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塑性树脂薄膜、粘合片以及热转印用图像接受片的制作方法_4

文档序号:9924871阅读:来源:国知局
进行拉伸而得到拉伸薄膜的工序, 根据需要而进行。
[0181] 原材料薄膜的拉伸方法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可W列举出利用了漉组的圆周速度 差的纵拉伸、使用拉幅炉的横拉伸、压延、通过拉幅炉与线性马达的组合的同时双轴拉伸、 或者通过拉幅机与缩放仪的组合的同时双轴拉伸等,也可W组合使用运些拉伸方法。
[0182] 原材料薄膜的拉伸优选对于该原材料薄膜中所含的热塑性树脂在适宜的溫度范 围内实施。对于原材料薄膜的拉伸溫度,原材料薄膜中所含的热塑性树脂为非晶性树脂的 情况下,优选为该热塑性树脂的玻璃化转变点溫度W上的范围。此外,原材料薄膜中所含的 热塑性树脂为结晶性树脂的情况下,优选为该热塑性树脂的非晶部分的玻璃化转变点W上 且该热塑性树脂的结晶部分的烙点W下的范围内。
[0183] 例如,原材料薄膜中所含的热塑性树脂W丙締的均聚物(烙点155~167°C)为主要 成分的情况下,优选原材料薄膜的拉伸溫度为152~164°C的范围内。原材料薄膜中所含的 热塑性树脂W高密度聚乙締(烙点121~134°C)为主要成分的情况下,优选为原材料薄膜的 拉伸溫度为110~120°C的范围内。原材料薄膜中所使用的热塑性树脂W聚对苯二甲酸乙二 醇醋(烙点246~252°C)为主要成分的情况下,优选为原材料薄膜的拉伸溫度为104~115°C 的范围内。
[0184] 拉伸速度没有特别限定,优选为20~350m/分钟。拉伸倍率没有特别限定,考虑原 材料薄膜中所含的热塑性树脂的特性等而适宜决定。例如,原材料薄膜中所含的热塑性树 脂W丙締的均聚物或其共聚物为主要成分的情况下,在一个方向上拉伸时的拉伸倍率通常 为1.2倍W上、优选为2倍W上,此外,通常为12倍W下、优选为10倍W下。双轴拉伸时的拉伸 倍率W面积倍率计通常为1.5倍W上、优选为10倍W上,此外,通常为60倍W下、优选为50倍 W下。W除上述W外的热塑性树脂为主要成分的情况下,在一个方向上拉伸时的拉伸倍率 通常为1.2倍W上、优选为2倍W上,此外,通常为10倍W下、优选为5倍W下。双轴拉伸时的 拉伸倍率W面积倍率计通常为1.5倍W上、优选为4倍W上,此外,通常为20倍W下、优选为 12倍W下。
[0185] 进而,优选在拉伸后进行热处理。热处理的溫度优选为拉伸溫度W上且与拉伸溫 度相比高30°C的溫度W下。通过进行热处理,从而使拉伸方向的热收缩率降低,能够抑制由 制品保管时的卷紧、热W及烙断封接时的收缩导致的起伏等。热处理的方法通常用漉W及 热炉来进行,也可W组合它们。从得到较高的处理效果的观点出发,热处理优选在将拉伸的 薄膜保持在张紧下的状态下进行。
[0186] 拉伸的更优选条件如W下所述。
[0187] 例如,将由含有聚締控系树脂40~99.5质量% ^及无机微细粉末60~0.5质量% 的热塑性树脂组合物形成的原材料薄膜在低于该聚締控系树脂的烙点的拉伸溫度下在单 轴或双轴方向上拉伸,从而可W得到由单层拉伸薄膜形成的基层(A)。拉伸溫度优选与聚締 控系树脂的烙点相比低3~60°C的溫度。
