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支架总成及副仪表板总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704719发布日期:2020-10-30 21:13阅读:97来源:国知局
一种支架总成及副仪表板总成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部件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支架总成及副仪表板总成。



背景技术:

副仪表板总成是将汽车驾驶座与副驾驶座分隔开的关键内饰件,可通过在副仪表板总成上设置扶手供副驾驶座的乘客使用,进而提高乘客的使用舒适度。

部分仪表板总成设置有悬臂,然而现有的仪表板总成的刚度较小,为了保证具有足够的刚度,往往采用与仪表板总成搭接的方式设置,无法脱离仪表板总成独立设置,因此副仪表板总成需要完全覆盖驾驶座与副驾驶座之间的区域,对副仪表板总成的设置造成了障碍。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包括,例如,提供了一种支架总成,其能够有效提高副仪表板总成的刚度,保证副仪表板总成脱离仪表板总成后能够具有足够的刚度。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还包括,提供了一种副仪表板总成,其包括上述的支架总成,因此具有足够的刚度以能够完全脱离仪表板总成进行设置。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这样实现: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支架总成,用于支撑副仪表板结构,所述副仪表板结构具有悬臂,所述支架总成包括安装支架、连接支架、加强支架以及强化件;所述安装支架连接于所述连接支架,且所述安装支架远离所述连接支架的一端用于与车身底板连接;所述加强支架连接在所述连接支架上,且所述加强支架和所述安装支架分别位于所述连接支架的两侧;所述加强支架用于支撑所述悬臂;所述强化件设置于所述加强支架靠近所述安装支架的一侧,且所述强化件位于所述加强支架与所述连接支架的连接处。

可选的,所述连接支架包括连接板以及连接于所述连接板的连接臂,所述连接臂支出所述连接板设置,且所述连接臂远离所述连接板的一端与所述加强支架固定连接;所述强化件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加强支架和所述连接臂固定连接;所述安装支架固定连接于所述连接板。

可选的,所述支架总成还包括第一连接螺栓;所述第一连接螺栓同时与所述加强支架和所述强化件连接,以将所述强化件固定于所述加强支架。

可选的,所述连接板、所述连接臂和所述加强支架通过钣金弯折一体成型。

可选的,所述安装支架包括第一安装支架和第二安装支架,所述第一安装支架和所述第二安装支架均固定连接在所述连接支架上,且所述加强支架、所述第一安装支架和所述第二安装支架沿第一预设方向依次间隔设置。

可选的,所述安装支架还包括第一安装板和第二安装板;所述第一安装板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安装支架远离所述连接支架的一端,且所述第一安装板沿所述第一预设方向延伸;所述第二安装板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二安装支架远离所述连接支架的一端,且所述第二安装板沿第二预设方向延伸;

其中,所述第二预设方向与所述第一预设方向之间的夹角为α,85°≤α≤95°。

可选的,所述第一安装板沿所述第一预设方向的两端分别开设有第一安装孔,以用于使所述第一安装板通过所述第一安装孔与所述车身底板连接。

一种副仪表板总成,所述副仪表板总成包括副仪表板结构和上述的支架总成;所述副仪表板结构包括上骨架和下骨架,所述上骨架固定连接于所述连接支架和所述加强支架的上侧,所述上骨架的一端沿所述加强支架延伸以形成悬臂;所述下骨架固定连接于所述连接支架的下侧,且所述下骨架具有容纳所述安装支架的容纳腔。

可选的,所述上骨架的材质为pp+gf20;和/或,所述下骨架的材质为pp+gf20。

可选的,所述下骨架呈梯形,且所述梯形的下底位于所述下骨架远离所述连接支架的一端。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支架总成及副仪表板总成的有益效果包括,例如: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支架总成,用于支撑副仪表板结构,副仪表板结构具有悬臂。支架总成包括安装支架、连接支架、加强支架以及强化件。安装支架连接于连接支架,且安装支架远离连接支架的一端用于与车身底板连接,从而将支架总成固定至车身底板。加强支架连接在连接支架上,且加强支架和安装支架分别位于连接支架的两侧,具体的,加强支架和安装支架分别位于连接支架的上下两侧,通过加强支架对副仪表板结构的悬臂进行支撑。强化件设置在加强支架靠近安装支架的一侧,即强化件支撑在加强支架的下侧,且强化件位于加强支架和连接支架的连接处,从而能够有效提高支架总成的刚度,保证在副仪表板总成仅与车身底板连接时也能有足够的刚度对悬臂进行支撑。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副仪表板总成,其包括上述的支架总成。由于该副仪表板总成包括上述的支架总成,因此也具有能够保证在副仪表板总成仅与车身底板连接时也能有足够的刚度对悬臂进行支撑的有益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副仪表板总成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副仪表板总成中支架总成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副仪表板总成中骨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标:10-副仪表板总成;121-上骨架;122-下骨架;123-悬臂;200-支架总成;210-连接支架;211-连接臂;212-连接板;220-加强支架;230-强化件;231-第一强化臂;232-第二强化臂;240-安装支架;241-第一安装支架;242-第一安装板;243-第二安装支架;244-第二安装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若出现术语“上”、“下”、“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若出现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结合。

