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用座椅及车辆用座椅的制造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1283165阅读:168来源:国知局
车辆用座椅及车辆用座椅的制造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车辆用座椅及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汽车座椅等车辆用座椅在要求安全性、保持性、乘降性(上下车的容易性)等各种功能的同时,对乘坐感觉、振动吸收性能这样的乘员的舒适性提高的要求也很多。另外,在汽车的内装零件中也是大的部分,对其外观、设计也有各种要求。

在多样化的汽车座椅的设计中,需要在座椅表面形成变化丰富的凹凸形状或曲面、曲线,用于实现这点的座椅构造及其制造方法的开发成为重要的课题。

作为本技术领域的背景技术,例如有专利文献1这样的技术。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汽车用座椅的缓冲体,该缓冲体由用装饰件覆盖垫材而成的多个单位坐垫和对各单位坐垫进行支承的支承体形成,通过将以预定个数附设于垫材及装饰件内的任一方或双方的卡定部件卡定于支承体,使各单位坐垫安装于支承体”。

根据上述汽车用座椅的缓冲体,能够有助于减轻作业负荷及减少产品质量的偏差,并且能够增大在设计方面的自由度。

另外,在专利文献2中,公开了“一种座椅表皮的吊紧构造,该座椅表皮的吊紧构造在座椅表皮的内表面侧具备吊紧绳(日文:吊込みコード),该吊紧绳具有卡挂于插入线材(日文:インサートワイヤ)的轴线的挂钩,该插入线材在缓冲垫的开口对位且从该开口露出,利用包括该挂钩的吊紧绳将预定的吊紧线(日文:吊込みライン)赋形于座椅表皮的表面内,使座椅表皮与缓冲垫形状吻合地组装”。

根据上述座椅表皮的吊紧构造,能够将座椅表皮的表面内切实地吊紧,使座椅表皮与缓冲垫准确地形状对应而进行组装,防止褶皱、酒窝状的印痕等在座椅表皮的表面装饰侧产生。

在专利文献3中,公开了“一种座椅的装饰件吊紧构造,该座椅的装饰件吊紧构造利用树脂挂钩来吊紧一对装饰件而使其卡定于被卡定部件并固定于座椅垫,该树脂挂钩具备:软质材料制的基体部,其安装于覆盖所述座椅垫的表面的所述一对装饰件;以及硬质材料制的主体部,其设置于该基体部的前端侧且具有与配设于所述座椅垫侧的所述被卡定部件卡定的挂钩部”。

根据上述座椅的装饰件吊紧构造,能够简单地进行树脂挂钩对装饰件的安装作业及拆卸作业,且能够容易地进行座椅解体作业,并且能够以高强度将装饰件切实地固定于座椅垫。

在专利文献4中,公开了“一种表皮材的吊紧构造,该表皮材的吊紧构造为了在车辆用座椅表面形成外观设计狭缝,将覆盖所述车辆用座椅的表皮材的一部分呈吊紧状地卡定于垫部件侧,并且设为如下结构:以与所述外观设计狭缝形成位置对应的配置将具有开口部的导轨部件铺设于所述垫部件,将具备能够沿厚度方向挠曲变形的可挠性的板体与所述导轨部件呈面对状地安装于所述表皮材背面,并且将能够与所述开口部卡合的多个卡合突起隔开间隔地突设于与所述导轨部件面对的所述板体一面,使所述多个卡合突起沿所述导轨部件能够相对移动地卡合于所述导轨部件的开口部”。

根据上述表皮材的吊紧构造,能够与垫部件的外形对应地将表皮材以吊紧状稳定地卡定。

在专利文献5中,公开了“一种车辆用座椅,该车辆用座椅具备提高外观设计性、功能性等的附加价值部件,并且将覆盖外表面的表皮吊紧用的吊紧线材埋设于作为缓冲材料的垫内,所述附加价值部件嵌入用的凹部凹设于所述垫,在所述附加价值部件的后表面设置有挂钩,所述吊紧线材向所述凹部的内方沿该凹部进行埋设,所述表皮包括所述凹部在内地覆盖所述垫的整个外表面,从所述表皮的外方向所述凹部内嵌入所述附加价值部件,将所述挂钩经由所述表皮卡定于所述吊紧线材”。

