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毂式变速离合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910313阅读:13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轮毂式变速离合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轮毂式变速离合器。
背景技术
通常清扫车的滚动主刷需要与清扫车行进方向相反并且速度成正比的转动速度。现有的清 扫车由于其结构原因,其清扫与行走很难达到协调一致。清扫装置与行走装置变速与传动结构 分散且比较复杂,造成整车体积庞大,使用维修不方便,清扫装置的变速离合装置外露,工作 时灰尘对机件造成不良影响,工作效率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轮毂式变速离合器。该轮毂式 变速离合器结构简单,离合变速集成一体,体积小,便于维修。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包括行星架,设于该行星架上的依次相互配合连接的动力轴、离合 片、太阳轮以及设于该动力轴与离合片之间的复位弹簧,所述行星架连接于轮毂上,所述太阳 轮经设于行星架上的行星轮与设于该轮毂上的内齿轮啮合,所述行星架的一端分别设有凸轮、 对应于所述离合片的顶杆、以及对应于所述凸轮连接于该顶杆的柱销。
所述顶杆设于所述行星架上开设的通孔或沉孔上。
所述离合片与太阳轮通过相互相向分别对应所设的若干凸块和凹槽相对应配合连接;所述 离合片通过其一侧所设的沉孔套设于所述动力轴上。
所述凸轮的侧壁上设有沿其径向方向凸出的t^,凸轮的一端设有其底面呈倾斜的异形凹 槽,所述柱销对应于所述凸轮的异形凹槽连接于顶杆。
本实用新型利用电动车轮毂电机的轮穀外壳和端盖,在其中设置行星齿轮机构,再加上可 用操纵软轴控制的离合器,组成封闭的变速离合传动机构;将地面传递给车轮的动力传递至动 力轴以使其转动方向与车轮相反,提高输出链轮转速并且使之与车轮行走速度成正比,以获得 清扫装置所需要的使驱动力,在需要时又可切断动力输出。结构简单,体积小,便于维护,工 作效率高,并且在多灰尘的清扫环境中仍然能够稳定可靠工作。


图l为本实用新型结抅示意图。图2为图1中凸轮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如图1、图2所示,行星架6 其两端轴经轴承装置活动连接于轮毂2的两端盖上。动力轴10经轴承装置活动连接于行星 架6的一端轴上。离合片9位于行星架6内侧通过其设于轴线上的沉孔4活动套设于动力轴 10的内侧一端。复位弹簧15位于离合片9 一端部和动力轴10的凸环形台之间套设于动力轴 10上。经轴承装置活动连接于行星架6 —端端轴的内侧端的太阳轮8通过其端面上所设的二 个凹槽与离合片9相应端面上所设的二个凸块相互对应配合活动连接,太阳轮8经固设于行 星架6上相对两侧的行星轮7与固设于轮毂2上的内齿轮3相啮合。
凸轮12位于轮毂2外侧套设于行星架6的相对于动力轴10的另 一端轴上。顶杆14活 动置于行星架6的轴线上的沉孔内、其靠内侧一端与离合片9的与太阳轮8连接的一端相接 触。柱销13位于凸轮12内侧端所设的其底面沿切线方向呈倾斜面的异形凹槽11上通过行 星架6上的开口槽1连接于顶杆14的靠外侧一端。凸轮12由沿其径向方向凸出的凸务5上 所设的通孔与外部操纵拉索相连接。
当拉动外部操纵拉索时凸轮12转动,通过异形凹槽11轴向推动柱销13经顶杆14推动 离合片9轴向移动脱离太阳轮8,以达到使轮毂2脱开输出轴10。凸轮12回转时由复位弹 簧15使上述各动作部件自动复位,以使轮毂2恢复与输出轴IO的配合。
权利要求1、一种轮毂式变速离合器,包括行星架,设于该行星架上的依次相互配合连接的动力轴、离合片、太阳轮以及设于该动力轴与离合片之间的复位弹簧,其特征是所述行星架连接于轮毂上,所述太阳轮经设于行星架上的行星轮与设于该轮毂上的内齿轮啮合,所述行星架的一端分别设有凸轮、对应于所述离合片的顶杆、以及对应于所述凸轮连接于该顶杆的柱销。
2、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轮毂式离合器,其特征是所述顶杆设于所述行星架上开设的通孔 或沉孔上。
3、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轮毂式变速离合器,其特征是所述离合片与太阳轮通过相互相向分别对应所设的若干凸块和凹槽相对应配合连接;所述离合片通过其一侧所设的沉孔套设于 所述动力轴上。
4、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轮毂式变速离合器,其特征是所述凸轮的侧壁上设有沿其径向方向凸出的凸泉,凸轮的一端设有其底面呈倾斜的异形凹槽,所述柱销对应于所述凸轮的异形 凹槽连接于顶杆。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轮毂式变速离合器,该轮毂式变速离合器结构简单,离合变速集成一体,体积小,工作稳定可靠。包括设于轮毂上的行星架,设于该行星架上的依次相互配合连接的动力轴、离合片、太阳轮、以及设于该动力轴与离合片之间的复位弹簧,所述太阳轮经设于行星架上的行星轮与轮毂上的内齿轮啮合,所述行星架的一端分别设有凸轮、对应于所述离合片的顶杆、以及对应于所述凸轮和该顶杆的柱销。
文档编号B60K17/04GK201300722SQ200820199398
公开日2009年9月2日 申请日期2008年12月2日 优先权日2008年12月2日
发明者周火明, 鄢瑞瑜 申请人:鄢瑞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