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力总成的悬置车身安装支座、悬置总成及汽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717200阅读:474来源:国知局
动力总成的悬置车身安装支座、悬置总成及汽车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动力总成的悬置车身安装支座、悬置总成及汽车。



背景技术:

动力总成都是通过悬置系统连接到车身上,悬置系统通过柔性体来缓冲动力总成带来的振动,减少动力总成的振动传递到车身上,柔性体例如为橡胶隔振器,液压隔振器、空气隔振器等,因此动力总成悬置系统对于提高汽车的噪声、振动与声振粗糙度(Noise、Vibration、Harshness,NVH)舒适性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现有动力总成悬置系统的左悬置车身安装支座不仅用于与车身连接,起到安装和隔离动力总成振动的作用,同时也用于蓄电池托盘的安装,即作为一个蓄电池托盘的安装支架使用。

为了避免蓄电池发生太大的振动,除了要避免蓄电池的安装模态频率与动力总成的主要阶次频率耦合产生共振之外,还要尽量提高动力总成的左悬置车身安装支座的蓄电池托盘安装刚度。

目前动力总成的左悬置车身安装支座可以实现对蓄电池托盘的安装作用,但是其结构并未考虑蓄电池与车身的安装刚度,因此很容易引起过大的振动,从而引起车身振动,降低汽车的舒适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要解决的一个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动力总成的悬置车身安装支座、悬置总成及汽车,以提高蓄电池托盘与车身的安装刚度。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动力总成的悬置车身安装支座,包括:

车身连接支架,所述车身连接支架包括:车身连接座、立板和蓄电池托盘安装板;所述车身连接座设置于所述立板的底部,所述蓄电池托盘安装板设置于所述立板的顶部;

加强板,设置于所述立板与所述蓄电池托盘安装板之间,与所述立板及所述蓄电池托盘安装板连接。

在基于本实用新型上述安装支座的另一实施例中,所述车身连接座、所述立板和所述蓄电池托盘安装板形成Z形支架,所述加强板设置于所述Z形支架的左右两侧。

在基于本实用新型上述安装支座的另一实施例中,所述加强板包括: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所述第二板体与所述第一板体连接,并与所述第一板体形成一定的角度,所述第一板体与所述立板连接,所述第二板体与所述蓄电池托盘安装板连接。

在基于本实用新型上述安装支座的另一实施例中,所述加强板的前端与所述蓄电池托盘安装板的前端平齐。

在基于本实用新型上述安装支座的另一实施例中,所述加强板的底部与所述立板的底部平齐。

在基于本实用新型上述安装支座的另一实施例中,所述加强板与所述车身连接支架为一体冲压成型件。

在基于本实用新型上述安装支座的另一实施例中,还包括:柔性体安装套筒,所述柔性体安装套筒设置于所述车身连接支架的中部。

在基于本实用新型上述安装支座的另一实施例中,在所述车身连接座上设有与车身纵梁连接的第一安装孔,在所述蓄电池托盘安装板上设有与蓄电池托盘连接第二安装孔。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一种悬置总成,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动力总成的悬置车身安装支座。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又一个方面,提供一种汽车,包括:上述实施例的悬置总成。

基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动力总成的悬置车身安装支座、悬置总成及汽车,通过在动力总成的悬置车身安装支座的立板与立板顶部的蓄电池托盘安装板之间设置加强板,可以提高蓄电池托盘与车身的安装刚度,当将蓄电池通过蓄电池安装托盘安装于蓄电池托盘安装板上后,可以提高蓄电池的安装模态,避免由于蓄电池安装刚度不够而引起的振动过大,进而引起的车身振动,从而提高汽车的舒适性。

附图说明

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的附图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且连同描述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

参照附图,根据下面的详细描述,可以更加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其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动力总成的悬置车身安装支座的一个实施例的结构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动力总成的悬置车身安装支座与现有的动力总成的悬置车身安装支座在蓄电池托盘的安装孔位置的速度导纳曲线对比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照附图来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各种示例性实施例。应注意到:除非另外具体说明,否则在这些实施例中阐述的部件的相对布置、数字表达式和数值不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同时,应当明白,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所示出的各个部分的尺寸并不是按照实际的比例关系绘制的。

