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安全系统、车辆控制方法及装置的制造方法_4

文档序号:9777046阅读:来源:国知局
常为:踩刹车踏板使车辆停下,将档位置于空档,并启用手刹,松开刹车踏板使其回位,双手离开方向盘,解开安全带,开车门下车,对车门执行落锁操作;基于上述步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实现车辆的车门自动落锁的方法。
[0245]由于临时停车也需要踩下刹车踏板,因此,当检测到刹车踏板处于踩下状态时,如果档位已回档且已启用手刹,再对该刹车踏板的状态进行检测,如果该刹车踏板已回位,则可以认为驾驶者准备停车且离开车辆,执行步骤602;如果该刹车踏板未回位,则可以认为车辆的状态为长时临时停车,继续对刹车踏板状态、档位状态以及手刹启用情况进行检测。
[0246]在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中,当检测到刹车踏板处于踩下状态时,如果档位未回档且未启用手刹,则可认为车辆的状态为短时临时停车,控制方向盘感应装置检测驾驶者是否握住方向盘,并根据检测结果执行相应操作,具体方法可以为:当检测到刹车踏板处于踩下状态时,如果档位未回档且未启用该手刹,检测驾驶者是否握住方向盘;如果该驾驶者未握住该方向盘,检测在第二预设时长内该驾驶者是否重新握住该方向盘;如果在该第二预设时长内该驾驶者未重新握住该方向盘,自动回档并启用该手刹。
[0247]其中,该第二预设时长可以由驾驶者自行设置,也可以使用系统设置的缺省值,由于车辆临时停车多是发生在等待交通信号灯的情况下,因此,该第二预设时长可以设置为红灯最长亮灯时间,如2分钟;还可以根据车辆驾驶环境的不同,确定对应的第二预设时长以对车辆进行控制,例如,当车辆在夜间行驶时,由于可见度较低,属于交通意外易发时段,可以将该驾驶环境下的第二预设时长确定为I分钟,当车辆停在坡道上时,为了避免溜车造成的交通事故,可以将该驾驶环境下的第二预设时长确定为30秒等等。当然,该第二预设时长的确定也可以通过其他方法实现,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0248]上述方法通过在档位未回档且未启用该手刹时,控制方向盘感应装置检测驾驶者是否握住方向盘,如果在该第二预设时长内该驾驶者未重新握住该方向盘,控制车辆执行自动回档并启用该手刹的操作,能够避免驾驶者长时间未握住方向盘,而未启用手刹且档位未处于空档状态时,驾驶者误踩油门踏板引起交通事故,从而降低事故发生的潜在危险,进而能够提高车辆的安全性。
[0249]在步骤602中,如果该刹车踏板已回位,控制发动机熄火。
[0250]如果检测到该刹车踏板已回位,则认为驾驶者准备停车,控制发动机熄火。该方法能够避免驾驶者手动熄火发动机,进而能够提高驾驶者的驾驶体验。
[0251]在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中,由于当驾驶者短时停车时,也会启用手刹,使刹车踏板回位以及双手离开方向盘,因此,为了避免在驾驶者不需要熄火发动机的时候,误将发动机熄火,本发明在控制发动机熄火之前,还可以进一步检测方向盘的握住状态、档位状态以及油门踏板的状态,并根据检测结果执行相应操作,具体地,如果该合法驾驶者未握住方向盘,检测在第一预设时长内该合法驾驶者是否重新握住该方向盘、档位是否发生变化以及油门踏板是否处于踩下状态;如果在该第一预设时长内该合法驾驶者重新握住该方向盘、档位发生变化且该油门踏板处于踩下状态,关闭该手刹并启动发动机;如果在该第一预设时长内该合法驾驶者未重新握住该方向盘、档位未发生变化且该油门踏板未处于踩下状态,则认为驾驶者准备停车,控制发动机熄火。
[0252]其中,该第一预设时长的确定方法可以由驾驶者自行设置,也可以采用系统设置的缺省值,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0253]当检测到该刹车踏板已回位时,通过对方向盘的握住状态、档位状态以及油门踏板的状态的检测,能够进一步提尚控制的准确性,进而能够提尚驾驶者的驾驶体验,通过根据该第一预设时长进行控制,还能同时确保车辆的安全性。
