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架和面支撑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631078阅读:329来源:国知局
支架和面支撑机构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背景技术:

由us4,522,378已经公开了一种由弹性体制成的单件构件,所述构件用于将另一构件紧固在电路板上。弹性体-构件具有用于螺栓的开口,利用所述螺钉将弹性体-构件紧固在电路板上。待固定的构件通过开口接合进弹性体器件中。弹性体-构件被构造成柱形并且具有顶侧和底侧。如此将开口安置进顶侧和底侧中,从而形成肋部。在此,在顶侧和底侧上同心地延伸的肋部这样被安置,使得在弹性体-构件的顶侧和底侧上的肋部不直接相互对置。通过所述肋部,螺栓作用在电路板上的紧固力被支撑,并且用于待保持的构件的保持力被支撑。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优点

与此相对,根据本发明的支架具有支架板,其中所述支架板具有两个相互对置的平坦的侧面,其中在该两侧面上分别一体成型多个肋部,其中所述肋部在该两侧面上分别相互平行地沿第一方向定向,其中在支架的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上的肋部垂直于第一方向沿第二方向如此与第一方向错开地延伸,使得在所述第一侧面和在所述第二侧面上的所述肋部并不相互对置,或者不全横截面地相互对置。与此相对,根据本发明的这种支架的优点在于,该支架在其纵向伸展中比肋部的对置布局时或删去肋部时具有更高的弯曲稳定性。因此,支架不仅一方面能够将平坦地经由肋部施加到该支架上的压力轻易地传递到对置的侧面和布置在那里的肋部上,而且该支架还能够在纵向方向上具有高的弯曲稳定性,以抵抗扭转或者绕其纵向轴线的弯曲。在此,这种稳定性能够通过相对小的支架质量来实现,这是因为支架通过肋部结构明显比实心构件更轻,就该实心构件而言,肋部的中间空间被填充。然后同时一方面能够良好地实现力传递(kraftdurchleitung),而另一方面,支架极为有效地抵抗住弯曲。

通过从属权利要求中列举的措施,能够有利地进一步改进和改善独立权利要求中说明的支架。这样有利的是,在支架板的至少一侧上在至少一个肋部中,在肋部的前边缘和支架板的侧面之间安置凹部。由此能够在支架的稳定性保持不变的情况下进一步减小支架的质量。

此外有利的是,从第一侧面贯穿到第二侧面的凹部安置进支架板中。通过这种措施,能够进一步减小质量,而不会对支架的稳定性造成负面的损害。此外有利的是,如此对该措施进行组合,使得在支架板中的凹部还包括肋部下方的下述区域,在该区域中,所述肋部具有凹部。

所述凹部一方面能够具有能以简单的方式呈现的矩形,而另一方面它们也能够具有经倒圆的角部,通过所述角部能够更稳定地传递力。

为了适配于相应的力载荷或对构造空间的要求,所述肋部在至少一侧上能够具有超出所述支架板的不同的高度或者具有不同的宽度。

以相应的方式,支架还能够通过下述方式适配于不同地作用的力方向,即肋部在肋部的第一侧表面和支架板之间具有第一角度,所述第一角度与在肋部的、与第一侧面对置的第二侧面之间的第二角度不同。由此,肋部能够相对于支架板倾斜地放置。这种倾斜位置能够存在于支架板的一侧上,也能够存在于支架板的两侧上。

特别有利的是面支撑机构——尤其是用于机动车中的显示装置——装配有这种支架。尤其是对于在电子器件中的应用来说,支架一方面提供了下述优点,即利用轻的质量保障了高的稳定性。另一方面,肋部并且在增强的程度中被安置进所述支架中的凹部实现了在电子器件中的空气通风。因此,一方面,支架能够稳定电子部件,而不需要太大的质量,而另一方面保障了电子器件的部件的冷却。

