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用导流装置的制造方法_2

文档序号:9331820阅读:来源:国知局
部18更靠车辆前方的位置偏移,并且由于在插入孔18a插入有插入突部25,从而下侧框22被限制朝向车辆宽度方向以及上下方向的位置偏移以及绕保持突部24的转动。
[0028]如图3(a)以及图7所示,在下侧框22,在其延伸方向上并在隔着插入突部25的居间部的两个位置上向下方突出地设置有近似双支撑梁状的挠曲形状部26。另一方面,在前壳体15,在各挠曲形状部26的位置以与下侧框22的车辆后方邻接的方式向上方突出地设置有近似爪状的后方限制壁部19。对于下侧框22而言,在被插入纵壁部18以及后方限制壁部19间时,由于两挠曲形状部26分别与前壳体15压接,从而被限制朝向下方的位置偏移,并且由于其后端面与后方限制壁部19抵接,从而被限制朝向车辆后方的位置偏移。并且此时,对于下侧框22而言,由于两挠曲形状部26分别与前壳体15压接,从而被施加朝向上方的作用力。由此,插入突部25维持与插入孔18a的上侧的内壁面的抵接状态。
[0029]如以上那样,将下侧框22保持、固定于前壳体15。
[0030]如图3 (a)以及图4所示,导流板12具备例如由树脂材料构成的上侧框27。该上侧框27—体地具有:沿着开口部1a的前缘部并在车辆宽度方向上延伸的近似棒状的框部28 ;以及从该框部28的延伸方向两端部向车辆后方延伸突出的一对臂部29。上侧框27在框部28以遍及网状部件21的长边方向全长地埋设其短边方向一侧(在图4中为上侧)的终端部的方式与终端部一体地树脂成形。此外,在框部28,遍及其大致全长地埋设有近似圆筒状的加强部件30。
[0031]如图4所示,在各臂部29,从其后端部朝向车内侧突出地设置有近似圆柱状的轴部29a,并且从比该轴部29a更靠车辆前侧的部位朝向车内侧突出地设置有近似圆柱状的支承突部29b。臂部29 (上侧框27)在轴部29a转动自如地支承于导轨14。
[0032]因此,若上侧框27以轴部29a为中心向上升的一侧转动,则以使终端部固定于下侧框22以及上侧框27 (框部28)的网状部件21沿其短边方向伸长从而向顶板部10的面上突出的方式展开导流板12。另一方面,若上侧框27以轴部29a为中心向下降的一侧转动,则以使终端部固定于下侧框22以及上侧框27的网状部件21沿其短边方向缩短(折叠)从而收于顶板部10上表面的下侧的方式收纳导流板12。
[0033]此外,在各导轨14与臂部29之间,夹装有保持于支承突部29b的、例如由弹簧钢板构成的作为施力部件的弯管弹簧31。若上侧框27随着可动面板13的开动作而从该可动面板13侧被释放,则该上侧框27被弯管弹簧31施力而以轴部29a为中心向上升的一侧转动。另一方面,若上侧框27随着可动面板13的闭动作而从该可动面板13侧被压入,则该上侧框27克服弯管弹簧31的作用力地以轴部29a为中心向下降的一侧转动。
[0034]接下来,对本实施方式的作用进行说明。
[0035]在将导流板12的下侧框22固定于前壳体15时,将下侧框22从上方安装于纵壁部18与两个后方限制壁部19间,并从车辆后方将插入突部25插入于插入孔18a。另外,与此对照地,边使下侧框22沿车辆宽度方向弹性变形边将两个保持突部24分别插通于两个保持孔16a,并使两个安装臂部23的下表面23a分别与两个台座部17的上表面17a抵接。如以上那样,下侧框22被限制相对于前壳体15朝向前后方向、车辆宽度方向以及上下方向的位置偏移,并且被限制绕保持突部24转动。
[0036]如以上详述的那样,根据本实施方式,得到以下所示的优点。
