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轨道车辆用超偏载检衡车的制作方法_2

文档序号:9625998阅读:来源:国知局
068]图41示出了图36的俯视图;
[0069]图42示出了图41中I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0070]图43示出了图41中门框与门柱配合的结构示意图。
[0071]图1和图43中附图标记与各个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
[0072]C 车厢;
[0073]X转向架机构;
[0074]Bff砝码:BW1定位孔;
[0075]砝码定位机构:FF前边框、FB后边框、FR右边框、FL左边框(FL1高内立板、FL2低外立板、FL3水平顶板、FL4加强筋)、LB纵向隔板、TB横向隔板、CE砝码格、CE1定位柱;
[0076]SF支承架:SF1水平支承板、SF2斜支承板;
[0077]SB止挡件:SB1止挡立板、SB2止挡块;
[0078]SE起重装置:
[0079]1主体:11顶板、12底板、13U字型槽钢;
[0080]2伸缩起吊臂:21外节臂、22中间节臂、22a轴孔、23内节臂、23a起吊绳穿过孔、A滑槽、S滑块、T滚轮;
[0081]3 吊钩;
[0082]伸缩机构:41伸出牵拉件、42伸出滑轮、43缩回牵拉件、44缩回滑轮、45齿轮、46齿条、47电机连接板、Μ电机;
[0083]回转机构:51回转支承、52主体连接法兰、53伸缩起吊臂连接法兰;
[0084]起升机构:61起吊绳、62卷筒、G导向轮、Μ电机;
[0085]行走机构:71行走轮、72传动轴、73联轴器、74防滚轮、75轨道、Μ电机;
[0086]塞拉门:
[0087]81门体、811门柱、82门框、821密封条、822挡块;
[0088]83门体锁定装置、831手柄;
[0089]84手柄锁定装置、841限位部、8411固定板、8412U型板、842底座、843第一吊耳、8431第一锁孔、844第二吊耳、8441第二锁孔、845销轴、846开口销。
【具体实施方式】
[0090]本发明的核心在于,提供一种轨道车辆用超偏载检衡车,来标定超偏载轨道衡以提尚其检测精度。
[0091]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需要说明的是,本文所述的前后、上下、左右等方位均以轨道车辆为参照,以与轨道车辆行驶方向平行的方向为纵向,在纵向上,行驶方向所指向的方向为前,与行驶方向相背的方向为后;在平行于轨道车辆运行轨道面的平面内,垂直于纵向的方向为横向,在横向上,沿行驶方向看,处于左手边的方向为左,处于右手边的方向为右;以垂直于轨道车辆运行轨道面的方向为垂向,在垂向上,靠近轨道面的方向为下,远离轨道面的方向为上。另外,说明书附图的图1中箭头“一”代表轨道车辆的行驶方向。
[0092]请参见图1至图3,其中,图1示出了本发明所提供超偏载检衡车【具体实施方式】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2示出了图1中所示超偏载检衡车的侧视图,图3示出了砝码定位机构内砝码的排布阵列结构示意图。
[0093]如图1至图3所示,轨道车辆用超偏载轨道衡的超偏载检衡车包括车体、多个砝码BW和起重装置SE,其中,车体包括车厢C和转向架机构X,转向架机构X与车厢C连接以带动车厢C移动,多个砝码BW按预定阵列摆放于车厢C内,起重装置设置于车厢C内用于将任一砝码BW移动至指定位置,以模拟轨道车辆超载和/或偏载工况。
[0094]这种超偏载检衡车的工作过程是:首先,将该超偏载检衡车驶入轨道车辆用超偏载轨道衡上,此时车厢C内多个砝码BW总重与货车允许载重量相等;然后,用起重装置相对于车厢C纵向中心线左右移动砝码BW,来模拟轨道车辆偏载工况;同理,用起重装置相对于车厢C的横向中心线前后移动砝码BW,来模拟轨道车辆超载工况,再根据所移动的砝码BW的重量与超偏载轨道衡实际检测值差值来调整检衡仪器,以补偿超偏载轨道衡自身结构或外界因素造成的检测误差,从而提高超偏载轨道衡的检测精度。
[0095]接下来,结合说明书附图对该超偏载检衡车的各个组件的结构及工作原理逐一详细说明。
[0096]结合图1和2可知,车厢C与现有轨道车辆货车车厢相似,包括固连的车顶板、车底板、前端板、后端板、左侧板和右侧板。。另外,转向架与车厢C的连接方式与现有轨道车辆相同,本领域技术人员基于现有技术完全可以实现,故而本文在此不再赘述。
[0097]如图3所示,多个砝码BW通过砝码定位机构按照预定阵列摆放在车厢C底板上。砝码定位机构包括前边框FF、左边框FL、后边框FB、右边框FR、多个横向隔板TB和多个纵向隔板LB。其中,这四个边框依次固连围合形成与车厢C底板形状相适配的长方形边框,该长方形边框的长度方向沿纵向延伸。多个横向隔板TB和多个纵向隔板LB将该长方形框架内部分割成3纵行X 18横列阵列分布的54个砝码格CE,这54个砝码格CE相对于车厢C的横向中心线和纵向中心线均对称布置。
[0098]需要说明的是,本【具体实施方式】中砝码格CE具体数量及排布方式仅是示意说明了砝码BW的一种阵列方式,在满足正常承载状态且车厢C内砝码BW总重沿车厢C的横向中心线和纵向中心线均对称排布的前提下,根据车型和每个砝码BW的重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对砝码BW排布阵列进行适应性调整。
