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氟苯尼考磷酸酯的合成方法_3

文档序号:9390720阅读:来源:国知局
团结构而显酸性。二者的溶解性差异见表2。 产物与原药在水和丙酮中的溶解性有显著的差异性。通过HPLC对溶解度测定,产物在水中 的溶解度高达695. 997±0. 210mg/ml;与氟苯尼考的溶解度1. 335±0. 030mg/ml相比较,提 高了 520倍。由此可见表明二者的理化性质发生了巨大改变,结果进一步表明反应生成了 新的化合物。
[0075] 表2氟苯尼考与产物间的溶解性差异
[0076]
[0077] 注:a:氟苯尼考水中溶解度为1.335±0.030mg/ml;b:产物在水中的溶解度为 695. 997±0. 210mg/ml。
[0078] 4. 3薄层色谱(TLC)鉴别
[0079]图6薄层图谱显示,在同样的薄层色谱条件下,原药(a)的甲醇溶液和产物(b)的 水溶液均显示单一的圆形斑点,二者的Rf值明显不同,氟苯尼考Rf值为〇. 63,产物Rf值为 0. 08。薄层色谱结果表明原药已经发生反应,且有较为纯净的物质生成。
[0080] 4. 4紫外分光光度计(UV)鉴别
[0081] 由图7和图8可知,氟苯尼考磷酸酯紫外扫描结果类同。在200~400nm范围内, 氟苯尼考磷酸酯吸收峰波长有三个,分别为:224、266、273nm;氟苯尼考吸收峰波长有三 个,分别为:224、266、272nm。因此可以确定二者的结构相似。在270~350nm间仅出现一 个弱的吸收峰,这个峰很可能是含有孤电子对的未共辄发色团,例如〉C= 0的n31 $跃迀引 起的。在200~300间有一个强吸收峰,说明至少有两个相同或不同的发色团共辄,例如苯 环。这表明新物质可能同样含有苯环、-〇H、-X及〉C= 0结构。
[0082] 4. 5红外扫描(IR)鉴别
[0083] 用软件IRSolution对氟苯尼考和产物的红外光谱进行分析,氟苯尼考(见图9) 与产物(图10)的主体结构是类似的。
[0084] 产物在1768. 60cm1处存在羰基伸缩振动峰(-C= 0);在3346. 27cm1处存在氮 氢(N-H)伸缩振动峰,在1539cm1处为N-H弯曲振动峰和1286cm1存在C-N伸缩振动峰,表 明产物中保留了仲酰胺基团。在1608. 52cm1与1465. 80cm1处显示有苯环骨架伸缩振动 峰;苯环1,4取代结构在810. 05cm1有所体现,这表明产物同时保留了氟苯尼考结构中的 苯环对位取代结构。与此同时,出现了磷酸酯吸收特征峰。在1205. 43cm1出现0 =P伸缩 振动峰,1037. 63cm1的吸收峰为P与脂肪族的C形成的单键P-0-C不对称伸缩振动峰,在 933. 48cm1为P-0-C对称伸缩振动峰,与文献报导的大致相同。这表明产物在氟苯尼考的 结构上多出了磷酸基团。氟苯尼考在3450. 41cm1有-0H振动峰,而产物在3523. 70cm1也 有-OH振动峰意味着合成物分子中依然含有-0H,但是前者为氟苯尼考仲羟基振动峰,后者 为产物磷酸基团中羟基振动峰。此外,在2700~2200cm1区域有宽峰,为磷酸分子中-0H 的氢键伸缩振动峰,其氢键作用比-C00H还强。这些官能团的特征吸收峰与文献中的理论 值相符。IR结果显示,产物保留了氟苯尼考的苯环1,4取代结构、酰胺基结构,同时增加有 磷酸酯结构。据此可以判定产物为氟苯尼考磷酸酯,合成试验成功。
[0085] 4. 6 质谱(MS)鉴别
[0086] 氟苯尼考的质谱图见图11,显示其分子量为356. 0,与预测的分子量 (C12H14C12FN04S,358. 241,由ACD_CHEMSKETCH软件计算)相接近。由质谱图可知,氟苯尼考 裂解的主要碎片质荷比(M/Z)为(按强度从高到低的顺序排列):184、338、219、151、358、 119,图13为氟苯尼考裂解可能存在的碎片离子示意图。一些亚稳定离子峰的存在说明具 有m/z356. 0-m/z336-m/z319的裂解。
