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纤维素/壳聚糖复合小球及其制备方法及应用_2

文档序号:8217320阅读:来源:国知局
咪唑氯盐([Bmim]Cl)中,80°C油浴下,磁力搅拌1.5h使壳聚糖完全溶解,得到透明的壳聚糖溶解液;
[0054](3)将上述纤维素溶解液与壳聚糖溶解液混合,120°C油浴下,磁力搅拌Ih直至变成淡黄色均一的混合溶液;
[0055](4)将得到的混合溶液装入医用注射器中,然后将混合溶液推入去离子水凝固浴中得到凝胶态复合小球;制得的凝胶态复合小球在凝固浴中继续浸泡24h,以充分除去离子液,然后取出用去离子水清洗3次,即得湿态的纤维素/壳聚糖复合小球;将洗净的纤维素/壳聚糖复合小球置于去离子水中于4°C保存。
[0056]取罗汉果500g加8倍水浸泡2h,第I次煎煮2h,过滤,取滤液;第2次再煎煮lh,过滤,取滤液,将两次滤液合并,静置过夜,过滤,滤液加热浓缩至500g/500mL,得到罗汉果水提液。取罗汉果水提液50mL,向其中加入lg/L的纤维素/壳聚糖复合小球,在转速180r/min、温度30°C的恒温摇床中进行吸附试验,每隔20min取罗汉果水提液的上清液用分光光度法测定吸光度。
[0057]罗汉果水提液在用本发明所述纤维素/壳聚糖复合小球吸附前呈深褐色,吸附后紫叶水提液呈淡黄色,吸附前后罗汉果水提液的对比效果图如图4所示。由此说明罗汉果水提液经纤维素/壳聚糖复合小球吸附后色度降低,从直观上说明壳聚糖/纤维素复合小球对罗汉果水提液有着良好的脱色效果。
[0058]图5为罗汉果水提液吸附原液50倍稀释液初始时和吸附160min后的可见光光谱图。由图5可知,罗汉果提液原液稀释液的最大吸光度值为2.2,经纤维素/壳聚糖复合小球吸附后,罗汉果水提液在可见光范围内的吸光度大幅下降,在160min时吸光度下降到0,表明色素基本清除干净。
[0059]实施例3
[0060]一种纤维素/壳聚糖复合小球,其制备方法如下:
[0061](I)于三角锥形瓶中,将0.3g a-纤维素溶解于20g离子液1-乙基-3甲基咪唑醋酸盐([Emim]Ac)中,100°C油浴下,磁力搅拌3.5h使纤维素完全溶解,得到透明的纤维素溶解液;
[0062](2)另一三角锥形瓶中,将0.6g壳聚糖溶解于15g离子液1-乙基_3甲基咪唑醋酸盐([Emim]Ac)中,90°C油浴下,磁力搅拌Ih使壳聚糖完全溶解,得到透明的壳聚糖溶解液;
[0063](3)将上述纤维素溶解液与壳聚糖溶解液混合,110°C油浴下,磁力搅拌1.5h直至变成淡黄色均一的混合溶液;
[0064](4)将得到的混合溶液装入医用注射器中,然后将混合溶液推入DMSO凝固浴中得到凝胶态复合小球;制得的凝胶态复合小球在凝固浴中继续浸泡24h,以充分除去离子液,然后取出用去离子水清洗3次,即得湿态的纤维素/壳聚糖复合小球;将洗净的纤维素/壳聚糖复合小球置于去离子水中于4°C保存。
[0065]取乌梅500g加8倍水浸泡2h,第I次煎煮2h,过滤,取滤液;第2次再煎煮lh,过滤,取滤液,将两次滤液合并,静置过夜,过滤,滤液加热浓缩至500g/500mL,得到乌梅水提液。取乌梅水提液50mL,向其中加入lg/L的纤维素/壳聚糖复合小球,在转速180r/min、温度30°C的恒温摇床中进行吸附试验,每隔20min取乌梅水提液的上清液用分光光度法测定吸光度。
[0066]乌梅水提液在用本发明所述纤维素/壳聚糖复合小球吸附前呈深紫色,吸附后紫叶水提液呈澄清透明,吸附前后乌梅水提液的对比效果图如图6所示。由此说明乌梅水提液经纤维素/壳聚糖复合小球吸附后色度明显降低,从直观上说明壳聚糖/纤维素复合小球对乌梅水提液有着显著的脱色效果。
[0067]图7为乌梅水提液吸附原液50倍稀释液初始时和吸附90min后的可见光光谱图。由图7可知,乌梅提液原液稀释液的最大吸光度值为0.7,经纤维素/壳聚糖复合小球吸附后,乌梅水提液在可见光范围内的吸光度逐渐减小,在90min时色素基本清除干净。
[0068]实施例4
[0069]一种纤维素/壳聚糖复合小球,其制备方法如下:
[0070](I)于三角锥形瓶中,将0.24ga -纤维素溶解于30g离子液1_烯丙基_3_甲基咪唑氯盐([Amim]Cl)中,120°C油浴下,磁力搅拌3h使纤维素完全溶解,得到透明的纤维素溶解液;
[0071](2)另一三角锥形瓶中,将0.8g壳聚糖溶解于25g离子液1-烯丙基-3-甲基咪唑氯盐([Amim]Cl)中,80°C油浴下,磁力搅拌1.5h使壳聚糖完全溶解,得到透明的壳聚糖溶解液;
[0072](3)将上述纤维素溶解液与壳聚糖溶解液混合,110°C油浴下,磁力搅拌2h直至变成淡黄色均一的混合溶液;
[0073](4)将得到的混合溶液装入医用注射器中,然后将混合溶液推入无水乙醇凝固浴中得到凝胶态复合小球;制得的凝胶态复合小球在凝固浴中继续浸泡24h,以充分除去离子液,然后取出用去离子水清洗3次,即得湿态的纤维素/壳聚糖复合小球;将洗净的纤维素/壳聚糖复合小球置于去离子水中于4°C保存。
[0074]取金银花500g加8倍水浸泡2h,第I次煎煮2h,过滤,取滤液;第2次再煎煮lh,过滤,取滤液,将两次滤液合并,静置过夜,过滤,滤液加热浓缩至500g/500mL,得到金银花水提液。取金银花水提液50mL,向其中加入lg/L的纤维素/壳聚糖复合小球,在转速180r/min、温度30°C的恒温摇床中进行吸附试验,每隔20min取金银花水提液的上清液用分光光度法测定吸光度。
[0075]金银花水提液在用本发明所述纤维素/壳聚糖复合小球吸附前呈黄褐色,吸附后紫叶水提液呈淡黄色,吸附前后金银花水提液的对比效果图如图8所示。由此说明纤维素/壳聚糖复合小球对金银花水提液的脱色效果显著。
[0076]图9为金银花水提液吸附原液50倍稀释液初始时和吸附150min后的可见光光谱图。由图9可知,金银花水提液原液稀释液的最大吸光度值为3.8,经纤维素/壳聚糖复合小球吸附后,金银花水提液在可见光范围内的吸光度逐渐减小,在150min时色素基本清除干净。
