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介入导管表面制备涂层的方法、介入导管及介入器械的制作方法_2

文档序号:8244579阅读:来源:国知局
其中,固化条件优选为:60°C?80°C下固化Ih?2h ;然后将S300中得到的顶层涂料涂覆至底部涂层表面,固化后得到顶部涂层,其中,顶部涂层的固化条件优选为:60°C?80°C下固化Ih?2h。
[0048]在介入导管表面进行底层涂料和顶层涂料的涂覆时,可采用手工涂覆,也可采用机器涂覆。为了增强涂层的稳定性和牢固性,底层涂层的厚度优选为I ym?10 μπι,顶层涂层的厚度优选为I μπι?10 μπι。
[0049]S500:后处理,将涂覆有底部涂层和顶部涂层的介入导管置于紫外光下照射5min?15min,然后浸入浓氨水中,室温下浸泡Ih?2h,取出后干燥,得到表面具有涂层的介入导管。其中,浓氨水是指NH3.H20的质量百分比浓度为22%?25%的氨水。
[0050]本步骤中,紫外光照射的作用是使顶部涂层中的双键化合物、接枝双键基团的亲水聚合物之间发生自由基交联固化反应,浸入浓氨水的作用是使聚甲基乙烯基醚-马来酸酐中剩余的酸酐基团开环并形成铵盐,进而获得亲水功能。
[0051]本发明中,底部涂层中的多官能度氮丙啶衍生物充当了连接介入导管表面羧基、底部涂层中的聚氨酯、顶部涂层中聚甲基乙烯基醚-马来酸酐和多官能度丙烯酸酯衍生物的交联剂,使介入导管表面、顶部涂层和底部涂层之间形成两相交联的互穿网络结构,即多官能度氮丙啶衍生物与羧基反应形成的交联结构,以及多官能度丙烯酸酯衍生物光固化形成的交联结构。为了使聚甲基乙烯基醚-马来酸酐可以与多官能度氮丙啶衍生物中的氮丙啶基团发生反应,采用丙烯酸羟乙酯与部分的马来酸酐基团发生酯化反应,接枝到聚甲基乙烯基醚-马来酸酐的分子骨架上,同时获得可与氮丙啶基团发生反应的羧基,且丙烯酸羟乙酯与其他多官能度丙烯酸酯衍生物又可进行自由基交联反应,最终紧密的互穿网络结构使涂层的牢固性大大提升。
[0052]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中步骤的顺序可在合理的条件下相互调换,例如,在工艺过程中,可先制备涂料,再进行介入导管的前处理及改性处理;且顶层涂料和底层涂料中的各成分配比在适当的范围内可调。下面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方法及效果做进一步的说明。
[0053]实施例1
[0054](I)涂料制备:将水性聚氨酯、三羟甲基丙烷-三[3-(2-甲基氮丙啶基)]丙酸酯、聚醚改性聚硅氧烷、去离子水加入至容器中,在室温下搅拌30分钟,得到底层涂料;将聚甲基乙烯基醚-马来酸酐、丙烯酸、丙烯酸羟乙酯、三羟甲基丙烷三丙烯酸酯、光引发剂和N,N- 二甲基甲酰胺加入至容器中,在室温下搅拌30分钟,得到顶层涂料;
[0055]在底层涂料中,三羟甲基丙烷-三[3-(2-甲基氮丙啶基)]丙酸酯的质量为水性聚氨酯质量的I %,聚醚改性聚硅氧烷的质量为水性聚氨酯质量的0.1 %,去离子水的质量为底层涂料总质量的80%。
[0056]在顶层涂料中,丙烯酸的质量为聚甲基乙烯基醚-马来酸酐质量的2%,丙烯酸羟乙酯的质量为聚甲基乙烯基醚-马来酸酐质量的5%,三羟甲基丙烷三丙烯酸酯的质量为聚甲基乙烯基醚-马来酸酐质量的5%,光引发剂的质量为丙烯酸、丙烯酸羟乙酯和三羟甲基丙烷三丙烯酸酯总质量的1%,N, N-二甲基甲酰胺的质量为顶层涂料总质量的80%。
