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4-炔丙基化氨基苯并噁嗪酮类的方法_4

文档序号:9713064阅读:来源:国知局
,160mmol,86% 产率)。
[0242] 1H Mffi(DMS〇-d6,500MHz): δ (ppm) = 11 · 9(bs,1H); 7 · 15 (d,J = 11 · OHz,1H); 6 · 55 (d,J = 8.5Hz,lH);5.28(bs,2H)。
[0243] 13C 匪R(DMS〇-d6,125MHz) :δ(ρρπι) = 153.7(t,J = 38Hz); 146.1 (d,J = 235Hz); 133.9(dJ=15Hz);127.3(dJ=llHz);120.9(dJ = 3Hz);113.1(t J = 260Hz);104.9(dJ = 24Hz);102.4(d,J = 5Hz)。
[0244] 3.制备式(VII)的二氨基化合物
[0245] 实施例3.1
[0246] 合成2,2_二氣_2_( 2,4_二氨基-5-氣苯氧基)-N, N-二甲基乙酰胺
[0248]向根据实施例4.丨方案2得到的2,2_二氟-2-(2,4-二硝基-5-氟苯氧基)-N,N_二 甲基乙酰胺(22.(^,68.1111111〇1)在甲苯(20(^)中的溶液中加入?(1/^(10%?(1,干催化剂, 0.7g,0.7mmol)。然后加入Me0H(80g)并在45°C下将该混合物在氢气气氛(0.1巴压力)下搅 拌90分钟。在该反应完成之后释放压力,滤除催化剂并将滤液蒸发至干。以灰白色固体得到 产物(17.3g,匪R测定为84%纯,55.2mmol,81%产率)。需要的话可以通过层析(SiO 2,环己 烷/EtOAc混合物)提高纯度。
[0249] 1H Mffi(DMS0-d6,500MHz):S(ppm)=6.79(d,J = 11.0Hz,lH) ;6.16(d,J = 8.5Hz, lH);4.95(bs,2H);4.60(bs,2H);3.19(s,3H);2.96(bs,3H)。
[0250] 13C 匪R(DMS0-d6,125MHz) :S(ppm) = 158.3(t,J = 35Hz) ;141.7(d,J = 278Hz); 137.6;134.9(d,J=14Hz);123.9(d,J = 9Hz) ;115.8(t,J = 272Hz) ;109.2(d,J = 22Hz); 102.0(d,J = 4Hz);36.9;36.2。
[0251] 4.制备式(VI-I)的二硝基化合物
[0252] 实施例4.1
[0253] 合成2,2_二氣_2_( 2,4_二硝基-5-氣苯氧基)-N, N-二甲基乙酰胺
[0255] 方案 1:
[0256] 向出3〇4(98%,34.58,345臟〇1)和圆〇3(100%,11.(^,175111111〇1)在室温下的混合物 中加入2,2-二氟-2-(3-氟苯氧基),少-二甲基乙酰胺(8.78,37臟 〇1)。温度升至40°(3并在 该温度下再保持3小时。然后将该混合物倾于100g冰水上。将沉淀物在50g甲苯中吸收并将 水相用25g甲苯萃取。将合并的有机相用饱和NaHCO 3溶液和水洗涤。在除去所有挥发分之后 以黄色固体得到粗产物(11.5g,由定量HPLC测定的纯度为82 %,29mmol,78 %产率)。在由环 己烷/Et0Ac(80:20)重结晶之后可以得到分析纯材料粗材料。
[0257] 方案 2:
[0258] 在0-20°C下通过将HNO3加入硫酸中而制备61 · 5g HNO3(100 %,0 · 976mol)和433 · 7g H2S〇4(96%,4.245mol)的溶液(混合酸的量:495.2g)。在0°C下将100g 2,2-二氟-2-(3-氟 苯氧基)-N,N-二甲基乙酰胺(99%,0.425mol)填充到反应容器中。在保持温度为0-10°C的 速率下加入236.9g混合酸(第一部分)。
[0259] 在40°C下计量加入258.3混合酸(第二部分)。在完全加料之后将该混合物在40°C 下再保持9小时。然后将其冷却至25°C并倾入1000 g冰水和500ml甲苯的混合物中。将反应器 用100g水和50g甲苯漂洗。在20°C下分离各相。将含水层用240g甲苯萃取,然后丢弃。将合并 的有机层用水洗涤4次,每种情况下用400g水(有机相的最终pH值:3)。剩余有机相中的水通 过在减压下蒸除甲苯/水而除去。以在甲苯中的溶液得到产物:541.3g(由定量HPLC测定的 二硝基化合物浓度:22.3 % ;产率:88.1 % )。
[0260] 1H NMR(CDCl3,400MHz):S(ppm)=8.82(d,J = 7.5Hz,lH);7.52(d,J = 11.0Hz,lH); 3.26(s,3H);3.11(s,3H)。
[0261] 13C NMR(O)Cl3,100ΜΗζ):δ(ρρπι) = 157.1 (d,J = 276Hz); 156.7(d,J = 34Hz); 147.6 (td,J = 3Hz,J=IlHz); 136.9; 132.9(d,J = 9Hz); 124.2; 115.3(t,J = 281Hz); 111 .7(td,J = 3Hz J = 26Hz);36.8;36.7〇
[0262]熔点:66°C。
【主权项】