图1为本实施例提供的副仪表板总成10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施例提供的副仪表板总成10中支架总成200的结构示意图。请结合参照图1和图2,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支架总成200,相应地,提供了一种副仪表板总成10。

副仪表板总成10包括副仪表板结构和支架总成200。副仪表板结构包括骨架以及设置在骨架外侧的外饰壳体(图未示出)。骨架包括上骨架121和下骨架122,上骨架121和下骨架122均固定连接在支架总成200的连接支架210上,且上骨架121的一端凸出形成悬臂123,支架总成200的加强支架220与悬臂123连接,从而使悬臂123具有足够的刚度以满足支撑需求。

支架总成200包括安装支架240、连接支架210、加强支架220以及强化件230。安装支架240连接于连接支架210,且安装支架240远离连接支架210的一端用于与车身底板连接,从而将支架总成200固定至车身底板(图未示出)。加强支架220连接在连接支架210上,且加强支架220和安装支架240分别位于连接支架210的两侧,具体的,加强支架220和安装支架240分别位于连接支架210的上下两侧,通过加强支架220对悬臂123进行支撑。强化件230设置在加强支架220靠近安装支架240的一侧,即强化件230支撑在加强支架220的下侧,且强化件230位于加强支架220和连接支架210的连接处,从而能够有效提高支架总成200的刚度,保证在副仪表板总成10仅与车身底板连接时也能有足够的刚度对悬臂123进行支撑。

下面对本实施例提供的副仪表板总成10进行进一步说明:

请参照图1,副仪表板总成10下端用于与车身底板连接,其上端的一侧水平向右向远离主体的方向延伸,从而形成凸出主设置的悬臂123。进一步的,副仪表板总成10还包括安装在悬臂123前端(即悬臂123远离主体的一端)的显示屏(图未示出)。

请结合参照图1和图2,在本实施例中,支架总成200设置在外饰壳体内部,通过支架总成200对副仪表板结构进行支撑,使得副仪表板总成10具有足够的刚度。具体的,支架总成200包括安装支架240、连接支架210、加强支架220和强化件230。安装支架240固定连接在连接支架210的下端,且安装支架240的下端用于与车身底板连接,从而将支架总成200固定至车身底板,进而实现副仪表板总成10与车身底板的固定连接。加强支架220固定连接在连接支架210的上端,且沿连接支架210的左上方(如图2所示)延伸,即加强支架220沿悬臂123的延伸方向延伸进而对悬臂123进行支撑。强化件230设置在加强支架220靠近安装支架240的一侧,即强化件230设置在加强支架220的下侧,且强化件230位于加强支架220与连接支架210的连接处,以提高连接支架210与加强支架220的连接处的刚度、强度,进而有助于提高副仪表板总成10悬臂123处的刚度,满足悬臂123的刚度要求,使得悬臂123能够顺利支撑设置在悬臂123端部的显示屏,提高副仪表板总成10的稳定性。

进一步的,连接支架210包括连接板212以及连接于连接板212的连接臂211,连接臂211支出连接板212设置,且连接臂211远离连接板212的一端与加强支架220固定连接。强化件230的两端分别与加强支架220和连接臂211固定连接。安装支架240固定连接于连接板212。具体的,连接板212沿水平方向设置,且连接板212大致为沿左右方向(如图2所示)延伸的方形板件。安装支架240固定连接在连接板212的下端。连接臂211固定连接于连接板212左右方向一端的端部,且连接臂211沿竖直方向延伸,进而凸出连接板212设置。连接臂211远离连接板212的一端与加强支架220固定连接,且加强支架220向左上方延伸,即加强支架220相对连接臂211向远离连接板212的方向延伸,且加强支架220与连接臂211之间形成的夹角为钝角。可选的,连接板212、连接臂211和加强支架220通过钣金弯折一体成型。

进一步的,强化件230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强化臂231和第二强化臂232,第一强化臂231和第二强化臂232之间的夹角为钝角。第一强化臂231固定连接于加强支架220的下侧,第二强化臂232抵靠于连接臂211的左侧,即连接臂211远离连接板212的一侧。通过设置强化件230,能够有效加强副仪表板总成10的抗振性和稳定性,而且不仅可以有效加强悬臂123前端的受力支撑,还能够避免悬臂123后部出现失稳的问题。

进一步的,支架总成200还包括第一连接螺栓,第一连接螺栓同时与加强支架220和强化件230连接,从而将强化件230固定于加强支架220。具体的,第一连接螺栓为m6螺栓,m6螺栓同时与加强支架220和第一强化臂231螺接,进而将第一强化臂231固定于加强支架220,通过采用m6螺栓实现加强支架220和第一强化臂231的连接,从而能够有效保证加强支架220与第一强化臂231的连接强度。可以理解的,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根据需求设置加强支架220和第一强化臂231的连接方式,例如焊接,能够保证加强支架220与第一强化臂231的连接强度满足需求即可。