[0057]其中,聚甲基乙烯基醚-马来酸酐为西格玛奥德里奇公司、数均分子量80000的产品,水性聚氨酯为路博润公司Sancure 777型号产品,聚醚改性聚硅氧烷为赢创工业公司Tego Wet 260型号产品,光引发剂为汽巴公司Irgacure 184型号产品。
[0058](2)前处理:将介入导管放置于等离子体发生机的样品室内,通入氩气后进行等离子体处理,放电功率为10W,处理时间为5min,处理完成后将介入导管取出;
[0059](3)改性处理:将前处理完毕的介入导管浸泡于质量百分比浓度为5%的丙烯酸水溶液中进行接枝改性,接枝温度为30°C,接枝时间为2h ;反应完成后取出介入导管,用去离子水洗涤数次,直至洗涤液体的PH值不再变化;将介入导管放置于真空烘箱中,在80°C下干燥12小时后取出;
[0060](4)制备涂层:将上述底层涂料涂覆至介入导管的表面,涂覆厚度为I μ m,在60°C下固化Ih ;之后将上述顶层涂料涂覆至已涂有底层涂料的导管上,涂覆厚度为I μπι,在80°C下固化Ih ;
[0061](5)后处理:将步骤(4)中得到的介入导管于室温下紫外光辐照15min,然后浸入至浓氨水中,在室温下浸泡lh,取出后在60°C下干燥12h,得到表面具有亲水润滑涂层的介入导管。
[0062]对得到的表面具有涂层的介入导管进行润滑性测试,测试方法如下:在介入导管的一半长度上经上述方法进行涂层的制备,而另一半长度不进行处理。介入导管一端垂直固定在拉伸机的下部夹具上,在介入导管表面夹持一个自制滑块,该滑块可旋拧在介入导管上并通过内部的橡胶圈给予介入导管固定的压力,滑块内部夹层可承载一定体积的去离子水,可对导管实施连续地浸润;用拉伸机中连接有力学传感器的上部夹具夹持滑块,滑块从介入导管下部按照固定速度拉至介入导管上部,则传感器的受力变化体现了介入导管在两种表面受到的摩擦力,摩擦力数值的差异反映了接入导管的亲水润滑性。记录两部分表面中心位置所对应的摩擦力数值,通过如下公式则可得到涂层摩擦力减小的幅度:
[0063]fp-r = (Fpr2 一 Fprl)/Fpr2 X 100%,其中,fp_r 为涂层摩擦力减小的幅度,Fprl为有涂层部分的受力值,Fpr2为有涂层部分的受力值;fp_r值越大,涂层的润滑性越好。
[0064]测试结果表明,本实施例中的介入导管制备涂层后所受摩擦力减小幅度fp-r高于90%,说明涂层具有优异的润滑性能;且测试过程中涂层无脱落现象发生,说明涂层具有优异的牢固性和稳定性。
[0065]实施例2
[0066](I)涂料制备:将水性聚氨酯、三羟甲基丙烷-三(3-氮丙啶基)丙酸酯、聚醚改性聚硅氧烷、去离子水加入至容器中,在室温下搅拌20分钟,得到底层涂料;将聚甲基乙烯基醚-马来酸酐、丙烯酸、丙烯酸羟乙酯、季戊四醇三丙烯酸酯、光引发剂、N,N-二甲基乙酰胺加入至容器中,在室温下搅拌30分钟,得到顶层涂料;
[0067]在底层涂料中,三羟甲基丙烷-三(3-氮丙啶基)丙酸酯的质量为水性聚氨酯质量的2%,聚醚改性聚硅氧烷的质量为水性聚氨酯质量的0.2%,去离子水的质量为底层涂料总质量的85% ;在顶层涂料中,丙烯酸的质量为聚甲基乙烯基醚-马来酸酐质量的1%,丙烯酸羟乙酯的质量为聚甲基乙烯基醚-马来酸酐质量的5%,季戊四醇三丙烯酸酯的质量为聚甲基乙烯基醚-马来酸酐质量的10%,光引发剂的质量为丙烯酸、丙烯酸羟乙酯和季戊四醇三丙烯酸酯总质量的2%,N,N-二甲基乙酰胺的质量为顶层涂料总质量的83%。