[0188] 此外,若根据如下工序:将由含有聚締控系树脂40~100质量%^及无机微细粉末 60~0质量%的热塑性树脂组合物形成的原材料薄膜在低于该聚締控系树脂的烙点的溫度 下在纵方向(MD方向)上拉伸,得到在MD方向上拉伸的拉伸薄膜的工序,和在该拉伸薄膜的 至少一侧的面上层叠由含有聚締控系树脂25~100质量%^及无机微细粉末75~0质量% 的热塑性树脂组合物形成的原材料薄膜而得到层叠薄膜的工序,则可W得到具有多个聚締 控系树脂薄膜的层叠结构的基层(A)。
[0189] 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中,得到层叠薄膜的工序可W具有如下工序:将由含有聚締 控系树脂25~100质量% ^及无机微细粉末75~0质量%的热塑性树脂组合物形成的原材 料薄膜在低于该聚締控系树脂的烙点的溫度下在横方向(I'D方向)上拉伸,得到在TD方向上 拉伸的拉伸薄膜的工序,和将在TD方向上拉伸后的拉伸薄膜层叠于在MD方向上拉伸后的拉 伸薄膜之上而得到层叠薄膜的工序。此外,得到在MD方向上拉伸后的拉伸薄膜的工序W及 得到在TD方向上拉伸后的拉伸薄膜的工序中的拉伸溫度优选与各自的聚締控系树脂的烙 点相比低3~60°C的溫度。
[0190] (3)表面处理工序
[0191] 该工序为对由上述工序(2)得到的拉伸薄膜实施表面氧化处理而得到基层(A)的 工序,根据需要而进行。需要说明的是,在不进行该工序(3)的情况下,可使用由前述工序 (2)得到的拉伸薄膜作为基层(A),在不进行该工序(3) W及前述工序(2)的情况下,可使用 由前述工序(1)得到的原材料薄膜作为基层(A)。在此,W进行工序(2) W及工序(3)的情况 为例来说明。
[0192] 作为表面氧化处理,可W列举出电晕放电处理、火焰处理、等离子体处理、辉光放 电处理或者臭氧处理等,也可W组合运些表面氧化处理来进行。表面氧化处理之中优选实 施电晕放电处理或火焰处理。实施电晕放电处理的情况下,其条件优选为600J/m 2(10W ?分 钟/V) W上、更优选为1200J/m2(20W ?分钟/V似上,此夕h优选为12000J/V(200W ?分钟/ m2) W下、更优选为10800J/m2(180W ?分钟/m2) W下。实施火焰处理的情况下,其条件优选为 8000J/m2 W上、更优选为20000J/V W上,此外,优选为200000J/V W下,更优选为10000J/V W下。
[0193] (4)涂覆层用涂料调制工序
[0194] 在该工序中,调制(a)締控系共聚物乳液,将调制后的(a)締控系共聚物乳液与(b) 乙締亚胺系树脂混合而调制涂覆层用涂料。
[0195] 调制(a)締控系共聚物乳液的方法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可W使用下述的(1)、(2)的 方法等。
[0196] (1)在芳香族控系溶剂中投入締控系共聚物进行加热溶解来调制树脂溶液。在该 树脂溶液中添加(a2)分散剂进行混合揽拌,继续边添加水边使其相转换。然后,蒸馈去除芳 香族控系溶剂,从而得到水性分散液((a)締控系共聚物乳液)。