[0254]在步骤603中,检测车门是否被开启过。
[0255]控制发动机熄火之后,控制触摸感应装置和车内监测装置,以检测车门是否被开启过,如果该车门被开启过,认为驾驶者已离开车辆,执行步骤604;如果该车门未被开启过或车内有人,启动车辆内的非动力系统设备;如果该车门被开启过且车内无人,关闭该车辆内的非动力系统设备;如果该车门被开启过且车内有人,启动车辆内的非动力系统设备。当然,驾驶者也可以选择不对车辆内的非动力系统设备进行控制,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0256]其中,该动力系统设备可以包括空调、音响等设备;该触摸感应装置可以为如静电触摸、压力感应和无线射频天线等感应装置,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该车内监测装置可以为如红外线监测、安装在座椅上的压力感应和视频监测等感应装置,本发明实施对此同样不作限定。
[0257]在本发明另一实施例中,在检测车门是否被开启过之后,还可以检测车内是否有人,如果车内无人,执行步骤604;如果车内有人,可以对车内的人进行提醒,确定是否需要停止控制车辆的车门执行落锁的步骤。通过检测车内是否有人,能够进一步提高车辆和车内乘客的安全。
[0258]在步骤604中,如果该车门被开启过,检测合法驾驶者的穿戴设备与该车辆之间的距离。
[0259]如果该车门被开启过,通过检测该合法驾驶者的穿戴设备与该车辆之间的距离,对车门落锁进行控制。其中,该穿戴设备与控制车辆车门进行自动解锁方法中的穿戴设备类似,检测合法驾驶者的穿戴设备与该车辆之间的距离与步骤503中检测该穿戴设备与该车辆之间的距离同理,此处不作赘述。
[0260]在步骤605中,如果该穿戴设备与该车辆之间的距离大于第二预设距离时,控制该车辆的车门进行落锁操作。
[0261]由于驾驶者离开车辆可以是长时间离开,也可以是暂时离开,且只是停留在距离该车辆第二预设距离范围之内,因此,根据该穿戴设备与该车辆之间的距离,控制对车辆的车门进行落锁操作,能够提高驾驶者的驾驶体验,且能够提高车辆的安全性。
[0262]当该穿戴设备与该车辆之间的距离大于第二预设距离时,认为驾驶者长时间远离车辆,控制该车辆的车门进行落锁操作,当该穿戴设备与该车辆之间的距离不大于该第二预设距离时,继续检测该穿戴设备与该车辆之间的距离。
[0263]该第二预设距离可以确定为任一固定值,也可以通过其他方法确定,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0264]需要说明的是,该穿戴设备可以只用于控制该车辆的车门进行落锁操作,也可以用于控制车门进行解锁操作和控制车辆进行启动,也即是,对于车门解锁和启动车辆,可以采用本发明提供的车辆控制方法,也可以采用传统方法对车辆进行控制,例如,用车钥匙或智能卡控制车门进行解锁操作,用钥匙或者启动功能键启动车辆,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0265]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方法,通过检测刹车踏板的状态、车内是否有人以及该车辆合法驾驶者的穿戴设备与该车辆之间的距离,实现对车门落锁的自动控制,不仅能够提高驾驶者操作的便捷性,还能够确保车辆的安全性;通过检测在第二预设时长内所述驾驶者是否重新握住所述方向盘,能够避免驾驶者长时间未握住方向盘,未启用手刹且档位未处于空档状态时,驾驶者误踩油门踏板引起交通事故,从而降低事故发生的潜在危险,进而能够进一步提高车辆的安全性。
[0266]图7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车辆控制方法的流程图。该实施例提供的车辆控制方法实现对车辆自动启动过程,该方法的执行主体可以为车辆安全系统,参照图7,该实施例具体包括:
