生物材料溶液从结合部位漏出的问题。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根据实际需求对微组织培养装置的通透性进行调节,具体地,可以通过调节通孔40孔径的大小对微组织培养装置的通透性进行有效调节。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可以通过3D打印来改变通孔40的孔径,具体可以通过调节3D打印的精度使通孔具有合适的孔径,进而使微组织培养装置具有合适的通透性,实现培养腔室内外组织培养液和养分互通。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示例,通孔40的孔径可以为50-200微米。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根据实际需求对微组织培养装置的的形状和尺寸进行调节,具体地,额可以通过改变底座10和面盖20的形状、尺寸以及围合部12的高度,使培养腔室30具有合适的结构和体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可以通过3D打印来设计底座10和面盖20的形状、尺寸以及围合部12的高度,进而使培养腔室30具有合适的结构和体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示例,底座10和面盖20的形状均可以为正方形,底座10和面盖20的尺寸可以为1厘米*1厘米,围合部12的高度可以为1厘米。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