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气轮胎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608573阅读:178来源:国知局
充气轮胎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设及充气轮胎。
【背景技术】
[0002] 近年来由于车辆的高性能化,而要求轮胎具有高的高速耐久性。因高速行驶而易 受损伤的部位是胎肩部W及胎侧部。作为胎肩部的代表性的损伤,有胎面表面剥离的掉块 或在带束端帘线从其周围的橡胶剥离的缓冲层边缘松动度化:BreakerEdgeLoose)。该 情况特别是多产生于扁平率为55%W下的轮胎。作为胎侧部的代表性的损伤,有边口与胎 体的剥离(松动)。运特别是多产生于扁平率为60%W上的轮胎。抑制上述损伤在高速耐 久性的提高方面是重要的。
[0003] 为了实现转弯时的行驶稳定性,多数车辆采用了负外倾角。在带有外倾角的轮胎 中,存在高速耐久性降低的趋势。运是因为:在该轮胎中,与不带有外倾角的轮胎相比,向胎 肩部、胎侧部的负载增加。
[0004] 为了使高速耐久性提高,有过变更胎肩部的构造、其构成要素的材质的尝试的报 告。在日本特开2013-107518公报的轮胎中,通过卷绕双层带束层的端部中用于构成束带 层的带,而抑制邸L的产生。在日本特开2013-116644公报的轮胎中,通过对束带层应用拉 伸伸长率小的帘线,抑制BEL的产生。除此之外,可举出有增加端束带层的宽度、片数的方 法、增大带束层的宽度的方法等。无论哪种方法都能提高胎肩部的刚性。
[0005] 专利文献1 :日本特开2013-107518公报
[0006] 专利文献2 :日本特开2013-116644公报
[0007] 如上所述,目前为止的使高速耐久性提高的方法是使胎肩部的刚性增大。因此,胎 肩部的接地面积变小。运使胎肩部处的接地压力增大。运成为促进胎肩部处的胎面的磨耗 的重要因素。该磨耗在带有外倾角时被更大地促进。
[000引图5是表示现有的轮胎1接地的状态W及该轮胎1的接地形状2的示意图。外倾 角被设定为3°。如图所示,在该轮胎1中,接地形状2的周向的长度(接地长)在胎肩部 与胎侧部的边界附近急剧变短。由于该接地长的急剧的变化与上述的胎肩部的磨耗的促 进,从而胎肩部处产生偏磨耗。在该轮胎中,由于胎肩部的偏磨耗,从而轮胎的寿命可能变 短。

【发明内容】

[0009]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在带有外倾角的情况下也能兼顾优秀的高速耐久性与耐 磨耗性的轮胎。
[0010] 本发明的轮胎具备外表面成为胎面表面的胎面、W及位于该胎面的径向内侧的带 束层。在与周向垂直的剖面中,从赤道面至胎面端为止的上述胎面表面的外廓由多个向径 向外侧凸出的圆弧形成。在上述圆弧中,将从赤道面朝向轴向外侧为第i个的圆弧设为Ci, 将该圆弧Ci的半径设为化时,圆弧Cl在赤道面上的切线正好沿轴向延伸。圆弧C(i+1) 与圆弧Ci在它们的交点相切。半径R(i+1)在半径化W下。在与周向垂直的剖面中,将相 对于轴向倾斜了角度0的假想线设为Lt,将该假想线Lt与上述胎面表面的外廓相切时的 切点设为Pt,将从赤道面至该切点Pt的轴向宽度设为化时,倾斜角度0为3°时的上述 宽度化相对于从赤道面至上述胎面端的轴向宽度W的比率小于65 %。
[0011] 优选为,倾斜角度0为5°时的上述宽度化相对于上述宽度W的比率小于65%。
[0012] 优选为,上述圆弧的个数为=个W上。
[0013] 优选为,上述圆弧的个数正好为四个,上述半径R2相对于上述半径Rl的比率在 35 %W上且65 %W下,在将从赤道面至上述圆弧Cl与上述圆弧C2的交点为止的轴向宽度 设为W12时,上述宽度W12相对于上述宽度W的比率在26%W上且38%W下。
[0014] 优选为,在圆弧的个数正好为四个时,上述半径R3相对于上述半径Rl的比率在 10 %W上且25 %W下。上述半径R4相对于上述半径Rl的比率在2. 8 %W上且8. 0 %W下。 在将从赤道面至上述圆弧C2与上述圆弧C3的交点为止的轴向宽度设为W23,将从赤道面至 上述圆弧C3与上述圆弧C4的交点为止的轴向宽度设为W34时,上述宽度W23相对于上述 宽度W的比率在50 %W上且62 %W下。上述宽度W34相对于上述宽度W的比率在80 %W 上且98%W下。
[0015] 也可W形成为,上述圆弧的个数正好为=个,上述半径R2相对于上述半径Rl的比 率在28%W上且43%W下,在将从赤道面至上述圆弧Cl与上述圆弧C2的交点为止的轴向 宽度设为W12时,上述宽度W12相对于上述宽度W的比率在28%W上且44%W下。