[0197] (2)使用双螺杆挤出机将締控系共聚物烙融之后,添加(a2)分散剂的水溶液进行 混炼,从而得到水性分散液((a)締控系共聚物乳液)(参照日本特公昭62-29447号公报)。 [019引由运些方法调制(a)締控系共聚物乳液的情况下,优选作为(a2)分散剂使用阳离 子系水溶性高分子等高分子乳化剂,进而,优选使用(2)的利用双螺杆挤出机的分散法。由 此,能够容易地将(a)締控系共聚物乳液的树脂颗粒的体积平均粒径调整为0.1~0.72WI1。 (2)的方法中,对于(a)締控系共聚物乳液中的树脂颗粒的体积平均粒径,例如可W在双螺 杆挤出机的运转条件中通过控制相对于締控系共聚物量的水的量、料筒溫度与其分布、挤 出机中的树脂的滞留时间、挤出机的机筒转速等从而调整。
[0199]用于混合(a)締控系共聚物乳液与(b)乙締亚胺系树脂的溶剂可W为水,也可W为 甲醇、乙醇、异丙醇、丙酬、甲乙酬、醋酸乙醋、甲苯、二甲苯等有机溶剂,还可W为水W及有 机溶剂的混合溶剂。溶剂优选为水或W水为主要成分的溶剂。此外,也优选预先将疏水性高 的成分在上述的有机溶剂中溶解,用水进行稀释的方法。基于运些方法,工序管理变得容 易。
[0200] 涂覆剂的固体成分浓度相对于涂覆剂总量优选为0.1质量% ^上、更优选为1.5质 量% ^上,此外,优选为20质量% ^下、更优选为15质量% W下。
[0201] (5)涂覆层形成工序
[0202] 在该工序中,将由涂覆层用涂料调制工序(4)得到的涂覆层用涂料涂覆到由表面 处理工序(3)得到的基层(A)的表面之后,通过干燥而使其固化,从而形成涂覆层(B)。由此, 得到本发明的热塑性树脂薄膜。
[0203] 涂覆层用涂料的涂覆例如可W使用漉涂机、刮刀涂布机、棒涂机、气刀涂布机、施 胶压棒涂布机、凹版涂布机、模涂布机、唇口涂布机、喷涂机等涂覆装置来进行。
[0204] 涂覆层用涂料的涂覆量W干燥后的固体成分量计优选为0.05g/VW上、更优选为 0.10g/m2W上、特别优选为0.15g/m 2W上,此外,优选为1.40g/m2W下、更优选为0.50g/m2W 下、更优选为0.30g/m2 W下、特别优选为0.24g/m2 W下。
[0205] 涂覆量为上述下限值W上,从而使通常缺乏密合性的胶版印刷用紫外线固化型油 墨可W密合性良好地转印到所得到的涂覆层(B)的表面。另一方面,(a)締控系共聚物乳液 的粘合性不高,因此涂覆量过多时,存在对于胶版印刷用油墨的涂覆层表面的密合性反而 降低的情况。
[0206] 该涂覆层形成工序优选利用漉对漉法来连续地进行。由此,可W提高热塑性树脂 薄膜的生产率。此外,在漉对漉法中,能够比较容易地调整涂覆层(B)的厚度,因此能够容易 地制造维持印刷适应性、同时减薄涂覆层(B)的厚度等所希望的触感的热塑性树脂薄膜。
[0207] 此外,涂覆层形成工序可W在与用于制作基层(A)的生产线相同的生产线进行、也 可W在与用于制作基层(A)的生产线不同的生产线来进行。
[020引 << 粘合片>>
[0209] 接着,对于本发明的粘合片进行说明。
[0210] 本发明的粘合片具有本发明的热塑性树脂薄膜和粘合剂层,所述粘合剂层设置于 该热塑性树脂薄膜所具备的基层(A)的与涂覆层(B)相对侧的面上。其中,对于热塑性树脂 薄膜的结构,可W参照前述的 << 热塑性树脂薄膜>> 一栏。在此,对于粘合剂层和根据需 要而设置的剥离片(D)进行说明。 <粘合层(C) >