[0077]对金银花水提液中绿原酸进行检测,结果表明,绿原酸经纤维素/壳聚糖复合小球吸附后,其保有量为80.7%,木犀草苷经纤维素/壳聚糖复合小球吸附后,其保有量为91.4%。实验结果表明,纤维素/壳聚糖复合小球在脱色过程中较好的保留了其活性成分绿原酸和木樨草甘。
[0078]上述实施例为本发明较佳的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并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其他的任何未背离本发明的精神实质与原理下所作的改变、修饰、替代、组合、简化,均应为等效的置换方式,都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主权项】
1.一种纤维素/壳聚糖复合小球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将纤维素加入离子液中,加热溶解至溶液透明,得到纤维素溶解液; (2)将壳聚糖加入离子液中,加热溶解至溶液透明,得到壳聚糖溶解液; (3)将纤维素溶解液和壳聚糖溶解液混合,加热进行交联反应得到混合溶液; (4)将步骤(3)所得混合溶液采用挤球法推入凝固浴中制得凝胶态复合小球,然后将所得凝胶态复合小球在凝固浴中浸泡,再取出用水清洗,得到湿态的纤维素/壳聚糖复合小球。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纤维素/壳聚糖复合小球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I)所述纤维素与步骤(2)所述壳聚糖的质量比为1: (I?4)。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纤维素/壳聚糖复合小球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I)所述纤维素溶解液中纤维素的质量分数为1%?5%;步骤(2)所述壳聚糖溶解液中壳聚糖的质量分数为1%?5%。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纤维素/壳聚糖复合小球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I)所述纤维素为α -纤维素、棉浆纤维素或滤纸纤维素;步骤(2)所述壳聚糖为脱乙酰度大于95%的壳聚糖。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纤维素/壳聚糖复合小球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I)纤维素加热溶解的温度为90?120°C,溶解时间为2?4h ;步骤(2)壳聚糖加热溶解的温度为70?90°C,溶解时间为I?2h。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纤维素/壳聚糖复合小球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I)与步骤(2)所述离子液相同或不同的为1-乙基-3甲基咪唑醋酸盐、1-丁基-3-甲基咪唑氯盐或1-烯丙基-3-甲基咪唑氯盐。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纤维素/壳聚糖复合小球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所述交联反应的条件为:于90?120°C下,200r/min的转速搅拌反应0.5?3h ;步骤(4)所述凝固浴为无水乙醇、去离子水或二甲基亚砜。
8.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纤维素/壳聚糖复合小球的制备方法得到的纤维素/壳聚糖复合小球。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纤维素/壳聚糖复合小球中药制药工业领域的应用。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纤维素/壳聚糖复合小球用于对中草药提取液进行脱色。
【专利摘要】本发明属于天然高分子材料制备及应用领域,公开了一种纤维素/壳聚糖复合小球及其制备方法及其在中药液脱色中的应用。所述纤维素/壳聚糖复合小球的制备方法为:以离子液为溶剂,将纤维素和壳聚糖分别溶于其中,加热搅拌至完全溶解,再将纤维素溶解液和壳聚糖溶解液混合,加热交联直至混合液变成淡黄色均一的液体;将混合溶液逐滴滴入凝固浴中,得到凝胶态复合小球,将凝胶态复合小球浸泡后取出洗涤即得到产物纤维素/壳聚糖复合小球。本发明所述制备方法整个反应过程廉价、易行且环保;所得纤维素/壳聚糖复合小球对紫叶、罗汉果、乌梅、金银花等中草药水提液中的色素有良好的吸附效果,在中草药液纯化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IPC分类】C08L1-02, C08J3-12, B01J20-24, B01D15-08, B01J20-28, C08J3-24, C08L5-08
【公开号】CN104530449
【申请号】CN201410798666
【发明人】王兆梅, 李满凤, 李冰洁
【申请人】华南理工大学
【公开日】2015年4月22日
【申请日】2014年12月18日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