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的控制装置的制造方法_2

文档序号:9640030阅读:来源:国知局
动机,具有形成燃烧室11的活塞12以及作为输出轴的曲轴13。上述活塞12经由连杆14与曲轴13连接,活塞12的往复运动由连杆14变换成曲轴13的旋转。
[0070]在上述曲轴13上,安装有在外周面具有多个突起(齿)16的信号转子15。在该信号转子15的侧方附近配置有曲轴位置传感器(发动机转速传感器)81。该曲轴位置传感器81,是例如电磁拾振器,在曲轴13旋转时发生与信号转子15的突起16对应的脉冲状的信号(输出脉冲)。
[0071]在发动机1的气缸体17上,配置有检测发动机水温(冷却水温)的水温传感器
82ο
[0072]发动机1的燃烧室11中配置有火花塞2。该火花塞2的点火正时由点火器21调整。该点火器21由上述发动机Ε⑶9控制。
[0073]发动机1的燃烧室11上,连接有进气通路3与排气通路4。在进气通路3与燃烧室11之间设置有进气门31。通过开闭驱动该进气门31,进气通路3与燃烧室11被连通或切断。此外,在排气通路4与燃烧室11之间设置有排气门41。通过开闭驱动该排气门41,排气通路4与燃烧室11连通或切断。这些进气门31以及排气门41的开闭驱动,由曲轴13的旋转所被传递到的进气凸轮轴(图示省略)以及排气凸轮轴41a的各自的旋转进行。
[0074]在上述进气通路3中,配置有空气滤清器32、热线式的空气流量计83、进气温传感器84(内置于空气流量计83)以及调整发动机1的吸入空气量的电子控制式的节气门33。该节气门33由节气门电动机34驱动。节气门33的开度由节气门开度传感器85检测。
[0075]此外,上述进气通路3中配置有燃料喷射用的喷射器35。对于该喷射器35,从燃料箱由燃料栗供给预定压力的燃料,燃料喷射到进气通路3。该喷射燃料与吸入空气混合成为混合气,被导入发动机1的燃烧室11。导入燃烧室11的混合气(燃料+空气),在经过发动机1的压缩行程后,由火花塞2点火而燃烧。通过该混合气的在燃烧室11内的燃烧,活塞12进行往复运动,曲轴13旋转。
[0076]在发动机1的排气通路4中,配设有2个三元催化剂42、43。这些三元催化剂42、43,具有贮藏(吸藏)氧气的02贮存功能(氧气贮藏功能),通过该氧气贮藏功能,即使是空燃比从理论空燃比偏移一定程度,也可以对HC、C0以及N0X进行净化。
[0077]在上述排气通路4中的上游侧的三元催化剂42的上游侧配置有空燃比传感器(A/F传感器)86,在下游侧的三元催化剂43的上游侧配置有氧气传感器(02传感器)87。
[0078]—离合器装置6—
[0079]图3示出离合器装置6的概略构成。如该图3所示出的,离合器装置6具有离合器机构部60、离合器踏板70、离合器主缸71、离合器分离缸61。
[0080]离合器机构部60设置成介在于上述曲轴13和手动变速器MT(参照图1)的输入轴(入力軸)is之间,将从曲轴13向输入轴IS的驱动力传递、切断,对其驱动力的传递状态进行变更。在此,离合器机构部60构成为干式单板式的摩擦离合器。而且,作为离合器机构部60的构成,也可以采用其以外的构成。
[0081]具体地,在作为离合器机构部60的输入轴的曲轴13上,一体地可旋转地安装有飞轮62与离合器盖63。另一方面,在离合器机构部60的输出轴即输入轴IS上,花键结合有离合器盘64。因此,离合器盘64,在与输入轴IS—体旋转的同时,能够沿轴方向(图3的左右方向)滑动。在离合器盘64与离合器盖63之间,配设压力板65。该压力板65,与膜簧66的外端部抵接,由该膜簧66向飞轮62侧施力。
[0082]此外,在输入轴IS上,沿轴方向能够滑动地安装有分离轴承67。在该分离轴承67的附近,分离叉68通过轴68a能够转动地支持,其一端部(图3的下端部)与分离轴承67抵接。而且,在分离叉68的另一端部(图3的上端部),连接有离合器分离缸61的杆61a的一端部(图3的右端部)。而且,由分离叉68的工作,进行离合器机构部60的接合、分离动作。
[0083]离合器踏板70构成为,在踏板杆72的下端部一体形成有作为踏下部的踏板部72a。而且,由安装于将车厢内与发动机室内区划开的外围板(仪表板)的未图示的离合器踏板托架,将踏板杆72的上端附近位置绕水平轴转动自如地支持。在踏板杆72上,由未图示的踏板回位弹簧赋予朝向跟前侧(驾驶者侧)的向转动方向的施加力。通过驾驶者克服该踏板回位弹簧的施力而进行对踏板部72a的踏下操作,进行离合器机构部60的分离动作。此外,通过解除驾驶者对踏板部72a的踏下操作,进行离合器机构部60的接合动作(对这些分离、接合动作见后述)。