[0068](2)前处理:将介入导管放置于等离子体发生机的样品室内,通入氦气后进行等离子体处理,放电功率为50W,处理时间为2min,处理完成后将介入导管取出;
[0069](3)改性处理:将前处理完毕的介入导管浸泡于质量百分比浓度为10%的丙烯酸水溶液中进行接枝改性,接枝温度为40°C,接枝时间为6h ;反应完成后取出介入导管,用去离子水洗涤数次,直至洗涤液体的pH值不再变化,将介入导管放置于真空烘箱中,在80°C下干燥12小时后取出;
[0070](4)制备涂层:将上述底层涂料涂覆至介入导管的表面,涂覆厚度为5 μπι,在60°C下固化1.5h ;之后将上述顶层涂料涂覆至已涂有底层涂料的介入导管上,涂覆厚度为4“111,在70°〇下固化1.5h ;
[0071](5)后处理:将步骤(4)中得到的介入导管于室温下紫外光辐照lOmin,再浸入至浓氨水中,在室温下浸泡2h,取出后在60°C下干燥12h,得到表面具有亲水润滑涂层的介入导管。
[0072]利用实施例1中的测试方法进行测试,本实施例中介入导管制备涂层后所受摩擦力减小幅度fp-r高于90%,说明涂层具有优异的润滑性能;且测试过程中涂层无脱落现象发生,说明涂层具有优异的牢固性和稳定性。
[0073]实施例3
[0074](I)涂料制备:将水性聚氨酯、季戊四醇-三(3-氮丙啶基)丙酸酯、聚醚改性聚硅氧烷、去离子水加入至容器中,在室温下搅拌30分钟,得到底层涂料;将聚甲基乙烯基醚-马来酸酐、丙烯酸、丙烯酸羟乙酯、三丙二醇二丙烯酸酯、光引发剂、N-甲基吡咯烷酮加入至容器中,在室温下搅拌50分钟,得到顶层涂料;
[0075]在底层涂料中,季戊四醇-三(3-氮丙啶基)丙酸酯的质量为水性聚氨酯质量的3%,聚醚改性聚硅氧烷的质量为水性聚氨酯质量的0.15%,去离子水的质量为底层涂料总质量的90% ;在顶层涂料中,丙烯酸的质量为聚甲基乙烯基醚-马来酸酐质量的3%,丙烯酸羟乙酯的质量为聚甲基乙烯基醚-马来酸酐质量的3%,三丙二醇二丙烯酸酯的质量为聚甲基乙烯基醚-马来酸酐质量的4%,光引发剂的质量为丙烯酸、丙烯酸羟乙酯和三丙二醇二丙烯酸酯总质量的1.5%, N-甲基吡咯烷酮的质量为顶层涂料总质量的85%。
[0076](2)前处理:将介入导管放置于等离子体发生机的样品室内,通入氧气后进行等离子体处理,放电功率为100W,处理时间为3min,处理完成后将介入导管取出;
[0077](3)改性处理:将前处理完毕的介入导管浸泡于质量百分比浓度为20%的丙烯酸水溶液中进行接枝改性,接枝温度为50°C,接枝时间为10h,反应完成后取出介入导管,用去离子水洗涤数次,直至洗涤液体的pH值不再变化,将介入导管放置于真空烘箱中,在90°C下干燥10小时后取出;
[0078](4)制备涂层:将上述底层涂料涂覆至介入导管的表面,涂覆厚度为3 μ m,在70°C下固化50min;之后将上述顶层涂料涂覆至已涂有底层涂料的介入导管上,涂覆厚度为
4μ m,在 90 °C 下 50min ;
[0079](5)后处理:将步骤(4)中得到的介入导管于室温下紫外光辐照15min,再浸入至浓氨水中,在室温下浸泡lh,取出后在60°C下干燥12h,得到表面具有亲水润
当前第2页1 2 3 4 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