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座椅的制作方法_2

文档序号:9515513阅读:来源:国知局
地移动成更加靠近背面板部。因此,就坐乘员的背和腰能够进入椅背,从而使得就坐乘员的头能够被头枕迅速地支承。此外,当由于如上描述的格子形弹簧构件和背面板部两者移动成更加靠近而使得冲击吸收构件的至少一个弯曲部被挤压在格子形弹簧构件与背面板部之间时,来自就坐乘员的载荷被传递至背面板部。因此,就坐乘员的背和腰被椅背框架的背面板部支承。
[0028]当施加至冲击吸收构件的载荷增大至特定的载荷或更大的载荷时,冲击吸收构件的低强度连结部与背面板部之间的连结断开,并且在弯曲部的弯曲方向两端中的至少一端处由低强度连结部提供的支承被解除。因此,弯曲部被压扁成扁平的形状、吸收冲击,并且就坐乘员的背和腰进一步地进入椅背内侧,并且从就坐乘员传递至背面板部的载荷增大。因此,这使得能够增大从背面板部至背和腰的支承力。因此,这能够提高在后碰撞的情况下的乘员保护性能。
[0029]如上文描述的,本方面的设置有树脂椅背框架的构型的车辆座椅有助于提高在后部碰撞的情况下的乘员保护性能,同时确保在正常操作期间就坐乘员的舒适感。
【附图说明】
[0030]基于下列附图将详细描述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在附图中:
[0031]图1为图示了从一侧观察的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车辆座椅的相关部分的构型的局部截面图;
[0032]图2为图示了设置在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车辆座椅处的周围构件的立体图,该车辆座椅包括椅背框架、格子形弹簧构件以及冲击吸收构件;
[0033]图3为图示了沿着图1中的线F3-F3截取的截面的截面图;
[0034]图4为与图1对应的局部截面图,图示了在后部碰撞时由于就坐乘员在惯性作用下移动而使冲击吸收构件被挤压在格子形弹簧构件与背面板部之间的状态;
[0035]图5为说明位于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椅背框架的背面板部中的一区域的立体图,来自就坐乘员的载荷优选地传递至该区域;
[0036]图6A为图示了图4的一部分的放大的截面图;
[0037]图6B为与图6A对应的截面图,图示了冲击吸收构件已经被来自就坐乘员的载荷压扁的状态;
[0038]图7为与图1对应的局部截面图,图示了对比示例;
[0039]图8为图示了从一侧观察的根据第二示例性实施方式的车辆座椅的相关部分的构型的局部截面图;
[0040]图9为图示了沿着图8中的线F9-F9截取的截面的截面图;
[0041]图10为图不了从一侧观察的根据第三不例性实施方式的车辆座椅的相关部分的构型的局部截面图;
[0042]图11为图示了沿着图10中的线Fll-Fll截取的截面的截面图;
[0043]图12为图示了从一侧观察的根据第四示例性实施方式的车辆座椅的相关部分的构型的局部截面图;
[0044]图13为图示了沿着图12中的线F13-F13截取的截面的截面图;
[0045]图14为图示了设置在根据第五示例性实施方式的车辆座椅处的周围构件的立体图,该车辆座椅包括椅背框架、格子形弹簧构件以及冲击吸收构件;
[0046]图15为从座椅前侧观察到的、位于图14中图不的车辆座椅中的冲击吸收构件周围的构型的前视图;
[0047]图16为图示了沿着图15中的线F16-F16截取的截面的截面图;
[0048]图17A为与图16对应的截面图,图示了在根据第五示例性实施方式的车辆座椅中、在后部碰撞期间由于来自就坐乘员的载荷而使得格子形状弹簧构件已经与冲击吸收构件接触的状态;
[0049]图17B为与图17A对应的截面图,图示了根据第五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冲击吸收构件已经被来自就坐乘员的载荷压扁的状态;
[0050]图18为与图16对应的截面图,图示了第五示例性实施方式的修改示例;
[0051]图19为图不了从一侧观察的根据第六不例性实施方式的车辆座椅的相关部分的构型的局部截面图;以及
[0052]图20为图示了沿着图19中的线F20-F20截取的截面的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53]第一实施方式