[0087] 经质谱仪测得产物分子量为437. 5 (见图12),与预计的分子质量(C12H16C12FN07SP, 438. 194,由ACD_CHEMSKETCH软件计算得到)大致相同。由图可知产物存在的分子离子峰很 低,表明产物在此质谱条件下极其不稳定。产物裂解的主要的片质荷比(M/Z)分别为(按强 度从高到低的顺序排列):157、101、176、179、137、319、241、417、358、117。一些亚稳定离子 峰的存在说明具有m/z437. 5-m/z417-m/z319 与m/z437. 5-m/z358-m/z338一m/z319 的裂解。图14为产物裂解可能存在的碎片示意图。在产物的质谱片段中,我们能明显看到 存在氟苯尼考的分子碎片(M/Z~358)以及氟苯尼考分子的裂解碎片(M/Z~157、117),且 产物的分子质量刚好比氟苯尼考多一个磷酸基团的量,这表明合成物为氟苯尼考磷酸酯。
[0088] 5?结论
[0089] 我们通过对比产物与氟苯尼考的熔点、pH值、溶解性、薄层色谱及高效液相色谱 图,发现产物的理化性质发生了改变,尤其是水溶性大大提高。我们又利用紫外吸收光谱 (UV)确定了合成物质最大吸收峰的位置、强度和形状与氟苯尼考同,这表明新物质可能同 样含有苯环、-〇H、-X及C= 0结构。利用红外吸收光谱法(IR)对两者进行对比表征,结果 显示产物结构中保留了氟苯尼考的苯环1,4取代结构、酰胺基结构,同时增加有磷酸酯功 能团结构。对比二者质谱图(MS)并分析分子离子及碎片离子,发现产物的碎片离子中含有 氟苯尼考相应的质谱碎片离子。同时发现质谱图显示产物的分子量为438,在原药(分子 量358)的基础上刚好增加一个磷酸的量(磷酸分子量98)并少了一分子的水量(水分子 量18)。总之,本试验表征的内容证实成功地合成了与氟苯尼考理化性质全然不同的目标产 物--氟苯尼考磷酸酯。
[0090] 实施例1制备氟苯尼考磷酸酯
[0091] 步骤如下:在冰浴条件下,向反应烧瓶内加入3g氟苯尼考和10ml三氯氧磷,升温 至25°C,恒温磁力搅拌,通过漏斗加入适量蒸馏水(30秒一滴)至反应液刚好澄清透明,在 室温下继续反应lh后,将反应液冰盐浴降温至-20~-15°C,通过漏斗缓缓向反应瓶滴加 20ml蒸馏水水解,立即放入4°C冰箱,于冰箱静置过夜(12小时),充分析出晶体;将析出的 晶体用循环水真空栗抽滤,用95%的丙酮水溶液冲洗晶体三次,然后将固体放在40°C的电 热鼓风干燥箱中,恒温干燥,得粗产品;将粗产品用90%的丙酮水溶液在40°C溶解,趁热过 滤,加入等体积的已经过滤的二氯甲烷,将混合液于4°C冰箱放置过夜(12小时),收集得晶 体1.9g,即为氟苯尼考磷酸酯。
[0092] 实施例2制备氟苯尼考磷酸酯
[0093] 步骤如下:在冰浴条件下,向反应烧瓶内加入3g氟苯尼考和10ml三氯氧磷,升温 至25°C,恒温磁力搅拌,通过漏斗加入适量蒸馏水(30秒一滴)至反应液刚好澄清透明,然 后用薄层色谱跟踪至氟苯尼考消失后再反应30min,将反应液冰盐浴降温至-20~-15°C, 通过漏斗缓缓向反应瓶滴加20ml蒸馏水水解,立即放入4°C冰箱,于冰箱静置过夜(12小 时),充分析出晶体;将析出的晶体用循环水真空栗抽滤,用95%的丙酮水溶液冲洗晶体三 次,然后将固体放在40°C的电热鼓风干燥箱中,恒温干燥,得粗产品;将粗产品用90%的丙 酮水溶液在40
当前第3页1 2 3 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