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的翼子板支承构造_4

文档序号:9712933阅读:来源:国知局
例比较不同的是第二托架60。该第二托架60是第二上壁部40与第二凸缘44之间的第二脚部62形成大致垂直的单一的平板形状的情况,作为变形构造,代替上述弯曲部46,而是剖面呈V字形的一对槽64、66大致水平地设置于车辆前后方向。槽64在第二脚部62的上下方向的中间位置设置于车辆内侧的面,槽66设置于第二凸缘44与第二脚部62的折弯曲部的内侧面,利用上述槽64、66降低第二脚部62的刚性,第二上壁部40容易朝车宽方向的内侧移位。能够利用槽64、66的位置、深度、宽度,调整基于第二脚部62的变形的冲击吸收性能。此外,也可以将槽64设置于第二脚部62的车辆外侧的面,或将槽66设置于折弯曲部的外侧面。
[0049]图5的第二托架70在代替上述槽64、66而在第二脚部62的两侧的侧边缘设置有V字型的切口(切开)72、74的情况下,能够得到实际与图4的实施例相同的作用效果。
[0050]图6的实施例的第一托架80、第二托架82与上述图2的第一托架14、第二托架16比较不同之处在于,第一上壁部84、第二上壁部86大致水平地设置,并且在第一上壁部84上除了第一脚部32之外还设置有一对辅助脚部88、90。辅助脚部88、90作为第一脚部发挥功能,分别经由设置于下端部的凸缘而固定设置于上部构件12。另外,翼子板18的安装端部22与图8相同,大致水平地设置,与第一上壁部84的上表面大致紧贴并重叠,通过上述连结部件54连结于第一上壁部84以及第二上壁部86。
[0051 ]在本实施例中,利用连结部件54将翼子板18、第一上壁部84以及第二上壁部86连结为一体,由此以规定的支承刚性支承翼子板18。本实施例中,在第一托架80设置有辅助脚部88、90,所以能够容易确保较高的支承刚性。此外,该辅助脚部88、90可以根据需要来设置,也可以省略。也可以保留辅助脚部88、90而省略第一脚部32。另外,对于上述各实施例的第一托架14,也可以除了第一脚部32之外还设置辅助脚部88、90或设置辅助脚部88、90代替第一脚部32。
[0052]另一方面,若从上方朝翼子板18的突出部24施加规定的冲击负载F,则在安装端部22产生朝向车宽方向的内侧的应力,因此安装有该安装端部22的第二上壁部86克服连结部件54的连结力而从第一上壁部84分离,朝车宽方向的内侧移位。由此,与上述实施例相同,通过该第二托架82的变形、翼子板18本身的变形,获得规定的冲击吸收性能。
[0053]以上结合附图详细说明了本发明的实施例,但上述仅是实施方式,本发明可以按照根据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知识而加以各种改变、改进的方式来实施。
[0054]附图标记的说明
[0055]10:翼子板支承构造;12:上部构件(车体侧构件);14、80:第一托架;16、60、70、82:第二托架;18:翼子板;20:上部;22:安装端部;24:突出部;26:连结孔;30、84:第一上壁部;32:第一脚部;34:第一凸缘;36:切口;40、86:第二上壁部;42、62:第二脚部;44:第二凸缘;46:弯曲部(变形构造);48:连结孔;50:螺母;52:螺栓;54:连结部件;64、66:槽(变形构造);72、74:切口(变形构造);88、90:辅助脚部(第一脚部);F:冲击负载。
【主权项】
1.一种车辆的翼子板支承构造,具有: 第一托架,该第一托架具备第一上壁部、从该第一上壁部连续向下方延伸出来而设置的第一脚部、设置于该第一脚部的下端的第一凸缘;以及 第二托架,该第二托架具备与上述第一上壁部重叠的第二上壁部、从该第二上壁部连续向下方延伸出来而设置的第二脚部、设置于该第二脚部的下端的第二凸缘, 上述第一凸缘以及上述第二凸缘分别固定设置于车体侧构件,并且在相互重叠的上述第一上壁部以及上述第二上壁部安装翼子板的上部,上述车辆的翼子板支承构造的特征在于, 上述第二托架以上述第二脚部与车宽方向交叉的姿势固定设置于上述车体侧构件,并且上述第二上壁部朝车宽方向的外侧延伸出来并与上述第一上壁部重叠,在该第二上壁部一体地安装上述翼子板, 另一方面,上述第二脚部具备在从上述翼子板对上述第二上壁部施加了冲击负载的情况下允许该第二上壁部与该翼子板一起朝车宽方向的内侧移位的变形构造, 上述车辆的翼子板支承构造具有连结部件,该连结部件以规定的连结力连结上述第一上壁部与上述第二上壁部,并且在从上述翼子板对该第二上壁部施加规定的冲击负载时,允许该第二上壁部克服该连结力而从该第一上壁部分离并朝车宽方向的内侧移位。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的翼子板支承构造,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一上壁部以及上述第二上壁部都是平板形状,随着朝向车宽方向的内侧而向下方倾斜,该第二上壁部沿着该倾斜相对于该第一上壁部滑动。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车辆的翼子板支承构造,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第一上壁部从车宽方向的内侧的边缘朝向外侧设置有切口,而在上述第二上壁部以及上述翼子板分别设置有连结孔, 上述连结部件由插通上述切口以及上述连结孔的螺栓、以及与该螺栓旋合的螺母构成,通过紧固该螺栓以及该螺母以规定的连结力连结上述第一上壁部与上述第二上壁部,并且在该第二上壁部一体地安装有上述翼子板,并且允许该第二上壁部通过该切口从该第一上壁部分离并朝车宽方向的内侧移位。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的翼子板支承构造,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翼子板的上部设置有安装于上述第二上壁部的安装端部、和随着从该安装端部朝向车宽方向的外侧而朝斜上方突出的突出部,通过从上方对该突出部施加冲击负载,由此在该安装端部产生朝向车宽方向的内侧的应力。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的翼子板支承构造,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二脚部的变形构造是以在上下方向的中间位置随着朝向上方而朝车宽方向的内侧倾斜的方式弯曲的弯曲部。
【专利摘要】一种车辆的翼子板支承构造,确保翼子板的支承刚性并且在对该翼子板施加了冲击负载的情况下能够可靠地获得规定的冲击吸收性能。第一上壁部(30)以及第二上壁部(40)相互重叠并通过连结部件(54)一体化,因此通常利用一对托架(14、16)双方能够获得较高的支承刚性,然而若被施加冲击负载(F)则第二上壁部(40)克服连结部件(54)的连结力而从第一上壁部(30)分离,所以翼子板(18)变为仅由第二托架(16)支承,支承刚性降低,通过该第二托架(16)的变形而获得优异的冲击吸收性能。
【IPC分类】B62D25/16
【公开号】CN105473423
【申请号】CN201480045840
【发明人】小林秀幸
【申请人】丰田铁工株式会社
【公开日】2016年4月6日
【申请日】2014年4月1日
【公告号】EP3023322A1, US20160159398, WO2015008511A1
当前第4页1 2 3 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