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介入导管表面制备涂层的方法、介入导管及介入器械的制作方法_5

文档序号:8244579阅读:来源:国知局
氮气、氧气和氦气后进行等离子体处理,放电功率为130W,处理时间为5min,处理完成后将介入导管取出;
[0149](3)改性处理:将步骤(2)得到的介入导管浸泡于量百分比浓度为35%的丙烯酸水溶液中进行接枝改性,接枝温度为75°C,接枝时间为12h,反应完成后取出介入导管,用去离子水洗涤数次,直至洗涤液体的pH值不再变化,将介入导管放置于真空烘箱中,在80°C下干燥12小时后取出;
[0150](4)制备涂层:将上述底层涂料涂覆至介入导管的表面,涂覆厚度为9 μ m,在60°C下固化lh,之后将上述顶层涂料涂覆至已涂有底层涂料的介入导管上,涂覆厚度为8 μ m,在70°C下固化Ih ;
[0151](5)后处理:将步骤(4)得到的介入导管于室温下紫外光辐照5min,再浸入至浓氨水中,在室温下浸泡lh,取出后在60°C下干燥12h,得到表面具有亲水润滑涂层的介入导管。
[0152]利用实施例1中的测试方法进行测试,本实施例中的介入导管制备涂层后所受摩擦力减小幅度fp-r高于90%,说明涂层具有优异的润滑性能;且测试过程中涂层无脱落现象发生,说明涂层具有优异的牢固性和稳定性。
[0153]实施例13
[0154](I)涂料制备:将水性聚氨酯、三羟甲基丙烷-三[3-(2-甲基氮丙啶基)]丙酸酯、三羟甲基丙烷-三(3-氮丙啶基)丙酸酯、季戊四醇-三(3-氮丙啶基)丙酸酯、聚醚改性聚硅氧烷、去离子水加入至容器中,在室温下搅拌30分钟,得到底层涂料;将聚甲基乙烯基醚-马来酸酐、丙烯酸、丙烯酸羟乙酯、三羟甲基丙烷三丙烯酸酯、新戊二醇二丙烯酸酯、1,6-己二醇二丙烯酸酯、光引发剂、四氢呋喃加入至容器中,在室温下搅拌30分钟,得到顶层涂料;
[0155]其中,三羟甲基丙烷-三[3-(2-甲基氮丙啶基)]丙酸酯的质量为水性聚氨酯质量的1%,三羟甲基丙烷-三(3-氮丙啶基)丙酸酯的质量为水性聚氨酯质量的1%,季戊四醇-三(3-氮丙啶基)丙酸酯的质量为水性聚氨酯质量的1%,聚醚改性聚硅氧烷的质量为水性聚氨酯质量的0.1%,去离子水的质量为底层涂料总质量的96%;丙烯酸的质量为聚甲基乙烯基醚-马来酸酐质量的2%,丙烯酸羟乙酯的质量为聚甲基乙烯基醚-马来酸酐质量的4%,三羟甲基丙烷三丙烯酸酯的质量为聚甲基乙烯基醚-马来酸酐质量的2%,新戊二醇二丙烯酸酯为聚甲基乙烯基醚-马来酸酐质量的2%,1,6-己二醇二丙烯酸酯的质量为聚甲基乙烯基醚-马来酸酐质量的2%,光引发剂的质量为丙烯酸、丙烯酸羟乙酯、三羟甲基丙烷三丙烯酸酯、新戊二醇二丙烯酸酯和1,6-己二醇二丙烯酸酯总质量的1%,四氢呋喃的质量为顶层涂料总质量的97%。
[0156](2)前处理:将介入导管放置于等离子体发生机的样品室内,通入氩气后进行等离子体处理,放电功率为10W,处理时间为5min,处理完成后将介入导管取出;
[0157](3)改性处理:将步骤(2)得到的介入导管浸泡于质量百分比浓度为25%的丙烯酸水溶液中进行接枝改性,接枝温度为90°C,接枝时间为2h,反应完成后取出介入导管,用去离子水洗涤数次,直至洗涤液体的pH值不再变化,将介入导管放置于真空烘箱中,在80°C下干燥12小时后取出;
[0158](4)制备涂层:将上述底层涂料涂覆至介入导管的表面,涂覆厚度为6 μ m,在65°C下固化lh,之后将上述顶层涂料涂覆至已涂有底层涂料的介入导管上,涂覆厚度为6 μ m,在80°C下固化Ih ;
[0159](5)后处理:将步骤(4)得到的介入导管于室温下紫外光辐照lOmin,再浸入至浓氨水中,在室温下浸泡lh,取出后在60°C下干燥12h,得到表面具有亲水润滑涂层的介入导管。
[0160]利用实施例1中的测试方法进行测试,本实施例中的介入导管制备涂层后所受摩擦力减小幅度fp-r高于90%,说明涂层具有优异的润滑性能;且测试过程中涂层无脱落现象发生,说明涂层具有优异的牢固性和稳定性。
[0161]本发明的方法制备的涂层,通过等离子体处理、接枝、双层涂层体系涂覆和互穿网络分子结构的构建等手段,达到介入导管表面、涂层底部和涂层顶部之间共价键连接的目的,有效解决了涂层牢固性不足的问题;且顶部涂层采用亲水性高分子材料并进行氨水浸泡处理,使聚甲基乙烯基醚-马来酸酐中剩余的酸酐基团开环并形成铵盐,提高了涂层的润滑性。
[0162]本发明还提供一种介入导管,包括基材和涂覆在基材表面的涂层,涂层利用上述的方法制备而成。该导管具有优异的亲水润滑性及牢固性。
[0163]此外,本发明还提供一种介入器械,该介入器械包括介入导管,介入导管包括基材和涂覆在基材表面的涂层,涂层利用上述的方法制备而成。介入器械的种类有血管鞘组件中的外鞘管、扩张管、撕开鞘,以及导丝、球囊导管、导引导管、血栓抽吸管、外周中心静脉导管和造影导管。该介入器械利用本发明的方法制备涂层,因此具有优异的亲水润滑性和牢固性,增加了其使用寿命。
[0164]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主权项】