[0267]在步骤701中,当车辆处于车门解锁状态且检测到车内驾驶座有人时,通过驾驶者所佩戴的穿戴设备判断该驾驶者是否为合法驾驶者。
[0268]目前,对于车辆启动的方法,可以通过钥匙启动,也可以通过启动功能键启动,当采用钥匙启动车辆时,由于钥匙的便携性较低且容易遗失,因此会导致车辆被盗的可能性较大;当通过启动功能键启动车辆时,如果驾驶者为非法驾驶者,也能够启动车辆,同样会导致车辆被盗的可能性较大;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通过穿戴设备控制车辆进行自动启动的方法,不仅能够提高驾驶者的操作便捷性,还能够降低车辆被盗的可能性。
[0269]车辆从车门解锁到车辆启动的过程中,驾驶者所执行的一系列操作通常为:系好安全带,将档位置于前进档或倒退档,踩下刹车踏板,关闭手刹,双手握住方向盘,启动车辆,基于上述步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控制车辆进行自动启动的方法。
[0270]当车辆处于车门解锁状态时,控制车内监测装置检测车内驾驶座是否有人,如果车内驾驶座无人,可以重复执行检测驾驶座是否有人的步骤,也可以进一步检测车内其他座位是否有人,如果车内无人,可以通过车外检测监测装置,检测在该车辆周围预设范围内是否有与该车辆匹配的穿戴设备,如果没有,可以控制车门执行自动落锁操作,并使车辆进入防盗状态,如果车内有人但驾驶座无人时,可以启动车内的非动力系统设备,当然,也可以通过其他控制方法确保车辆安全。
[0271]如果车内驾驶座有人,通过驾驶者所佩戴的穿戴设备对该驾驶者是否为合法驾驶者进行判断,具体判断方法可以有以下三种:
[0272]第一种判断方法、通过广播身份确认请求,接收该穿戴设备基于该身份确认请求返回的身份识别信息,如果该身份识别信息存储于身份信息数据库中,确定该驾驶者是合法驾驶者,该身份确认请求携带该车辆的标识信息,该身份识别信息用于唯一标识该穿戴设备,该身份信息数据库至少用于存储合法驾驶者的穿戴设备的身份识别信息。其中,该身份识别信息与步骤502中的身份识别信息相同,在此不作赘述。
[0273]上述方法通过穿戴设备返回的身份确认请求,判断该驾驶者是否为合法驾驶者,具有操作简单,判断快捷的优点。
[0274]第二种判断方法、通过广播身份验证请求,接收该穿戴设备基于该身份验证请求返回的身份验证结果,该身份验证请求用于使该穿戴设备获取佩戴者的生物识别信息,并将获取到的该佩戴者的生物识别信息与预存于该穿戴设备中的合法驾驶者的生物识别信息进行匹配,该身份验证结果是指该佩戴者的生物识别信息与预存于该穿戴设备中的合法驾驶者的生物识别信息的匹配结果,如果该佩戴者的生物识别信息与预存于该穿戴设备中任一合法驾驶者的生物识别信息匹配,确定该驾驶者为合法驾驶者。其中,该生物识别信息与步骤504中的生物识别信息相同,在此不作赘述。
[0275]上述方法通过穿戴设备获取驾驶者的生物识别信息,并根据该生物识别信息判断该驾驶者是否为合法驾驶者,能够提高判断准确度,进而能够提高车辆安全性,以及降低车辆被盗的可能性。
[0276]第三种判断方法、通过广播身份确认请求,接收该穿戴设备基于该身份确认请求返回的身份识别信息,如果该身份识别信息存储于身份信息数据库中,建立该穿戴设备与该车辆之间的连接,并检测该穿戴设备与该方向盘之间的距离,如果该穿戴设备与该方向盘之间的距离小于第三预设距离,通过广播身份验证请求,接收该穿戴设备基于该身份验证请求返回的身份验证结果。其中,该第三预设距离可以确定为任一固定值,也可以通过其他方法确定,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0277]上述方法通过穿戴设备返回的身份识别信息,确定该穿戴设备为与该车辆匹配的穿戴设备之后,检测穿戴设备与方向盘之间的距离,当距离小于第三预设距离时,通过广播身份验证请求,使穿戴设备获取驾驶者的生物识别信息并进行身份验证,能够进一步提高判断的准确性,进而提高车辆的安全性,进一步降低车辆被盗的可能性。