根据上述车辆用座椅,能够以简单的结构效率良好且容易地进行表皮的吊紧和附加价值部件的安装,并且也能够提高座椅的外观设计性。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9-239166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4-337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04-8488号公报

专利文献4:日本特开2009-148407号公报

专利文献5:日本特开2012-20668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如上所述,在汽车座椅等车辆用座椅中,为了与多样化的汽车座椅的设计对应,需要在座椅表面形成变化丰富的凹凸形状或曲面、曲线。

特别是在高级的车型中,为了使座椅具有高级感,要求在座椅表面设置在底部具有平面这样的深细的印痕。很难将这样的三维的印痕(凹部)外观良好地形成于座椅表面。

上述专利文献1至专利文献5均与对汽车座椅的表面施加加饰的技术有关,但并没有示出在座椅表面形成上述的在底部具有平面这样的深细的印痕(凹部)的技术。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车辆用座椅中在座椅表面设置在底部具有平面的深细的印痕的车辆用座椅。

另外,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座椅表面再现性良好地形成在底部具有平面的深细的印痕的车辆用座椅的制造方法。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提供一种车辆用座椅,该车辆用座椅具有:座椅坐垫,所述座椅坐垫作为座椅的座面部;以及座椅靠背,所述座椅靠背设置于所述座椅坐垫的背侧,并作为座椅的靠背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座椅坐垫及所述座椅靠背中的至少一方的表面设置有在底部具有平面的凹部。

另外,本发明提供一种车辆用座椅的制造方法,该车辆用座椅的制造方法包括:(a)在座椅坐垫及座椅靠背中的至少一方的表皮材的背面侧设置多个吊紧部件的工序;以及(b)将所述吊紧部件固定于设置在所述座椅坐垫或所述座椅靠背的内部的多个支承部件,在所述表皮材的表面侧形成在底部具有平面的凹部的工序。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实现一种在车辆用座椅中在座椅表面设置在底部具有平面的深细的印痕的车辆用座椅。

另外,根据本发明,能够实现一种在座椅表面再现性良好地形成在底部具有平面的深细的印痕的车辆用座椅的制造方法。

除了上述以外的课题、结构及效果通过以下的实施方式的说明可以明确。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车辆用座椅的整体概要的图。

图2是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车辆用座椅的局部放大图。

图3是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车辆用座椅的局部剖视图。

图4是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车辆用座椅的局部放大图。

图5a是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车辆用座椅的局部剖视图。

图5b是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车辆用座椅的局部剖视图。

图6a是表示用于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车辆用座椅的制造的夹具的图。

图6b是表示用于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车辆用座椅的部件的图

图6c是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车辆用座椅的局部剖视图。

图6d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车辆用座椅的制造工序中的课题的图。

图7是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车辆用座椅的局部放大图。

图8是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车辆用座椅的局部剖视图。

图9是现有的车辆用座椅的局部放大图。

图10是现有的车辆用座椅的局部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使用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需要说明的是,在各附图中,对相同的结构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对重复的部分省略其详细的说明。

实施例1

首先,使用图9及图10,说明在现有的汽车座椅等车辆用座椅中对座椅表面施加的装饰(加饰)。图9是作为车辆用座椅的靠背部的座椅靠背3的上部侧的放大图。另外,图10是图9中的e-e’部的剖视图。

如图9所示,现有的车辆用座椅在进行基于印痕的加饰的情况下,形成基于直线印痕的直线加饰部8。该直线加饰部8不限于座椅靠背3,根据需要,在作为座椅的座面部的座椅坐垫(未图示)等座椅的各部也同样地施加。

如图10所示,施加于座椅靠背、座椅坐垫的直线加饰部8通过利用吊紧部件31向座椅的内侧吊紧(拉入)座椅的表皮材32,将吊紧部件31固定于设置在座椅的内部例如聚氨酯垫33的内部的支承部件30,从而形成直线加饰。作为支承部件30,使用金属制的线材等。在将吊紧部件31固定于线材等支承部件30时,使用c-环34这样的固定部件。