[0212]作为粘合层(C)中使用的粘合剂,可W列举出粘合剂手册第3版(日本粘合带工业 会发行)(粘着剤/、シKフV夕第3版(日本粘着テ一ク工業会発行))20页~88页中记载的粘 合剂等。作为粘合剂,具体而言,可W列举出将聚异下締橡胶、下基橡胶、它们的混合物溶解 在苯、甲苯、二甲苯、己烧那样的有机溶剂中的橡胶系粘合剂;或者在运些橡胶系粘合剂中 配混松香酸松香醋、祗締?苯酪共聚物、祗締?巧共聚物等赋粘剂而成的物质;或者用有机 溶剂溶解丙締酸2-乙基己醋?丙締酸正下醋共聚物、丙締酸2-乙基己醋?丙締酸乙醋?甲 基丙締酸甲醋共聚物等玻璃化转变点为-20°C W下的丙締酸系共聚物而成的丙締酸系粘合 剂;进而同一组成的乳液系粘合剂等。
[0213] 粘合剂层可W将上述的粘合剂涂覆到基层(A)的与涂覆层(B)相对侧的面、进行干 燥而形成。
[0214] 粘合剂的涂覆量W固体成分量计通常为3~40g/m2、优选为10~30g/m2。
[0215] 对于粘合层(C)的厚度,丙締酸系粘合剂的情况下,优选为10~50皿,橡胶系粘合 剂的情况下,优选为80~150皿。
[0216] 此外,在涂覆粘合剂之前,也可W在基层(A)的与涂覆层(B)相对侧的面(粘合剂层 的被形成面)实施表面处理、或涂敷错固涂布剂。由此,能够提高基层(A)与粘合层(C)的剥 离强度。
[0217] 作为表面处理,优选使用电晕放电处理。对基层(A)的表面进行电晕放电处理,从 而后述的剥离片(D)中使用的娃酬剥离剂的密合性提高,并且能够去除成为使娃酬固化时 的障碍物质的在该层表面上渗出的添加剂。
[021引从发挥电晕放电处理的效果的观点出发,电晕放电处理量优选为IOW ?分钟/VW 上、更优选为10~50W ?分钟/V。电晕放电处理量为IOW ?分钟/VW上,从而存在容易充分 地提高基层(A)和粘合层(C)的剥离强度的倾向。此外,电晕放电处理量若为50W ?分钟/V W下,则存在电晕放电处理的能量效率良好,容易促进基层(A)内部的添加剂的渗出的倾 向。此外,也存在容易抑制由薄膜表面的带电产生涂覆不均的倾向。
[0219] 作为错固涂布剂,可W使用聚氨醋、聚异氯酸醋.聚酸多元醇、聚异氯酸醋.聚醋 多元醇?聚乙締亚胺、烷基铁酸醋等。运些错固涂布剂通常溶解于水或甲醇、醋酸乙醋、甲 苯、己烧等有机溶剂而制成涂覆层用涂料。
[0220] 错固涂布剂的涂覆量W涂覆并干燥后的固体成分量计,通常为0.01g/m2W上、优 选为0.05g/m 2W上,此外,通常为5g/m2W下、优选为2g/m2W下。
[0221] 此外,对于W上的粘合层(C)的形成方法为将粘合剂直接涂覆到基层(A)的所谓直 接法,粘合层(C)也可W使用如下方法而形成:将粘合剂涂覆到剥离基材,进行干燥之后,在 基层(A)的与涂覆层(B)相对侧的面上贴合剥离基材的涂覆有粘合剂的面,根据需要将剥离 基材剥离的方法(反转法)。此外,涂覆层(B)与粘合剂层的形成顺序可W为在基层(A)上形 成涂覆层(B)之后形成粘合剂层的顺序,也可W为在基层(A)上形成粘合剂层之后形成涂覆 层(B)的顺序。
[0222] < 剥离片(D) >
[0223] 作为剥离片(D),只要是与粘合层(C)的粘接力比基层(A)与粘合层(C)的粘接力低 的片就没有限制。其中,适宜使用在纸、树脂薄膜等片基材上涂覆娃酬剥离剂而成的剥离 片。
[0224] 作为娃酬剥离剂,可W
当前第4页1 2 3 4 5 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