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车辆座椅的头靠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848208阅读:8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用于车辆座椅的头靠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车辆座椅的头靠,其中至少面朝座椅乘客头部的第一部件可以在座椅乘客头部的方向上线性地移位,在该移位运动期间,在所述第一部件和所述头靠的布置于第三部件上的第二部件之间发生相对移动,所述第一部件的抵接面抵接所述第二部件的抵接面,并且抵接面设置有形状锁合装置,所述形状锁合装置特别地为齿结构。本发明还涉及一种调节头靠的方法。
背景技术
公开文献DE19923909A1公开了一种头靠,其包括通过保持杆以刚性的方式(可选地,还以高度可调节的方式)连接至车辆座椅的靠背的基座构件,所述基座构件设置在以槽状方式构建的车内装饰部分中。如果发生事故,所述车内装饰部分朝向座椅乘客的头部平移以防止挥鞭型损伤。实现该目的所需的力由位于套筒状引导装置内在移位方向上偏压的弹簧所产生。德国专利申请DE3900495A1公开了另一种头靠,其中在发生事故时,车内装饰部分可相对于基座构件而绕固定旋转轴向前枢转。弹簧加载的活塞/汽缸装置与支撑杆相结合起到驱动设备的作用,其中活塞杆在旋转轴的区域中铰接至基座构件,而汽缸铰接至车内装饰部分。公开文献DE19941712C1还公开了一种头靠,其中可移位的车内装饰元件经由剪刀型机构而连接至基座构件,通过该剪刀型机构,车内装饰元件可以离开休止位置而向前移动进入到使用位置。从公开文献DE102004016474B3中已知有根据权利要求1的前 序部分的头靠。在此例中,头靠的各部件以套筒的方式彼此分离地移动,以便占据头靠的安全位置。特别地,可手动调节以提高舒适度的头部抵接面的缺点在于其调节常常伴有噪声。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通过不具有现有技术的缺点的一种调节头靠的方法而提
供一种头靠。该目的由一种用于车辆座椅的头靠而实现,其中至少面朝座椅乘客头部的第一部件可以在座椅乘客头部的方向上线性地移位并且移回,在所述移位运动期间,在所述第一部件和所述头靠的布置于第三部件上的第二部件之间发生相对移动,所述第一部件的抵接面抵接所述第二部件的抵接面,并且所述抵接面设置有形状锁合装置,所述形状锁合装置特别地为齿结构。根据本发明,现在规定在相对于移位方向垂直布置的平面和所述形状锁合装置之间至少部分地设置大于0°且小于90°的径向角。本发明涉及一种布置在车辆座椅靠背上的头靠。这种车辆座椅可提供用于一人或多人的空间。根据本发明的车辆座椅也可以是长凳型座椅。根据本发明,该头靠具有第一部件,其通常装有车内装饰并且可以在座椅乘客头部的方向上以线性延伸长度移位并且移回。可以进行移位,以便调节舒适度或者以便在发生追尾碰撞时减少头部和/或颈部的损伤。根据本发明,头靠具有布置(例如,可旋转地布置)在第三部件上的第二部件。所述第三部件通常为基座构件,头靠的保持杆连接至所述基座构件。为了使第一部分朝向或远离座椅乘客的头部移位,在第一和第二部件之间进行相对移动。这特别涉及旋转运动。根据本发明,第一部件的抵接面还抵接第二部件的抵接面。在第一和第二部件的相对移动期间,各抵接面也相对于彼此移动。各部件优选地分别至少部分地具有圆柱形横截面。抵接面优选地以给定的节距部分地缠绕在圆柱形横截面上。因此,它们呈螺旋部件的形式。以尤为优选的方式,每个部件各具有两个抵接面,其在直径上彼此相对地布置。由于各抵接面相对于彼此的相对移动,第一部件向前和向后移动。一个部件的抵接面优选被固定就位并且仅另一抵接面移动,优选地沿抵接面滑动。根据本发明,一个抵接面具有形状锁合装置,例如齿,特别是锯齿。所述形状锁合装置特别用于防止两个部件之间的相对移动,也就是说,将第一部件固定于特定位置。根据本发明,规定在相对于移位方向垂直布置的平面和形状锁合装置之间至少部分地设置大于0°且小于90°的径向角。因此,形状锁合装置在径向上具有倾角。因此,形状锁合装置优选在座椅乘客头部的方向上倾斜。形状锁合装置倾斜的优点在于,基本上更快速地完成形状锁合装置例如从锁定装置上的释放,因而更加安静并且磨损更小。所述径向角优选大于30°,特别优选在40°和50°之间,并且极特别地优选为45°。