此外有利的是,在所述支架处布置用于容纳紧固件的容纳装置,并且所述紧固件与所述支架相邻地被引导。由此能够将保持件(例如螺栓、当然也包括电缆)借助构造成电缆穿引部(kabeldurchführung)的紧固件以简单的方式紧固在所述支架上,其中所述容纳装置使得直接将这些构件容纳在支架上变得多余。在此,容纳装置能够以有利的方式支撑在支架上,并且因此有利地使紧固件稳定。

附图说明

在附图中示出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并且在下面的描述中进一步进行阐述。附图示出:

图1在机动车中的显示装置的主视图,

图2根据本发明的、在机动车中的、具有根据本发明的面支撑机构的显示装置的侧视图,

图3根据本发明的、尤其是应用于在机动车中的显示装置的面支撑机构的俯视图,

图4根据本发明的支架的第一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5根据本发明的支架的、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6根据第二实施例的、根据本发明的支架的侧视图,

图7根据第二实施例的、根据本发明的支架的俯视图,

图8按照第一剖面轴线通过在图5中根据第二实施例的、根据本发明的支架的剖面图,

图9通过按照根据图5的第二实施例的、根据本发明的支架的第二剖面图,

图10第三根据本发明的支架的剖面图,

图11容纳装置的布局的立体图,该容纳装置在带有根据本发明的支架的、根据本发明的面支撑机构上。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在图1中示出了用于在机动车中使用的显示装置1。为此,显示装置1被安装到机动车的仪表板中。在显示窗口2中,例如能够看到刻度显示器3或屏幕显示器4。操控电子器件布置在显示装置1的壳体5中。壳体5通过保持耳6或卡锁钩7与仪表板相连、尤其是旋拧。

在图2中示出了根据图1的显示装置1的侧视图。显示表面2通过紧固在壳体5处的透明盖板12予以保护。而壳体5又通过旋拧或卡锁连接安置到面支撑机构10上。面支撑机构10例如用于布置电路板11或者布置屏幕显示器8、例如液晶显示器。指针、步进马达或其他电子器件也由面支撑机构10保持。显示装置1从后侧被后壁9盖住。

在机动车中,显示装置1不仅承受振动,而且承受由于运行期间的加热和静止时的冷却造成的热学负荷。在此,面支撑机构10用于在也考虑该物理压力的情况下一方面可靠地保持并且所述电子器件,并且如此支承所述电子器件,从而确保无干扰的显示。在此必须阻止的是:面支撑机构10由于热学负荷而变形,或者在面支撑机构处紧固的元件、包括壳体5和后壁9在运行期间松脱。因此必要的是,所述面支撑机构10具有相应的稳定性。

由于显示装置1布置在机动车的仪表板中,所以尤其是在布置在电路板11上的器件的运行时进一步造成加热。由于构造元件能够布置在面支撑机构10的两侧面,所以期望的是:能够在由后壁9覆盖的体积和壳体5的内部空间之间进行空气交换。此外,必要的是:电接触在面支撑机构10的、面对观察者并且由此面对盖板12的侧面上配属的构件。为此,在面支撑机构10中设置开口。因此,结构矛盾在于下述内容:一方面面支撑机构10应尽可能稳定,但是另一方面也应具有许多开口,例如用于电接触或空气交换。此外,它应占用尽可能小的结构空间,并且尤其是尽可能少的质量,由此能够尽可能容易地实施显示装置1,以便能够保持低的车辆能量消耗。

