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车辆的制作方法_4

文档序号:9307835阅读:来源:国知局
如图6所示,分隔壁6在上端部形成有用于使第二管道7及第三管道9通过的缺口部61、62。详细地说,在分隔壁6的上端部,形成有第一缺口部61及第二缺口部62。
[0092]第一缺口部61形成于分隔壁6的上端部且左侧端部(第一侧端部的一例)。第二管道主体部70经由第一缺口部61横跨发动机室2和冷却室3延伸。
[0093]第二缺口部62形成于分隔壁6的上端部且右侧端部(第二侧端部的一例)。第三管道9经由第二缺口部62横跨发动机室2和冷却室3延伸。
[0094]图10是顶板81的侧面图。如图10所示,顶板81具有顶板主体部811和多个腿部812。顶板主体部811为界定发动机室2及冷却室3的上表面的部分。各腿部812为从顶板主体部811的侧缘部向下方延伸的部分。后述的第二管道主体部70的下端与各腿部812的下端相比更位于上方。因此,在拆去顶板81并将顶板81放置在地面上的情况下,各腿部812与地面接触,第二管道主体部70不与地面接触。
[0095][特征]
[0096]本实施方式的轮式装载机100具有以下的特征。
[0097]在冷却风扇5工作时,冷却室3内形成负压,第一管道18从第一端部181吸引发动机室2内的空气,从第二端部182向冷却室3内排出空气。其结果为,发动机室2内形成负压,因此,外界气体经由第一外气吸入口 84吸入到发动机室2内。被吸入到发动机室2内的外界气体在顶板81与板状部件17之间向前方流动,在越过板状部件17的前端的时候向后方折返流动。即,外界气体通过板状部件17与柴油微粒捕集过滤装置121的间隙33,流向第一管道18的第一端部181。由于该间隙33逐渐变窄,因此气流的流速变高。其结果为,能够有效地对配置在该气流内的连接器1211进行冷却。
[0098][变形例]
[0099]以上虽然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不局限于此,在不脱离本发明主旨的范围内可以进行各种变更。
[0100]〈第一变形例〉
[0101]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将连接器1211作为本发明的冷却对象部件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的冷却对象部件不局限于连接器1211,也可以为其他部件,只要是需要冷却的部件即可。
[0102]〈第二变形例〉
[0103]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第二端部182、第四端部72及第六端部92位于散热器4及冷却风扇5的前方,但不特别局限于此。例如,第二端部182、第四端部72及第六端部92也可以位于散热器4的后方且冷却风扇5的前方。S卩,第二端部182、第四端部72及第六端部92在前后方向上也可以位于散热器4与冷却风扇5之间。
[0104]〈第三变形例〉
[0105]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冷却风扇5进行旋转,以向后方排出冷却室3内的空气,但不特别局限于此。例如,冷却风扇5也可以进行旋转,以经过格栅31向冷却室3内吸入空气。此外,冷却室3内的空气能够从第三外气吸入口 87等向冷却室3的外部排出。在该情况下,第一管道18的第二端部182在冷却室3内优选配置在冷却风扇5的后方。例如,第二端部182配置在冷却风扇5与格栅31之间。
[0106]〈第四变形例〉
[0107]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将柴油微粒捕集过滤装置121作为本发明的第一部件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的第一部件不局限于柴油微粒捕集过滤装置121。例如,也可以在上述实施方式的柴油微粒捕集过滤装置121的位置,配置选择性催化还原装置123等。在该情况下,选择性催化还原装置123相当于本发明的第一部件。另外,也可以在柴油微粒捕集过滤装置121的位置,配置柴油用氧化催化剂(Diesel Oxidat1n Catalyst:D0C)。在该情况下,柴油用氧化催化剂相当于本发明的第一部件。
[0108]〈第五变形例〉
[0109]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对应用本发明的轮式装载机100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还可以应用到机动平地机等其他的作业车辆中。
[0110]附图标记说明
[0111]2发动机室
[0112]3冷却室
[0113]5冷却风扇
[0114]6分隔壁
[0115]17板状部件
[0116]18 管道
[0117]181 第一端部
[0118]182 第二端部
[0119]81 顶板
[0120]84第一外气吸入口
[0121]121柴油微粒捕集过滤装置(第一部件的一例)
[0122]1211连接器(冷却对象部件的一例)
【主权项】
1.一种作业车辆,其特征在于,具有: 发动机; 发动机室,其收纳所述发动机; 冷却室,其配置在所述发动机室的后方; 分隔壁,其将所述发动机室与所述冷却室分隔开; 顶板,其具有外气吸入口,界定所述发动机室的上表面; 板状部件,其从所述分隔壁向前方延伸,配置在所述外气吸入口的下方; 第一部件,其在所述发动机室内配置在所述板状部件的下方; 管道,其在所述发动机室内具有位于所述第一部件的后方的第一端部以及位于所述冷却室内的第二端部; 冷却风扇,其配置在所述冷却室内,从所述冷却室内排气; 冷却对象部件,其配置于在所述第一部件与所述板状部件的间隙和所述第一端部之间生成的气流内。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作业车辆,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部件为圆筒形状。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作业车辆,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部件在车辆宽度方向上延伸。4.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作业车辆,其特征在于, 还具有对来自所述发动机的废气进行处理的废气后处理装置, 所述第一部件为构成所述废气后处理装置的部件。5.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作业车辆,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端部朝向所述第一部件开口。6.如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作业车辆,其特征在于, 所述管道的第二端部朝向下方开口。7.如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作业车辆,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部件为柴油微粒捕集过滤装置。8.如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作业车辆,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部件为柴油用氧化催化剂。9.如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作业车辆,其特征在于, 在上下方向上,所述第一端部的中心位置与所述第一部件的中心轴相比更位于上方。10.如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作业车辆,其特征在于, 所述顶板具有朝后方、向下方倾斜的第一倾斜部, 所述外气吸入口形成于所述第一倾斜部。11.如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作业车辆,其特征在于, 所述板状部件朝后方、向下方倾斜。
【专利摘要】轮式装载机(100)具有顶板(81)、板状部件(17)、柴油微粒捕集过滤装置(121)及第一管道(18)。顶板(81)具有第一外气吸入口(84)。板状部件(17)配置在第一外气吸入口(84)的下方。柴油微粒捕集过滤装置(121)配置在板状部件(17)的下方。第一管道(18)的第一端部(181)位于柴油微粒捕集过滤装置(121)的后方。第一管道(18)的第二端部(182)位于冷却室(3)内。连接器(1211)配置于在间隙(33)与第一端部(181)之间生成的气流内。
【IPC分类】E02F9/00, B60K11/04, F01P5/06, F01N3/02, F01N3/28
【公开号】CN105026199
【申请号】CN201480000292
【发明人】山越洋佑
【申请人】株式会社小松制作所
【公开日】2015年11月4日
【申请日】2014年3月31日
【公告号】EP2837516A1, EP2837516A4, US20150275475, WO2014192403A1
当前第4页1 2 3 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