所述径向角优选在抵接面的整个宽度和长度上恒定。关于本发明的这一主题而给出的说明同样适用于本发明的主题的其他方面,反之亦然。根据本发明另一或优选主题,头靠具有防止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相对于彼此移动的锁定装置,该锁定装置进行弹性变形,以便释放锁定作用。因此,根据本发明规定所述锁定装置至少部分地弹性弯曲,以便释放设置在锁定装置与第一或第二部件之间的形状锁合连接。设置在锁定装置上的形状锁合装置与设置在所述部件之一上的形状锁合装置脱离接合。为了再次形成形状锁合连接,锁定装置弹性地返回到其初始位置。锁定装置优选在径向向外的方向上弯曲以便释放。关于本发明的这一主题而给出的说明同样适用于本发明的主题的其他方面,反之亦然。根据优选的实施例,一旦拉拔作用被施加至头靠的第一部件,就自动进行锁定作用的释放。由于该拉拔运动,锁定装置的形状锁合装置自动远离特别是第一部件的形状锁合装置而移动,由此脱离其锁定。保持该解锁位置直到压力施加至头靠,特别是第一部件,例如在发生事故和/或座椅乘客将其头部靠向头靠的第一部件时。直到这时锁定装置才自动接合回到其锁定位置。可通过进一步拉拔使锁定装置进一步解锁,直到第一部件到达其最前端位置。如果第一部件意图从该位置移回至其从座椅乘客的头部进一步移开的位置,必须以手动或机动方式释放锁定作用。根据本发明另一或更优选的主题,锁定装置具有形状锁合装置,可以通过两个不同的、非重叠移动而使所述形状锁合装置进入锁定或解锁位置。关于本发明的这一主题给出的说明同样适用于本发明的主题的其他方面,反之亦然。例如,形状锁合装置既可以径向移动的方式也可以轴向移动的方式而从第一或第二部分的形状锁合装置释放。如上文所述第一移动即径向移动自动进行,而另一移动以机动或手动方式进行。形状锁合装置以手动或机动方式远离第一或第二部分轴向而移动,以便释放其锁定作用。
以下说明适用于本发明主题的所有方面。
优选地,锁定装置的形状锁合装置至少部分地具有优选与第一或第二部件的形状 锁合装置的径向角相对应的径向角。
在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中,头靠具有使锁定装置的形状锁合装置变形的间隔装 置。优选地,所述间隔装置压在两个部件之一之间,并且一旦第一部件在座椅乘客头部的方 向上移动,就使锁定装置的形状锁合装置向外弯曲。
优选地,间隔装置为以锥形路径被引导的辊构件。
本发明还涉及调整用于车辆座椅的头靠的方法,其中至少面朝座椅乘客头部的第 一部件在车辆乘客头部的方向上沿线而移位,在所述移位运动期间,在第一部件和头靠的 布置于第三部件上的第二部件(12)之间发生相对移动,其中该相对移动驱动使锁定装置部 分变形的间隔装置。
关于根据本发明的头靠所给出的说明同样适用于根据本发明的方法,反之亦然。
本发明的主题的所有方面的特征可以自由地彼此组合。


下面,参照图1至6对本发明进行说明。这些说明仅仅是示例性的,并不限制本发 明的一般概念。该说明同样适用于本发明主题的所有方面。
附图中
图1示出了具有头靠的车辆座椅;
图2a至2d为在不同的轴向位置穿过可在头靠中使用的驱动装置的剖面图3示出了处于锁定状态的具有向外倾斜的形状锁合装置的螺旋结构;
图4示出了具有间隔装置的锁定装置;
图5示出了图4的细节;
图6示出了锁定装置的手动解锁。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中可见,根据本发明的车辆座椅I或者根据本发明具有头靠4的车辆座椅 I包括椅座构件2和靠背3,靠背3尤其以倾斜度可调节的方式连接至椅座构件2并且设置 有头靠4。保持杆5 (优选成对的)可被设置成将头靠固定至靠背3。然而,替代性地,还可 以在靠背3和头靠4之间提供其他可能的固定(未示出)。头靠4的成对的保持杆5可以在 靠背3的上部区域或者头靠4的区域中通过铰链(未示出)而以可枢转的方式连接至靠背3 或者头靠4。根据本发明,头靠4至少具有头靠4的第一部件11,该部件11面朝座椅乘客 的头部,并且因事故的缘故和/或为了调节舒适度,可以在移动方向上从回缩位置(图1中 用实线表示)朝向座椅乘客的头部移位至前部位置(图1中用虚线表示)。第一部件11特别 地为车内装饰元件,座椅乘客的头部可以搁置或支撑在其上。头靠的第三部件特别地为头 靠的基座构件,该基座构件经由保持杆5以刚性方式或者也可使高度和/或倾斜度可调节 地连接至靠背3。下文详细描述的驱动装置具有第二部件12,并且使第一部件11在移动方 向C上朝座椅乘客头部移位,所述驱动装置被布置在头靠4内,位于第一部件11和第三部件13之间。