1. 一种制造式(I)的4-炔丙基化氨基苯并$恶嗪酮类的方法: R!〇:°fR3 ⑴ 其中 R1为Η或卤素; R2为卤素; R3为Η或卤素;和 W为0或S; 包括下列步骤: (a) 通过使炔丙醇与亚硫酰氯任选在催化剂存在下反应而制备炔丙基氯 。丨一^ .以及 (b) 使在步骤(a)中制备的炔丙基氯与式(II)的ΝΗ-苯并3§嗪酮或其盐任选在碱存在下 反应: rVv0^r3 上丄 (") h2n^^n^w Η 其中r\r2、r3和W如式(I)中所定义。2. 根据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中将在步骤(a)中制备的炔丙基氯不经进一步提纯而直接 用于步骤(b)中。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的方法,其中在步骤(a)中首先将亚硫酰氯和任选催化剂加入反 应容器中,合适的话与所需溶剂一起,随后加入炔丙醇。4. 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的方法,其中步骤(a)在催化剂存在下进行。5. 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的方法,其中在步骤(a)中所述催化剂选自膦氧化物、胍 鐵盐、开链和环状烷基脲、烷基乙酰胺和N,N-二烷基甲酰胺。6. 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的方法,其中在步骤(a)中所述催化剂选自至少一种式 (X)的甲酰胺类或式(XI)的脲类: Ο 〇 人 ? x(Hei)n R,N 人 Μ,12 R8 R10 R11 (x) (XI) 其中 尺7、妒、1?9、1?1()、1?11和1? 12相互独立地为(:1-(:6烷基,或 R7和R8、R9和R1Q、R1Q和R 11或R11和R12相互独立地一起形成C4-CI烷基链,它们各自可以 被1-4个氧或氮原子间隔;以及 η具有0-3的平均值。7. 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的方法,其中在步骤(a)中所述催化剂选自至少一种式 (XI)的脲类: r?nAn.r12 ^10 ^11 , 其中 R9、R1Q、Rn和R12相互独立地为&-C6烷基,或者 R7和R8、R9和R1Q、R1Q和R 11或R11和R12相互独立地一起形成C4-CI烷基链,它们各自可以 被1-4个氧或氮原子间隔。8. 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的方法,其中步骤(b)在碱存在下进行。9. 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的方法,其中在步骤(b)中使用的碱选自碳酸盐、碳酸氢 盐、氢氧化物、氧化物、磷酸盐和醇盐。10. 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的方法,其中在步骤(b)中使用的碱选自碳酸盐。11. 根据权利要求1 -1 〇中任一项的方法,其中R1和R3为卤素。12. 根据权利要求1 -11中任一项的方法,其中R2为F且W为0。13. 根据权利要求1-12中任一项的方法,其中式(II)的NH-苯并$甚嗪酮通过如下步骤制 备: a)使式(VI-1)的二硝基化合物与还原剂反应: W rYY〇v<^n;rCa/]1. 〇2νΧΧΝ(§2 Rd (VM) 其中R1、R2、R3和W如权利要求1中所定义;以及 RG、RD相互独立地为&-C6烷基、C2-C6链烯基、C 2-C6炔基、&-C適代烷基、Ci-Cs氰基烷基、 &-C6硝基烷基、&-C6羟基烷基、&-C6烷氧基-&-C6烷基、氨基-&-C6烷基、(&-C6烷基)氨基-&-C6烷基、二(&-C6烷基)氨基-&-C6烷基、C 3-C6环烷基、苯基或苄基,其中苯基和苄基环相 互独立地未被取代或被1 -5个选自卤素、N02、&-C6烷基或&-C6烷氧基的取代基取代; 或者妒和0与它们所连接的N原子一起表示任选含有1-3个选自0、S和N的额外杂原子的 饱和或芳族3-6员环,其中该环任选被1-3个&-〇5烷基取代基取代; 得到式(VII)的二氨基化合物: r1ttVi〇rC - η2νΛ^、ν#2R 其中R1、R2、R3和W如权利要求1中所定义;以及 r4prd如上所定义; b)用酸处理式(VII)的二氨基化合物而得到式(II)的NH-苯并嗪酮。14.根据权利要求1 -13中任一项的方法制备的根据权利要求1的式(I)的4-炔丙基化氨 基苯并$恶f秦酮在制造式(IV)的三嗪酮-苯并$恶嗪酮中的用途。
【专利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制造式(I)的4-炔丙基化氨基苯并嗪酮类的方法,包括下列步骤:步骤a)通过使炔丙醇与亚硫酰氯任选在催化剂存在下反应而制备炔丙基氯;以及步骤b)使在步骤(a)中制备的炔丙基氯与式(II)的NH-苯并嗪酮反应;其中各变量根据说明书定义。
【IPC分类】C07D265/36, C07C17/16
【公开号】CN105473562
【申请号】CN201480045981
【发明人】T·弗拉塞托, M·多奇纳赫勒, M·拉克, V·迈瓦尔德, B·沃尔夫, R·格策, P·米尔海姆斯, R·哈伯尔勒
【申请人】巴斯夫欧洲公司
【公开日】2016年4月6日
【申请日】2014年6月17日
【公告号】EP3010895A1, US20160137615, WO2014202589A1
当前第4页1 2 3 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