[0084]离合器主缸71为在缸体73的内部组装入活塞74等的构成。而且,在活塞74上,连接着杆75的一端部(图3的左端部),该杆75的另一端部(图3的右端部)与踏板杆72的中间部连接。在缸体73的上部,设置有向该缸体73内供给作为动作流体的离合器流体(油)的贮存箱76。
[0085]离合器主缸71通过受到基于驾驶者的离合器踏板70的踏下操作而产生的操作力,使活塞74在缸体73内移动而产生油压。此时,驾驶者的踏下操作力从踏板杆72的中间部传递到杆75而在缸体73内产生油压。在离合器主缸71产生的油压,根据缸体73内的活塞74的行程位置而变更。
[0086]由离合器主缸71产生的油压,由油压配管77内的油向离合器分离缸61传递。
[0087]离合器分离缸61与离合器主缸71同样地,构成为在缸体61b的内部组装入有活塞61c等。而且,在活塞61c上连接有杆61a的另一端部(图3的左端部)。活塞61c的行程位置根据该活塞61c所受到的油压而变更。
[0088]在离合器装置6中,通过分离叉68根据离合器分离缸61内的油压而工作,进行离合器机构部60的接合、分离动作。在该情况下,根据离合器踏板70的踏下操作量,离合器机构部60的离合器接合力(离合器传递容量/能力)被变更。
[0089]具体地,若离合器踏板70的踏下操作量变大,油从离合器主缸71向离合器分离缸61供给,离合器分离缸61内的油压变高,则活塞61c以及杆61a向图3中的右方向移动,与杆61a连接的分离叉68转动,分离轴承67被向飞轮62侧推压。进而,通过向同方向的分离轴承67的移动,膜簧66的内端部向相同方向弹性变形。与此相伴,膜簧66中的向压力板65的施力变弱。因此,成为压力板65、离合器盘64以及飞轮62 —边滑动一边接合的半离合状态。而且,若进而施力变弱,则压力板65、离合器盘64以及飞轮62隔离开,离合器机构部60成为分离状态。由此,从发动机1向手动变速器MT的动力传递切断。在该情况下,若离合器踏板70的踏下操作量超过预定量,则离合器机构部60成为被完全地切离的完全分离状态(离合器传递容量(传递承载能力)为0%的状态)。
[0090]另一方面,若离合器踏板70的踏下操作量变小,油从离合器分离缸61向离合器主缸71返回,离合器分离缸61内的油压变低,则活塞61c以及杆61a向图3中的左方向移动。由此,使分离叉68转动,分离轴承67向从飞轮62离开的一侧移动。与此相伴,基于膜簧66的外端部的向压力板65的施加力增大。此时,在压力板65与离合器盘64之间,以及,在离合器盘64与飞轮62之间,分别产生摩擦力,即离合器接合力。若该离合器接合力变大,则离合器机构部60接合,压力板65、离合器盘64以及飞轮62成为一体而旋转。由此,发动机1与手动变速器MT直接连结。在该情况下,若离合器踏板70的踏下操作量低于预定量,则离合器机构部60成为完全地接合的完全接合状态(离合器传递容量为100%的状态)。
[0091]此外,在该离合器装置6上,设置有发出与离合器踏板70的操作量(踏下量)相应的输出信号的离合器行程传感器8B。该离合器行程传感器8B,例如,通过检测上述离合器分离缸61的杆61a的位置,检测基于驾驶者的离合器踏板70的操作量。而且,通过该离合器行程传感器8B的检测信号向发动机ECU9输出,可以识别离合器机构部60的接合状态,由此,能够检测当前的离合器转矩容量(转矩传递承载能力)(离合器机构部60所能够传递的转矩的最大值)。而且,作为该离合器行程传感器8B的配设位置,不限于离合器分离缸61的杆61a的附近,也可以通过配设于上述离合器踏板70的附近而检测离合器踏板70的移动量,或者通过配设于上述分离轴承67的附近来检测分离轴承67的移动量。
[0092]进而,接近上述输入轴IS配设输入转速传感器8A。该输入转速传感器8A检测输入轴IS的转速(输入轴转速,输入轴旋转速度)而将旋转速度信号向发动机ECU9输出(参照图1)。
[0093]一换档图形一
[0094]其次,说明配设于车厢内的地板、对换档杆的移动进行引导的换档板的换档图形(换档板形状)。
[0095]图4示出本实施方式中的6速手动变速器MT的换档图形的概略。图中2点划线示出的换档杆L构成为能够进行图4中箭头X所示出的方向的选择操作、和与该选择操作方向正交的箭头Y所示出的方向的换档操作。
[0096]在选择操作方向上,一列地并列有1速(档)一 2速选择位置P1,3速一 4速选择位置P2,5速一 6速选择位置P3以及倒档选择位置P4。