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

对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方法和设备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适当情况下,所述技术、方法和设备应当被视为说明书的一部分。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讨论。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动力总成的悬置车身安装支座的一个实施例的结构图。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动力总成的悬置车身安装支座包括:车身连接支架110和加强板120,其中,车身连接支架110包括车身连接座111、立板112和蓄电池托盘安装板113,车身连接座111设置于立板112的底部,蓄电池托盘安装板113设置于立板112的顶部,加强板120设置于立板112与蓄电池托盘安装板113之间,与立板112及蓄电池托盘安装板113连接。在具体使用时,利用车身连接座111与车身纵梁连接,来安装动力总成的悬置,利用蓄电池托盘安装板113与蓄电池托盘连接,来安装蓄电池。例如,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动力总成的悬置车身安装支座为动力总成的左悬置车身安装支座。

基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动力总成的悬置车身安装支座,通过在立板112与立板112顶部的蓄电池托盘安装板113之间设置加强板120,可以提高蓄电池托盘与车身的安装刚度,特别是竖直方向上的刚度,当将蓄电池通过蓄电池安装托盘安装于蓄电池托盘安装板113上后,可以提高蓄电池的安装模态,避免由于蓄电池安装刚度不够而引起的振动过大,进而引起的车身振动,从而提高汽车的舒适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车身连接支架110的车身连接座111、立板112和蓄电池托盘安装板113形成Z形支架,加强板120设置于Z形支架的左右两侧,如图1所示。在一个具体示例中,立板112与车身连接座111及蓄电池托盘安装板113垂直连接,车身连接座111和蓄电池托盘安装板113分别由立板112的顶部和底部向相反的方向伸展,加强板120分别与立板112及蓄电池托盘安装板113的左右两侧连接,其伸展的方向与蓄电池托盘安装板113伸展的方向一致。通过采用上述结构,可以使加强板120与立板112及蓄电池托盘安装板113形成封闭式结构,从而可以在不影响蓄电池托盘安装板113和车身连接座111正常使用的情况下提高蓄电池托盘与车身的安装刚度。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动力总成的悬置车身安装支座的车身连接支架110的结构并不限定于上述Z型支架的结构,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了解,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身连接支架110也可以采用其他常见的结构来实现。

如图1所示,进一步地,加强板120包括:第一板体121和第二板体122,其中,第二板体122与第一板体121连接,并与第一板体121形成一定的角度,第一板体121与立板112连接,第二板体122与蓄电池托盘安装板113连接。通过采用由第一板体121和第二板体122组成的形成有一定的角度加强板结构,使加强板120在立板112及蓄电池托盘安装板113的左右两侧可以向外伸展,从而可以避免加强板120与安装在立板112与蓄电池托盘安装板113之间的结构产生干涉,保证悬置车身安装支座的正常使用。在具体实施时,如果空间允许,立板112的长度可以大于蓄电池托盘安装板113的长度。

在具体实施时,加强板120与车身连接支架110可以为一体冲压成型件,即加强板120可以是通过冲压成型而在车身连接支架110的左右两侧分别形成的一个向蓄电池托盘安装板113伸展的方向伸展的翻边,此翻边的上部利用冲压成型形成倒角部分,由此形成加强板120的第一板体121和第二板体122,倒角部分与蓄电池托盘安装板113通过焊接连接,从而形成由加强板120与立板112及蓄电池托盘安装板113组成的封闭式结构。采用一体冲压成型加工车身连接支架110和加强板120,从而可以在不增加安装支座的制作工序的基础上,获得具有足够连接强度的结构。

进一步地,为了获得更好的蓄电池托盘与车身的安装刚度,加强板120的前端可以与蓄电池托盘安装板113的前端平齐,也就是通过增加加强板120与蓄电池托盘安装板113的连接面积,来提高蓄电池托盘与车身的安装刚度。同样,加强板120的底部也可以与立板112的底部平齐,也就是通过增加加强板120与立板112的连接面积,来提高蓄电池托盘与车身的安装刚度。其中,蓄电池托盘安装板113的前端是指图1中蓄电池托盘安装板113与立板112连接的一侧相对的另一侧,加强板120的前端是指图1中加强板120与立板112连接的一侧相对的另一侧。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不对加强板120的形状和结构作具体限定,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了解,只要是能够通过与立板112及蓄电池托盘安装板113连接,来提高蓄电池托盘与车身的安装刚度的任何常见的加强板120的形状和结构均包含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动力总成的悬置车身安装支座还包括:柔性体安装套筒130,用于安装悬置的柔性体,其中柔性体安装套筒130设置于车身连接支架110的中部,例如柔性体安装套筒130与车身连接支架110通过焊接连接。具体地,柔性体安装套筒130将车身连接支架110分隔成左右两个支架,左右两个支架均包括车身连接座111、立板112和蓄电池托盘安装板113,加强板120设置于左右两个支架未与柔性体安装套筒130连接一侧。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身连接支架110位于柔性体安装套筒130左右两侧的结构,即左右两个支架,可以是关于柔性体安装套筒130对称的结构,如图1所示,也可以是关于柔性体安装套筒130非对称的结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不对此作具体限定,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车内安装空间等具体因素进行合理设计。