相应的要求不仅对于在此示出的、在机动车中的显示装置而得出,而且对于应用于在机动车中的或者在机动车之外的其他电子器件而得出。

在图3中示出了面支撑机构10的俯视图。面支撑机构10(尤其是由塑料材料、例如聚碳酸酯或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abs)优选以注射成型工艺制成)具有开口13,所述开口例如用于电子器件的导通或通风。此外,设置有钻孔14,机械的或电的器件、例如发光二极管、指针轴或电缆被引导穿过所述钻孔14。与开口相邻地,以虚线示出了区域15,在所述区域中,由于进入面支撑机构10中的开口,对面支撑机构10的稳定性、特别是弯曲稳定性提出了特别高的要求。为了阻止在碰撞情况下发生破裂,在底侧16也需要特别的稳定性,所述底侧同样通过虚线在图3中被示出。尤其是在这些被强调的区域处,在下文中阐述的、根据本发明的支架能够应用在面支撑机构中。

在图4中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支架30,所述支架例如集成在根据图3的面支撑机构10中。然而,也能够在面支撑机构之外使用支架30。在本实施例中,支架30被构造成在面支撑机构10的两个区域之间的连接板17,例如作为在两个开口13之间的连接板17或者在区域16中的连接板17,用于稳定面支撑机构。

在此,支架30具有支架板31,该支架板带有第一侧表面32和第二侧表面33,其中第一侧表面和第二侧表面32、33相互对置。因而第一侧表面32形成支架板31的顶侧,并且第二侧表面33形成底侧。沿第一纵向方向35定向的第一肋部34成型到第一侧表面32上。第一纵向方向35在图4中示意性地被示出,并且在支架板31的平面中延伸。与此平行地,沿相同的纵向方向35定向的第二肋部36一体成型到支架板31的第一侧表面32上。第二肋部36相对于第一肋部34以预定间距错开地布置在支架板31的第一侧表面32上。在此,所述两个肋部在第二方向37上彼此错开,其中第二方向37在支架板31的平面中垂直于第一方向地定向。肋部34、36例如具有基本上矩形的横截面,并且相对于支架板31的第一侧表面32呈直角地突起。

在与第一侧表面32对置的第二侧表面33上,第三肋部38和第四肋部39一体成型到支架板31上。在此,第三肋部和第四肋部38、39也沿着第一方向35平行于第一肋部和第二肋部34、36定向。然而在此,它们以某一量值相对于第一肋部34和36错开地如此布置在底侧33上,从而使得第一肋部和第二肋部34、36不与第三肋部或者第四肋部38、39对置。更确切的说,第三肋部和第四肋部分别在第二方向37上与第一和第二肋部具有间距。在另一种实施方式中,至少如此布置所述肋部,使得它们并不全横截面地相互对置。

在这里示出的实施方式中,通过不仅在顶侧32而且在底侧33上构造所述肋部,在支架板31上出现彼此侧向错开的轮廓40、41。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在此,肋部在第二方向37上具有伸展,所述延展在支架板31的、在两个侧表面32、33之间的厚度的30%至70%之间。此外,所述肋部在垂直于支架板31的侧表面32、33的方向上具有伸展,所述伸展处于支架板的厚度和支架板31的四倍厚度之间。所述肋部的厚度和宽度在一侧上能够是不同的,而在两侧上也能够是不同的。由此能够适配于支架的、个别预期的力加载。

在这里所示出的实施方式中,凹部42被安置进第一肋部34中,所述凹部在第一侧表面32和肋部的顶侧43之间延伸。在此,凹部能够在所述肋部的20%至70%的高度之间延伸,从而使得在凹部上方生成连接板44。凹部42能够沿肋部的进程有规律地重复,但也能够不规律地重复。在此,能够挖除在10%至80%之间的肋部表面、优选70%的肋部表面。如图4所示,相应的凹部也能够被安置进剩余的肋部中。在此,凹部具有矩形的横截面。

如图4所示,替代地或者补充地也能够将凹部安置进到支架板31中。如此例如在第一肋部和第二肋部34、36之间区域中,凹部45被安置进支架板31中。在此,在支架板中的凹部45也同样能够沿着第一方向35有规律地重复,然而也能够沿着第二方向37安置进支架板31中。在此保留连接板47。在这里所示出的实施方式中,来自肋部和支架板的凹部能够彼此联接,由此能够实现非常轻的结构。在此,来自肋部的凹部应与来自支架板的凹部如此协调,使得在支架30中重复地出现下述区域48,在该区域中未设置凹部。假如设置凹部,那么没有凹部的这些区域能够占据支架长度的10%至90%,优选地20%至40%。