如上所述,现有的车辆用座椅的加饰部通过使用吊紧部件向座椅内部吊紧座椅的表皮材并使其固定于设置在座椅内部的一根线材即支承部件而形成,如图9所示,只能形成直线印痕。

使用图1至图3,说明对本实施例中的车辆用座椅的座椅表面施加的装饰(加饰)。图1示出了本实施例的车辆用座椅的整体概要。图2是图1中的a部的放大图。另外,图3是图2中的b-b’部的剖视图。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车辆用座椅1作为其主要的部位,具备:作为座椅的座面部的座椅坐垫2、设置于座椅坐垫2的背侧且作为座椅的靠背部的座椅靠背3、保护乘员的头部及颈部的头靠4、以及作为乘员的扶手的臂靠5等。根据需要,在座椅坐垫2的两侧设置有作为座面部的侧面部分的支持件的侧面支持件(未图示)。

另外,车辆用座椅1具备调整座椅靠背3的角度的倾角调节杆6和调整座椅相对于车辆的前后位置的滑动杆7等调整机构。

直线加饰部8及平面加饰部9立体地设置于车辆用座椅1的座椅靠背3的表面。这些直线加饰部8和平面加饰部9基于座椅设计者的设计(外观设计),再现于座椅表面。

直线加饰部8通过现有的方法即向设置于座椅内部的一根线材吊紧表皮材而作为直线印痕形成。

另一方面,如图2所示,平面加饰部9形成为在印痕(凹部)的底部具有平面。

在这里,如图3所示,平面加饰部9通过利用吊紧部件15、16向座椅的内侧吊紧(拉入)座椅的表皮材12,并将吊紧部件15、16分别固定于设置在座椅的内部例如聚氨酯垫10的内部的两根支承部件13、14,从而形成平面加饰。

作为支承部件13、14,使用金属制的线材等。另外,作为吊紧部件15、16,使用金属制或树脂制等的部件。

吊紧部件15、16的各自的一端例如利用缝纫线这样的紧固部件17、18固定于表皮材12。此外,如图3所示,根据需要,也可以在聚氨酯垫10与表皮材12之间夹设作为垫料棉的填料11。

另一方面,吊紧部件15、16的各自的另一端利用c-环等(未图示)固定于支承部件13、14。

如在上述说明的那样,本实施例的车辆用座椅通过向大致平行地设置于座椅内部的两根线材13、14吊紧表皮材12,在座椅表面形成在底部具有平面的印痕(凹部)。

此外,设置于座椅内部的线材并不限定于两根,例如在想要更宽地形成平面加饰部9的凹部底部的平面的情况下,较宽地设置支承部件13与支承部件14之间的距离,进而,在支承部件13、14之间设置另外的支承部件(线材),利用与吊紧部件15、16另行设置的吊紧部件吊紧表皮材,由此也能够形成宽度更宽的平面加饰。

接着,使用图4至图7,说明本实施例的车辆用座椅的制造方法的一部分。图5a、图5b是图4中的c-c’部的剖视图。图5a示出了平面加饰部9形成前的状态下的c-c’截面,图5b示出了在座椅表面形成平面加饰部9后的状态下的c-c’截面。

如图5a所示,在平面加饰部9形成前,网眼挂件(日文:メッシュサスペンダー)19与设置于座椅内部的线材13、14为分离的状态。网眼挂件19由网眼部20及前端部21构成。

首先,将网眼挂件19的网眼部20的与前端部21相反的一侧的端部固定于座椅的表皮材。如图3所示,利用缝纫线等紧固部件进行网眼部20向表皮材的固定。另外,也能够利用粘接剂等进行粘接而不使用缝纫线。

接着,如图5b所示,使网眼挂件19的前端部21与线材13、14密接,利用c-环22进行固定,以便将前端部21和线材13、14捆住。此时,由于网眼挂件19的一端即与前端部21相反的一侧的端部固定于座椅的表皮材,所以与网眼挂件19固定的部分的表皮材向座椅的内侧吊紧(拉入)。

