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身前部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493008阅读:154来源:国知局
车身前部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 本发明涉及一种车身前部结构。
【背景技术】
[0002]已知一种如下的结构,S卩,使被设置在保险杠横梁延长部的背面侧的第二突设部、和从侧框架侧面起向车辆宽度方向外侧延伸的第一突设部,在柱状物向保险杠横梁延长部进行碰撞时发生干涉(例如,参照日本特开2012-228907号公报)。

【发明内容】

[0003]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0004]另外,由于在突设部从侧框架侧面的车辆宽度方向外表面突出设置的结构中,要求避免该突设部与前轮等的干涉的设计,因此设计上的制约较大。
[0005]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得到一种能够确保对于如下的碰撞的碰撞性能的车身前部结构,所述碰撞为,碰撞体相对于保险杠框架部的重叠量较小的形态的碰撞。
[0006]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法
[0007]本发明的第一方式所涉及的车身前部结构具备:一对框架部件,其将车辆前后方向设为长度方向且在车辆宽度方向上排列;保险杠框架部,其将车辆宽度方向设为长度方向,并架设在所述一对框架部件中的车辆前后方向的前端之间;载荷传递部件,其相对于被配置在所述一对框架部件之间的载荷承受部,在与该框架部件在车辆上下方向上重叠的范围内从车辆前后方向的前侧以及车辆宽度方向的外侧中的至少一侧而对置,并且被配置在相对于至少一方的所述框架部件的车辆宽度方向的内侧。
[0008]在该车身前部结构中,例如在向保险杠框架部的车辆宽度方向端部侧输入了碰撞载荷的情况下,载荷将经由载荷传递部件而从载荷承受部向框架部件传递、或者从框架部件向载荷承受部传递。由此,可实现由框架部件的变形而实现的能量吸收或者经由载荷承受部而实现的碰撞载荷的分散。
[0009]此处,由于载荷传递部件被配置在相对于框架部件的车辆宽度方向的内侧,因此该载荷传递部件不易与前轮等发生干涉。因此,在抑制了由载荷传递部件与前轮等之间的干涉而引起的对碰撞性能带来的影响的结构中,实现了上述的能量吸收或碰撞载荷的分散。
[0010]如此,在本方式的车身前部结构中,能够确保对于碰撞体相对于保险杠框架部的重叠量较小的形态的碰撞的碰撞性能。另外,作为载荷承受部,能够列举出例如动力单元、变速器、制动器、动力用蓄电池等(的结构部件)。
[0011]在上述方式中,也可以采用如下结构,S卩,所述载荷传递部件为一对突出部,所述一对突出部以相对于被配置在所述一对框架部件之间的载荷承受部而分别从车辆前后方向的前侧对置的方式,各自从该一对框架部件向车辆宽度方向内侧突出。
[0012]在该车身前部结构中,例如在向保险杠框架部的车辆宽度方向端部侧输入了碰撞载荷的情况下,碰撞侧的突出部将与载荷承受部抵接。于是,在设置有该突出部的框架部件上,随着碰撞的进展,将作用有以该突出部与载荷承受部的抵接部位的附近作为弯曲(弯折)起点的弯曲载荷。由于该弯曲载荷作为克服碰撞体向后方的移动的阻力而发挥作用,因此,例如在碰撞体相对于保险杠框架部的重叠量较少的碰撞形态(例如微小重叠碰撞或斜向碰撞)时,可以实现随着框架部件的弯曲(弯折)而产生的能量吸收。
[0013]另一方面,例如在向保险杠框架部的车辆宽度方向中央侧发生碰撞的情况下,左右突出部分别与载荷承受部抵接。因此,碰撞载荷除了左右框架部件以外,还经由左右载荷承受部而向车辆宽度方向的较宽的范围分散并向车身后方被传递。
[0014]由此,在本方式所涉及的车身前部结构中,能够在碰撞体相对于保险杠框架部的重叠量较大的情况以及较小的情况下提高碰撞性能。
[0015]在上述方式中,也可以采用如下结构,S卩,所述突出部被构成为,包括:后壁,其与所述载荷承受部对置;倾斜壁,其相对于车辆前后方向而倾斜,并且对所述后壁中的车辆宽度方向外侧部分、与所述框架部件中的成为车辆宽度方向内侧部分的内侧壁进行连接。
[0016]在该车身前部结构中,在向保险杠框架部的车辆宽度方向端部侧输入了碰撞载荷的情况下,碰撞侧的突出部的后壁与载荷承受部抵接。于是,从载荷承受部经由倾斜壁而向框架部件传递朝向前侧且车辆宽度方向外侧的载荷。因此,与突出部不具有倾斜壁的结构相比,来自载荷承受部的载荷作为框架部件的弯曲载荷而有效地发挥作用。