同样,车身连接支架110被柔性体安装套筒130分隔而形成的左右两个支架可以是相互独立的结构,即车身连接支架110完全被柔性体安装套筒130分断,如图1所示,也可以是仍然相互连接的结构,即柔性体安装套筒130是嵌入车身连接支架110的中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也不对此作具体限定,本领域技术人员同样可以根据车内安装空间等具体因素进行合理设计。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在车身连接座111上设有与车身纵梁连接的第一安装孔111a,在蓄电池托盘安装板113上设有与蓄电池托盘连接第二安装孔113a,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动力总成的悬置车身安装支座通过螺栓与第一安装孔111a配合与车身纵梁连接,来安装动力总成的悬置,通过螺栓与第二安装孔113a配合与蓄电池托盘连接,来安装蓄电池。如图1所示,在一个具体示例中,在车身连接座111上设有四个第一安装孔111a,在蓄电池托盘安装板113上设有两个第二安装孔113a。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不对第一安装孔111a和第二安装孔113a的数量和分布情况进行具体限定。如图1所示,四个第一安装孔111a是对称地设置于车身连接座111上,两个第二安装孔113a是对称地蓄电池托盘安装板113上,当然,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一安装孔111a和第二安装孔113a也可以采用非对称的方式设置。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动力总成的悬置车身安装支座与现有的动力总成的悬置车身安装支座在蓄电池托盘的安装孔位置的速度导纳曲线对比图。如图2所示,其中a为有的一种动力总成的悬置车身安装支座在蓄电池托盘的安装孔位置的速度导纳曲线,b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动力总成的悬置车身安装支座在蓄电池托盘的安装孔位置的速度导纳曲线。从图中可以看出,曲线b位于曲线a的下方,这说明,采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动力总成的悬置车身安装支座可以降低振动的幅值,从而提高蓄电池托盘与车身安装的刚度,避免由于高蓄电池安装刚度不够而引起的振动过大,降低蓄电池传递到车身上的振动,减少车身的振动通过座椅、方向盘和地板等直接传递给乘客,从而提高汽车的舒适性。

另外,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悬置总成,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动力总成的悬置车身安装支座。

基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悬置总成,设置有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动力总成的悬置车身安装支座,其通过在动力总成的悬置车身安装支座的立板112与立板112顶部的蓄电池托盘安装板113之间设置加强板120,可以提高蓄电池托盘与车身的安装刚度,当将蓄电池通过蓄电池安装托盘安装于蓄电池托盘安装板113上后,可以提高蓄电池的安装模态,避免由于蓄电池安装刚度不够而引起的振动过大,进而引起的车身振动,从而提高汽车的舒适性。

再者,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汽车,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的悬置总成。

基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汽车,设置有上述任一实施例的悬置总成,其通过在动力总成的悬置车身安装支座的立板112与立板112顶部的蓄电池托盘安装板113之间设置加强板120,可以提高蓄电池托盘与车身的安装刚度,当将蓄电池通过蓄电池安装托盘安装于蓄电池托盘安装板113上后,可以提高蓄电池的安装模态,避免由于蓄电池安装刚度不够而引起的振动过大,进而引起的车身振动,从而提高汽车的舒适性。

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均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它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或相似的部分相互参见即可。对于装置实施例而言,由于其与方法实施例基本对应,所以描述的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方法实施例的部分说明即可。

本实用新型的描述是为了示例和描述起见而给出的,而并不是无遗漏的或者将本实用新型限于所公开的形式。很多修改和变化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是显然的。选择和描述实施例是为了更好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实际应用,并且使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本实用新型从而设计适于特定用途的带有各种修改的各种实施例。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