1.一种在介入导管表面制备涂层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前处理:对介入导管表面进行等离子体处理; 改性处理:在所述等离子体处理过的介入导管表面接枝丙烯酸; 涂料制备:将水性聚氨酯、多官能度氮丙啶衍生物、聚醚改性聚硅氧烷和去离子水加入容器中,室温下搅拌20min?50min,得到底层涂料;将聚甲基乙烯基醚-马来酸酐、丙烯酸、丙烯酸羟乙酯、多官能度丙烯酸酯衍生物、光引发剂和有机溶剂加入至容器中,室温下搅拌20min?50min,得到顶层涂料; 涂层制备:将所述底层涂料涂覆至接枝丙烯酸的介入导管表面,固化后得到底部涂层;然后将所述顶层涂料涂覆至所述底部涂层表面,固化后得到顶部涂层; 后处理:将所述涂覆有底层涂料和顶层涂料的介入导管置于紫外光下照射5min?15min,然后浸入浓氨水中,室温下浸泡Ih?2h,取出后干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在介入导管表面制备涂层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底层涂料中,多官能度氮丙啶衍生物的质量为水性聚氨酯质量的1%?10%,聚醚改性聚硅氧烷的质量为水性聚氨酯质量的0.1%?0.2%,去离子水的质量为底层涂料总质量的80%?90% ; 所述顶层涂料中,丙烯酸、丙烯酸羟乙酯和多官能度丙烯酸酯衍生物的质量各为甲基乙烯基醚-马来酸酐质量的1%?10%,光引发剂的质量为丙烯酸、丙烯酸羟乙酯和多官能度丙烯酸酯衍生物总质量的I %?2 %,有机溶剂的质量为顶层涂料总质量的80 %?99 %。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在介入导管表面制备涂层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对介入导管表面进行等离子体处理包括如下步骤: 将介入导管置于等离子体发生机的样品室内,通入气体后进行等离子体处理,其中,等离子体的放电功率为1W?300W,处理时间为Imin?5min,将处理完毕的介入导管取出。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在介入导管表面制备涂层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入的气体为氦气、氩气、氧气或氮气中的一种或几种。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在介入导管表面制备涂层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等离子体处理过的介入导管表面接枝丙烯酸包括如下步骤: 将所述等离子处理过的介入导管浸泡于质量百分比浓度为5%?95%的丙烯酸水溶液中进行接枝,接枝温度为30°C?90°C,接枝时间为2h?24h ; 将接枝完毕后的介入导管取出,用去离子水洗涤; 将洗涤后的介入导管置于真空烘箱中,干燥后取出。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在介入导管表面制备涂层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官能度氮丙啶衍生物为三羟甲基丙烷-三[3-(2-甲基氮丙啶基)]丙酸酯、三羟甲基丙烷-三(3-氮丙啶基)丙酸酯、季戊四醇-三(2-氮丙啶基)丙酸酯中的一种或几种; 所述多官能度丙烯酸酯衍生物为三羟甲基丙烷三丙烯酸酯、季戊四醇三丙烯酸酯、三丙二醇而丙烯酸酯、1,6-己二醇二丙烯酸酯、新戊二醇二丙烯酸酯中的一种或几种; 所述的有机溶剂为N,N-二甲基甲酰胺、N,N-二甲基乙酰胺、丙酮、丁酮、四氢呋喃中的一种或几种。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在介入导管表面制备涂层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层涂料的固化条件为:60°C?80°C下固化Ih?2h ;所述顶层涂料的固化条件为:60°C?80°C下固化Ih?2h。
8.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在介入导管表面制备涂层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底部涂层的厚度为I μπι?10 μm,所述顶部涂层的厚度为I μπι?10 μπι。
9.一种介入导管,包括基材和涂覆在基材表面的涂层,其特征在于,所述涂层利用权利要求I?8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制备而成。
10.一种介入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介入器械包括权利要求9所述的介入导管。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在介入导管表面制备涂层的方法、介入导管及介入器械,其方法包括如下步骤:首先对介入导管表面进行等离子体处理;然后在经等离子体处理过的介入导管表面接枝丙烯酸;制备底层涂料和顶层涂料;将制备的底层涂料和顶层涂料分别涂覆至介入导管表面;对介入导管进行后处理,得到表面具有亲水润滑涂层的介入导管,其具有优异的亲水润滑性和牢固性。
【IPC分类】A61L31-12, C09D4-02, C09D7-12, C08J7-18, C08J7-04, A61L29-14, A61L31-14, C08J7-12, A61L29-12, C09D175-04
【公开号】CN104558658
【申请号】CN201510037530
【发明人】王兴元, 戴华英
【申请人】北京迪玛克医药科技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4月29日
【申请日】2015年1月26日
【公告号】CN103933616A
当前第5页1 2 3 4 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