参照图2a至2d,更详细地示意性例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头靠4的部件11、12、13的相对移动。在此例中,图2a和2b示出了处在回缩位置的头靠的状态,而图2c和2d示出了处在推进位置的头靠的状态(第一部件11在朝座椅乘客的方向即移动方向C上的移位),图 2b为根据图2a的剖面线X-X的头靠4的前剖视图,其在图2a中被示为侧剖视图,而图2d 为根据图2c的剖面线X-X的头靠4的前剖视图,其在图2c中被示为侧剖视图。
如图2a_d中可见,第一和第二部件11、12各自具有抵接面11’、12’(在该示例中为前表面),其相对于头靠的中心轴线19倾斜地设置。抵接面11’、12’彼此抵接并借助由弹性装置20和抵接面的倾斜所给定的法向力彼此压靠。此外,第一部件11能线性地移位且第二部件12可旋转地设置在第三部件13中。第二部件12和第三部件13各自具有止动件21、22,止动件21、22之间布置有弹簧20。图2a和2b例示了头靠,其处于在第一部件11 位于离座椅乘客头部最远的位置时的状态。在该情况下,弹簧20具有其最大预拉伸。如果为了调节座椅乘客的舒适度而拉拔第一部件11 (由图2c和2d中的箭头C所例示),在第一部件11和第二部件12之间产生间隙,该间隙由于第二部件在由弹簧20驱动的状态下绕轴线19旋转而闭合。因此,倾斜面11’、12’恒定地保持抵接。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抵接面11’、12 ’不必是前表面,而相反它们也可以是布置在部件11、12外周的表面(将在后面的附图中例示)。部件远离座椅乘客头部的移动同样地起作用。通过第一部件11的线性移动,导致第二部件12旋转,且使弹簧20预拉伸。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还可以不同的方式来实现第一部分12的移位机构。
在根据图3的实施例中,抵接面11’以螺旋状方式布置在第一部件11的外周处。 由图3中可见,第一部件11的抵接面11’具有形状锁合装置14,在此例中为锯齿状齿结构。 形状锁合装置14具有相对于平面23的径向角α,所述平面23被限定为相对于移动方向C 垂直。在本例中,该径向角α为45。。径向角α并非螺旋状抵接面11’的螺旋上升角。 在至少一个方向(优选两个方向)上呈楔形的锁定装置15被布置在第二部件12上并在其端部处具有形状锁合装置16,该形状锁合装置16与形状锁合装置14互补并且也以径向角 α布置,以使齿在锁定状态下尽可能大面积地彼此抵接。在根据图3的示例中,锁定装置 15的形状锁合装置16与形状锁合装置14相接合,从而防止部件11、12能够相对彼此旋转。 为清楚起见,在该实例中省略了抵接面12’,但其将以类似于抵接面11’的螺旋状方式布置在部件12的外周处。如果座椅乘客拉拔第一部件11离开第二部件12 —段线性距离,形状锁合装置11’、12’将由于该移动而脱离接合。同时或者几乎同时地,部件12旋转一定的角度范围,从而间隔装置17 (在此例中为球)在第 二部件12的外周和间隔装置的内周之间移动,因此使锁定装置15的其上布置有形状锁合装置16的部分弹性向外地弯曲。因此,形状锁合装置16至少部分地远离形状锁合装置14进行径向移动。特别是因为锁定装置15在形状锁合装置16的方向上(优选在两个方向上)逐渐变细,所以得以促进锁定装置的弹性变形。由于第一部件11的轴向移位、形状锁合装置16的径向移动以及形状锁合装置14、16的倾斜,这些装置非常快速地脱离接合,因此,在拉拔部件11时几乎无声并且没有任何磨损。
图5示出了图4的细节。可以看到锁定装置15的端部径向向外弯曲并具有形状锁合装置16。还可以看到形状锁合装置14、16以径向角α设置。正如从图5中还可获知, 锁定装置15的弹性弯曲通过间隔装置17而实现,所述间隔装置17在此例中为球,还可以使用任何其他的辊构件或者多个辊构件。球17被布置在接收空间18 (接收凹穴)中,其深 度优选地在从右往左的方向上减小。在左侧位置,设置在锁定装置15中的接收空间18以 锁定装置不弯曲的方式完全接收球。在部件11、12相对于彼此旋转并因此第一部件11和 锁定装置15相对于彼此旋转期间,所述球被旋转而离开其左侧位置(例示的位置)并且使锁 定装置部分地径向向外弯曲。在第一部件的线性移动结束之后,球17还保持在图5例示的 位置中。然而,无论是由于抵接座椅乘客的头部还是由于事故的缘故,一旦压力施加至第一 部件,在锁定装置15和第一部件11之间便发生最小的相对旋转,进而球被移位至其左侧位 置内,从而使形状锁合装置14、16再次接合。在第一部件11移动期间,锁定和解锁均自动 进行。