[0097]通过在上述1速一 2速选择位置P1的换档操作(箭头Y方向的操作),可以将换档杆L向1速位置(第1)或2速位置(第2)移动。在将换档杆L操作到1速位置(第1)的情况下,上述手动变速器MT的变速机构所具有的第1同步啮合机构向1速成立侧动作而使第1速档成立。此外,换档杆L操作到2速位置(第2)的情况下,上述第1同步啮合机构向2速成立侧动作而使第2速档成立。
[0098]同样地,通过在3速一 4速选择位置P2的换档操作,可以使换档杆L向L3速位置(第3)或4速位置(第4)移动。在换档杆L操作到3速位置(第3)的情况下,上述手动变速器MT的变速机构所具有的第2同步啮合机构向3速成立侧动作,第3速档成立。此外,换档杆L操作到4速位置(第4)的情况下,上述第2同步啮合机构向4速成立侧动作,第4速档成立。
[0099]此外,通过在5速一 6速选择位置P3的换档操作,可以使换档杆L向5速位置(第5)或6速位置(第6)移动。在换档杆L操作到5速位置(第5)的情况下,上述手动变速器MT的变速机构所具有的第3同步啮合机构向5速成立侧动作,第5速档成立。此外,换档杆L操作到6速位置(第6)的情况下,上述第3同步啮合机构向6速成立侧动作,第6速档成立。
[0100]进而,通过在倒档选择位置P4的换档操作,可以使换档杆L向倒档位置REV移动。在操作到该倒档位置REV的情况下,上述全部的同步啮合机构成为中立状态,并且,通过上述手动变速器MT的变速机构所具有的倒档惰轮动作而成立倒档。
[0101]此外,作为检测上述换档杆L的操作位置的传感器,设置有:检测上述选择操作方向(图4中箭头X所示出的方向)下的换档杆L的操作位置的选择操作方向位置传感器8C(参照图1以及图6),以及检测上述换档操作方向(图4中箭头Y所示出的方向)的换档杆L的操作位置的换档操作方向位置传感器8D(参照图1以及图6)。
[0102]上述选择操作方向位置传感器8C,在例如换档杆L在中立位置被选择操作的情况下,能够检测其操作位置位于上述1速一 2速选择位置P1、3速一 4速选择位置P2、5速一6速选择位置P3以及倒档选择位置P4中的哪一个。此外,换档操作方向位置传感器8D能够检测换档杆L的操作位置是位于车辆前侧位置(与上述1速位置(第1),3速位置(第
3),5速位置(第5),倒档位置REV相当的位置),位于车辆后侧位置(与上述2速位置(第2)、4速位置(第4)、6速位置(第6)相当的位置),还是位于中立位置(与上述1速一 2速选择位置P1、3速一 4速选择位置P2、5速一 6速选择位置P3以及倒档选择位置P4相当的位置)。
[0103]具体地,在操作换档杆L的情况下,其操作位置决定用于将其操作力向未图示的变速机构的同步啮合机构传递的换档选择轴的转动位置(例如与换档杆L的选择操作方向的位置相应的转动位置)以及滑动移动位置(例如与换档杆L的换档操作方向的位置相应的滑动移动位置)。而且,上述各传感器8C、8D由检测该换档选择轴的转动位置以及滑动移动位置的转动编码器、电位计构成。由此,由来自这些传感器8C、8D的换档杆位置信号,能够识别当前的换档杆L的位置。
[0104]进而,在上述换档杆L上,设置检测与驾驶者对换档杆L的操作力相当的换档负荷的换档负荷传感器8E(参照图1以及图6)。作为该换档负荷传感器8E,例如采用安装于换档杆L的应变表,利用换档负荷越大则在换档杆L产生的应变量越变大的情况检测换档负荷。该换档负荷,一般地,若换档杆L的操作速度越高,则作为越大的值而检测。
[0105](空气悬架系统)
[0106]本实施方式涉及的车辆,作为悬架装置具有空气悬架系统。该空气悬架系统,为了确保车辆的乘坐舒适性、操纵稳定性,用空气弹簧构成悬架,根据车辆的运动状态进行对空气弹簧的给排气,由此对悬架特性(衰减特性)进行可变控制。通过该悬架特性的可变控制,可以实现对于车体的侧倾运动、纵倾运动的车辆的运行情况的圆滑化。
[0107]以下说明该空气悬架系统的概略。图5示出本实施方式中的空气悬架系统100的概略。如该图5所示出的,空气悬架系统100具有空气栗101、一端与空气栗101连接而另一端与各车轮的空气弹簧102的空气室113连接的导管103、设置于该导管103的空气干燥机104、设置于导管103的向各车轮的支管部的常闭型的电磁开闭阀105。上述空气干燥机104与电磁开闭阀105之间的导管103分支为两个导管部103A、103B,在一方的导管部103A上设置有电磁切换阀106,在另一方的导管部103B上设置有仅允许从上述空气干燥机104向空气弹簧1
当前第2页1 2 3 4 5 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