[0054]以下参照图1至图7描述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车辆座椅10。在每个附图中,箭头FR指示座椅前侧方向,箭头UP指示座椅向上方向,以及箭头RH指示座椅右侧方向(座椅宽度方向上的一侧)。车辆座椅10的前、后、左、右、上和下方向与车辆的前、后、左、右、上和下方向对应。除非另有明确说明,否则在以下描述中提到的前、后、左、右、上和下方向指的是车辆座椅10的前、后、左、右、上和下方向。
[0055]如图1中图示的,车辆座椅10包括对就坐乘员P的臀部和大腿进行支承的椅垫12。该椅垫12通过已知的滑动机构(在附图中未图示)联接至车辆的地板(在附图中未图示)。车辆座椅10还包括对就坐乘员P的背部进行支承的椅背14。椅背14的下端通过斜倚机构16联接至椅垫12的后端。椅背14的上端设置有对就坐乘员P的头部进行支承的头枕18。
[0056]如图1至图3中图不的,椅背14包括椅背框架20、格子形弹簧构件25、椅背衬垫26(除了图3之外,在其他附图中未示出)以及用作载荷传递部的冲击吸收构件28。以下详细描述椅背14的各个元件。
[0057]椅背框架20构型
[0058]椅背框架20构成椅背14的框架,并且由树脂(例如,包含碳纤维的加强塑料)形成整体壳形形状。该椅背框架20构造成包括外框架部20A和背面板部20B,该外框架部20A构成椅背框架20的外周缘部,该背面板部20B布置在外框架部20A的后侧(背面侧)处。外框架部20A和背面板部20B彼此一体地形成(即,形成为单个连续的构件)。
[0059]外框架部20A构造为从前侧观察时呈朝向座椅下侧敞开的大致倒U形形状。外框架部20A构造成包括:一对左侧和右侧框架部22,所述一对左侧和右侧框架部22构成椅背框架20的两个座椅宽度方向外侧部;以及上框架部24,该上框架部24构成椅背框架20的上部。左侧和右侧框架部22形成为呈大致板形,并且沿着座椅上下方向延伸,其中,左侧和右侧框架部22的板厚度方向沿着座椅宽度方向延伸。作为椅垫12的框架构件的椅垫框架(在附图中未图示)的后端通过斜倚机构16联接至左侧和右侧框架部22的下端。
[0060]上框架部24沿着座椅宽度方向延伸,并且与左侧和右侧框架部22的上端联接在一起。上框架部24形成有一对支承部27。支承部27形成为呈大致矩形管形状,它们的轴向方向沿着座椅上下方向延伸。各个头枕支承件29附接在支承部27内。作为头枕18的框架构件的头枕框架30安装至头枕支承件29。由此,头枕18联接至椅背框架20的上端。
[0061]背面板部20B形成为呈大致板形,并且布置在椅背14的背面,其板厚度方向沿着座椅前后方向延伸。背面板部20B与外框架部20A —体地形成,并且背面板部20B的外周缘部一体地连结至外框架部20A的后端。如图3中图示的,背面板部20B的座椅宽度方向中央部比背面板部20B的座椅宽度方向两端朝向座椅后侧突出得更远。格子形弹簧构件25布置在背面板部20B的座椅前侧处。
[0062]格子形弹簧构件25构型
[0063]格子形弹簧构件25构造成包括:定位在椅背14的两侧处的一对左侧缆线和右侧缆线32 ;定位在椅背14的座椅宽度方向中央部分处的中央缆索34 ;以及横跨于左侧缆线和右侧缆线32之间的多个横向张拉缆线36。左侧缆线和右侧缆线32以及中央缆索34沿上下方向延伸,并且多个横向张拉缆线36沿着椅背宽度方向延伸。如图1至图3中图示的,格子形弹簧构件25布置在椅背框架20的内侧。在格子形弹簧构件25与背面板部20B之间形成有空间38。应指出的是,在图1和图4中,格子形弹簧构件25和稍后描述的连接缆线40、42是示意性示出的。在图3中,为了在附图中清楚起见,侧缆线32、中央缆索34以及横向张拉缆线36的截面未描绘阴影线。
[0064]每个横向张拉缆线36由比左侧缆线和右侧缆线32的线形更小的弹簧钢丝构成,并且在格子形弹簧构件25的上下方向上以一定间隔布置。每个横向张拉缆线36的两端被固定至相应的左侧缆线和右侧缆线32。每个横向张拉缆线36在中央缆索34的左侧和右侧对称的位置处设置有成形部分36A,所述成形部分36A形成朝向上侧突起的轮廓。成形部分36A彼此形成在同一平面中,从而使格子形弹簧构件25呈在大致扁平的平面中的垫子形状(mat shape)。成形部分36A还可以
当前第2页1 2 3 4 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