[0017]在上述方式中,也可以采用如下结构,S卩,载荷传递部件为内侧隔板,所述内侧隔板经由支承部件而被支承于所述框架部件以及所述载荷承受部中的至少一方上,并在车辆宽度方向上被配置在所述框架部件与所述载荷承受部之间。
[0018]在该车身前部结构中,例如在向保险杠框架部中的载荷传递部件的配置侧的车辆宽度方向端部侧输入了碰撞载荷的情况下,随着框架部件的弯曲(弯折),内侧隔板(载荷传递部)将被夹在框架部件与载荷承受部之间。由此,可以实现从框架部件经由内侧隔板而向载荷承受部的载荷传递,并且在该载荷传递路径上使碰撞载荷的一部分分散。
[0019]在上述方式中,也可以采用如下结构,S卩,内侧隔板相对于所述框架部件而被设为非约束状态。
[0020]在该车身前部结构中,内侧隔板在碰撞发生前相对于框架部件而被设为非约束状态。因此,例如在发生了向保险杠框架部的车辆宽度方向中央侧的碰撞的情况下,抑制了内侧隔板给框架部件的变形带来的影响。
[0021 ] 在上述方式中,也可以采用如下结构,即,所述保险杠框架部具有相对于所述框架部件而向车辆宽度方向两侧伸出的一对伸出部,所述车身前部结构还具备外侧隔板,所述外侧隔板被配置在所述伸出部的车辆前后方向的后表面与所述框架部件的车辆宽度方向外表面之间。
[0022] 在该车身前部结构中,在向保险杠框架部的伸出部输入了碰撞载荷的情况下,该伸出部将朝向框架部件而弯曲(被压入)。于是,被配置在该伸出部与框架部件之间的外侧隔板将从伸出部向框架部件传递碰撞载荷。通过该载荷以及由上述的突出部与载荷承受部的抵接而产生的弯曲载荷,从而促进了框架部件在上述弯曲起点处的弯曲(弯折)。当框架部件进行弯折而与动力单元等结构体发生干涉时,来自碰撞体的载荷将经由外侧隔板、框架部件而被传递至该结构体。由此,在车辆上作用有有助于使该车辆向车辆宽度方向的反碰撞侧移动的横向力。
[0023]在上述方式中,也可以采用如下结构,S卩,在所述框架部件中的相对于所述载荷传递部件的设置部位的车辆宽度方向的外侧部分处,形成有对于弯曲载荷的强度被降低的低强度部。
[0024]在该车身前部结构中,当由上述的载荷传递部件与载荷承受部的抵接而产生的弯曲载荷作用在框架部件上时,在框架部件上会出现以低强度部作为弯曲起点的弯曲(弯折)。即,通过设置低强度部从而促进了框架部件的弯曲(出现弯曲的可靠性增大)。
[0025]在上述方式中,也可以采用如下结构,即,所述载荷传递部件与所述框架部件相比被设为高强度。
[0026]在该车身前部结构中,载荷经由载荷传递部件而从载荷承受部向框架部件、或者从框架部件向载荷承受部被有效地传递。由此,更有效地实现了由框架部件的变形而实现的能量吸收或者经由载荷承受部而实现的碰撞载荷的分散。
[0027]发明效果
[0028]如以上所说明的那样,本发明所涉及的车身前部结构具有如下的优异效果,S卩,能够确保对于碰撞体相对于保险杠框架部的重叠量较小的形态的碰撞的碰撞性能。
【附图说明】
[0029]图1为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车身前部结构的概要整体结构的俯视图。
[0030]图2为放大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车身前部结构的主要部分的俯视图。
[0031]图3为放大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车身前部结构的主要部分的、微小重叠碰撞时的俯视图。
[0032]图4为表示构成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车身前部结构的被止动部的改变例的立体图。
[0033]图5为放大表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车身前部结构的主要部分的俯视图。
[0034]图6为放大表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车身前部结构的主要部分的、微小重叠碰撞时的俯视图。
[0035]图7A为表示构成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
当前第1页1 2 3 4 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