在第一实施方式中,支架能够由塑料材料尤其是以注射成型工艺制成。然而此外还能够例如通过铸造工艺由金属、尤其是轻金属(例如铝或镁或相应的轻金属合金)来制造支架。由此,支架除了支撑功能之外还能够执行冷却体的功能。在此,通过安置凹部扩大了冷却体的表面积,从而使得热量能够更好地排出至穿过开口的流体流、例如空气流。

在图5中示出了根据图4的支架的第二实施方式。在第一侧表面32上第一肋部34'和第二肋部36'成型到支架板31上,并且在第二侧表面33上第三肋部38'和第四肋部39'成型到支架板31上。图5中所示出的肋部34'、36'、38'和39'与根据图4的肋部34、36、38和39的区别之处在于,在它们具有下述凹部50,所述凹部在背离支架板的侧面上不具有带有直角的角部,而具有带有经倒角的边缘51的角部。由此能够实现,将作用在肋部34'、36'、38'和39'上的力通过由此产生的柱状连接部52传导至支架板31。

这也能够在根据图6的侧视图中看到。以与图4相应的方式,凹部既能够在支架板31中也能够在肋部中重复。在此,正如从在图7中的、根据图5的支架30'的俯视图中能够看出的那样,安置进支架板31的凹部此外利用直角的角部实施。

在图8中示出了沿着图5中的线55通过支架30'的剖面图。在没有凹部被安置进支架中的实施方式中,根据图8的剖面图示出对于整个支架的、根据实施例的剖面。

在图9示出了沿着根据图5的剖面线56通过支架的剖面图。在这个区域中,支架板31中仅保留了也在图7中示出的第一连接板区域57和第二连接板区域58。在9中用虚线示出了下述区域,从所述区域中挖除了凹部,所述凹部例如是在支架板31的区域和第一肋部34'之间的凹部50。

在图10示出另一实施例,其中第一肋部61和第二肋部62成型在支架板60上。第一肋部61利用其第一侧表面63形成第一夹角64,并且利用其第二侧表面65形成第二夹角66,其中第一角度和第二夹角64、66彼此不相等。由此实现了第一肋部61相对于支架板60的倾斜位置。第二肋部62能够以与第一肋部61不同的角度进行布置。在支架板60的对置侧面上,也能够将根据本发明地与此错开布置的肋部67以直角或以其他角度进行布置。由此能够适配于不同的构造空间形状或力量要求。

在这里所示出的实施例中,分别将两个肋部布置在第一侧面上并且将两个肋部布置在对置的侧面上。然而也能够将任意多个肋部在两侧面上分别平行地并且根据本发明地彼此错开地进行布置。

在图11中示出了支架70,该支架布置在表面支撑结构71上。在第一肋部和第二肋部73之间插入容纳装置74,所述容纳装置在这里所示出的实施例中具有用于穿引电缆的开口75。在此,容纳装置74接合进在面支撑机构71中的开口76中,从而使得电缆能够从在面支撑机构71中的开口76中引导进容纳装置74的开口75中,并且能够从在容纳装置74的侧面77处的第二开口中引出。由此借助于在面支撑机构71处的容纳装置74确保了可靠地、少振动地保持电缆穿引。相应的、与肋部72、73对应的、布置在图11中的面支撑机构的不可见的背侧上的肋部未在11中示出,所述肋部以根据本发明的方式与第一肋部和第二肋部72、73错开地进行布置。在另一种实施方式中,容纳装置也能够被构造用于容纳保持元件、例如螺栓或者卡锁钩或轴向引导件、旋转轴承或者光导。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