[0099]进一步,砝码定位机构的前边框FF、左边框FL、后边框FB和右边框FR均为多个板件拼装而成的框架结构。砝码定位机构的四个边框结构基本相同,现结合如图4和图5图,以左边框FL为例来说明这四个边框的结构,其中,4和图5分别示出了图3的A-A和B-B向剖视结构示意图。
[0100]如图4,左边框FL包括由高内立板FL1、低外立板FL2和水平顶板FL3围合形成的方形框架,以及与水平顶板FL3上表面和高内立板FL1外表面固定连接并沿纵向上依次间隔设置的多个加强筋FL4。
[0101]可以理解,这样采用多个板件拼装而成边框具有加工工艺简单且强度高的特点,还可承受较大的冲击载荷,从而可保证砝码BW排布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0102]更进一步地,每个砝码格CE和相应地砝码BW通过相适配的定位柱CE1和定位孔BW1定位,具体地,如图5所示,砝码BW底部具有至少两个定位孔BW1,相应地砝码格CE的底部固连有与之相适配且对应设置的定位柱CE1,砝码BW通过该定位孔BW1和定位柱CE1摆放于砝码格CE内。如此设置,既可可提高砝码BW的摆放效率又可防止检测过程砝码BW的窜动,在一定程度上可提高检测精度。
[0103]可以理解,在满足定位功能、加工及装配工艺要求的基础上,定位孔BW1和定位柱CE1可反向设置,即定位孔BW1开设于砝码格CE的底板上,定位柱CE1设置于砝码BW底部。
[0104]如前所述,起重装置可将砝码定位机构中任一砝码BW移动至车厢C内指定位置,以便模拟轨道车辆超载、偏载和/或超偏载的工况。接下来,结合说明书附图来说明起重装置的具体结构及工作原理。
[0105]如图6所示,该图示出了起重装置的主视结构示意图。起重装置包括主体、吊钩
3、伸缩起吊臂2、起升机构(图中未示出)、行走机构(图中未示出)、回转机构(图中未示出)、伸缩机构(图中未示出)和两条平行轨道75。其中,两条平行轨道75沿纵向延伸并通过支承架SF固连于车厢C左右两个侧板上,主体通过行走机构可沿两条平行轨道75行驶,伸缩起吊臂通过回转机构可转动地连接于主体上,伸缩机构用于驱动伸缩起吊臂内多个节臂相对伸缩,吊钩3通过起升机构可升降地连接于伸缩起吊臂上,以将砝码BW从砝码格CE内吊起。为了便于更好地理解起重装置的具体结构,请一并参见图7和图8,其中,图7示出了图6的侧视图,图8示出了图6的A-A向断面结构示意图。
[0106]接下来,结合图9和图10,对起重装置及其与轨道的配合关系加以详细说明。其中,图9示出了轨道和车厢的装配体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10示出了图9的A-A向视图。
[0107]结合图9和图10可知,起重装置的两条平行轨道75均通过沿纵向依次间隔设置的多个支承架SF分别固连于车厢C左侧板和右侧板上。由于两条轨道75与车厢C相应侧板的连接方式相同,现结合图11和图12,以左侧轨道75为例来说明轨道75与车厢C的连接关系。其中,图11示出了图9的B-B向剖视结构示意图,图12示出了图11的C处局部放大示意图。
[0108]如图11和图12所示,支承架SF包括与左侧板固连的水平支承板SF1和斜支承板SF2,斜支承板SF2位于水平支承板SF1下方并与水平支承板SF1的自由端固连,轨道75固连于该水平支承板SF1上。显然,左侧板、水平支承板SF1和斜支承板SF2三者固连形成三角架结构,具有结构简单且承载能力强的特点。
[0109]进一步,为保证起重装置的行走安全性和可靠性,如图9所示,支承架SF的前后两端部均设置止挡件SB。为了便于更好地理解止挡件SB的具体结构,请一并参见图13,该图示出了图10的D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0110]如图13所示,止挡件SB包括通过连接板和螺栓组件固连于工字钢的止挡立板SB1,以及通过螺栓组件固连于止挡立板SB1上的止挡块SB2,该止挡板与起重装置的主体或行走机构相抵,以阻挡其沿轨道75前行。
[0111]需要说明的是,本【具体实施方式】中,每条轨道75具体为工字钢和固定于该工字钢上端的条钢拼装而成。可以理解,在满足支承主体1沿固定轨迹移动功能基础上,轨道75的结构并不仅限于上述结构,亦可采用现有技术中常用的任一种结构。
[0112]接下来,结合图14至图16,来详细说明起重装置的主体和行走机构的具体机构以及两者的装配关系。其中,图14至图16分别示出了轨道、主体和行走机构三者装配体的主视、俯视和侧视结构示意图。
[0113]如图14所示,行走机构包括通过转动轴承可转动地连接于主体1上的四个行走轮71,这四个行走轮71均分成两组并相对于轨道75的长度方向左右对称设置。后端两个行走轮71通过驱动电机M、联轴器73和传动轴72同步转动,驱动电机Μ通过减速器驱动该传动轴72转动,传动轴72通过联轴器73与左右两个行走轮71的轴端传动连接。同理,主体1前端的两个行走轮71同样通过一个电机Μ,再配以联轴器73和传动轴72等结构驱动。为了便于更好地理解行走机构的具体结构,请一并参见图15和图16。
[0114]行走轮71具有导向槽,轨道75上的条钢嵌入该导向槽内,行走轮71的左右轴端通过轴承可转动地连接于主体1上。
[0115
...
当前第2页1 2 3 4 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