[0016] 优选为,在圆弧的个数正好为=个时,上述半径R3相对于上述半径Rl的比率在 2. 5 %W上且8.0 %W下。在将从赤道面至上述圆弧C2与上述圆弧C3的交点为止的轴向宽 度设为W23时,上述宽度W23相对于上述宽度W的比率在80%W上且98%W下。
[0017] 优选为,在将从赤道面至上述带束层的外侧端的轴向宽度设为师时,上述宽度师 相对于上述宽度W的比率在90 %W上且98 %W下。
[001引在本发明的轮胎中,在将相对于轴向倾斜了角度0的假想线设为Lt,将该假想线Lt与胎面表面的外廓相切时的切点设为Pt,将从赤道面至该切点Pt的轴向宽度设为化 时,倾斜角度0为3°时的上述宽度化相对于从赤道面至上述胎面端的轴向宽度W的比率 (Wt/W)在65%W下。由此,在该轮胎中,与目前为止的轮胎相比,接地面中接地长最长的位 置靠近赤道面。运降低向胎肩部的负载。运也降低向胎侧部的负载。运有助于防止胎肩部 W及胎侧部的损伤。在该轮胎中,在带有外倾角的情况下,也防止损伤的产生。
[0019] 在该轮胎中,如上所述,向胎肩部W及胎侧部的负载降低。在该轮胎中,无需为了 抑制损伤的产生,而变更胎肩部的构造、其构成要素的材质。在该轮胎中能够抑制胎肩部的 刚性。运降低胎肩部的接地压力。在该轮胎中能够抑制胎肩部的磨耗。此外,由于上述的 接地面中接地长最长的位置靠近赤道面W及抑制胎肩部的刚性,从而能够抑制胎肩部与胎 侧部的边界附近的接地长的急剧的变化。在该轮胎中防止偏磨耗。
【附图说明】
[0020]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轮胎的一部分的剖视图。
[0021] 图2是表示图1的轮胎的胎面表面的外廓的图。
[0022] 图3是表示图1的轮胎的接地的情况的示意图。
[0023] 图4是表示本发明的其他实施方式的轮胎的胎面表面的外廓的图。
[0024] 图5是表示现有的轮胎的接地的情况的示意图。
[002引附图标记说明:
[0026] 1、3…轮胎;2、47…接地形状;4…胎面;6…胎侧;8…边口;10…胎圈;12…胎体; 12a…第一帘布层;1化…第二帘布层;14…带束层;14a…第一层;14b…第二层;16…束带 层;18…端束带层;20…内衬;22…防擦布;24、52…主沟;26…肋;28、54…胎面端;30…基 层;32…覆层;34…胎面表面;35、50…外廓;36…胎圈忍;38"与角胶;28…端束带层;40、 44…主部;42、46…折返部。
【具体实施方式】
[0027] W下,适当地参照附图并基于优选的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详细地进行说明。此外,在 本说明书中"比率"全部百分率(%)"来记载。
[002引在图1中示出了充气轮胎3。在图1中,上下方向为轮胎3的径向,左右方向为轮 胎3的轴向,与纸面垂直的方向为轮胎3的周向。在图1中,点划线化表示轮胎3的赤道 面。除了胎面花纹之外,该轮胎3的形状相对于赤道面化对称。
[002引该轮胎3具备胎面4、胎侧6、边日8、胎圈10、胎体12、带束层14、束带层16、端束 带层18、内衬20W及防擦布22。该轮胎3为无内胎型。该轮胎3安装于轿车。
[0030] 胎面4呈向径向外侧凸出的形状。胎面4形成与路面接地的胎面表面34。如图所 示,胎面4具备沿周向延伸的主沟24。主沟24有助于轮胎3的排水。虽未图示,但胎面4 还具备多个副沟。利用主沟24和副沟形成胎面花纹。在附图的轮胎3中,包括该图未示出 的主沟24在内,主沟24的个数为四条。主沟24的个数并不限定于四条。胎面4可W具备 =条W下的主沟24。胎面4可W具备五条W上的主沟24。胎面4可W不具备主沟24。胎 面4也可W不具备副沟。
[0031] 夹在邻接的主沟24的区域W及从在径向位于最外侧的主沟24至胎面端28的区 域被称为肋26。在图1的轮胎3中,肋26的个数为五个。在轮胎3不具备主沟24时,两个 胎面端28之间的区域为肋26。此时,肋26的个数为一个。
[0032] 胎面4具备基层30与覆层32。覆层32位于基层30的径向外侧。覆层32被层叠 于基层30。基层30由粘合性优秀的交联橡胶构成。基层30的典型的基础橡胶为天然橡 胶。覆层32由耐磨耗性、耐热性W及抓地性优秀的交联橡胶构成。
[0033] 胎侧6从胎面4的端部分别向径向大致内侦幡伸。各个胎侧6的径向外侧端与胎 面4接合。该胎侧6由耐切割性W及耐候性优秀的交联橡胶构成。该胎侧6
当前第1页1 2 3 4 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