请参照图2,在本实施例中,安装支架240包括第一安装支架241和第二安装支架243。第一安装支架241和第二安装支架243均固定连接于连接支架210的下端,且加强支架220、第一安装支架241和第二安装支架243沿第一预设方向依次间隔设置。具体的,第一预设方向为如图3所示的左右方向。第一安装支架241和第二安装支架243分别固定连接在连接板212左右两端的下侧。通过第一安装支架241和第二安装支架243不仅实现了副仪表板总成10与车身底板的连接,而且能够实现副仪表板总成10内部的加强和支撑。可选的,第一安装支架241和第二安装支架243采用2mm的dc01材料(dc01为欧标材质,相当于国标gb15675-95)。

进一步的,第一安装支架241和第二安装支架243均呈倒u形,第一安装支架241和第二安装支架243分别具有两个自由端。进一步的,安装支架240还包括第一安装板242和第二安装板244。第一安装板242固定连接在第一安装支架241远离连接支架210的一端,且第一安装板242沿第一预设方向延伸,即第一安装板242沿如图3所示的左右方向延伸。第二安装板244固定连接在第二安装支架243远离连接支架210的一端,且第二安装板244沿第二预设方向延伸。第二预设方向与第一预设方向之间的夹角为α,85°≤α≤95°。可选的,第一安装支架241和第二安装支架243均通过螺栓与连接板212固定连接。

具体的,第一安装板242的数量为两个,两个第一安装板242分别固定在第一安装支架241的两个自由端上,通过两个第一安装板242实现第一安装支架241与车身底板的固定。第二安装板244的数量为两个,两个第二安装板244分别固定在第二安装支架243的两个自由端上,通过两个第二安装板244实现第二安装支架243与车身底板的固定。两个第二安装板244均沿副仪表板总成10的前后方向延伸,即第二预设方向与第一预设方向之间的夹角α为90°。可以理解的,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根据需求设置第二预设方向与第一预设方向之间的夹角α的具体数值,例如85°或95°。

进一步的,第一安装板242沿第一预设方向的两端分别开设有第一安装孔,即第一安装板242位于第一安装支架241两侧的部分分别开设有第一安装孔,以用于使第一安装板242通过第一安装孔与车身底板连接。具体的,m6螺栓穿过第一安装孔与车身底板螺接,从而将第一安装支架241固定于车身底板,通过对第一安装板242的设置,有效增大了安装支架240与车身底板的接触面积,进而可以有效加强稳定性。

进一步的,第二安装板244沿第二预设方向向远离第二安装支架243的方向延伸,第二安装板244一端的端部固定连接于第二安装支架243的自由端,第二安装板244上开设有一个第二安装孔,安装时,通过将m6螺栓穿过第二安装孔与车身底板螺接,从而将第二安装支架243固定于车身底板。

图3为本实施例提供的副仪表板总成10中骨架的结构示意图。请结合参照图1和图3,在本实施例中,骨架包括上骨架121和下骨架122。上骨架121固定连接在连接板212的上侧,且上骨架121的一端沿加强支架220延伸从而形成悬臂123,加强支架220固定连接在悬臂123处,以对悬臂123进行支撑。下骨架122固定连接在连接板212的下侧,且下骨架122具有容纳安装支架240的容纳腔。具体的,下骨架122呈梯形,该梯形的下底位于下骨架122远离连接支架210的一端,即下骨架122形成梯形的上底的部分于连接支架210固定连接,安装支架240位于下骨架122内部。通过将下骨架122设置为梯形,可以有效增加承受载荷的能力。可选的,上骨架121的材质为pp+gf20(即聚丙烯+20%玻纤)。下骨架122的材质为pp+gf20。通过将上骨架121和下骨架122设置为采用pp+gf20制成,上骨架121和下骨架122的弯曲强度和拉伸强度。可以理解的,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根据需求,具体设置上骨架121和下骨架122的材质。

根据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副仪表板总成10,副仪表板总成10的安装过程:

安装时,首先将第一安装支架241和第二安装支架243分别安装至车身底板上,然后将强化件230通过第一连接螺栓连接至加强支架220,之后分别将上骨架121和下骨架122安装到连接板212的上下两侧形成整体,随后将该整体从上往下罩设在第一安装支架241和第二安装支架243上,并通过自攻螺栓将该整体与第一安装支架241和第二安装支架243固定连接,从而形成如图2所示的结构。最后将组成外饰壳体的各个外饰板以及显示屏等装上即可。

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副仪表板总成10至少具有以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通过对副仪表板总成10结构的设置,使得副仪表板总成10具有足够的刚度和稳定性,能够实现单独与车身底板连接即可。同时副仪表板总成10的悬臂123具有足够的刚度支撑悬臂123前端设置有显示屏,副仪表板总成10的刚度以及稳定性好,为副仪表板总成10的多样性设置提供了基础。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