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动机悬置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975287阅读:17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发动机悬置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发动机悬置装置。
技术背景发动机悬置装置是一种将发动机支撑在车体或副车架上,又隔开发动机振动的橡胶支承装置。现有发动机悬置装置由于调节刚度的作用差,使得其难以限制发动机的极限位移,导致发动机及其上的附件经常与车体发生干涉。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紧凑、刚度调节能力好、可有效限制发动机的极限位移、避免发动机及其附件与车体发生干涉的发动机悬置装置。上述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发动机悬置装置,包括设有安装孔的支架、由悬挂部和支撑部构成的悬臂,以及设有连接孔的橡胶软垫,所述橡胶软垫以硫化粘结方式设于支架内,所述悬挂部设有两个均带有通孔的圆形凸台,所述支撑部设有盲孔且位于连接孔内,其特征在于所述橡胶软垫沿支撑部轴向设有多个刚度调节通孔,所述刚度调节通孔的内壁设有多个限位凸台。优选的,所述限位凸台共四个且分别位于连接孔的上下和两个侧边。上述技术方案中,还包括以硫化粘结方式设于连接孔内的过渡套,所述支撑部以过盈配合的方式位于过渡套内。上述技术方案中,还包括两个以硫化粘结方式对称设于支架外侧的限位楞,所述两个限位楞的正面分别抵住悬挂部两端的内侧面。本实用新型通过刚度调节通孔调节刚度,通过限位凸台和限位楞进行限位,从而可有效限制发动机的极限位移,进而避免发动机及其上的附件与车体发生干涉。所述过渡套可起到简化橡胶软垫硫化模具的作用,若直接将支撑部与橡胶软垫以硫化粘结方式连接,则不仅会因悬臂体积较大而增加加工难度,而且会使橡胶软垫硫化模具更加复杂。本实用新型还具有结构紧凑、固定效果好、强度高等特点。

图I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I的A-A剖示图。图3为悬臂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橡胶软垫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 一支架(11—安装孔)、2—悬臂(21—悬挂部、211-圆形凸台、2111 —通孔、212 —内侧面、22—支撑部、221 —盲孔)、3—橡I父软垫(31 —连接孔、32 —刚度调节通孔、33 一限位凸台)、4 一过渡套、5 —限位楞。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实施例如图I 一 4所示,一种发动机悬置装置,包括设有安装孔11的支架I、由悬挂部21和支撑部22构成的悬臂2、设有连接孔31的橡胶软垫3、以硫化粘结方式设于连接孔31内的过渡套4和两个以硫化粘结方式对称设于支架I外侧的限位楞5,所述橡胶软垫3以硫化粘结方式设于支架I内,所述橡胶软垫3沿支撑部22轴向设有两个刚度调节通孔32,其中一个刚度调节通孔32的内壁设有三个限位凸台33,另一个刚度调节通孔32的内壁设有一个限位凸台33,所述四个限位台凸33分别位于连接孔31的上下和两个侧边,所 述悬挂部21设有两个均带有通孔2111的圆形凸台211,所述支撑部22设有盲孔221且以过盈配合的方式位于过渡套4内,所述两个限位楞5的正面分别抵住悬挂部21两端的内侧面 212。
权利要求1.一种发动机悬置装置,包括设有安装孔(11)的支架(I)、由悬挂部(21)和支撑部(22)构成的悬臂(2),以及设有连接孔(31)的橡胶软垫(3),所述橡胶软垫(3)以硫化粘结方式设于支架(I)内,所述悬挂部(21)设有两个均带有通孔(2111)的圆形凸台(211),所述支撑部(22 )设有盲孔(221)且位于连接孔(31)内,其特征在于所述橡胶软垫(3 )沿支撑部(22)轴向设有多个刚度调节通孔(32),所述刚度调节通孔(32)的内壁设有多个限位凸台(33)。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发动机悬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台凸(33)共四个且分别位于连接孔(31)的上下和两个侧边。
3.根据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发动机悬置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以硫化粘结方式设于连接孔(31)内的过渡套(4),所述支撑部(22)以过盈配合的方式位于过渡套(4)内。
4.根据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发动机悬置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两个以硫化粘结方式对称设于支架(I)外侧的限位楞(5),所述两个限位楞(5)的正面分别抵住悬挂部(21) 两端的内侧面(212)。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发动机悬置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两个以硫化粘结方式对称设于支架(I)外侧的限位楞(5)。所述两个限位楞(5)的正面分别抵住悬挂部(21)两端的内侧面(212)。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发动机悬置装置,包括设有安装孔的支架、由悬挂部和支撑部构成的悬臂,以及设有连接孔的橡胶软垫,所述橡胶软垫以硫化粘结方式设于支架内,所述悬挂部设有两个均带有通孔的圆形凸台,所述支撑部设有盲孔且位于连接孔内,其特征在于所述橡胶软垫沿支撑部轴向设有多个刚度调节通孔,所述刚度调节通孔的内壁设有多个限位凸台。本实用新型通过刚度调节通孔调节刚度,通过限位凸台和限位楞进行限位,从而可有效限制发动机的极限位移,进而避免发动机及其上的附件与车体发生干涉。本实用新型还具有结构紧凑、固定效果好、强度高等特点。
文档编号B60K5/12GK202641351SQ20122030693
公开日2013年1月2日 申请日期2012年6月28日 优先权日2012年6月28日
发明者曾迥立, 刘昊, 侯路, 陈清华, 陈文彬 申请人:东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