通过对大致平行地设置于座椅的内部的线材13、14的每一个进行上述作业,能够形成图4所示的在底部具有平面的印痕(凹部)。

例如通过将图6b的c-环24安装于图6a所示的环捆束器(日文:フォグリンガー)23的前端,并利用环捆束器23将c-环24凿密,从而进行网眼挂件19的前端部21向线材13、14的固定,以便将前端部21及线材13、14捆住。

环捆束器23是用于由c-环固定(捆束)两个以上的部件的c-环的凿密夹具。

在这里,在使用环捆束器23并由c-环24固定网眼挂件19的前端部21与线材13、14的情况下,会发生图6c及图6d所示那样的问题。

如图6c所示,最初,在利用c-环将吊紧部件15即网眼挂件的前端部固定于上侧的线材13的情况下,接着,当利用c-环将网眼挂件的前端部固定于下侧的线材14时,固定前的c-环24有可能与先固定的c-环22接触。

在该情况下,需要将固定前的c-环24稍微错开地固定,导致作业性降低。另外,由于吊紧部件向上下两根线材13、14的固定稍微错开,也有可能导致平面加饰部9的凹部的形状走样。

因此,在本实施例的车辆用座椅中,如图7所示,通过将吊紧部件即网眼挂件的前端部与两根线材的固定部(c-环固定部)在上下线材之间预先以一定的间隔错开地设置,能够提高作业效率。另外,由此,能够外观良好地形成平面加饰部9的凹部的形状。图7是设为将c-环固定部26在上下互相不同地设置的交错配置的例子。

如以上说明的那样,根据本实施例的车辆用座椅,能够容易再现性良好地在车辆用座椅的座椅表面形成在印痕(凹部)的底部具有平面的加饰。

另外,通过预先将座椅表皮的吊紧部件与座椅内部的线材的固定部错开地设置,能够减少作业失误,提高作业效率。

此外,通过改变吊紧部件自身的长度或者调整吊紧部件与表皮材及支承部件(线材)的固定位置,也能够调整形成于座椅表面的印痕(凹部)的深度。

实施例2

使用图8,说明实施例2的车辆用座椅。图8示出了形成有平面加饰部9的部分的座椅表皮材的截面。

实施例2的车辆用座椅至少在形成有平面加饰部9的座椅的表皮材使用图8所示的三层构造的表皮材。在图8中,从下往上依次为下层27、中间层28以及上层29。该三层构造例如使用布类平针织物材料,聚氨酯材料以及布类经编织物材料的组合的表皮材。

通过在形成有平面加饰部9的表皮材使用上述那样的三层构造的表皮材,能够提高表皮材的刚性,提高形成平面加饰部9时的印痕(凹部)的形成于底部的平面的平面感。

另外,通过提高表皮材的刚性,能够长期地维持形成于座椅表皮的印痕形状(凹状),能够提高形成于座椅的平面加饰的耐久性。

此外,为了再现性更良好地形成平面加饰部且更长期地维持凹部形状,更优选使上述三层构造为如下顺序:从下层往上依次为布类经编织物材料、聚氨酯材料以及布类平针织物材料。

此外,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例,包括各种变形例。例如,上述实施例为了容易理解本发明而详细地进行了说明,并不一定限定于具备所有结构的实施例。另外,能够将某实施例的结构的一部分与其他实施例的结构置换,另外,也能够在某实施例的结构的基础上添加其他实施例的结构。另外,各实施例的结构的一部分能够进行其他结构的追加、删除以及置换。

附图标记说明

1…车辆用座椅;2…座椅坐垫;3…座椅靠背;4…头靠;5…臂靠;6…倾角调节杆;7…滑动杆;8…直线加饰部;9…平面加饰部;10、33…聚氨酯垫;11…填料(垫料棉);12…表皮材(三层);13、14、30…线材(支承部件);15、16、31…吊紧部件;17、18…缝纫线(紧固部件);19…网眼挂件;20…网眼部;21…前端部;22、34…c-环(固定部件);23…环捆束器;24…c-环部件(凿密前);25…c-环彼此的接触部(干涉部);26…c-环固定部;27…下层;28…中间层;29…上层;32…表皮材。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