但是,还存在意图在第一部件11不移动时进行解锁或锁定的情况。对于这 种情况,锁定装置具有使其远离形状锁合装置14而轴向移位的机构,例如圆珠笔机构 (ball-point mechanism)。图6不出了锁定装置15的解锁位置,在此例中,该位置由锁定 机构15的轴向移动所解锁。
权利要求
1.一种用于车辆座椅(I)的头靠(4),其中至少面朝座椅乘客头部的第一部件(11)能沿着线(19)而移位,在所述移位运动期间,在所述第一部件(11)和所述头靠的布置于第三部件(13)上的第二部件(12)之间发生相对移动,所述第一部件(11)的抵接面(11’)抵接所述第二部件(13)的抵接面(12’),并且抵接面(11’,12’)设置有形状锁合装置(14),所述形状锁合装置(14)特别地为齿结构,其特征在于,在相对于移位方向(C)垂直布置的平面(20)和所述形状锁合装置(14)之间至少部分地设置大于0°且小于90°的径向角(α)。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头靠,其特征在于,所述径向角大于30°,优选在40°和50°之间。
3.根据任一前述权利要求所述的头靠,其特征在于,所述齿结构(14)为锯齿状齿结构。
4.特别根据任一前述权利要求所述的头靠,其特征在于,所述头靠具有防止第一部件(11)和第二部件(12)相对于彼此移动的锁定装置(15),其特征还在于,所述锁定装置变形以便释放锁定作用。
5.根据权利要求4的前序特征所述的头靠,其特征在于,所述锁定装置(15)具有形状锁合装置(16),所述形状锁合装置能够通过两个不同的非重叠的移动而被带入到锁定或解锁位置。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头靠,其特征在于,所述形状锁合装置能向外移动。
7.根据权利要求5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头靠,其特征在于,所述锁定装置(15)的轴向位置能够改变。
8.根据权利要求4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头靠,其特征在于,所述形状锁合装置(16)至少部分地具有优选与所述形状锁合装置(14)的径向角相对应的径向角(α )。
9.根据任一前述权利要求所述的头靠,其特征在于,所述头靠具有使所述锁定装置(15)的所述形状锁合装置(16)变形的间隔装置(17)。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头靠,其特征在于,所述间隔装置(17)由部件(11,12)所驱动。
11.根据任一前述权利要求所述的头靠,其特征在于,所述间隔装置(17)为辊构件。
12.—种调节用于车辆座椅(I)的头靠(4)的方法,其中至少面朝座椅乘客头部的第一部件(11)在车辆乘客头部的方向上沿着线(19 )而移位,在所述移位运动期间,在所述第一部件(11)和所述头靠的布置于第三部件(13)上的第二部件(12)之间发生相对移动,其特征在于,所述相对移动驱动使锁定装置(15)部分变形的间隔装置(17)。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车辆座椅(1)的头靠(4),其中至少一个面朝座椅乘客头部的第一部件(11)可以在座椅乘客头部的方向上线性地移动,其中在再定位运动期间,在第一部件(11)和头靠的布置于第三部件(13)上的第二部件(12)之间产生相对运动,第一部件(11)的抵接面(11’)抵靠第二部件(12)的抵接面(12’),且抵接面(11’、12’)设置有形状适配的元件(14),特别是齿状结构。本发明还涉及一种调节头靠的方法。
文档编号B60N2/48GK103068627SQ201180038179
公开日2013年4月24日 申请日期2011年6月10日 优先权日2010年6月11日
发明者T·佛罗茨, D·匡特 申请人:约翰逊控股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