[0037](I)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将下侧框22固定于前壳体15时,边使下侧框22沿车辆宽度方向弹性变形边将两个保持突部24插入保持孔16a,从而能够限制相对于前壳体15的朝向下侧框22的前后方向、车辆宽度方向以及上下方向的位置偏移。因此,能够提高下侧框22的组装性。
[0038]特别是不需要像现有例子那样的螺钉旋动工序、缝制等工序,并能够限制相对于前壳体15朝向下侧框22的前后方向、车辆宽度方向以及上下方向的位置偏移,从而能够减少成本。
[0039]另外,下侧框22例如有可能受到风等形成的外力而绕保持突部24转动,但是能够利用与安装臂部23的下表面23a抵接的台座部17 (上表面17a)来限制该转动。而且,能够限制保持突部24从保持孔16a脱离,进而能够抑制下侧框22 (导流板12)从前壳体15脱落。
[0040]并且,下侧框22在保持突部24的车辆后方与台座部17 (上表面17a)抵接,从而有效地防止欲追随导流板12的展开时的下侧框22的转动(以及有效地防止其脱离)。
[0041]特别是不需要像现有例子那样的螺钉旋动工序、缝制等工序,并能够抑制下侧框22绕保持突部24转动,从而能够减少成本。
[0042](2)在本实施方式中,对下侧框22进行转动限制的两台座部17配设于与下侧框22的延伸方向两端部对应的位置、即配设于由两弯管弹簧31执行的转动施力的位置附近,从而能够更加可靠地进行下侧框22的转动限制。
[0043](3)在本实施方式中,利用插入于插入孔18a的插入突部25而能够更加可靠地限制下侧框22绕保持关部24的转动,并能够更加可罪地抑制保持关部24从保持孔16a脱尚。
[0044]另外,利用插入于插入孔18a的插入突部25而能够抑制下侧框22相对于前壳体15朝向车辆前方以及上下方向的位置偏移。
[0045]特别是不需要像现有例子那样的螺钉旋动工序、缝制等工序,并能够抑制下侧框22绕保持突部24转动、或者下侧框22相对于前壳体15朝向车辆前方以及上下方向的位置偏移,从而能够减少成本。
[0046](4)在本实施方式中,下侧框22在两个挠曲形状部26中分别与前壳体15压接,从而被施加朝向上侧的作用力,伴随于此,插入突部25维持与插入孔18a的上侧的内壁面的抵接状态。因此,能够进一步可靠地限制下侧框22绕保持突部24的转动。
[0047]另外,下侧框22在两个挠曲形状部26分别与前壳体15压接,从而抑制下侧框22向下方位置偏移。
[0048]特别是不需要像现有例子那样的螺钉旋动工序、缝制等工序,并能够抑制下侧框22向下方位置偏移,从而能够减少成本。
[0049](5)在本实施方式中,下侧框22在其延伸方向上的两个挠曲形状部26的位置以后端面与后方限制壁部19抵接,从而能够抑制下侧框22向车辆后方位置偏移。
[0050]特别是不需要像现有例子那样的螺钉旋动工序、缝制等工序,并能够抑制下侧框22向车辆后方位置偏移,从而能够减少成本。
[0051](6)在本实施方式中,下侧框22在两个挠曲形状部26中分别与前壳体15压接,从而能够缓冲下侧框22 (导流板12)的上下方向上的振动,进而能够抑制异响的产生。
[0052]另外,对于由后方限制壁部19进行的下侧框22朝向车辆后方的位置偏移限制而言,该下侧框22的安装余量越增加、即后方限制壁部19越高则可靠性越高,但是与之相应地,下侧框22的组装性会变差。然而,由于以使挠曲形状部26与前壳体15压接的方式组装下侧框22即可,所以也能够抑制这样的组装性的变差。
[0053](7)在本实施方式中,利用下侧框22的延伸方向中央部的插入突部25、以及隔着该插入突部25的下侧框22的延伸方向居间部的两个挠曲形状部26,以相对于前壳体
当前第2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