[0278]判断驾驶者是否为合法驾驶者的方法可以为上述三种方法中的任一种方法,也可以通过其他方法进行判断,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0279]在步骤702中,如果该驾驶者是合法驾驶者,检测该驾驶者是否握住方向盘以及是否系好安全带。
[0280]当确定该驾驶者是合法驾驶者以后,通过控制方向盘感应装置和安全带感应装置,检测该驾驶者是否握住方向盘以及是否系好安全带,以判断该车辆是否已经进入启动预备状态。如果检测到该驾驶者握住该方向盘且系好安全带,执行步骤703,如果检测到该驾驶者未握住方向盘且未系好安全带,启动该车辆内的非动力系统设备。该非动力系统设备与步骤603中的动力系统设备相同,再次不作赘述。如果检测到该驾驶者未握住方向盘,为了确保车辆的安全性,可以检测驾驶者是否又开启车门下车,具体方法可以为:
[0281]如果该驾驶者未握住该方向盘,检测该穿戴设备与该方向盘之间的距离;如果该穿戴设备与该车辆之间的距离大于第三预设距离,检测该车辆的车门在第三预设时长内是否被开启过;如果该车辆的车门在该第三预设时长内被开启过,检测该车辆内是否有人;如果该车辆内有人,重复执行通过驾驶者所佩戴的穿戴设备判断该驾驶者是否为合法驾驶者的步骤;如果该车辆内没人,控制该车辆的车门进行落锁操作。本发明实施例对其中第三预设距离和第三预设时长的确定方法不作限定。
[0282]其中,控制该车辆的车门进行落锁操作可以为:检测该穿戴设备与该车辆之间的距离;如果该穿戴设备与该车辆之间的距离大于第二预设距离时,控制该车辆的车门进行落锁操作。本发明实施例对第二预设距离的确定方法不作限定。
[0283]在步骤703中,如果检测到该驾驶者握住该方向盘且系好安全带,提醒该驾驶者该车辆已处于启动预备状态。
[0284]当驾驶者握住方向盘且系好安全带后,认为该车辆已处于启动预备状态,可以通过车载视频提醒驾驶者该车辆已处于启动预备状态,也可以通过其他方式进行提醒,本发明实施例对该提醒方式不作限定。
[0285]在步骤704中,如果检测到刹车踏板处于踩下状态,启动发动机。
[0286]需要说明的是,该穿戴设备可以只用于控制车辆进行自动启动,也可以用于控制车门进行解锁和落锁操作,也即是,对于车门解锁和落锁,可以采用本发明提供的车辆控制方法,也可以采用传统方法对车辆进行控制,例如,用车钥匙或智能卡控制车门进行解锁和落锁,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0287]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方法,通过驾驶者所佩戴的穿戴设备对驾驶者是否为合法驾驶者进行判断,如果驾驶者是合法驾驶者,检测驾驶者是否握住方向盘以及是否系好安全带,并根据检测结果对驾驶者进行提醒,当检测到刹车踏板处于踩下状态时,启动发动机,能够提高车辆的安全性,且能够降低车辆被盗的可能性;通过根据穿戴设备的身份识别信息或者驾驶者的生物识别信息,能够进一步提高对驾驶者合法性判断的准确度,当穿戴设备与方向盘之间的距离大于第三预设距离时,如果检测到车内没人,控制该车辆的车门进行落锁操作,能够进一步提高车辆的安全性。
[0288]图8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车辆控制装置框图。参照图8,该装置包括身份确认请求广播模块801,接收模块802,第一距离检测模块803和身份验证请求广播模块804。
[0289]身份确认请求广播模块801,用于在车辆处于停车锁门状态时,广播身份确认请求,该身份确认请求携带该车辆的标识信息;
[0290]接收模块802,用于接收穿戴设备基于该身份确认请求广播模块801广播的该身份确认请求返回的身份识别信息,该身份识别信息用于唯一标识该穿戴设备;
[0291]第一距离检测模块803
当前第4页1 2 3 4 5 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